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慧萍
目的 探讨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术前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术前只了解常规指导,两组术后的康复训练程序完全一致.比较患者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心理状态及术后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首次排尿情况、心理状态、第4周末康复训练计划完成量及术后第1、3个月时实验组的置换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术前进行护理综合干预,可减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肢体康复.
作者:肖岩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观察42例NIPPV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P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AHI、SPO2)变化,并同未使用通气模式转换治疗的42例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转换治疗组3d内动脉血气指标中pH值、PaO2、PaCO2及AHI、SPO2改善明显好于非转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ECOPDⅡ型呼吸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早期治疗中,无创正压通气的双水平及单水平通气模式转换治疗能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指标.
作者:郭瑞斌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超声心动图(UCG)特点.方法 本研究共150例患者,观察组包括明确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100例,对照组包括与观察组一般情况和高血压病史相似的50例明确诊断单一高血压患者,两组均无其他心脏病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UCG特点、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特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G在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A、左心房、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与单一高血压患者在临床表现和UCG上有各自特点,在UCG表现上存在部分重叠.
作者:徐杰;张金盈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纯穿孔修补术6例,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4例,穿孔修补术后行二期根治手术2例;姑息性胃癌切除术8例;一期胃癌根治术3例.三种术式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8.5个月,13.6个月和23个月.结论 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术式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应尽可能行根治术或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
作者:余强;王群;王道岭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IP)与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方案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1例符合入组条件的SCLC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分为IP组和EP组,Ⅲ期38例(62.3%),Ⅳ期23例(37.7%).IP组方案:伊立替康80 mg/m2,第1、8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个周期;EP组方案:依托泊苷100 mg/m2,第1~3天,顺铂25 mg/m2,第1~3天,21d为1周期.共4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为未获缓解的患者交换分组继续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预定的4周期化疗和疗效评价,客观有效率(ORR)为82.0%(50/61),IP组ORR为74.2%,EP组ORR为66.7%(x2=0.415,P=0.582),其中IP组完全缓解16例(51.6%),EP组完全缓解8例(26.7%)(x2 =5.056,P=0.033).交换组共18例患者,部分缓解7例(38.9%),IP+ EP 8例中部分缓解2例(25%),低于EP+IP 10例中部分缓解5例(50%)(x2=1.169,P=0.367).本研究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I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75.6%、腹泻46.3%和呕吐41.5%.EP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71.1%、粒细胞减少68.4%和贫血28.9%.其中,IP组腹泻发生率与E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3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方案化疗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腹泻发生率也明显高于EP方案,通过积极对症处理,可以耐受.
作者:务森;张宁;朱晓明;陈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护理及康复措施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100例患者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有效控制并发症,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10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髋关节脱位、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通过科学有序的护理及康复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付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重症创伤患者乳酸早期清除率与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回顾性观察并收集因重症创伤入院的90例重症创伤患者的RTS评分、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患者预后.将所有患者按不同标准分成生存组、死亡组和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10%),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各分组年龄、性别、RTS评分和初始乳酸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生存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x2=4.67,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x2=4.56,P<0.01).结论 乳酸清除率可用于评估重症创伤患者的良性预后及转归.
作者:袁有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对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密度及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应用维生素D后的变化.方法 将急性ITP患儿分为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每日泼尼松2mg/kg)治疗3周.对照组30例,给予乳酸钙0.5/d,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日给予维生素D 800 U口服,测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血清骨钙蛋白(BGP)、总碱性磷酸酶(AKP)、钙和磷水平及骨密度(BMD).结果 治疗3周后,对照组患儿的PICP、BGP、AKP、钙、BMD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磷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而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照组患儿治疗后成骨细胞合成明显受抑制,骨密度减低,联合应用维生素D后成骨细胞合成无明显抑制,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作者:李彦格;李慧霞;刘炜;毛彦娜;张红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6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LCP内固定治疗,根据Neer分型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3例.术后均定期门诊随访,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 ~18个月,平均13.5个月,骨折均愈合.肩关节功能评定采用Neer评分,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X线检查复位结果:解剖复位6例,近似解剖复位6例,3例复位可,1例差.结论 使用LCP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少、固定牢固、血供破坏少、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符合目前骨折治疗理念,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翔宇;郭亮兵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及在传染科病房收治手足口病的隔离措施.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08例患儿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达到预期效果,无一例死亡,无一例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尽快掌握手足口病的护理要点,以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时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比较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全科治疗与专科治疗之间的效价.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112例缓解期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哮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在社区接受全科治疗的52例患者为全科组,在医院接受专科治疗的60例患者为专科组,观察两组患者哮喘控制、肺功能及使用药物的效价.结果 全科组临床症状评分为(1.0±0.4)分,专科组为(0.8±0.7)分,专科组评分略高于全科组,肺功能指标略好于全科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科组每周治疗成本为163.28元,专科组成本为187.52元,效价比分别为158.52元与220.61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专科治疗在控制哮喘临床症状方面具略有优势,但全科治疗费用低,在效价比上明显优于专科治疗,而且有利于患者就近医治,定期随访,提高依从性.
作者:张铁琴;窦红;古力娜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选取两组经肾穿刺活检确诊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共109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47例(年龄≤40岁)和老年纽62例(年龄≥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与病理特点.结果 青年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5 ~40岁,平均(32±13)岁;老年组男32例,女30例,年龄65 ~ 80岁,平均(68±11)岁,两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高血压病、镜下血尿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血清肌酐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白蛋白、血清尿酸、血胆固醇、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患者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小动脉受累发生率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临床与病理表现有一定差异,临床治疗上宜对不同年龄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方案.
作者:张茜;刘章锁;吴歌;刘伟霞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5例AL患儿及4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水平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述AL患儿及正常儿童血清TGF-β含量.结果 AL患儿CD3+T细胞、CD4+T细胞及CD8+T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AL患儿NK细胞活性(6±4)明显低于正常儿童(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L患儿血清TGF-β含量(3.9±1.3)μg/L明显低于正常儿童(8.1±2.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L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比例改变,提示AL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而血清TGF-β含量与AL患儿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AL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薛慧琴;郭慧敏;李明;朱镭;张晋丽;祁春茹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肺腺癌患者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后替吉奥单药治疗的疗效、生存时间和毒性.方法 确定为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15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接受替吉奥胶囊单药治疗,具体用法:40 mg/m2,每天2次,口服,连续14 d,休息7d,21 d为1个周期.观察替吉奥治疗的疗效、生存期和毒性.结果 替吉奥单药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20% (3/15),疾病控制率为60% (9/15).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与性别、年龄、PS评分、先前吉非替尼治疗的疗效均无相关性.替吉奥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205 d(95% CI:9.174 ~400.826 d);中位生存时间是270 d(95% CI:262.623 ~277.377 d).替吉奥治疗后疾病稳定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疾病进展患者长,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39 d和50d(P<0.01);中位生存期分别为分别是311 d和110 d (P=0.002).患者的生存时间与性别、年龄、PS评分、客观缓解率均无关.替吉奥单药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发生率为13.33%(2/15).结论 替吉奥单药治疗吉非替尼耐药后晚期肺腺癌患者可使部分患者重新获得肿瘤缓解,延长生存时间,并且毒性可以耐受.
作者:王慧娟;张国伟;朱辉;王启鸣;李鹏;闫相涛;戚冠斌;马智勇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原因.方法 2004年10月至2010年5月,洛阳正骨医院上肢损伤科应用锁骨钩板固定治疗102例RockwoodⅢ型以上的肩锁关节脱位及RockwoodⅡ型的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结果 术后疼痛25例,内固定取出后仍有疼痛5例;肩关节功能障碍6例;内固定取出后再次发生脱位2例;锁骨钩板断裂1例;肩峰应力骨折2例;锁骨远端应力骨折1例;肩袖损伤1例.结论 应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较满意,但仍存在着各种并发症,该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作者:郑怀亮;杨林平;宁凡友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及是否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外围血白细胞总数,用胶乳免疫增强法测定11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的患者及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对照组白细胞总数及血清hs-CRP,同时测定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h血糖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组分为1支、2支、3支病变组,观察白细胞总数及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同时调查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压、是否吸烟.结果 CHD组白细胞总数、血清hs-CRP、HDL、LDL、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白细胞总数、血清hs-CRP水平逐渐增高.白细胞计数与体质量指数、腰围、血压、LDL-C、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00).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400,P=0.000).以白细胞计数水平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自变量BMI、hs-CRP、吸烟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白细胞计数水平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餐后2h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和吸烟有关.
作者:冯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16例18个椎体血管瘤患者均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8.2±0.9)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影像学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1椎,未引起患者症状加重.术后24h患者疼痛明显减轻,VAS评分为(1.2±0.6)分.随访1~3年,平均2.5年,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VAS评分为(0.7±0.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未丢失,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其能凝滞病变、固化椎体、稳定脊柱、解除症状.
作者:张广泉;陈书连;唐超;高坤;高延征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作用和效果,并总结其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监护室2001年3月至2011年12月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应用IABP的患者39例,通过对比IABP治疗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尿量、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分析IABP的疗效.结果 应用IABP约40 min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都有所提高,尿量增加、心率下降.出现穿刺点渗血、血肿3例,下肢缺血栓塞并肾缺血、肾功能衰竭1例,终死亡6例,余32例治愈出院 结论 IABP对增加冠状动脉血流、减轻心脏后负荷、改善心肌氧供、增加心输出量有显著作用,是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洪景云;郑黎明;智红晓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对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在前牙美容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进行短期的观察和评价.方法 对27例患者116颗牙进行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修复后3、6、12个月复诊,对修复体的颜色、边缘、形态及有无继发龋进行临床检查.结果 98.2%的修复体形态完整,96.5%的修复体颜色与邻牙匹配,99.1%的边缘密合、无继发龋,97.4%的无边缘着色;96.5%以上的修复体达到A级.结论 前牙IPS E.max press铸瓷全冠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贝尼地平对高血压肾脏损害的影响.方法 将濮阳市中医院高血压患者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依那普利片治疗3个月;贝尼地平治疗组180例,服用贝尼地平片治疗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测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ALB)和尿β2微量白蛋白(β2-MG),治疗3个月后再次测量各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白蛋白和尿β2-MG.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及尿ALB和尿β2-MG均较前下降,但贝尼地平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贝尼地平降压效果较好,对高血压肾损害患者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吴桂玲;张荣珍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