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念珠菌ERG11基因启动子部分序列分析

乔建军;张宏

关键词:菌丝, 酵母相, 念珠菌, 白色, 启动子区(遗传学), DNA突变分析, 氟康唑
摘要:目的探讨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启动子部分(-440~-1)碱基序列的差异以及ERG11基因启动子突变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提取从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启动子序列及其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基因上游启动子部分碱基序列(-503~53)进行PCR扩增,经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启动子序列(-440~-1)的差异以及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ERG1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差异.结果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启动子序列未发现差异.氟康唑敏感株白念珠菌ERG11基因启动子的-365,-353,-328,-310,-308,-299,-295,-293,-292,290,-289位点为杂合状态,且在-284位点有一等位基因发生单碱基缺失(-284 delT);而在白念珠菌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和耐药株上述杂合现象消失.结论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启动子-440~-1区碱基序列无差异;ERG11基因启动子突变可能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
中华皮肤科杂志相关文献
  • Leser-Trelat综合征合并银屑病一例

    患者女,72岁,以面、颈部多发性褐色斑10年,数目明显增多、增大伴乏力、食欲减退3个月为主诉就诊.患者缘于十余年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开始出现褐色斑,状如指甲大小,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老年疣,因无明显自觉症状和不适,当时未治疗.

    作者:李久宏;李萍;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银屑病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银屑病关节炎作为一种独立疾病的概念已被大家广泛接受,目前归为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脊柱关节病.此病并不罕见,可发生于7%~40%的银屑病患者中[1].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能延缓或阻止关节损害.为此,我们分析38例银屑病关节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影象学特点.

    作者:吴华香;李军;郑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母女潜伏梅毒误治二例

    例1女,25岁;例2为例1之女,11个月.于2002年9月27日因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首次来我院就诊,均无症状及皮损.

    作者:杨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外用药物联合治疗银屑病的进展

    银屑病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在病理上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增生过度、炎症浸润和真皮乳头层的血管增生扩张,所以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不同作用靶位和不良反应无重叠的药物,可能会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少毒副作用.

    作者:韩永智;孙建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4s表达及血清透明质酸测定

    银屑病真皮内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并分泌大量的Th1细胞因子,引起表皮过度增生.为探讨黏附分子CD44s及其配体透明质酸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我们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CD44s的表达和血清透明质酸水平进行了测定.

    作者:陈琪枫;顾军;郭峰;花美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2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VEGF mRNA和其蛋白、VEGF受体2(KDR蛋白)、微血管密度(MVD),分析其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①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的VEGF mRNA及其蛋白、KDR和MVD表达明显强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皮损处与非皮损组相比,VEGF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MVD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期与静止期比较四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高密度组(MVD≥17.88)与低密度组(MVD<17.88)的VEGF mRNA及其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KDR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ASI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结论①VEGF及其受体在银屑病新生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②MVD值可反映寻常性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张锡宝;罗权;吴志华;陈绍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甜素和紫丹银屑胶囊联合治疗银屑病

    我们应用复方甘草甜素和紫丹银屑胶囊治疗银屑病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平;陈强;赵淑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炎性线状疣状表皮痣伴左足缺趾畸形一例

    患儿,女,3岁,因左下肢带状皮疹,左足畸形3年就诊.患儿出生时左足仅有2趾,分别向足背和足掌侧屈曲.出生后3d无明显诱因左下肢出现带状红斑,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外用药治疗(具体不详)后,皮损未消退,渐扩大并在数月内累及左足、外阴左侧,左手背和左上肢亦出现类似皮损.自觉瘙痒,搔抓后皮损表面溃破,结痂.

    作者:李筱芳;常宝珠;刘维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喜树碱抗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喜树碱在体外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喜树碱作用于ECV304细胞株,用MTT法、光镜、电镜、DNA梯状带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结果喜树碱能抑制ECV304细胞的增殖.24h,36h,48h大抑制率分别为67.9%,96.7%,97.2%.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受抑制,可见凋亡小体.凝胶电泳显示典型的DNA梯度带.结论喜树碱体外能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证明喜树碱可能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

    作者:刘晓明;安利佳;王红梅;包永明;段延龙;林熙然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银屑病皮损中活性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的检测

    银屑病的发生不仅与角质形成细胞(KC)的异常增生有关,而且与KC的凋亡有关[1].研究表明,凋亡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成员介导的蛋白酶级联反应过程,其中Caspase-3是Caspases家族中重要的凋亡执行者之一[2].我们检测了银屑病患者皮损中KC凋亡状况及皮损中Caspase-3的活性,分析KC凋亡与活性Caspase-3的相关性,探讨细胞凋亡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陈静;黄进华;廖朝晖;鲁建云;左成忻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白念珠菌ERG11基因启动子部分序列分析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启动子部分(-440~-1)碱基序列的差异以及ERG11基因启动子突变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提取从同一亲本来源、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基因组DNA,根据ERG11基因启动子序列及其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对ERG11基因上游启动子部分碱基序列(-503~53)进行PCR扩增,经PCR产物直接测序比较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启动子序列(-440~-1)的差异以及对氟康唑敏感性不同的白念珠菌ERG11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差异.结果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启动子序列未发现差异.氟康唑敏感株白念珠菌ERG11基因启动子的-365,-353,-328,-310,-308,-299,-295,-293,-292,290,-289位点为杂合状态,且在-284位点有一等位基因发生单碱基缺失(-284 delT);而在白念珠菌氟康唑剂量依赖性敏感和耐药株上述杂合现象消失.结论白念珠菌菌丝相与酵母相ERG11基因启动子-440~-1区碱基序列无差异;ERG11基因启动子突变可能与白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

    作者:乔建军;张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卤米松乳膏与他扎罗汀凝胶治疗寻常性银屑病

    我们应用0.05%卤米松乳膏(商品名澳能乳膏)与他扎罗汀凝胶(商品名炔维凝胶)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观察其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徐刚;余开梅;刘美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胡萝卜素性黄皮病二例

    例1 男,15岁.因手掌、足跖黄染1月余到我院就诊.其父母为柑橘种植专业户,6个多月来该患儿每日食用柑橘1~2kg.3个多月前发现双掌跖皮肤黄染,继之躯干、四肢皮肤也逐渐变黄.无瘙痒、疼痛及全身不适.

    作者:苏勤;陈永平;凌淑清;陆洪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神经鞘瘤一例

    患者男,15岁,因皮肤结节、斑块,视力、听力下降15年来本院就诊.患儿于出生时即发现背部中间有2个黄豆大小皮肤色结节,触之柔软,有轻度压痛.结节逐渐增大至核桃大小.

    作者:杜晓航;陈俊帆;许爱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毛囊闭锁性三联征一例及家系分析

    目的探讨毛囊闭锁性三联征的临床和遗传学特点.方法对1例毛囊闭锁性三联征继发鳞状细胞癌的特殊病例,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家系调查和系谱分析.结果此家系共有13例,于20岁左右发病,先证者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符合毛囊闭锁性三联征的诊断.结论遗传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本病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作者:徐薇;赵俊英;赵绘;顾菲;黄笑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PRR2E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银屑病

    目的通过测定32个中国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家系共157人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研究SPRR2E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提取基因组DNA,对32个银屑病家系DNA进行扩增,产物经377DNA测序电泳仪电泳,用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并以ETDT及GENEHUNTER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SPRR2E基因编码区第156核苷酸(+156 bp)处存在A或G二态性,可表现为AA纯合、GG纯合和AG杂合三种基因型,虽然该SNP不改变蛋白质编码,但它与银屑病存在传递不平衡,等位基因A优先传递给患病子代(P<0.05).结论 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中的一个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相关联.

    作者:金丽威;牛振民;袁文涛;张静;鲁智勇;郑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皮肤硅土肉芽肿一例

    患者男,47岁.发现左前臂结节逐渐增大2年.14年前因交通事故,皮肤被水泥地面擦伤,伤口自行愈合后留轻度瘢痕和色素沉着.2年前该处出现皮下小结节并逐渐增大,轻度压痛,服用消炎药及外涂皮炎平软膏无效.个人史及家族史无异常.

    作者:劳力民;俞玲玲;朱可建;茅晓红;孙国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D-半乳糖诱导大鼠皮肤衰老的形态学与生化指标观察

    目的观察D-半乳糖诱导皮肤衰老大鼠的皮肤形态学改变及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变化.方法 26只SD雌雄大鼠随机分为2组:D-半乳糖组每天给予D-半乳糖皮下注射120 mg·kg-1·d-1,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喂养100 d后处死大鼠,观察血液和皮肤中与衰老相关的生化指标,并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表皮厚度、弹力纤维的面积.结果 D-半乳糖组大鼠表皮变薄,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减少,排列疏松,呈现与人类皮肤衰老相似的表现.D-半乳糖组大鼠皮肤中羟脯氨酸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结论 D-半乳糖120 mg·kg-1·d-1皮下注射100d可导致大鼠皮肤衰老样改变.

    作者:石丽君;吴铁;吴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中白介素4和白介素12水平测定

    近年来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vulvovaginal candidosis,VVC)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大约有5%左右的成年妇女患有反复发作的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RVVC).RVVC患者虽然较VVC少见,但由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对妇女的身心影响更大.

    作者:赵敬军;童华;张正华;刘维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Werner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53岁.因左足跟部溃疡反复不愈2年就诊.患者于2年前左足跟外伤后出现红肿破溃,上有脓性分泌物,在外院给予局部换药,口服黄连解毒冲剂,未见好转.

    作者:高春芳;陈敏;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