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磊
目的 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的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对61例中晚期肺癌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果 本组61例患者共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179例次,均顺利完成治疗,其中完全缓解8例(13.11%),部分缓解40例(65.57%),稳定10例(16.39%),进展3例(6.49%).缓解率为78.68%(48/6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30例有轻度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和胸闷等症状,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8.68%(48/61)、63.77%(45/61)、36.06%(22/61).结论 支气管动脉灌注抗癌药治疗中晚期肺癌可增加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张福红;魏铁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内瘘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术后因内瘘口失用或内瘘处包块而申请彩色多普勒检查的15例患者.结果 发现吻合口狭窄6例,吻合口血栓2例,引流静脉假性血管瘤2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引流静脉瘤合并血栓1例,供血动脉粥样硬化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内瘘术后的大多数并发症,可对临床诊治提供较大价值的信息.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腔内注入甘露聚糖肽和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经病理或胸水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4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21例,胸腔内注入甘露聚糖肽50 mg+0.9%生理盐水20 ml+顺铂50~60 mg+0.9%生理盐水40 ml+地塞米松10 mg.单药组21例,胸腔内注入等量顺铂和地塞米松.均为每周2次或每2周3次,多重复4次,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有效率90.5%,单药组有效率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甘露聚糖肽联合顺铂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是晚期恶性肿瘤姑息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任双平;蔚惠芳;李拉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DR胸部正侧位片对斜裂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斜裂积液在CR胸部正侧位片和DR胸部正侧位片的X线表现.结果 正位:三角形17例,其中10例为DR,7例为CR;片状5例,全部为CR;边缘清晰20例,其中10例为DR,10例为CR;边缘不清晰2例,全部为CR;密度均匀21例,其中10例为DR,11例为CR;不均匀1例为CR;边缘掩盖征8例,其中2例为DR,6例为CR.侧位:梭形22例;边缘清晰22例;密度均匀22例;位于前肋膈角分角线以下22例,上缘超过肺门14例,未超过肺门8例.结论 DR胸部正侧位片对斜裂积液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吕贻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方法的准确性、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分别使用两种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9年11月住院的 4233例患者进行梅毒抗体筛查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233份标本中TRUST法检测阳性48例,经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46例阳性,相符率76.7%;ELISA法检测阳性61例,经TPPA确认60例阳性,相符率98.4%;TRUST检测阴性、ELISA检测阳性12例均经TPPA确认,TRUST漏检率20.0%.结论 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TRUST,与TPPA接近,且自动检测,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可靠,费用相对较低,可作为目前梅毒抗体检测之首选方法.
作者:付少兵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总结甲状腺单发结节的CT影像特征,提高CT对甲状腺良恶性单发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对比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单发结节,对其CT表现包括周围侵犯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结果 85例病变中,甲状腺癌28例,腺瘤4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2例.恶性病变多表现为实质结构、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见微小钙化,以及周围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肿大,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强扫描恶性病变组实质部分强化峰值和强化幅度显著低于良性病变组.结论 CT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有效和可靠的检查方法,掌握病变的CT影像特点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能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马发鹏;任伟;蒋潇琳;冯文娜;王晋生;卢军;孔寒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侵袭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9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上矢状窦的重建方案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71例(76.3%),Ⅱ级切除12例(12.9%),Ⅲ级切除10例(10.7%).术后随访1~2年,平均22个月,无手术死亡及复发患者.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侵袭上矢状窦脑膜瘤可明显减少术后严重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高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初步探讨胃癌低剂量螺旋 CT 扫描方案.方法 将4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行不同低剂量胃癌CT扫描,以常规剂量的CT图像为参照标准,评价各级低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 在胃壁、胃壁增厚及肿块的清晰度显示上,低剂量80、50、30 mAs与常规剂量120 mAs 扫描比较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mAs 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脏、脾脏等实质脏器的清晰度显示上,80 mAs 扫描图象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50 mAs、30 mAs、24 mAs 扫描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低剂量CT扫描的加权指数(CTDIw)分别减少33%、58%、75%、80%.结论 在胃癌筛查中,选择30 mAs剂量的CT扫描时,可获得与常规剂量相同的影像信息和图像质量,并可大限度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作者:肖戎;王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小针刀与针刺推拿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局部松解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颈部推拿等方法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1%,优于对照组的77.67%(P<0.05);治疗组经颅多普勒检查中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推拿等疗效.
作者:王春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眶骨骨折后眼球内陷的手术治疗.方法 治疗眼眶骨折后眼球内陷畸形17例,术前常规行眶部轴面及冠状位CT扫描,了解眶骨骨折及眶内容物移位嵌顿情况.术中首先将移位的骨折块复位、小夹板坚强内固定,重建正常的眶缘,然后用人工材料植入,同时修复眶壁.结果 所有患者眼球内陷畸形均获明显改善或矫正.结论 眶骨骨折所致后期眼球内陷畸形可通过骨复位及植骨的手段重建眶缘,修复眶骨各壁的缺损,缩小扩大的眶腔而得以有效矫正.
作者:康深松;张栋益;张正文;丑海燕;翟宏峰;谢峰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病原菌流行、季节变化,以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的检出情况,为临床治疗和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在我院ICU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操作规程>进行细菌鉴定到种,对检出的菌株的构成、季节性构成,应用WHONET 5.5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789株病原菌,主要是醋酸不动杆菌71株(9.0%),金黄色葡萄球菌62株(7.8%),鲍曼不动杆菌51株(6.4%),铜绿假单胞菌37株(4.7%),肺炎克雷伯菌27株(3.4%);不同季节病原菌无明显变化;ESBLS、MRSA、MRCON在ICU检出较高.结论 醋酸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是ICU感染的主要病原菌;ICU感染的病原菌不会因季节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但存在某种病原菌阶段性院内感染爆发.
作者:徐进;孟彩华;张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在骨关节结核中脊椎结核的发病率高,约占50%[1],脊椎的任何节段均可发生结核,其中腰椎为好发部位(约60%).该部位负重及活动度大,受结核菌侵蚀后脊椎结构易遭到破坏,影响脊椎的完整性及稳定性,从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预后极差.临床上典型脊椎结核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患者有结核中毒症状.出现邻近椎体和椎间盘的破坏、椎体塌陷、后凸畸形、椎旁脓肿、脊髓受压等.
作者:梁维;王珏;桌瑞立;原涟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R)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技术抢救的27例失血性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休克得到不同程度纠正,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入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救治成功22例,约占81.3%,死亡5例,约占18.7%.结论 对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及以失血为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体复苏法,对以失血为主的严重创伤的抢救成功作用明显;对限制性液体复苏适宜临界血压及远期疗效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郭磊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在显微镜辅助下对64例垂体瘤患者进行手术,术中根据肿瘤与鞍膈、海绵窦、颈内动脉、视交叉、第三脑室的位置关系以及粘连情况来具体决定切除程度,对于不易全切的肿瘤术后辅以放化疗.结果 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证实,49例全切,15例次全或部分切除,出院后随访6个月~1年,能工作学习或生活自理56例,生活需照顾8例,无死亡患者.结论 在严格保护垂体功能的前提下,对于不易全切的垂体瘤,不盲目追求肿瘤全切,术后继续放疗(普通放射和伽马刀)和激素替代治疗,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徐耀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诊断及预防的方法.方法 将我科开展的1700余例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 例胆道损伤,其中行胆管损伤处修补+T管支撑引流者2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 吻合术、T管引流长臂通过吻合口2例及胆囊床毛细胆管漏1例,行B超引导下穿刺放置引流管引流2周,均治愈.结论 全新认识胆囊切除手术,选择适宜的胆囊切除术式可以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加印;何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诱发因素及救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36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并发低蛋白血症30例,产前贫血13例,严重水肿20例,双胎妊娠4例,扩容不当2例,并发肺炎1例,肾功能衰竭1例.1例死亡,其余3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本身或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多胎妊娠和呼吸道感染,是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掌握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扩容指征,可减少重度子痫前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作者:郭自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MRI特征.方法 对3例滑膜软骨瘤病患者的MRI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有X线平片.结果 1例为膝关节,2例为髋关节,均有不等量关节积液,2例关节腔及周围内见多发低信号.增强扫描1例,显示滑膜不规则增厚并呈线样不规则强化,关节游离体不强化.结论 关节及周围低信号游离体、关节积液为特征性MRI表现,早期显示滑膜增厚、积液,难以与慢性滑膜炎鉴别,此病需与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鉴别.
作者:申长义;侯淑华;林长平;杨璐璐;张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腹式输卵管结扎术因其安全、可靠、便捷、长效、创伤小等优点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是目前国内外施行为广泛的女性绝育方法[1],但传统的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受术者术中疼痛难忍,尤其是提取输卵管的时候受术者的牵拉痛更是难以忍受,更严重者对手术极不配合[1-2],不但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而且给受术者造成身心伤害,我站采用双氯芬酸钾、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技术为受术者施行女性输卵管结扎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宋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女性原发性膀胱颈口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32例原发性女性膀胱颈口梗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经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确诊,均行经尿道膀胱颈部分切除术,并联合药物治疗.结果 随访3~12个月,排尿情况均有改善,尿流率平均为(28±15) ml/s,尿量平均为(428±196) ml.结论 尿流动力学及膀胱镜检查可以确诊膀胱颈口梗阻,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是治疗原发性女性膀胱颈口梗阻的首选方法.
作者:赵亚冰;庞悦平;王玉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患者采用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结果 20例患者中18例有效止血,术后子宫复旧好,无并发症.结论 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任红娟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