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晶
目的:探讨延长不同实验步骤温育时间对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方法在其他实验参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加酶前、加酶后、显色等步骤的温育时间,分别对强阳性、中阳性、弱阳性、阴性标本进行检测,所得数据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延长加酶前温育时间对强阳性和弱阳性标本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强阳性标本吸光度明显下降,弱阳性标本明显加强,并与延长的时间密切相关。②延长加酶后温育时间对各标本吸光度(阴性除外)影响显著。③延长显色时间对实验结果影响并不明显。④延长各反应步骤温育时间对 HB-sAg 阴性标本吸光度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正确的步骤适当延长温育时间可提高 ELISA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弱阳性标本的检出率。
作者:严凤好;钟展华;曾少丽;陈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在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总疗程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前后血清 C 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经2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6.92%,显著优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 CR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对于改善脑梗死患者局部脑组织功能,抑制疾病进展有明显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兵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40 a 间贲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1974-2013年确诊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资料,按确诊时间分层比较不同时间段贲门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40 a 间贲门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40 a 间中国 GCA 发病以男性为主,并呈逐渐上升趋势,中位发病年龄段推迟至60~69岁。肿瘤部位主要集中在贲门部,但贲门胃体底部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40 a 间中国 GCA 患者确诊时肿瘤大小逐渐缩小;大体类型以溃疡型为主,但早期肿瘤大体类型逐渐增多,弥漫浸润型明显减少;分化程度逐渐趋于低分化;浸润程度逐渐趋于浸润全层,但浸润黏膜下层以内所占比例也明显增加;淋巴结转移率逐渐提高。结论40 a 间男性、60岁以上、贲门胃体底部肿瘤、肿瘤长径<6 cm、早期肿瘤大体类型和溃疡型、淋巴结阳性患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肿瘤的高发年龄推迟;主要分化程度由中分化向低分化转移;浸润程度由浸润肌层向两极转移。
作者:吕晓龙;袁果;赵学科;宋昕;范宗民;吴敏杰;王立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濮阳市人民医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传统正畸治疗,观察组36例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 X 线头影测量结果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可提供可靠稳定的骨性支抗,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期间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保护性肺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通气组(N 组)和保护性通气组(P组),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保护性通气组(PHC 组),各20例。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60 min,双肺通气后桡动脉采血做血气分析,观察 PaO2、PaCO2、PH、FiO2等数据,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收集静脉血观察 IL -8和 TNF -α水平。结果与 N 组相比,P 组和 PHC 组 T1~T2时点 Ppeak 均明显降低(P <0.05);P 组和 PHC 组 T1~T2时点肺内分流均明显降低(P <0.05);与 N 组和 P 组相比,PHC 组血浆 T1~T3时点和 TNF -α水平明显下降(P <0.05),PHC 组血浆 T2~T3时点 IL -8水平明显下降(P <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保护性通气模式可有效减轻肺损伤。
作者:钦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分析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根据用药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恩替卡韦辅助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 HA、L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 HA、LN、PⅢ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HA、PⅢ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华兵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相关护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学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 TE 及 NE 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长葛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TE 方案治疗,观察组实施 NE 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5.0%,对照组为42.5%(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低于对照组(67.5%)(P <0.05)。结论采用 TE 及 NE 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疗效相当,但是 NE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为外周给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东亮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行妇科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其中行 LAVH 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记为 LAVH 组,行 VH 手术治疗的20例患者记为 VH 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VH 组相比,LAVH 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胃肠恢复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AVH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 VH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LAVH 手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规范化护理对急性术后疼痛的改善效果。方法160例接受急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规范化疼痛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改善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护理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对急性术后疼痛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脑梗死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 A 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 B 组,均空腹采集静脉血,行循环酶法测定 Hcy 水平,分析脑梗死与 Hcy 的关系。结果A 组患者血浆 Hcy 水平为(12.4±2.8)μmol/L,IMT 值为(1.2±0.3)mm,颈动脉硬化发生率为90%,均明显高于 B组(P <0.05)。血浆高 Hcy 是颈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需重视同型半胱氨酸的升高,积极预防及处理。
作者:王锐意;马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72对反复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核型,探讨染色体异常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G 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272对反复自然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31例,检出率5.70%。其中罗氏易位10例(1.84%),相互易位7例(1.29%),倒位5例(0.92%),常染色体多态变异3例(0.55%),Y 染色体多态变异6例(1.10%)。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引起反复自然流产的主要原因,对高危人群进行染色体检查,对指导其生育和防止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十分必要。
作者:张月;张光谋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镇痛方法在初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9例初孕(停经≤80 d)要求人工终止妊娠患者按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米索前列醇为Ⅰ组,利多卡因为Ⅱ组,米索前列醇+安定为Ⅲ组,各33例。3组分别于施术前1 h 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各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度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镇痛效果比较,Ⅰ组96.97%,Ⅱ组60.61%,Ⅲ组90.91%,Ⅰ组和Ⅲ组明显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宫颈扩张度(≥7 mm)比较,Ⅰ组100%,Ⅱ组70%,Ⅲ组10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Ⅲ组显著高于Ⅰ、Ⅱ组(P <0.05)。结论利多卡因+米索前列醇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霍清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儿童血清 IL -2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给予对照组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 IL -23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清 IL -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 IL -23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哮喘患儿应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 IL -23水平。
作者:刘孝桥;武军驻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饮食及运动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长垣县中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7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均实施饮食及运动指导,观察指导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指导前相比,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及运动指导,可有效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化脓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将随机抽取的44例化脓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抽净胸水后采用温生理盐水、甲硝唑冲洗,观察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生理盐水与尿激酶冲洗,比较不同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气促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用于治疗化脓性胸膜炎并胸腔积液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金峰;马希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55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者恢复情况。结果55例妇科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患者经相应治疗及护理,骨髓造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改善总有效率90.9%。2例患者合并感染,肝肾功能正常。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P <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易出现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加强化疗后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完成化疗疗程,稳定度过骨髓抑制期。
作者:孙凤茹;董云;周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医学科技成果的等级和多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应用发展领域上的先进程度,同时也和这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水平紧密相关。2004年以来,河南省实施了卫生科技“创新、引进、推广”发展战略,形成了大量医学科研成果的同时也带动了河南省医学各相关学科及医学临床技术的发展,终使我省广大患者受益。本文通过对我省2009-2014年医学科技成果获奖项目进行分析,探寻我省医学科技发展现状和趋势,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我省医学科技工作的优化发展提供依据。
作者:胡凯;李向旭;梁淑英;聂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温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各43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结合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可靠,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红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评估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项城市新桥镇卫生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阑尾炎患儿84例,根据不同的术式分成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和观察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各42例。比较两组患儿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切口感染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但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出血量减少,VAS 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国印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