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儿童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段宗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 康复训练, 脑瘫, 治疗依从性,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脑瘫儿童采用健康教育结合康复训练对患儿治疗依从性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西峡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GMFM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脑瘫儿童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不仅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还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阿立哌唑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比较

    目的 探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于许昌市建安医院就诊的72例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阿立哌唑组和奥氮平组,各36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服药前、服药15、30、90、180 d后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均升高.治疗前,两组糖脂代谢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30、90、180 d后,奥氮平组胆固醇水平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阿立哌唑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180 d后,阿立哌唑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0 d后,奥氮平组血糖水平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立哌唑组总有效率高于奥氮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老年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差别不大.阿立哌唑对患者的胆固醇、血糖、血脂水平影响较小,是较安全的老年精神分裂症的治疗药物.

    作者:孙秋云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CD-UCG联合血清h-FABP、cTnI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联合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CD-UCG检查及血清h-FABP、c附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发病/入院0~3、3~6、6~24 h)血清h-FABP、cTnI水平,并分析CD-UCG检查与血清h-FABP、cTnI水平检测联合与否对AMI的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病0~3、3~6、6~24 h血清h-FABP、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相应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UCG联合血清h-FABP、cTnI水平检测对AMI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高于三者单独检测诊断符合率(86.54%、84.62%、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CG联合血清h-FABP、cTnI水平检测诊断AMI,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为临床尽早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作者:王孝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手术效果.方法 收集登封市中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双侧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单侧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嗅觉和精神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O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侧开颅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效果显著,对患者脑组织损伤程度低,可在临床推广,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胡昀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腹腔镜术式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近远期生存率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近远期生存率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肠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8/45),低于对照组37.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术式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更加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炎症指标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海生;李伟;张学峰;宋巍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低分子肝素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闫守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64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布洛芬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加巴喷丁胶囊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崔自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拟行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语言、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自主呼吸语言、定向力恢复时间短,复苏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晔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信阳市中心医院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的55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术前、术后尿流率、残余尿量、IP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55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共切除10~42 g前列腺组织,平均重量为(22.3±2.4)g;相较术前,患者术后尿流率增加,残余尿量、IPS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能缓解尿道梗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朱其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鞍结节脑膜瘤实施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84例,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从额下入路,B组从翼点入路,比较两组术中肿瘤切除等级、术后2周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肿瘤全切除率为83.3%,高于B组的61.9% (P <0.05).两组术后视力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额下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术野更优,可保障全切,不影响术后视力提升、不增加并发症.

    作者:薛俊锋;张五中;赵峻波;辛艳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MSCT联合MRI对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宫颈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7例宫颈癌患者,均行MSCT及MRI检查.比较MSCT、MRI单独与联合检查对宫颈癌及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MSCT联合MRI诊断宫颈癌符合率96.55% (84/87)高于MSCT 71.26% (62/87)、MRI 87.36%(76/87)单独诊断,对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91.95% (80/87)高于MSCT的65.52%(57/87)和MRI的80.46%(70/87)单独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行MSCT联合MRI检查,可提高宫颈癌术前临床分期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对其术中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LC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组予以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统计对比麻醉前及术中血流动力学[收缩压(DBP)、舒张压(SBP)、心率(HR)]指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止痛时间及疼痛(VAS)评分.结果 麻醉后观察组DBP、SBP及HR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苏醒、拔管、止痛时间均较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LC术中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可降低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并能缩短患者苏醒、拔管及疼痛时间.

    作者:李瑞芳;赵瑞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胺碘酮治疗,研究组接受常规治疗+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房颤复发率、死亡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及房颤转复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房颤复发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死亡率4.00%低于对照组22.00%,心力衰竭发生率8.00%低于对照组28.00%,房颤转复成功率86.00%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房颤动,可提高治疗效果,纠正心律失常,减少疾病复发,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群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补肾和血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补肾和血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于方城县中医院就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和血汤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高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和血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张伟;许倩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安钢职工总医院收治的45例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免疫治疗及抗巨细胞病毒治疗,观察患儿血常规、肝功能及肺纹理情况.结果 在45例患儿中,有16例(35.6%)白细胞降低,26例(57.8%)血红蛋白降低,21例(46.7%)血小板减少,17例(37.8%)白蛋白降低,14例(31.1%)丙氨酸转氨酶升高,37例(82.2%)直接胆红素升高,40例(88.9%)总胆红素升高,25例(55.6%)碱性磷酸酶降低,15例(33.3%)双肺纹理增粗.结论 新生儿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极易误诊,一旦发现新生儿血小板减少、肝脏肿大或贫血,应及早进行确诊和治疗,及时排除其他疾病,以采取适宜的方案,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PCT及CRP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8例烧伤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外周血检验患者PCT与CRP水平并行血培养,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20例、严重脓毒症组23例、脓毒性休克组25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培养阳性者26例和血培养阴性者42例.观察每组入院后第1、3、5、7天PCT与CRP水平.结果 第1、3、5、7天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PCT和CRP水平呈递增趋势,3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7天血培养阳性者PCT与CRP水平高于血培养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清PCT和CRP水平可作为判断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肖宏涛;田社民;魏莹;查新建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对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60只体质量250 ~300 g的雄性SD大鼠,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分离培养大鼠皮肤表皮干细胞(ESCs),使用5-溴脱氧尿嘧啶(5-BrdU)对其进行标记.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大鼠分为A、B、C组,A组大鼠皮肤创面接受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ESCs组织工程皮胶移植;B组大鼠皮肤创面接受羊膜移植;C组大鼠皮肤创面不接受处理.观察3组大鼠皮肤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 A组大鼠治疗7、14 d后的PCNA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以及创面愈合率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安全可行.

    作者:狄海萍;李晓亮;薛继东;李强;曹大勇;韩大伟;夏成德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视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湿性AMD患者84例(84眼),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周、治疗后6个月裸眼视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前、后1周两组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两组Barthe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AMD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婷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PCOS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PCOS不孕不育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8%比77.55%),治疗后妊娠率65.31% (32/49)高于对照组的42.86% (2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化痰活血法用于PCOS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治疗后妊娠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井建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均行相同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在患者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及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郭凡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式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西峡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OVCF患者118例,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其意愿分为A组(接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和B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手术前后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责任椎Cobb角、责任椎前缘高度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责任椎Cobb角均较术前小,责任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高,A组变化较B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OVCF患者,PVP、PKP手术均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助于恢复椎体功能,但在责任椎形态恢复方面,PKP较PVP优势更明显,但手术花费相对较高,建议综合考虑,为患者制定优手术方案.

    作者:梁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