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自慧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 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参照组.比较两组人群相关临床指标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其中A、B和C3个亚组患者中高回声型、不规则型及溃疡型斑块所占比率高,且发生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均较高,两项指标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辅助诊断并指导治疗.
作者:韩凯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舒缓护理在终末期白血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46例终末期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舒缓护理.统计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30%,高于对照组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缓护理应用于终末期白血病患者护理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趁红;朱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正阳县人民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6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入选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连续治疗72 h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停药后随访1周,统计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腹痛、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停药1周内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对照组为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再出血3例(5.2%),对照组8例(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明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人性化管理对新入职护士自我效能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62名新入职护士,按照入职顺序分组,每组31名.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人性化管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评分(GSES)、工作压力评分(BSSI).结果 研究组管理后GSES分值高于对照组,BSSI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人性化管理可增强新入职护士自我效能,减轻工作压力.
作者:刘雨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MRI与CT检查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56例,均接受MRI与CT检查,观察记录其诊断结果,统计两种检查的疾病检出率与符合率.结果 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是100.0%高于CT检查84.0%,符合率78.6%高于CT检查5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低于CT检查,MRI对基底节区出血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和CT检查对脑室周围出血、脑室内出血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能更加迅速的发现患者基底损伤,CT检查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更高.
作者:赵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7例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以西黄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西黄胶囊+红蓝光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高于对照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蓝光照射联合西黄胶囊治疗面部中重度寻常痤疮,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芦洁;韩婷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脑瘫儿童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患儿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西峡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GMF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瘫儿童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不仅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还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宗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传统拔牙技术与微创技术在阻生齿拔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需要进行阻生齿拔除的患者74例,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牙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拔牙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拔牙窝完整性、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拔牙窝完整性、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阻生齿拔除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以及手术时间短的优势,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海燕;薛雯;徐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172例阑尾炎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86例.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作者:孙广荣;邹萍;杨巧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转移性肾癌(MRCC)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取2010年3月1日至2013年3月15日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MRCC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单一组18例,予以单纯CIK细胞治疗,联合组17例,予以CIK细胞联合吉西他滨化疗.观察对比两组的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单一组和联合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7%和82%,1年生存率分别为72%和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和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单纯应用或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MRCC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雨晴;贾建伟;姚毅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误诊及漏诊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液形态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发生误诊以及漏诊的原因,并探索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20例患者经形态学检查诊断为肝细胞性黄疸,生化检查+形态学检查确诊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误诊、漏诊10例,误诊、漏诊率50%;误诊为双性贫血20例患者联合检查诊断为冷凝集综合征,误诊漏诊12例,误诊漏诊率60%;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7例患者联合检查诊断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漏诊6例,误诊、漏诊率35.3%;误诊为急性白血病13例患者联合检查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误诊、漏诊5例,误诊、漏诊率38.5%.结论 血液细胞形态学中的误诊及漏诊现象在各医疗机构中较为常见,主要与检验科室人员的素质、管理制度缺失存在相关性,临床实践中要以此为基础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进而提高血液形态学检验的精准度.
作者:王琦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8例胎膜早破孕妇为观察组,选取同期72例行剖宫产分娩孕妇为对照组,产前检测两组孕妇的血清β-HCG、hs-CRP及CRP水平,观察两组孕妇的宫内感染情况及感染程度与血清β-HCG、hs-CRP及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宫内感染率64.7%高于对照组4.2%,血清β-HCG、hs-CRP及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感染程度加重,孕妇的血清β-HCG、hs-CRP、CR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β-HCG、hs-CRP和CRP水平能预测胎膜早破孕妇是否发生宫内感染,灵敏度高,与宫内感染程度呈正相关,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周斌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兰索拉唑联合依托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支持疗法,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治疗,联合组给予兰索拉唑联合依托比利治疗.比较两组烧心、反酸、嗳气、胸骨后疼痛症状改善时间、胃镜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联合组烧心、反酸、嗳气和胸骨后疼痛症状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为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4.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依托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显著,能促进症状快速消失,且安全性高.
作者:吴玉叶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超声联合宫腔镜在老年妇女困难取环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8例老年困难取环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在B超引导下实施取环手术,观察组于B超引导下联合宫腔镜实施取环手术,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取环成功率及断环、残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用时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取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断环、残环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妇女困难取环术中应用B超联合宫腔镜可明显提高取环成功率,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作者:李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孕早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妊娠糖尿病(GD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许昌市中心医院治疗的孕早期GDM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行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HbA1c、FBG、2hP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各指标对GDM诊断价值由高到低分别为HbA1c、FBG、2hPG.结论 孕早期HbA1c检测在GDM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期筛查与诊治提供确切有效的参考.
作者:张会芬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血检验患者PCT与CRP水平并行血培养,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20例、严重脓毒症组23例、脓毒性休克组25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者26例和血培养阴性者42例.观察每组入院后第1、3、5、7天PCT与CRP水平.结果 第1、3、5、7天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PCT和CRP水平呈递增趋势,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7天血培养阳性者PCT与CRP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清PCT和CRP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肖宏涛;田社民;魏莹;查新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鄢陵县中心医院2016年收治的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6 min步行实验(6MWT)值、呼吸困难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老年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更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春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致急性脑疝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嵩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所致急性脑疝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34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颅脑损伤所致急性脑疝患者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段志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鞍结节脑膜瘤实施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4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从额下入路,B组从翼点入路,比较两组术中肿瘤切除等级、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3.3%,高于B组的61.9% (P <0.05).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额下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野更优,可保障全切,不影响术后视力提升、不增加并发症.
作者:薛俊锋;张五中;赵峻波;辛艳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及其对机体气道高反应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郏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2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并分析孟鲁司特钠对机体气道高反应性的改善作用.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三烯E4(LTE4)、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等4项与机体气道高反应性相关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气道高反应性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有效率高,且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气道高反应性,进而改善患儿病情.
作者:李艳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