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部疾控中心放射防护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麻若鹏;王晓燕;丛黎明;娄建岭

关键词:放射防护, 人才培养
摘要:目的 提高部队疾控机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撑队伍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方法 通过岗位培训、选派进修、任务锤炼等方式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结合接收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果 某部疾控中心放射防护监督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确保了体系内部队无放射损伤,保障了放射诊疗从业人员及官兵身体健康.结论 部队疾控机构应遵循国家、军队相关规定,在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下开展放射防护监督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建立和完善放射卫生教育培训基地.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恩施州6~24月龄婴幼儿发热两周患病率分析

    目的 了解恩施州6~24月龄婴幼儿发热两周患病率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恩施州1 724名婴幼儿进行调查,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恩施州6~24月龄婴幼儿的发热两周患病率为11.60%,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高峰为12~ 14月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少数民族为婴幼儿发热的危险因素(OR=1.442).结论 恩施州6~24月龄婴幼儿发热两周患病率主要受儿童民族的影响,与父母和家庭状况等社会经济因素并无明显联系.

    作者:肖汉;高梦婷;左丹;李十月;燕虹;余言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武汉社区康复需求现状:预实验研究

    目的 实验从机构、康复工作人员及社区居民3个层面对社区康复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方法 分别对武汉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9名机构内康复工作者及42名社区居民进行社区康复现状及需求调查.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缺乏系统康复医疗设备.康复工作人员缺乏系统康复知识及技能,其所提供服务以中医康复为主.超过半数居民首选社区康复服务,而方便快捷及价格适宜等为主要原因.结论 研究将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区康复需求现状调查提供依据,从而为建立完善的社区康复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作者:孟宪梅;刘萍;夏江;廖维靖;陈晓莉;罗丹;刘婧;顾耀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P450CYP4F3表达对氢醌诱导MOLT4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研究氢醌对体外培养条件下MOLT4细胞的毒性作用及细胞色素P450CYP4F3基因表达的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术ANNEXINV-FITC加碘化丙啶(PI)双染定量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的变化;RT-PCR方法检测CYP4F3在mRNA表达水平,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加入不同浓度氢醌培养0、4、8、12、16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不同浓度氢醌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氢醌诱导细胞凋亡的佳时间是8h,而随着作用时间延长,氢醌浓度为200 μmol/L时,细胞坏死率明显增高;另外发现氢醌浓度为120μmol/L时,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步增加,8h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CYP4F3基因在mRNA表达水平与细胞凋亡率一致.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CYP4F3基因的表达上调可能对氢醌诱导MOLT4细胞凋亡起促进作用,并存在一定量-效与时-效关系.

    作者:胡晶;吴春江;刘杨铭;张正斌;毕勇毅;郭润正;胡悦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山东滨州地区儿童患者EB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山东滨州地区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13-2014年滨州市人民医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行血清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从性别、年龄和季节等方面统计EBV的感染情况.结果 EBV总阳性率为18.40%,男性和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和8.33%;0~5岁的阳性率为40.57%;2012年和2013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00%和18.40%,有上升趋势.结论 滨州地区<10岁儿童EBV的感染率低于我国公布的3~5岁儿童的感染率(90.00%),EBV感染的高峰年龄段在学龄前期,加强儿童患者EB病毒的检测对其防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某部疾控中心放射防护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目的 提高部队疾控机构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和技术支撑队伍的专业素质、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方法 通过岗位培训、选派进修、任务锤炼等方式优化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学历层次,结合接收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果 某部疾控中心放射防护监督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确保了体系内部队无放射损伤,保障了放射诊疗从业人员及官兵身体健康.结论 部队疾控机构应遵循国家、军队相关规定,在良好的质量控制体系下开展放射防护监督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强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建立和完善放射卫生教育培训基地.

    作者:麻若鹏;王晓燕;丛黎明;娄建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国关于抗生素生产与应用的政策法规研究分析

    抗生素的发现和使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国在医疗卫生领域、畜牧业养殖中对抗生素的使用严重的不合理,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在医疗卫生领域、畜牧业养殖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国家及各级相关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旨在对现有的关于抗生素方面的政策法规进行梳理,找出这些政策法规在制定、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作者:宫国栋;方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深圳市大学生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率现状

    目的 了解深圳市高校大学生梅毒预防知识知晓现状,为有针对性制定梅毒防治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深圳2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采用梅毒与防治知识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梅毒预防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实际完成调查的717名大学生对梅毒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51.74%,不同性别(男生55.84%,女生47.81%,x2=4.623,P=0.032)和不同学历层次(本科生56.33%,专科生46.82%,x2 =6.489,P=0.011)的大学生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视媒体(59.14%)和宣传活动(54.11%)是大学生获取梅毒防治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结论 深圳大学生梅毒预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需采取措施利用多种媒介平台加强对大学生的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干预,提高其防病意识,减少感染梅毒等性病感染的风险.

    作者:罗珍胄;杨祖庆;田丽闪;袁军;周国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潜江市实施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防治新策略与效果评估

    目的 评价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新策略在水网型地区的做法与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潜江市2006-2013年开展改水管粪、以机代牛、家畜圈养、人畜化疗、易感地带灭螺、硬化沟渠等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新策略实施情况,对比实施前后的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及效果.结果 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新策略实施7年来,全市农村三格式厕所、沼气池及安全用水覆盖率分别为42.00%、23.16%、93.76%;沟渠硬化196条,消灭钉螺面积17.8 hm2;接受血吸虫病防护知识宣教552 481人次,占总人口数的90.56%.采取主动防护措施预防血吸虫感染51 663人次.人群、耕牛血吸虫病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9.13%和100.00%;急性感染数降至为0;流行村类别也发生显著变化,一类和二类重度流行村减少至0;三类村减少了80.71%;四类村增加了76.16%.传播控制标准如期实现.结论 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防治新策略,在流行范围广泛、地理环境复杂、人畜感染严重的水网型地区防治成效显著.

    作者:朱绪元;王文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探析

    目的 探索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为全民开展健康管理提供经验.方法 通过黄陂地区健康管理实践,探析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结果 针对全人群的健康管理,可以整合医疗卫生系统资源,扩展服务范围,实现全面健康管理.结论 通过黄陂地区实践,发现社区居民可以在现有卫生条件下,享有便利、快捷、价廉的健康管理服务.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疾控中心引领健康管理的利弊与对策

    目的 分析疾控中心引领健康管理的利弊,从而明确疾控中心在健康管理中的定位.方法 收集整理现有疾控中心开展健康管理所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行业发展危机,找到疾控中心应有的定位.结果 扩展疾控中心的服务内涵,调整疾病控制的理念,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改进健康管理的方式方法,明确健康管理责任和工作主体,推动卫生管理部门对健康管理机构的合理布局和监管,将是疾病控制中心主要的任务.结论 充分合理地利用已有的条件,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定位于工作示范、指导管理、信息服务才是正确的选择,重组、整合、调整现有卫生计生资源是健康管理的发展方向.

    作者:曾巍;彭孝武;杨清明;王志成;王加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疾控中心开展健康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目的 探索疾控机构中疾病防控向健康管理转变中的工作模式.方法 以“疾控中心”、“健康管理”、“实践”等关键词,组合查询Pub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并系统总结宜昌市疾控中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结果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健康需求的关注日益提高,健康需求正在由简单的医疗需求向健康促进方面转变,疾控中心也从疾病管理向健康管理转变.结论 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服务模式逐步受到政府的关注,疾控中心的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向全面的健康管理职能转变是政府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服务的体现,也将是今后卫生工作的趋势.

    作者:徐勇;程云舫;王琪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喂养方式和早期BMI增量对1岁婴幼儿超重与肥胖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喂养方式和早期BMI增量与1岁婴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关联.方法 选取出生日期在2012年1~6月,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的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出生、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同时在《儿童保健管理健康检查表》上记录社会人口统计学和喂养情况等信息.终,有完整资料的共1 113份,其中男孩590名,女孩523名.使用x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分别为22.80%和6.20%.巨大儿、父母文化程度高、人工喂养、0~3个月和3~6个月BMI增量大的1岁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了多种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4个月内纯母乳喂养是1岁时婴儿超重和肥胖的保护因素(OR=0.62,95% CI:0.42~0.92),较大的0~3个月BMI增量(OR=1.52,95% CI:1.39~ 1.67)和3~6个月BMI增量(OR=1.43,95% CI:1.27~1.61)是1岁婴儿超重和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纯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超重及肥胖的发生有保护作用,而早期快速的增长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曹慧;严双琴;顾春丽;谢亮亮;尹小刚;吕先发;朱海琴;杜宇青;蔡智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植物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生物活性

    目的 筛选对淡色库蚊有生物活性的植物资源,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利用水、乙醇和丙酮3种溶剂提取植物的有效成分,测定不同溶剂植物粗提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生物活性,挑选12种效果好的植物,进一步研究其乙醇提取物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毒杀效果.结果 55种供试植物中有43种植物对淡色库蚊幼虫有生物活性,12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24 h对淡色库蚊幼虫的LC50<3 mg/ml,其中7种植物的LC50<1mg/ml.结论 自然界中对淡色库蚊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种类多,为植物源农药的开发研制提供了资源.

    作者:刘丽娟;陈晨;王海防;郭秀霞;程鹏;王新国;赵玉强;王怀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江苏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知信行问卷调查

    目的 了解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态度与行为现状,揭示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探讨提高农村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与建议.方法 开展2 697名居民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地区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总体知晓率为26.30%;地区经济越发达,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和食品安全关注率越高.结论 消费者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维权意识差、成本高、难度大,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需加大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充分保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

    作者:徐州;田侃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深圳市2010-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10-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及暴发疫情资料中腮腺炎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3年,深圳市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27 977例,发病率波动在37.6/10万~93.2/10万,年均发病率为66.6/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比为1.7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10岁,占总病例数的64.83%;全市8个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以宝安、龙岗两区所占构成比排前两位,发病率以盐田区和光明新区分别位居前两位.暴发疫情系统共监测68起腮腺炎暴发,罹患人数920人,罹患率8.74%.暴发疫情都发生在学校,中小学占88.2%,暴发疫情以5月和10月多.结论 深圳市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发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应加强儿童入学麻腮风疫苗的查验及日常晨检,及早控制腮腺炎暴发.

    作者:刘刚;王苑玲;梅树江;秦彦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我国食药监系统餐饮安全监管人员配置现况

    目的 探索我国2008-2012年省级及以下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机构中餐饮安全监管人员数量、专业、学历变化情况.方法 分析2008-2012年5次横断面调查数据,利用频数、率、构成比、相对比等描述变化趋势.结果 2008-2012年,餐饮安全监管人员数量(3 223人增至6 909人)、每10万人口餐饮安全监管人员数量(0.26人增至0.54人)、每家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机构餐饮安全监管人员数量(1.23人增至2.41人)分别增长103.51%、107.69%和95.93%,其中2011年增速快.县级餐饮安全监管人员的比例高,且占比逐年递增.截至2012年底,餐饮安全监管人员人均监管餐饮企业260.53家,人均负责18.67万消费者的餐饮安全.餐饮安全监管人员中,食品相关专业人员占比从2008年底的18.00%增长至2012年底的18.96%;学历以本科为主,省、市级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逐年增加,县级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从2009年开始逐年下降.结论 与餐饮安全监管对象的数量和监管任务相比,餐饮安全监管人员数量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队伍专业性也须进一步提高.

    作者:李旭;庞鸿雁;赵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湖北省健康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为了解湖北省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情况,以进一步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水平,对湖北省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总结了湖北省开展健康管理试点实践探索的相关经验,并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作者:张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荆州市2008-2013年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分析

    目的 了解荆州市2008-2013年传染病自动预警运行状况,为探索和完善传染病自动预警工作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3年荆州市传染病自动预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在单病种预警和防止重点传染病误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暴发疫情预警效率不高,预警信息有效率0.03%,预警信息发现率1.13%.结论 现有传染病突发事件报告工作机制无法充分发挥其预警作用.

    作者:姚梦雷;李明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宜昌市1997-2013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与防制策略

    目的 了解宜昌市1997-2013年细菌性痢疾的发病趋势,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13年细菌性痢疾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城区发病大多高于郊区(x2=1 013.557,P=0.000);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9~ 10月为发病高峰,构成比为27.61%;男女性别比为1.41∶1.男性高于女性(x2=7.900,P=0.005);0~4岁、5~9岁、10~14岁年龄组发病较多;不同职业群体中发病较多的为散居儿童、农民、学生.结论 虽然全市细菌性痢疾呈下降趋势,但菌痢发病居于全市传染病的前6位,仍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白春林;刘继恒;张皓;贺圆圆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痕量铅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铅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蓄积性毒物,即使是低剂量的铅对人体特别是儿童也存在着严重的危害,因此环境中痕量铅的监测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对近年来国内外痕量铅的测定方法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评述,内容包括原子光谱法、分子光谱法、电化学法、质谱法、色谱法以及各种联用方法.

    作者:胡迅;刘正丹;韩清;曹美龄;徐立;徐云斌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