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

张惠杰

关键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阳曲县人民医院骨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0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结果手术平均出血量300 ml,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均Ⅰ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无感染。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5周,无退钉、断裂、内固定松动现象,无功能障碍或严重疼痛,生活均可自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可防止并发症,提高髋关节功能,大程度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相关文献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患者均接受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1~2年的随访,45例患者中共有48例术眼,44例患者术后仅有少量云翳,或其角膜透明,不存在新生血管生长,即为痊愈;复发4例。结论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彻底清除患者胬肉组织,有效降低手术的复发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马继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品管圈在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呼吸内科病房8名护士自愿组成“管管圈”,确立以“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患者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统计并进行要因分析,确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7.7%)较活动前(21.5%)明显降低,超出了预期目标(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每一位“圈员”在品管圈方法运用、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和谐程度、工作热情、责任与荣誉感、沟通配合能力、愉悦感、忠诚度9个方面的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能降低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杨秀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延续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护理疗效,为延续护理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64例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对其分别进行延续护理和常规指导,观察两组出院后的生活情况。结果观察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对造口知识的掌握情况,观察组表现稳步提升,对照组患者则出现下降趋势,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造口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护理能力,发现观察组护理能力总分、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和症状维度均优于对照组;根据出院后护理指导满意程度调查表,观察组满意率和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出院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的自我认知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作者:李霞;王陈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鼻镜下鼻息肉鼻窦炎手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鼻息肉鼻窦炎采取鼻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运城市急救中心接诊的鼻息肉鼻窦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鼻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与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鼻息肉鼻窦炎患者采取鼻镜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同时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宁留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钙激活氯通道 TMEM16A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 TMEM16A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妇科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48例,并以同期良性子宫病变且子宫内膜正常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病理组织的生化检验,比较 TMEM16A 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TMEM16A 评分均为阳性,﹢、﹢﹢和﹢﹢﹢的比例分别为16.7%、33.3%、50.0%;对照组主要表现为阴性和弱阳性,比例分别为68.0%和32.0%;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80,3.114,19.919,33.108,P ﹤0.01)。临床分期Ⅰ、Ⅱ、Ⅲ期子宫内膜癌患者 TMEM16A 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4%、100%、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29,P ﹤0.01);组织学分级 G1、G2、G3的阳性率分别为55.6%、88.9%、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73,P ﹤0.01);肌层浸润﹤1/2和≥1/2的阳性率分别为73.7%和1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3.324, P ﹥0.05)。结论 TMEM16A 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恶变和进展的病理过程,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相关性。

    作者:盖俊峰;寇明捷;毛莉;师大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经外侧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经外侧三角肌入路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常规切开复位治疗,比较两组各手术指标差异及半年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13.3±43.8)min、(205.5±107.4)ml、(11.3±4.1)d,与对照组(159.2±63.0)min、(316.0±104.6)ml、(14.2±4.3)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半年后优良率分别为76.5%、73.5%,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外侧三角肌入路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骨近端骨折效果显著,复位可靠,便于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具有安全、微创等众多优势。

    作者:闫伟;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菌种分布及药敏性分析

    目的:探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菌种分布情况,作药敏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患者中耳炎鼓室内脓液作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并记录结果,明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脓液菌种分布与耐药率。结果1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72株,其中真菌22株(12.79%),厌氧菌32株(18.60%),需氧菌118株(68.60%);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哌拉西林药物敏感率为100.00%,奇异变形菌对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西丁、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敏感率为100.00%;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敏感率为10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抗生素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呋喃妥因敏感率高。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脓液中菌种分布提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在治疗方面,需严格参照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率高的抗生素,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史凌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波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本研究对象,于入院72 h 内依据心电图 fQRS 观察结果,将其分为A 组[伴有 fQRS,其中 A1组(2个导联)、A2组(﹥2个导联)]、B 组(未出现 fQRS),观察各组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探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 组室扑/室颤(13.63%vs 0)、单形/多形室速(20.45% vs 3.84%)、多形/多源室早(22.72% vs 3.84%)、单源室早(47.72% vs 30.76%)、成对室早(25.00% vs 7.69%)、频发室早(27.27% vs 15.38%)、偶发室早发生率(34.09% vs 23.07%)均较 B 组高,A1组室扑/室颤(0 vs 20.00%)、单形/多形室速(5.26% vs 28.00%)、多形/多源室早(10.52% vs 36.00%)、单源室早(26.31% vs 56.00%)、成对室早(0 vs 20.00%)、频发室早(5.26% vs 32.00%)、偶发室早发生率(10.52% vs 40.00%)均较 A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陈旧性心肌梗死 fQRS 波之间具有密切相关性,伴有 fQRS 波的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具有较高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程俊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妇科手术治疗且术后并发早期炎症肠梗阻的2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同时选取30例妇科正常对象作为对照组,总结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白蛋白含量及既往腹部手术史是妇科手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手术操作、失血与输血因素、既往腹部手术史、血离子紊乱等因素均是引起妇科术后并发肠梗阻的相关原因,为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需尽可能减少肠管的暴露时间,避免创伤性的剥离粘连操作,并作好胃肠道减压处理,以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付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影响肺结核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实施肺结核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护理前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结果年龄≥60岁、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经济收入﹤2000元/月、治疗时间≥3个月均是引起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护理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文化程度低、高龄、治疗时间长、经济状况差、家人支持情况等均是影响肺结核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于增强治疗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丁密;盛锡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效果

    目的:探讨鼻窦囊肿采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与纤维鼻咽喉镜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鼻窦囊肿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行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与纤维鼻咽喉镜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行常规鼻镜鼻窦手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难易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24周 Lund-Kennedy 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 CT 扫描上颌窦病变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临床效果显著,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王红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于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硼替佐米静脉推注联合化疗,观察组23例采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化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2%,对照组为64.7%,两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对照组为41.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优良,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较多但是较为轻微,患者有较好耐受性,可提升长期生存率,有推广价值。

    作者:徐玉秀;张勇刚;许春玲;钟亚平;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舌侧正畸与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错颌的临床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舌侧正畸和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入院治疗的错颌畸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唇侧正畸非拔牙治疗,观察组行舌侧正畸治疗,行 VAS 评分、自制的牙齿美观期待量表。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6、12个月对牙齿美观预期值分别为(1.96±0.86)分、(2.54±0.91)分、(3.36±0.5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1、4周进食困难、口腔软组织不适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后语音影响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1、4周美观功能影响程度评分分别为(0.29±0.32)分、(0.06±0.51)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舌侧正畸治疗1个月后易出现进食困难和发音障碍,但治疗后对美观程度的影响程度较低。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阿维A治疗严重类型银屑病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阿维 A 治疗严重类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82例严重类型银屑病患者,包括22例寻常斑块型,20例红皮病型,19例泛发性脓疱型及21例关节病型,分别将其标记为 A、B、C、D 四组,观察并记录阿维 A 对这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 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91%,B 组为85.00%,C 组为100.00%,D 组仅为52.38%;不良反应症状包括口干、唇炎、皮肤干燥、瘙痒以及脱发等,但经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症状均消失。结论阿维 A 治疗严重类型银屑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8例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次、1次/ d;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双环醇片25 mg/次,3次/ d。两组均不用其他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抗肝纤维化药物,疗程共48周。观察乙肝病毒学指标(HBV DNA、HBeAg 阴转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 HBV DNA 低于检出下限比率,HBeAg 阴转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均相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改善和肝纤维化指标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P ﹤0.05)。两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环醇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在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

    作者:刘天保;刘占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改善,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广灵县人民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 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48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5 d 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PaO2、PaCO2和 pH 水平变化及并发症,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pH、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所占肺活量比值(FEV1/ FVC)分别为(51.62±0.58)mm Hg、7.13±0.16、(2.29±0.35)L和(60.52±0.39),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0.72±0.94)mm Hg、7.28±0.07、(2.65±0.44)L 和(66.95±0.6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为(51.93±0.58)mm Hg,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5.04±0.61)mm Hg;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42%(5/48),低于对照组22.92%(1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 COPD 并发呼吸衰竭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呼吸状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振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对慢性荨麻疹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慢性荨麻疹患儿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地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白芍总苷,两组共治疗28 d。治疗前后测定血清 IFN-γ和 IL-4。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4%,观察组为92.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IFN-γ均有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IL-4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 ﹤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可以更好的调节免疫平衡,提高慢性荨麻疹患儿的治疗效果。

    作者:胡卫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作用。方法将172例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下肢手术住院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采用骨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同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周内下肢胀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发生率观察组8.1%,对照组20.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观察组2.5%,对照组1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4.2%,观察组80.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1)。结论预见性护理用于老年脊柱、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凤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临颍县人民医院6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取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压力2 cm H2 O(1 cm H2 O =0.098 kPa)、吸氧体积分数﹤25%时结束,对照组采取常规头罩吸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 OI、PaO2分别为(225.87±12.20)mm Hg(1 mm Hg =0.133 kPa)、(65.74±6.25)mm Hg,与对照组的(192.45±11.09)mm Hg、(57.22±6.07)mm H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RR、PaCO2分别为(48.60±6.25)mm Hg、(47.60±4.03)mm Hg 与对照组的(53.11±7.24)mm Hg、(52.30±5.16)mm Hg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提高肺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密颖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利培酮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体质量分为正常组(n =33)与超重组(n =30),所有患者均采用利培酮治疗,现探讨其催乳素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临床影响。结果两组催乳素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超重组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显著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利培酮治疗后超重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出现下降现象,而催乳素水平对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体质量不会产生影响。

    作者:徐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