王颖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后静脉溶栓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心肺复苏(CRP)组为AMI并发心脏骤停的病人29例,心肺复苏后立即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普通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心脏骤停(普通组)63例给予rt-PA溶栓治疗.CPR非溶栓组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6例,心肺复苏后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结果 CPR溶栓组再通率和出院生存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EF)与普通溶栓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CRP非溶栓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立即静脉溶栓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出院生存率,较安全,成功率高,不增加并发症.
作者:栗金军;赵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系多途径综合作用所致.治疗目的是防止脑梗死形成或缩小梗死面积,恢复脑供血,促进梗死灶周边血液循环.治疗的药物很多,至目前,本文从脑保护作用的角度总结新文献,对几种具有脑保护作用的药加以综述.
作者:李建波;齐桂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正常糖耐量(NGT)、糖调节受损(IGR)、2型糖尿病(T2DM)个体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为临床早期综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44例入选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NGT组(86例)、IGR组(58例)及T2DM组(100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胰岛素释放,评价基础与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结果 与NGT组比较,IGR组、T2DM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NGT组、IGR组和T2DM组依次增高(P<0.001);FBG、餐后2 h血糖(P2BG)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IGR组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均值在IGR组低,与NGT组、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GR人群存在基础和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及显著的胰岛素抵抗,是正常人发展至糖尿病者的移行阶段,应给予恰当的早期综合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刘阳;赵彦梅;任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正确诊断与及时救治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以改善UAP的预后.方法 对26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及时吸氧,舌下含化硝酸甘油,静脉输注硝酸甘油,应用抗凝剂,进行心理治疗等院前救治.结果 经院前救治的病人,在转入医院前总有效率达92.3%.结论 院前正确诊断与及时救治是改善UAP预后的关键.
作者:王陶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中重要的进展之一是对左室舒张功能障碍(LVDD)引起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即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认识,已成为基础及中西医临床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单纯DHF是指在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室充盈异常和充盈压升高而导致肺循环瘀血的临床综合征[2].可发生于冠心病(CHD)、高血压性心脏病及部分心肌病中.目前已知由其所致的心衰约占全部心衰的20%~30%[3].常发生于心衰早期,收缩性心衰(SHF)之前,治疗亦有别于SHF.因此,如何及早辨认和治疗LVDD,防止其转化为DHF,已成为中西医共同关注研究的课题.现将近年来中医药对CHF的研究概况,从临床资料和药理药化实验方面做一综述,探索中医研究冠心病LVDD的动态、思路和方法,或有助于寻求中医治疗本病的规律和科研的深化.
作者:许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益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79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给予益气活血中药及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4例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30 d.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70.6%.结论 自拟中药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冠心病病人心电图,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陆江;姜荣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无创性血压监测仪(ABPM)的广泛应用,为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开辟了新的途径.但目前对高血压病动态血压特征及不同昼夜节律间关系报道甚少.本文对186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吕晓琴;张素英;郭晓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多种因素对苍白球腹后部毁损术(PVP)治疗帕金森病(PD)短期和长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60例PD病人行PVP术,术后随访5年,记录术前、术后半年、1年、2年、3年、4年、5年UPDRS评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不同随访时期的疗效(Y)与术后短期疗效(X1)、年龄(X2)、病程(X3)、随访时间(X4)、发病年龄(X5)、术前病情严重程度(X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得出术后短期疗效多元回归方程:(Y)1=-6.087+0.250 X2+0.424 X6,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Y)2=2.918+0.802 X1+3.927 X4(术后长期疗效回归方程).结论 本研究得到的方程有助于对PVP术的疗效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跃亭;段虎斌;郝春艳;蒯东;吕虹;朱永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相关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979例脑卒中病例中173例继发癫痫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卒中后相关性癫痫的发生率为8.74%,其中有61.27%在卒中早期出现癫痫,晚期癫痫发作38.73%.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及病灶的大小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卒中的年龄、性别、类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脑卒中累及皮质和大灶病变是重要致痫因素,早期和晚期癫痫发作的机制、治疗、预后不同.
作者:刘友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56.6%~80.0%,致残率和复发率达20%~40%,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因此研究高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组采用甘露醇、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及维拉帕米异搏定联合用药治疗急性脑梗死28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分析糖尿病气阴两虚型心率变异性(HRV)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方法 选择73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病人作为观察组,另设健康对照组70例.采用美国产Brentwood 8800型动态心电图仪,对两组人员进行一次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检测,同时进行HRV时域及频域分析.结果 SCL-90原始分值分布情况比较,观察组中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率分别为87.67%、9.59%,对照组中轻度异常、重度异常率分别为45.71%、4.29%,两组异常率比较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病人SCL-90各因子均值除恐怖因子外明显高于对照组各值(P<0.01).结论 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在HRV存在异常的同时也存在着SCL-90的异常.SCL-90是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症状进行量化评价的有效量表.
作者:刘化芊;胡志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MR)方面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 Male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GBE预处理组(GBE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栓素B2(TXB2)、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中PAF、TXB2和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SOD含量显著降低(P<0.01);GBE组血中TXB2含量升高(P<0.05),但PAF、SOD和MDA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GBE组血中PAF、TXB2和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 GBE对IMR有一定的防治和保护作用.
作者:高治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病人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1年-2005年636例脑出血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02例病人发生院内感染,感染115例次,医院感染率16.04%,例次感染率18.08%.医院内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多见,分别占62.61%和20.00%.结论 脑出血病人医院感染主要与年龄、糖尿病史、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等有关.
作者:张继秀;吕巧芸;高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7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6例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对照组131例口服复方丹参片及脂必妥片.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脂、血液流变学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缓解、降低血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海然;刘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脑心通胶囊对冠心病(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9例冠心病(心血瘀阻型胸痹心痛)病人,应用脑心通胶囊治疗,并对其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心绞痛程度、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脑心通胶囊治疗后心绞痛、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8%、49.0%;血栓素B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脑心通胶囊对治疗胸痹心痛,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晓强;王明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高龄(年龄>70岁)伴有心脑血管等多系统病变的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难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已被公认为金标准,但对高危前列腺增生仍有一定危险性,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心血管疾病以及肾功能不全.为提高治疗效果,2002年6月-2005年8月,对高危前列腺增生病人32例经积极进行个体化围手术期处理后,均成功施行了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武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白细胞分化抗原40(CD40L)及金属蛋白酶-9(MMP-9)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腹主动脉中CD40L和MMP-9的表达,并对CD40L和MMP-9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模型组大鼠腹主动脉中CD40L和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CD40L和MMP-9阳性表达,正常大鼠阴性表达.对两组大鼠CD40L和MMP-9作皮尔逊相关分析,CD40L和MMP-9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 AS模型大鼠腹主动脉斑块中有CD40L和MMP-9的高表达,二者的高表达可能加速大鼠AS进展.
作者:张俊峰;李丽;张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心包炎(TBP)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21例TB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是常见的症状,大部分病人有心音遥远、心界增大、窦性心动过速等表现.病人在治疗(10~45)d内心包积液明显减少或完全吸收.结论 中青年病人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结合其心包积液的性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查结果及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等情况可帮助诊断.
作者:蒋淑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由热量摄入过多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硬化(CAS)与脑动脉和冠状动脉硬化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旨在对超重和肥胖的在职职工的颈动脉硬化及其危险因素做一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张暄;王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眩晕症是病人突然出现头晕、视物旋转,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站立不稳等,该病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往往是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2000年1月-2005年6月选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46例眩晕症病人,收到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艳玲;赵晓军;屈跃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