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嘉琦;何永成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以肾小球基底膜(GBM)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 GBM 弥漫增厚为特征[1],是成年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占成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25%~40%[2],另有研究报道,膜性肾病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8.8%,居第3位[3]。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伴有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本病发病机制不明,预后差别较大,存在肾功能逐渐恶化和自发缓解两种倾向[4,5],至今无特异性治疗方案。其病情缠绵难愈,使用激素及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且有较大的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减轻了西药不良反应,而且改善了症状,提高了疗效[6]。本文就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膜性肾病的研究做如下综述。
作者:余杭英;朱彩凤;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为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现将本刊对一稿两投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本声明中所涉及的文稿均指原始研究的报告或尽管2篇文稿在文字的表达和讨论的叙述上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但这些文稿的主要数据和图表是相同的。所指文稿不包括重要会议的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以及在一种刊物发表过摘要或初步报道而将全文投向另一种期刊的文稿。上述各类文稿如作者要重复投稿,应向本刊编辑部作出说明。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冷球蛋白血症( cryoglobulinemia)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但也可引起各种器官系统损害,后者被称为冷球蛋白血症病( cryoglobulinemic disease )或冷球蛋白血症血管炎( cryoglobulinemic vasculitis )[1,2]。严格讲,这些器官系统损害虽然主要由血管炎引起,但又并非完全由血管炎引起,所以用“冷球蛋白血症病”命名似乎更恰当。该病的患病率并不清楚,估计为1/100000人口[3],中老年及女性居多[1,3]。患病率虽不高,但若诊治不当,病死率或慢性器官衰竭(如慢性肾衰竭)后遗症率都会很高,为此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非常重要。
作者:谌贻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在延缓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CRF)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血清肌酐(Scr)在133~707μmol/ L 且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的 CRF 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加西医基础治疗为中医治疗组(30例),以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为对照组(30例),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主要以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延缓 CRF 进展的疗效。结果:(1)肾功能进展情况:治疗24个月时中医治疗组 Scr 水平下降,Ccr 水平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两组12、24个月时 Hb 及 Alb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24个月后中医治疗组出现终点事件3例(10.00%),对照组为5例(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延缓脾肾阳虚型CRF 的进展。
作者:钟建瑜;梁谋;麦秀军;林达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张琪教授重视调脾胃的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内经》云:“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内经》云:“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脏腑经络之根。”“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张琪教授临证中,非常注重对脾胃的调护。
作者:李淑菊;张琪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和解少阳法源自《伤寒论》,是通过和解少阳来治疗少阳证的一种治法。《内经》曰:“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阳乃小阳,弱阳,对全身各个脏器都有温煦长养的作用,故《素问·六经藏象论》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少阳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各个脏器气机的运行;反之,其他脏器的病变也会影响到少阳之气的调畅。少阳位于表里之间,是邪气必由之路,又是祛邪外出的途径之一。和解少阳不仅仅适用于治疗单纯的少阳病证,对人体很多其他系统的疾病,兼有少阳不和或气机不畅,枢机不利病机者,皆有良效。本文就此对少阳生理病理与肾病关系,以及从少阳论治慢性肾病理论作一探讨。
作者:余海源;殷再华;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不同血流量的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对慢性肾衰竭 CKD 5期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 MHD(3次/周)患者60例,随机分为 A、B、C 3组,研究开始时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1个月,然后每周给予HD 治疗2次,HD + HP 治疗1次,共3个月。HD + HP 治疗时,其中 HP 均为2 h,设置 A 组血流量150 ml/ min,B 组200 ml/ min, C 组250 ml/ min。去除血液灌流器后恢复常规血流量。分别于第一次 HD + HP 治疗前和3个月末后一次治疗后调查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血流量150 ml/ min 组患者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评分的改善优于250 ml/ min 组,P ﹤0.05。结论:三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血流量150 ml/ min 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改善优于250 ml/ min 组。
作者:柴涛;赵子秀;王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使用中文表述,表、图、文字描述三者之间应无重复。表前应有正文文字表述见该表(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序、表题、表线、物理量和单位、样本数、主谓语结构设置规范。每个表均应有序号和表题,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全文只有1个表时,表序号为表1。采用三线表(表顶线、表头线和表底线)。表题简明扼要,突出中心。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实质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肾脏功能减退、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为主要病理特征,以进行性恶化、病情重、预后差为发展特征的疾病,一旦进入终末期唯有透析和肾移植是其佳治疗方案,而两者费用极其昂贵,致使众多的患者失去了治疗时机,增加了死亡率。中国 CKD 患病率为10.8%,因此加强对CKD的早、中期治疗或非透析治疗,延缓其进展已成为目前的重要课题[1,2]。CKD在古代文献中虽无具体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病情演变经过和预后,常将其归属于“癃闭”、“关格”、“肾风”、“溺毒”、“肾劳”等范畴。何教授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及临床实践,认为CKD的发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起病要经历一定的潜伏阶段,早期的CKD脾肾两脏虚而不竭,肾络瘀滞、湿浊内结等存而不痼,即正气易扶,邪气易驱,易于取效,故有别于一般单纯补肾或清热解毒利尿等方法,主张早期干预,提出“脾肾亏虚、肾络瘀滞”的基础病机,创立“调补脾肾、化瘀通络”的基本治法,拟何氏养肾方为基础方,动态辨证,随证加减,尽早保护肾脏功能,延缓 CKD进展的疗效,为治疗CKD扩展新思路、提供新方法。
作者:邓丽娥;李强;何世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执行“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方针,旨在报道我国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在肾病临床、科研、预防等方面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肾病专业的进展,为提高中西医结合水平,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的医药学,为促进我国医学科学现代化服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方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机制,为温肾健脾方在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链脲佐菌素诱导的 DN 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低剂量组(温肾健脾方7.5 g/ kg)、中剂量组(温肾健脾方15 g/ kg)、高剂量组(温肾健脾方30 g/ kg)和阳性对照组(缬沙坦25 mg/ kg);每组6只,每笼3只饲养,各组大鼠每天给予相应的药物一次,另外6只大鼠作正常对照组,每笼3只饲养。连续给药8周后,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的结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肾小球足细胞足突消融,结构模糊;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足突均较完整、结构清晰、排列整齐,阳性对照组足突消抹、结构模糊。结论:温肾健脾方能保护肾小球和足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可能是通过对 DN 大鼠肾小球结构产生作用从而发挥肾脏的保护,以控制蛋白尿并保护肾脏。
作者:陈霞波;龚文波;张业;金汀龙;徐程;陈民利;寿旗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患儿频复发/激素依赖(FR/ SD)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9年4月~2014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SSNS 患儿374例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4例 SSNS 患儿中,男282例,女92例,平均年龄(4.35±3.15)岁。其中频复发(FR 组)80例(21.4%),非频复发(NFR)组294例(其中不复发157例,占42%)。在单因素分析中,FR 组初次激素治疗距离尿蛋白阴转平均时间为(12.32±7.42)d,长于 NFR 组(10.18±5.54)天,P ﹤0.05。FR 组首次复发距离肾病初次缓解时间短于 NFR 组[平均缓解期分别为:(2.78±5.78)月,(2.92±4.87)月,P ﹤0.05]。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首次复发距离肾病初次缓解时间小于6个月是肾病频复发的高风险因素。性别、发病年龄、肾病临床分型、确诊前的病程、肾病初发时的24 h 尿蛋白、是否存在血尿、血白蛋白(Alb)水平、低白蛋白血症(Alb ﹤13 g/ L)、血总胆固醇(TC)水平、高脂血症(TC ﹥10 mmol/ L)、血 IgE 水平,高 IgE 血症(IgE ﹥380 IU/ ml)及是否输注白蛋白等因素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首次复发距离肾病初次缓解时间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频复发的相关风险因素,初次缓解后6个月内复发者出现肾病频复发机率大。初次激素治疗至肾病缓解时间明显延长者需警惕肾病频复发。
作者:叶晓华;林洪洲;陈敏广;杨青;庄捷秋;林瑞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体能和疲乏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的方法,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组条件,根据患者意愿选择40例作为干预组;同期在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中选取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相匹配的4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律太极拳运动;对照组日常活动照常。研究周期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体能(握力、下肢肌力)、血压、心率和疲乏状况。结果:干预组40例患者,6例中途退出;对照组40例患者,3例中途退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经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后,干预组握力无明显变化,30 s 起坐次数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论握力还是30 s 起坐次数均较基线时反而下降,其中30 s 起坐次数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30 s 起坐次数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 ﹤0.01)。干预组的血压较基线时下降(P ﹤0.05),心率无变化(P ﹥0.05);对照组无论血压和心率较基线时均无变化;两组比较,干预组血压较对照组下降(P ﹤0.05),两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组的躯体疲乏分值、脑力疲乏分值、疲乏总分值均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 ﹤0.01),而对照组未见降低,甚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干预组疲乏状态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运动期间无1例发生运动相关并发症。结论:太极拳运动能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下肢肌力,改善血压,缓解疲乏状况,但对握力的改善在本研究中未见明显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红梅;范汝艳;常立阳;周建芳;骆芬霞;黄兴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或功能障碍且病史大于3个月的肾脏疾病。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肾脏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或肾小球率过滤下降[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能够通过诱导足细胞的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及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等途径参与 CKD 的进展[2],因此,有效地保护线粒体功能对于延缓 CKD 的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中医药在线粒体功能保护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将就此进行综述。
作者:水光兴;孙伟;桑栋;贺丹;邹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本刊参考文献GB7714-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著录。参考文献必须以作者亲自阅读过的近年主要文献为限,并由作者对照原文核定。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只占1页的文献,给出所在页即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排列于文末。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1统计研究设计应交代统计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做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交代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4个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 Prol2Ala 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KD)相关性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Wanfang Database 及 VIP,收集中国汉族人群 PPARγ2基因 Prol2Ala 多态性与 DKD 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用 Stata12.0软件进行 Meta 统计分析,并对敏感性及发表偏倚进行检测。结果: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 DKD 患者1439例和健康对照913例,纳入研究人群同质性较好,无显著发表偏倚。Meta 分析结果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 PPARγ2基因 Prol2Ala 多态性与 DKD 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性遗传模型(PA + AA)/ PP:OR =0.55,95% CI:0.34~0.71,P ﹤0.05;等位基因模型 A/ P:OR =0.57,95% CI:0.45~0.73,P ﹤0.05。结论:PPARγ2基因 Prol2Ala 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 DKD 存在相关性;A 等位基因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子。
作者:曹煜隆;赵海玲;严美花;张并璇;李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药丹红对早期 CKD 大鼠肾脏病理损伤的疗效及氧化应激在其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早期 CKD 模型),对照组(假手术)和丹红干预。单侧肾切除建立早期 CKD 模型,观察丹红干预后肾病病理改变和积分水平、24 h 尿蛋白定量和肾功能情况,检测肾皮质 SOD 和 MDA 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球轻中度系膜细胞增生伴局部系膜基质增宽、球囊壁黏连及毛细血管壁改变,肾小管间质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与纤维化;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肾脏病变减轻;模型组总病理积分高于对照组(P ﹤0.05),而干预组积分低于模型组(P ﹤0.05)。模型组与干预组24 h 尿蛋白排泄量高于对照组(P ﹤0.05),且干预组较模型组排泄减少(P ﹤0.05)。三组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干预组血清 CysC 浓度增高(P ﹤0.05)。模型组肾皮质 SOD 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 ﹤0.05), MDA 则增加(P ﹤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 SOD 活性升高(P ﹤0.05),MDA 含量减少(P ﹤0.01)。肾内 MDA(Ln MDA)和 SOD 活性与尿蛋白排泄量显著相关(r =0.436,-0.557,P ﹤0.01)。结论:丹红通过调节 SOD 和 MDA 活性,缓解氧化应激损伤,改善早期 CKD 大鼠肾脏病变。
作者:杨青梅;沈颖婧;鲍晓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脏病变患者骨密度(BMD)变化的特点。方法:测定36例 T2DM 合并肾脏病变患者(DN 组)、30例无糖尿病肾脏病变 T2DM 患者(NDN 组)和54例健康对照组股骨颈、正位腰椎 BMD,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钙(Ca)及血肌酐(Cr)水平。结果:DN 组的股骨颈 BMD 低于健康对照组及 NDN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腰椎 BMD 在三组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N 组和 NDN 组 HbAlc 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程洁;王丽华;黄志清;周宏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方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低盐、低脂、优质蛋白、低磷、高热量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控制炎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组同时予健脾化湿方治疗,对照组予复方氨基酸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主要症状体征、营养状况(SGA)评分以及瘦素、C 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 SGA 积分明显减少(P ﹤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主要症状体征及 SGA 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 Hb、Alb 等营养指标明显升高(P ﹤0.05);组间治疗后比较,Hb 、Alb 等营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治疗后治疗组瘦素、C 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 ﹤0.05),对照组瘦素、C 反应蛋白无明显变化(P ﹥0.05),两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化湿方能够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瘦素水平及 C 反应蛋白。
作者:黄雄亮;刘旭生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