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显峰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病毒进入人体后,通过血液到达肝脏,在肝细胞内复制出越来越多的病毒,目前是我国流行广泛、危害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作者:丁利民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确保乳腺癌病人手术安全.方法 通过手术期对病人舒适的护理.手术体位的护理,电刀的正确使用,无瘤技术的应用,对引流管的处理等确保乳腺癌病人手术安全.结果 所实施的手术病人无一例有护理并发症,目前无一例发生切口转移.结论 本护理配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秦二英;李怀娟;张晓冬 刊期: 2008年第17期
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的要求,孕早期终止妊娠的患者临床较常见,由于许多患者对人工流产的恐惧,自愿选择药物流产,但药物流产术后部分患者会有少量蜕膜组织宫腔残留,导致阴道淋漓出血.本文对药物流产(药流)术后蜕膜组织部分残留者,采用药物性刮官配伍益母草颗粒冲剂进行临床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萍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糖尿病(DM)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引起各器官、血管组织的慢性进行性微血管病变.其中DM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晨尿微量蛋白(MA)浓度,以讨论MA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改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我院1995年7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脑外伤后颅内血肿致脑疝患者576例,其中创伤性颅内血肿致对侧瞳孔散大、同侧肢体瘫痪11例,占同期脑疝病人的1.5%,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立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很多,近年来患者的整体预后也得到明显改善,但疗效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期望.在治疗的各种方法中疗效不一,且无一种方法能单独适用于所有患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刘乃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
1 病例报告例1:女,37岁.孕4次,剖宫产2次,人流1次,1990年足月妊娠剖宫产1女,1992年再次足月妊娠剖宫产1男,均健康.
作者:吴立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临床工作中直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年至2005年间279例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6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包括:骶前静脉出血7例,输尿管损伤2例,吻合口瘘6例,切口感染27例,人工肛门狭窄7例,膀胱功能障碍16例.上述并发症均经手术或相应处理治愈.结论 直肠癌手术并发症经相应处理,预后良好,术中规范、细致操作,可预防或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杨光月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病变部位主要局限于左心室乳突肌水平以下的心尖部,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经超声心动图和(或)MRI诊断为AHCM患者31例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心动图对AHCM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新燕;门永忠;李金生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的合理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分为依那普利组20例、硝苯地平缓释组20例.全部病例用药前均查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血电解质、X线片、心电图、尿11项.治疗组选用依那普利+硝苯地平缓释片,时照组分别用单一依那普利、单一硝苯地平缓释剂.结果 三组血压1周达标分别为治疗组19例,依那普利组17例,硝苯地平缓释片组17例,1周总有效率分别为95%、85%、85%.2周为95%、85%、85%,三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每种药物用量较单一用药时剂量减少.结论 高血压病联合用药疗效明显优于单药治疗,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作者:寇爱华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休克的病因及预后.方法 对76例新生儿休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室息是引起新生儿休克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性和低血容量性休克.76例患几中死亡45例,均为中重度休克患儿.结论 加强围生期保健,是预防休克的关键措施,早期诊断和及时呼吸支持是降低新生儿休克的主要方法.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在于术宙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增加氧供与减少氧耗,维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从而达到安全度过围术期的目的.
作者:卢锡华;王根生;任柏林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MRI)在诊断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价值.方法 术后病理证实的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8例,行动态增强M砌检查,分析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强化特点.结果 海绵状血管瘤MRI定位准确,13例(73.22%)位于肌锥内,其中4例深达眶尖,3例位于肌锥内外,2例完全位于肌锥外.边界清晰,MRI动态增强表现为局部点状和小结节状强化,然后逐步向全肿瘤扩展.结论 MRI可以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很好的定位及定性,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作者:刘国红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坎地沙坦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105例(其中3例未进入疗效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成A、B两组,A组55例,给予稳心颗粒,每次1袋(9 g),1日3次,同时给予坎地沙坦8 mg/d;B组50例,给予普罗帕酮片剂,每次150mg,每日3次.随访12个月.结果 A组1~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5.5%,4~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3.6%,7~12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1.7%;B组在上述各期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4.9%,38.8%,32.7%.结论 稳心颗粒与坎地沙坦联用有较好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
作者:曾显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透析用水的质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纵断研究的方法,对在我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5年以上,经历整改前(2003年至2005年7月)后(2005年8月至2007年)透析用水的质量对他们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比较病人的透析感觉(舒适度),恶心、呕吐、血压、贫血、并发症等变化.结果 整改前病人透析舒适度下降,恶心呕吐发生率占28%,血红蛋白Hb≤8 g/L,肌肉痉挛时有发生.整改后,透析舒适,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8%,Hb≥9.2 g/L,整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用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透析质量,只有严格无菌操作,定期生物学监测,定期消毒和更换各种水处理的管道和设施,确保透析用水的安全,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巧玲;常淑莹 刊期: 2008年第17期
心脏是高血压病常损害的靶器官之一,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高血压的治疗及逆转左室重构提供了一个新的很有前景的方向.我们对68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厄贝沙坦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观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丽 刊期: 2008年第17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美国和欧洲仅次于肺癌.现代手术和放疗仅对局限于乳腺范围内的肿瘤疗效较好,然而大多数乳癌在被发现时已有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其病死率高达50%,因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足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郭章留;蔡丰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的需求,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方法 采取问卷的方式对5O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患者对健康知识需求占前几位依次为:疾病治疗及预后,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方式以一对一讲解、电话咨询和病友经验介绍受欢迎.结论 了解患者健康知识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能有效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曾新香 刊期: 2008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与各自单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收集83例2型糖尿病早期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血钾、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三组在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联合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且对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
作者:朱俊利 刊期: 2008年第17期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正在逐年增加,同时患食管癌又需要手术的病人,往往术中、术后并发症增多,特别是心、肺、脑、肾功能衰竭导致术后病死率增多.提高、重视糖尿病围术期的治疗,可使手术安全,并发症减少.现将我院2001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食管癌伴发糖尿病23例的治疗作一系统回顾.
作者:王西涛;王成坤;何怀正;钱志军 刊期: 200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