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索茶碱对 COPD 患者气道重塑与痰液、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

司丽

关键词:多索茶碱,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重塑, 痰液, 炎性指标
摘要: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 COPD 患者气道重塑与痰液、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 COP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气道重塑和痰液、血清炎性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气道重塑指标、痰液炎性指标、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多索茶碱治疗 COPD 可明显改善气道重塑情况,降低痰液和血清炎性水平。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叶酸治疗老年 H 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叶酸治疗老年 H 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平顶山神马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140例符合标准的 H 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给予叶酸0.8 mg/d 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浆 Hcy 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情况。随访12个月,观察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浆 Hcy 水平及 IMT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 Hcy 水平及 IMT 无明显变化(P >0.05)。试验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 H 型高血压患者血浆 Hcy 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作者:刘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诊分级分区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分级分区模式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急诊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160例急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抢救成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满意度各分项评分及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分区分级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室护理实践中,可显著改善急诊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是缓解护患矛盾、避免护理纠纷事件的重要举措之一,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绮坚;麦明霞;季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对比

    目的:比较血管超声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中牟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血管彩超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记录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 DSA 作为金标准,血管超声诊断颈内动脉狭窄敏感性为79.16%,特异性为94.82%;诊断颈总动脉狭窄敏感性为71.43%,特异性为98.24%。结论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以及随访。

    作者:付俊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原阳县红十字医院收治的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和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银宏伟;李兴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 A、B、C 3组,各34例,A 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B 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脑疝复位术治疗,C 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B、C 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76%、79.41%、88.23%,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 A 组和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大脑后动脉梗死和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更适合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

    作者:叶金海;魏林平;欧兰珍;李根英;李成龙;叶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给予所有患者糖尿病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下肢疼痛积分以及踝肱指数(ABI)。结果治疗前,两组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ABI 及下肢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无痛行走距离、大行走距离、ABI 及下肢疼痛积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显著改善症状,减轻患肢疼痛,延长行走距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万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应用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频彩超诊断,观察淋巴结门部回声、边缘有无缺损或钙化情况,同时对淋巴结纵径、横径、内部阻力指数和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等进行测量,将其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频彩超检测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37例(69枚),非颈部淋巴结转移者23例(102枚)。高频彩超检测的阳性诊断率为83.78%(31/37),超声敏感性为86.11%(31/36),诊断正确率为81.67%(49/60)。转移性淋巴结的部位以Ⅲ区和Ⅳ区分布高,分别为80.56%(29/36)和61.11%(22/36)。转移性淋巴结的各超声特征均高于非转移性淋巴结(P <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高频彩超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延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单一组与联合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扩血管、镇痛等对症治疗,单一组静脉注射瑞替普酶,联合组在单一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再通情况、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联合组治疗后2、6 h 溶栓再通情况优于单一组,并发症及死亡率较单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采用瑞替普酶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董修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AID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平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8例 AIDS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施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干预1个月后应用生活质量量表(SF -36)进行生活质量测评。结果通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使 AIDS 患者心态改善,积极配合治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陈爱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胰岛素抵抗型与非胰岛素抵抗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胰岛素抵抗(IR)型与非胰岛素抵抗(NIR)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郸城县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6例 PCOS -IR 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58例;选取同期收治的58例 PCOS -NIR 患者纳入 C 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促排卵治疗,A 组患者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3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 BMI 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多毛评分、痤疮评分较治疗前减少,B 超下可见小卵泡数量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治疗后所有指标的好转程度优于 A 组和 B 组,A 组优于 B 组(P <0.05)。3组患者治疗后 E2和 FSH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3组治疗后 E2和 FSH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治疗后 LH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但 C 组下降程度较 A 组和 B 组明显,A 组下降程度较 B 组明显(P <0.05)。结论PCOS -IR 患者体内存在代谢及内分泌紊乱,治疗难度较 PCOS -NIR 患者大。对于 PCOS -IR 患者,需要有效调整 IR 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并降低血脂代谢异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孟建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4年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况

    目的:调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现况,为院内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所分离的病原菌,并对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检出院内感染病原菌12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78株(70.47%),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36株,26.88%),大肠埃希菌(227株,18.22%),肺炎克雷伯杆菌(159株,18.11%),铜绿假单胞菌(119株,13.55%);革兰阳性菌251株(20.14%),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135株,53.78%),屎肠球菌(50株,19.92%)及粪肠球菌(17株,6.77%);真菌117株(9.39%),主要包括白色念珠菌(55株,47.01%),热带念珠菌(24株,20.51%),光滑念珠菌(11株,9.40%),克柔念珠菌(7株,5.98%)。感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共计641例,占51.44%,其次为血流感染(199例,15.97%),手术切口感染(121例,9.71%),泌尿系感染(113例,9.07%),腹腔感染(99例,7.95%)。下呼吸道感染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31.36%,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院内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严重耐药,真菌亦出现耐药现象。结论院内感染以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对常用抗生素严重耐药,临床上需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结合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应警惕真菌耐药性。

    作者:黄亚辉;周璐;王建辉;李芳;田文娴;王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机使用他汀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不同时机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其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15年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于发病24 h 内给予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对照组于发病72 h 后给予他汀类药物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 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 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在提供基础治疗的同时尽快给予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宗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浆 HOXA13蛋白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浆 HOXA13蛋白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肝癌组(n =62)、肝硬化组(n =30)和健康对照组(n =30),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浆中 HOXA13蛋白和甲胎蛋白(AFP)浓度。结果肝癌组中平均血浆HOXA13蛋白浓度[(715.42±352.31)pg/ml]分别较肝硬化组[(265.58±159.27)pg/ml]和健康对照组[(215.50±120.93)pg/ml]高(P <0.01)。HOXA13和 AFP 联合诊断肝癌的敏感度(88.7%)明显高于 HOXA13(71.0%)和 AFP (61.3%)单独诊断时的敏感度。结论血浆 HOXA13蛋白在诊断肝癌方面很可能具有重要价值,HOXA13和 AFP 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肝癌的敏感度。

    作者:陈明凯;张思宇;杨玉秀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巩义市中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56例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西医组采取玻璃酸钠治疗,中西医在西医组基础上予以伸筋透骨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高于西医组的72.0%(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华章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能化集团义马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9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手术,观察组给予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 Neer 功能判定标准评价肩关节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且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王德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护理模式在开胸手术后的应用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开胸手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开胸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振动排痰机器协助排痰,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舒适度和治疗费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振动排痰机器协助患者排痰应用于开胸手术后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黄金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登封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明显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水平,值得临床普及与应用。

    作者:王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取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4%(1/41),低于对照组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肖少娴;罗枫敏;赵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医院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36例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5~22个月,平均(11.8±2.6)个月;截骨均骨性愈合且无移位,内固定未见松动断裂,未发生术后感染、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矫正角度大28°,小12°,平均矫正(19.2±3.1)°。术后半年 HSS 膝关节评分平均(86.1±7.4)分。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将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多索茶碱对 COPD 患者气道重塑与痰液、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对 COPD 患者气道重塑与痰液、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 COPD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气道重塑和痰液、血清炎性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气道重塑指标、痰液炎性指标、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多索茶碱治疗 COPD 可明显改善气道重塑情况,降低痰液和血清炎性水平。

    作者:司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河南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河南省卫生厅

主办:河南省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