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保星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左室射血分数≤45%,心功能(NYHA)Ⅱ-Ⅳ级,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比索洛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观察比索洛尔对心室重塑、心功能的影响.应用心脏彩色超声仪测定基线值及1个月、3个月、6个月左室结构及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平均用量为(7.50±2.50)mg/d,经过6个月治疗,比索洛尔治疗组症状和心功能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上升[(49.2±2.8)%VS(39.6±3.6)%,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下降[(157.7±42.6)ml VS(180.9±39.6) ml];与基线比较左室舒张末容积下降(P<0.05).结论: 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比索洛尔能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心室重塑.长期应用可改善衰竭心脏心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这种有益的作用在不同心功能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邵磊;黄兴华;刘玲;王鹏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内分泌改变与卵巢功能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RIA)法对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血清激素测定及基础体温(BBT)测量,对30例患者行子宫内膜活检及B超检查,对8例患者行腹水和卵泡液的激素测定.结果: 68例患者中血清泌乳素(PRL)升高者24例、正常者44例;卵泡刺激素(FSH)正常者37例、低于正常者16例、高于正常者15例;黄体生成素(LH)正常者38例、低于正常者16例、高于正常者14例;雌激素(E2)正常者49例、低于正常者16例、高于正常者3例;孕激素(P)正常者36例、低于正常者32例.30例行子宫内膜活检,腺体分泌不良者8例、属增生期内膜者15例.对8例患者分别取腹水及卵泡液测定FSH、LH、E2、P值.在黄体期卵泡液的E2及P值分别高于腹水的20~25倍,且腹水的E2及P值均低于血清值.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内分泌的变化影响卵巢功能,导致排卵障碍与不排卵,从而影响月经或导致不孕.
作者:郭宝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人类短串联重复序列D21S1409和D21S11在唐氏综合征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方法: 采集河南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血样,应用Chelex法提取DNA,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外周血、绒毛、羊水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细胞培养分析比较.结果: 得到D21S1409和D21S11在河南汉族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有6、11个等位基因,12、35个基因型,杂合度为0.65、0.81,个体识别率为0.81、0.94,非父排除率为0.37、0.94.在 12例怀疑为唐氏综合征的患儿中11例D21S1409和D21S11诊断与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分析一致(11/12),另1例染色体核型正常而基因诊断为唐氏综合征;另1例绒毛和1例羊水产前诊断与细胞遗传学染色体分析一致.结论: 在河南汉族人群中D21S1409和D21S11多态性较好,在唐氏综合征基因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怡;郝冰涛;王应太;杨艳丽;司艳梅;王兆才;朱文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刺激大鼠背侧海马对脑干某些神经核团生长抑素SOM mRNA表达的影响,分析海马在痛调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疼痛组,以大鼠右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4 g/L多聚甲醛200 μl,作为疼痛模型.C组:化学刺激组:向痛模型动物海马内注射0.5 μl L-谷氨酸钠.D组:生理盐水:向疼痛模型动物海马内注射0.5 μl 生理盐水.均于12 h后处死,常规灌注冰冻切片,采用地高辛标记反义RNA探针原位杂交,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术,检测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中缝大核(NRM)和外侧网状核(LRN)SOM mRNA阳性神经元细胞个数及光密度等均值.结果: 疼痛刺激后PAG、NRM、LRN内SOM mRNA表达较正常明显增高(P<0.05),化学刺激组,PAG、LRN内SOM mRNA表达较疼痛组进一步增强,而NRM内SOM mRNA表达较疼痛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海马兴奋,引起PAG、LRN内SOM mRNA表达增加,因此,SOM可能与脑干PAG和LRN参与镇痛有关.
作者:高艳;周彦斌;吴爱群;方志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煤矿井下煤矿粉尘浓度的监测方法与计算方法.方法: 在某煤矿井选1个综采采面和1个炮采采面,每个采面设5个测尘点;选1个炮掘掘进头和1个综掘掘进头,每个掘进头设2个测尘点.用采样器分别在各测尘点于每个生产工序采样2次或2次以上.根据测定的数值计算出每个测尘点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然后再分别计算出各采面或掘进头中测尘点TWA的算术平均数,用来表示采面或掘进头各自的平均粉尘浓度.结果: 综采采面的煤矿粉尘平均浓度为:51.6 mg/m3;炮采采面为:26.1 mg/m3;炮掘掘进头为16.5 mg/m3;综掘掘进头为24.3 mg/m3.结论: ①在煤矿井下工作场所中,TWA能反映作业者的实际接尘水平.②采面或掘进头中测尘点TWA的算术平均值不仅可表示采面或掘进头的平均粉尘浓度,而且还可用来进行不同采掘工艺、不同煤矿、不同年度之间以及工艺改进前后的粉尘危害或预报措施优劣之比较.
作者:李云;黄志军;冯会民;孙世义;齐新周;任春霞;段拴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补充碘硒控制碘缺乏病的效应.方法: 选择外环境缺碘缺硒地区,实验组小学生在供应碘盐的同时每月口服一次200 mg亚硒酸钠片,对照组小学生单纯食用碘盐,2年后观察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尿碘和血清TSH、T4、T3和FT3变化.结果: 实验组小学生尿碘水平与对照组相当,发硒显著高于对照组,甲状腺肿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SH、T4无显著差异,血清T3和FT3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补充碘硒有助于控制碘缺乏病.
作者:陈豪敏;底秀娟;柯庚寅;于红阳;陈震;韩绍卿;尚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表现模式的关系.方法: 对1 20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荧光定量PCR分析,HBV 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HBsAg与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水平变化.结论: HBeAg和HBV DNA有明显的相关,抗-HBe、抗HBc阳性者病毒未完全停止复制,只是复制水平降低.
作者:陈洪涛;汲振余;赵翠林;孙爱民;金志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研究脑肽精对痴呆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痴呆动物模型并用脑肽精治疗.通过跳台试验评价痴呆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小鼠脑中蛋白质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表明脑肽精能提高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且能增强脑内蛋白质的合成和降低NO的水平.结论: 脑肽精对痴呆小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安玉会;崔福爱;章萍;吴立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枢神经系统预防性治疗在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同时,对患儿的身体也产生了严重的损害.由此产生的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越来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从脑组织形态学改变、脑功能的变化、智力(智商、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变化、化疗方案与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系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张利;汤有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初是从肾脏中分离出来能刺激前体红细胞增生、分化的一种细胞因子.血液中的EPO主要来自肾脏, 与其受体(EPO-R)结合后共同介导缺氧的生理反应.80年代后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肾性贫血取得成功,现已经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常规药物.新近研究发现,EPO和EPO-R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有低水平表达,在脑缺氧后表达增加[1,2],并且给予外源性 EPO对多种脑损伤模型有脑保护作用[3],因此,EPO对非造血系统的作用尤其是脑保护作用倍受关注.
作者:王小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郑州市1992~1996年结核分枝杆菌原发耐药性.方法: 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6种抗结核药物的耐受性测定.结果: 总原发耐药率、耐RFP率分别由1992年的41.5%,19.5%降至1996年的29.6%、11.1%.结论: 1992~1996年郑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原发耐药率和耐RFP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陈裕;郭新枝;赵变云;刘丽;吴宏君;李鸿昌;张华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心脏泵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及心室腔的改建.CHF可由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疾病及心脏瓣膜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引起.CHF时除心肌细胞本身结构、代谢及功能异常外,心脏间质组织也发生异常改变[1].过去的研究多集中在心肌细胞本身,现在认识到心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变化,也是心室重构的重要原因.许多研究表明[2~4],在心室的重构过程中、在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肥厚、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梗死后向心衰转变及左心衰竭过程中,ECM都发生了广泛而持续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胶原沉积和纤维化.
作者:石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量脑出血的早期诊断,防止误诊.方法: 对42例被误诊的大脑半球小量(≤10 m1)脑出血患者的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脑出血(>10 m1)和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结果: 本组患者误诊原因主要为非重要功能区部位出血、颅内压增高症状少、肢体功能障碍轻、临床表现不典型.在头痛、呕吐、颈抵抗、意识障碍及双侧巴氏征阳性方面与脑出血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与脑梗死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既往无卒中史,活动时起病及发病时血压高等方面与脑出血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脑梗死组比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 小量脑出血早期不易诊断,CT检查可避免误诊.
作者:逄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对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免疫持久性. 方法: 应用RPHA法从1500名孕妇中筛查出82名HBsAg ≥1∶64的滴度阳性携带者的新生儿,按随机、双盲、设安慰剂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人数比例为3:1).疫苗组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注射第1针,1月、6月龄分别注射第2针、3针乙肝疫苗,对照组按同样程序注射安慰剂.结果: 在第13年时疫苗组抗-HBs阳性率仍高达59.32 %(35/59);对照组13年中有23.53 %(4/17)受到自然感染后变为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性,疫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疫苗组的HBsAb阳性者中,HBsAb GMT峰值也在第12个月,S/N值为68.84,到13年时已下降到17.82 ,相当于高峰的1/4,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除了出生时疫苗组与对照组HBsAg 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外,疫苗组HBsAg阳性率一直明显低于对照组,在第13年时疫苗组和对照组的HBsAg 阳性率分别为6.77%、47.06 %,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13年时,大部分仍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发生HBsAg阳转者多发生于当初免疫失败和HBsAb滴度较低者中,对这一部分高危人群在适当时间应筛查HBsAb,对HBsAb滴度较低者应及时加强免疫.
作者:封秀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