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曼里;张杏书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与伴发其他皮肤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3例干燥综合征伴发其他皮肤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因进行了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1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3岁.伴发皮肤病有:扁平疣、天疱疮、扁平苔藓、白癜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干燥综合征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所伴发的皮肤病多与免疫有关,但两者合并发生有何内在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曼里;张杏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鉴定一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的基因突变,为进一步开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根据突变位点设计等位基因特异性引物,用PCR来检测突变位点以及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克隆测序进一步确定该家系的致病原因.结果该家系中患者COL7A1基因的87号外显子存在剪接位点突变,导致87号外显子被剪切,Ⅶ型胶原的胶原区合成后缺少了23个氨基酸.健康对照不存在此突变.结论COL7A1基因剪接位点的突变是引起该家系临床症状的特异突变,而非多态性改变.
作者:姜薇;杨勇;朱学骏;王德进;王一玲;许爱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皮肤病的辅助治疗是一种崭新的概念.由于化妆品含有活性成分,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它在不同情况下的功效,目前已成为皮肤病辅助治疗手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妆品不同于抗生素等传统医学意义上的治疗性药物,对化妆品的价值评价是基于临床和生物测量学基础之上的.我们对于辅助性治疗的化妆品的要求是:可改善皮肤的外观,并经临床双盲试验和生物测量学证实其有效性.
作者:骆肖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鬼臼毒素是足叶草的主要有效成分,是治疗尖锐湿疣广为推荐的外用药物,常用的是0.5%的鬼臼毒素酊剂.脂质体是近研究较多的新型控缓释药物载体,将鬼臼毒素制成脂质体制剂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鬼臼毒素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对尖锐湿疣的抗复发治疗有更好的疗效[1],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脂质体在皮肤外用药物的脂质体制剂中效果好.
作者:曾抗;江彬彬;李国峰;张三泉;孙乐栋;颉玉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45岁,因持续性发热、寒战1个月入院.该患者半年前在外科行阑尾切除术,术后3个月出现急性肠梗阻,又行粘连松解术,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5g日2次,治疗10d,梗阻症状缓解,但出现腰部阵发性绞痛,诊断为右肾结石,收入泌尿科.
作者:巫毅;李晓天;王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接上期第416页)甲真菌病定义: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霉菌引起的甲板和甲下组织感染称甲真菌病,而由皮肤癣菌引起者则称甲癣.
作者:刘维达;李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诱发因素、临床和光生物学特征以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86例患者,男女比率11.29∶1,平均发病年龄57.1岁.20.9%有明确诱发因素,78.9%日晒可诱发或加重皮损.初次发病多在春季,随病程延长,季节性逐渐消失.皮损分布于光暴露部位,急性发作表现为红斑、丘疹、渗出、结痂,病情迁延后出现浸润肥厚的苔藓样丘疹(45.5%)、斑块(37.3%).光生物学试验中77.9%患者中波紫外线小红斑量(UVB-MED)降低,范围4~20mJ/cm2.95.3%患者长波紫外线MED(UVA-MED)降低,范围0.2~15J/cm2.光斑贴试验证实了14例患者的光敏物.避光和去除光敏物,急性发作期外用或口服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可控制病情.反复发作后部分患者自然缓解.结论光生物学试验是诊断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主要依据,避光和去除光敏物是治疗关键.
作者:王丽英;陈昆;朱登平;常宝珠;张小华;陈琴芳;郑治菊;杨夕芳;郑家润;李光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自2000年6月至2001年8月采用甘草酸二铵联合米诺环素治疗18例掌跖脓疱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庞晓文;杨雪琴;江丽;刘文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中波紫外线(UVB)照射以及不同钙离子浓度对角质形成细胞表达天疱疮抗原的影响.方法通过改变培养基中的钙离子浓度以及采用不同剂量UVB照射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不同时间段以寻常型天疱疮(PV)或落叶型天疱疮(PF)血清作为一抗进行免疫荧光检测,观察寻常型天疱疮抗原(PVA)和落叶型天疱疮抗原(PFA)的表达情况;提取细胞或皮肤表皮组织蛋白质,用PV和PF血清进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无论是否增加钙离子浓度,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间隙均可以检测到PV血清特异性着色.只有增加培养基中钙离子浓度后,形成的复层化角质形成细胞间隙才可以检测到PF血清特异性荧光着色.不同剂量UVB照射后的角质形成细胞均不产生PF血清的特异性着色.PF血清与160000条带反应,PV血清可与130000和160000两条带反应.结论体外培养的单层或复层角质形成细胞均可以表达PVA,提高培养基中钙离子浓度可以诱导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复层化并表达PFA,而UVB照射不能促使人角质形成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表达PFA.
作者:渠涛;王宝玺;邵燕玲;曾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及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取15例SLE患者典型皮损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颜色的深浅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5例SLE患者典型皮损中14例NF-κBp65表达阳性,8例,3例,3例+,阳性细胞见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单一核细胞,其中以棘层细胞及颗粒层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较强,而非SLE患者正常皮肤中则未见明显的NF-κBp65表达阳性细胞,且皮损中NF-κB表达与疾病活动无明显关系.结论SLE患者皮肤损害的发生与局部NF-κB的异常激活有一定关系,但似与疾病活动无关.
作者:方春红;梁虹;李建军;徐红新;熊腊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6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基因能有效地使人上皮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永生化,为探讨HPV16E6/E7对黑素细胞的影响,本研究用Lipofectamine转染法将HPV16E6/E7基因导入正常人黑素细胞,观察其对黑素细胞生命期的影响,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李志强;高天文;马翠玲;刘荣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特应性皮炎(AD)皮损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与外用药的疗效.方法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及北京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按照Hanifin-Rajka诊断标准,共诊断AD患者71例.治疗前后于皮损处取材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SCORAD方法计分,将其中6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对比治疗AD患者.结果AD患者以婴幼儿、儿童为主(≤12岁者占73.24%);皮损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51%(金葡菌阳性率为35.21%),真菌阳性率为1.41%;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敏感性好;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AD4周时,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细菌阴转率前者高于后者(P<0.01).两组外用药治疗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具有抗感染与抗炎双重作用的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治疗AD的疗效优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作者:刘永生;马琳;尤立平;邢环;杨顶权;李燕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他克莫司(tacrolimus,又名FK506)是一种具有免疫活性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其效力比环孢素强10~100倍,已较广泛地应用于抑制人体器官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也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系统性用药治疗皮肤病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巨大的全身不良作用限制了它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其外用制剂的产生,拓展了它在皮肤科应用的领域,在此作简单介绍.
作者:吴贤杰;郑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患者男,37岁.因面部、四肢、躯干起红色丘疹、结节伴痒10年,加重2年,于2000年8月15日入院.患者10年前因蚊虫叮咬,面部、双手背、足背、四肢起米粒大小红斑及红色丘疹,皮损散在,微痒.在当地医院就诊,经对症处理皮损可消退,但停药后皮损又复发.
作者:张国毅;蒋娟;林彤;王千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先证者女,37岁.因面、颈、上肢发生淡褐色角化斑23年,于2001年10月23日就诊.患者1978年在左前臂出现淡褐色斑点,渐增至黄豆大,无自觉症状.13年前颜面、颈部、前臂至手出现同样皮疹,自觉痒甚,尤以始发及出汗时明显.曾到本院经激光治疗后遗浅色痘样瘢痕.
作者:韦昌廷;欧东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甲氧沙林对人毛囊黑素细胞活化、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毛囊黑素细胞,观察不同浓度甲氧沙林(10~500μmol/L)对毛囊黑素细胞形态、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50μmol/L甲氧沙林处理细胞7d后,毛囊黑素细胞树突明显增多延长,胞浆内出现较多棕褐色颗粒,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增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氧沙林能诱导毛囊黑素细胞树突增多延长,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增加.
作者:周春丽;叶庆佾;郝飞;刁庆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儿童.近年来成人发病屡有报道,且病情较重.由于成人不是好发年龄,临床表现特殊,故临床上常忽视该病的诊断,影响治疗.现将一例成人麻疹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夕芳;郑志菊;陈琴芳;顾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毛囊是控制毛发周期性生长的皮肤附属器官,由上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真表皮间的相互作用在毛囊的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是一种具有多向生物学活性的多肽,它对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具有刺激生长作用.我们的研究发现bFGF在毛囊器官培养模型中能显著刺激毛发生长,报道如下.
作者:吕中法;伍津津;刘荣卿;钟白玉;郑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们于1999年4月至2000年5月间,应用2%米诺地尔溶液(商品名:达霏欣,由中国药科大学研制、山西安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斑秃163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志新;王家璧;朱学骏;季素珍;王丽;王晋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orinI(PI)蛋白基因,并进行表达、纯化和鉴定.方法用PCR法克隆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基因,再与pGEX-4T-2载体连接成表达重组体pGEX-4T-2/PI;经大肠杆菌P2392表达后,用SDS-PAGE、切胶、电洗脱回收等方法纯化GST-PI融合蛋白;然后用特异性淋球菌外膜P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斑点免疫层析试验鉴定该蛋白.结果成功地获取了pGEX-4T-2/PI表达重组体,经诱导表达后能获得高表达的GST-PI融合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000;斑点免疫层析试验显示其为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特异性的.结论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淋病奈瑟菌外膜PI蛋白的功能.
作者:岑建萍;程浩;曾凤英;方永明;周强;叶俊;高锦程;王琦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