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宜均;季娟;杜娟;张建中
报告1例播散性丘疹型环状肉芽肿.患者男,61岁.因躯干、四肢起大量粟粒大、无症状的丘疹3年余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栅栏状肉芽肿形成,中央有局灶性胶原纤维变性,周围可见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阿新蓝染色示肉芽肿的中央有阳性物质沉积.该病需与毛囊性扁平苔藓、丘疹型结节病、发疹性汗管瘤、光泽苔藓和毛囊性蕈样肉芽肿等病鉴别.
作者:刘广悦;马东来;石秀艳;方凯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黏膜,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根据文献[1]的天疱疮分类标准,本组患者皮损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50%,符合重症天疱疮的诊断.
作者:陈丽红;朱冠男;施秀明;程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51岁.手足、臀部角化性丘疹伴色素异常14年,双手肿物、破溃1年,于2011年1月6日就诊.患者18年前在外院诊断为银屑病,服用含雄黄的中药治疗1年,停止服药3年后于双侧掌跖部皮肤出现点状增生性角化性丘疹,诊断不详.
作者:张(華);吴侃;任发亮;孙建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儿男,11岁.因背部结节6个月,出现水疱样外观2个月,于2011年4月16日至我院就诊.患儿于6个月前上背部出现一绿豆大的红色质硬结节,缓慢增大,无自觉症状.2个月前结节表面出现水疱样外观,渐增大.患儿发病前1个月局部有昆虫叮咬史.既往体健,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作者:胡国红;万川;罗保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58岁,因阴茎红色斑块3个月余于2010年12月12日就诊.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阴茎背侧出现一红色结节,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重视.皮损缓慢扩展增大,偶有勃起不适感.
作者:党林;栗玉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 papillomatosis,CRP)是一种临床上相对少见的皮肤病,病因迄今不详.在前期的临床分析中我们发现:本病组织病理上有表皮角化过度及乳头瘤状增生,颗粒层变薄甚至消失,棘层肥厚,基底细胞层黑素增加,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少许单一核细胞浸润[1].
作者:袁肖海;宋宁静;章楚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女,36岁.因双小腿结节、斑块及触痛4个月,于2010年2月28日到我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先后于两小腿出现板栗大红色结节,疼痛不明显,触之稍痛,未引起重视.
作者:阮光洪;郑博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来自硬皮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受体活化的Smad3及Smad7 mRNA表达水平.方法:体外培养4例硬皮病患者(患者组)及4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组织的成纤维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分别检测硬皮病患者组成纤维细胞及正常对照组成纤维细胞中Smad3和Smad7 mRNA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体外培养的硬皮病患者组成纤维细胞的Smad3及Smad7 mRNA表达水平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成纤维细胞(P < 0.05).结论:Smad3在硬皮病中的上调,提示Smad3在硬皮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与TGF-β协同作用,共同促进了硬皮病的纤维化过程.而Smad7在硬皮病中的表达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负反馈调节作用.
作者:施健;曹双林;花卉;张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报告1例头皮木村病.患者男,40岁,因右侧头皮结节15年就诊.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内可见许多反应性淋巴滤泡,淋巴滤泡间区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有嗜酸性微脓肿形成.符合木村病的诊断.
作者:韩莉;马俊平;马东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28岁.主诉:左手指结节3个月.现病史:患者自3个月前开始发现左手示指出现一淡红色丘疹,无自觉症状,丘疹逐渐增大.曾自行外用莫匹罗星(百多邦)治疗,效果不明显,于2009年2月就诊.患者否认在皮损发生前患处有外伤史.
作者:常建民;鲍迎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真菌感染性皮肤肉芽肿病变的诊断大多依据直接镜检、真菌培养、鉴定及组织病理检查,特别在首报病例的诊断中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的作用无可替代.免疫组化及以PCR为基础的分子诊断实验技术多见于回顾性诊断报道,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初诊.皮肤损害并发系统性真菌感染者可用血清学方法辅助诊断.
作者:张瑞峰;冉玉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慢性荨麻疹临床上可供使用的药物较多,但总体疗效欠佳,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用药时病情好转,停药后复发的现象.我科于2010年1月-2010年6月应用依巴斯汀联合多塞平及桂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并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患者男,25岁.因双前臂频发白色斑点2年于2011年5月9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前臂出现白色斑点,每于手臂下垂时发生,抬高手臂消失;夏季症状明显,冬季减轻;剧烈甩动上臂后白斑明显;接触冷热水无明显变化;饮酒后也无明显变化.
作者:陈国;张莉;张松;纪秀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患者女,27岁.因外阴后联合处色素性斑片2年于2010年10月20日就诊于我科.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外阴后联合处出现一黑褐色斑,直径0.5 cm,无明显自觉症状.后斑片逐渐扩大,表面无破溃.既往体健,否认婚外性生活史及性病史.孕0产0,配偶无类似疾病史.
作者:潘然;彭美雄;徐宏俊;陈周;张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皮肤血管炎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的临床皮损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损伤程度有关,佳取材为深达皮下脂肪的早期、症状明显、红色或紫色皮损.皮肤血管炎的特征性组织病理表现为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以及血管周围和(或)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某些临床、组织病理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为特异性诊断皮肤血管炎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作者:廖文俊;李承新;王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不同型别天疱疮患者体内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状况,初步探讨其与病情活动度和天疱疮分型的关系.方法:主要采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结果:乙酰胆碱受体IgG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gG,AChR IgG) 在 30例天疱疮患者中有8例患者为阳性,7例为寻常型天疱疮,1例为落叶型天疱疮,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AChR IgG阳性的患者中,病情分级较重,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外周血AChR IgG的吸光度(A)值下降.AChRM3亚型在寻常型天疱疮中褐色的颗粒仍然分布在基底层,但颜色加深,颗粒变大,且大小不一致.AChRM3亚型在落叶型天疱疮中的表达模式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AChRα亚基在寻常型天疱疮和落叶型天疱疮中褐色的颗粒仍然分布在全层,但颜色加深,颗粒变大,且大小不一致.结论:在落叶型天疱疮和寻常型天疱疮中,AChR抗体的表达状况不同.AChR抗体更易出现在桥粒芯糖蛋白(Dsg)3抗体阳性患者的外周血中,在Dsg3阳性患者皮损的组织切片中,除了AChRα蛋白之外,AChRM3蛋白的染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这提示Dsg3抗体更易导致AChR途径的异常.
作者:冯素英;周武庆;桑红桂;李阿梅;林麟;靳培英;王宝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报告1例腿部糜烂性脓疱性皮病.患者女,17岁.因左足内踝反复红斑、丘疹、脓疱伴瘙痒3年就诊,实验室检查、皮损分泌物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无特异发现.抗真菌治疗无效,对外用糖皮质激素和他克莫司治疗抵抗,短期系统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皮损有好转,但随访中该药无后续疗效.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改变符合腿部糜烂性脓疱性皮病的诊断.
作者:齐蓓;鞠梅;顾恒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过敏性疾病,有15%~20%的人群一生中至少发作过1次,并且随着近来工业化的发展,其发病率有进一步升高的趋势[1],为分析查找病因以利于更好的防治,笔者对郑州人民医院390例荨麻疹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 SPT)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史天威;张敏;陈燕辉;田分;王艳云;丁治云;余红星;李雪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例1.男,29岁.因上腹胀、恶心、呕吐间断性发作3个月于2011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上腹饱胀不适,进食后明显,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腹痛、腹泻.食欲渐减退,乏力消瘦.行胃镜检查示:反流性食管炎、胃癌.组织病理示:(胃窦)黏膜组织慢性炎症伴炎性渗出及坏死,部分腺上皮细胞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少数细胞癌变.
作者:张衍国;胡新红;王欢;屈慧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左足背肿物4个月,于2010年5月6日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足背部一绿豆大丘疹,不痛不痒,未诊治.肿物逐渐呈外生性增大,表面光滑,无糜烂渗出.既往体健,否认有特殊病史,家族无类似病史.
作者:陈明玉;赵佳;黄军丽;刘翠杰;李冠勇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