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咏梅;束永前;黄普文;卢凯华;仇金荣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TRA)病因复杂.临床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极易漏诊;持续进展的RTA后果严重.
作者:赵秀芬;邢昌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二亚乙基三胺(DETA)迟发预处理反应(DPR)对低温保存的心脏移植供体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青紫兰兔随机分成2组.一组作为移植受体组(n=16);另一组作为移植供体组,随机分成A、B 2个亚组(n=8),A组为预处理组,B组为对照组.A、B两组获取心脏后低温保存供体4 h,再移植到受体组建立心脏腹腔异位移植模型.检测受体组移植后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心肌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性;冠状动脉回血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氨酶(LDH)、乳酸(LD)含量.结果:和B组相比DETA预处理组(A组)的供体有较好的心功能恢复,较少的CK、LDH的漏出,较高的Na+-K+-ATP酶活性,较少ROS、MDA、LD的生成.结论:DETA诱导的DPR,在心脏的获取-低温保存-移植后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永功;方友平;陈广明;秦建伟;陈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脉络宁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增加脑供血作用.我院自1996~2002年收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83例应用脉络宁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0年8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泰索(TXT)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樊正勤;卢凯华;朱陵君;刘连科;束永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系膜细胞活性(A值),并与地塞米松进行比较.结果:当姜黄素浓度≥6.25 μmol/L时,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当姜黄素浓度≥50 μmol/L时,姜黄素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地塞米松.
作者:鲍华英;陈荣华;潘晓勤;黄文彦;孙骅;吴元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左侧心外膜旁路的方法学、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例左侧旁路患者,先经左侧心内膜标测和消融失败,后改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心动过速时记录到提前的逆行心房电位后行射频消融.结果:3例患者经冠状静脉径路消融全部成功,其中1例位于左后间隔,2例位于左侧壁.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17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经心内膜仔细标测和消融失败的旁路可能为心外膜旁路,行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射频消融可有效阻断旁路.
作者:邹建刚;单其俊;陈明龙;杨兵;陈椿;李文奇;曹克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10%,不典型增生20%,肠化20%,胃癌53.33%,胃癌组阳性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80%、80%、50%,其中胃癌组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16、Cyclin D1、Rb蛋白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作者:缪林;赵志泉;季国忠;金宁;范志宁;刘政;张平;黄光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干细胞采集时机,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例MM,化疗2~7次后动员.1例复发型,1例并发甲亢,另2例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加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CTX 2.0 g每日1次,用2天,G-CSF 5~10μg/kg,每日1次,WBC≥4.0×109/L时开始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平均为4.09×108/kg,CD+34细胞平均为3.48×106/kg.造血干细胞冻存采用-80℃低温冰箱直接冻存法.预处理方案为美法仑180 mg/m2分次口服.结果:移植后WBC和血小板计数(BPC)低谷时间平均分别为+7.0天和+8.5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和BPC>20×109/L,平均为+10.75天.除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外,无其他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骨髓原幼浆细胞、M蛋白、β2-微球蛋白(MG)和C反应蛋白(CRP)多有改善,仅复发型的1例M蛋白反而增高.结论:MM病程早期及避免用美法仑是提高采集效果的重要因素.移植前疾病的状态影响移植效果,病情进展期移植可能疗效差.APBSCT造血重建快,疗效好,无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MM伴肾损者并非禁忌证.
作者:陆化;李建勇;汪承亚;任志宏;周小玉;徐卫;葛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 min,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48只沙土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n=24)和对照组(B组,n=24),A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氯化锂腹腔注射,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假手术组(Ash,Bsh,n均为12)和缺血组(Ais,Bis,n均为12),分别于术后3天(Ash3,Ais3,Bsh3,Bis3,n均为6)和7天(Ash7,Ais7,Bah7,Bis7,n均为6)断头取脑,制成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每0.04mm2中含有的细胞数)分别为:Ais3组15.8±3.31、Ais7组13.54±5.22、Bis3组11.81±4.58、Bis7组1.48±1.55、Ash3组28.17±4.02、Ash7组28.11±4.14、Bsh3组29.64±5.99、Bsh7组30.21±2.95.Ais3组、Ais7组显著多于相应的Bis3组、Bis7组(P<0.01),Ais3组、Bis3组显著多于相应的Ais7组、Bis7组(P<0.01).结论:氯化锂预处理能明显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作者:施韬;钱燕宁;王斌;马瑞;周建平;卞清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亚硒酸钠(Se)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TNF-α介导单核细胞与VSMC黏附,致动脉粥样硬化及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分别加TNF-α(20 ng/ml)及TNF-α(20 ng/ml)+Se(0.5~2.0μmol/L),孵育24 h,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RT-PCR测定ICAM-1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结果:TNF-α可诱导VSMC ICAM-1表达增强;而硒可降低TNF-α诱导的ICAM-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抗氧化剂硒可抑制TNF-α诱导的VSMC中ICAM-1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与VSMC黏附,这可能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作者:张丽霞;丁国宪;程蕴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进行开放性的临床研究,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2 h,第1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滴2 h,第1~2天,氟尿嘧啶(FU)400mg/m2静推,第1天,后以2 400mg/m2持续46 h泵入.每2周重复1次,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治疗30例患者,其中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10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46.7%.不良反应主要为感觉性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结论:本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与国外报道相近,不良反应轻,有较好的耐受性,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理想的联合化疗方案.
作者:殷咏梅;束永前;黄普文;卢凯华;仇金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者体内CD19+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作者:徐娟;王慧娟;姚婷;王书奎;王玲;柯瑶;季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庞庆丰;郦明芳;胡维诚;陈琪;李晓宇;范乐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炎症的敏感标志物之一,有资料显示其是冠心病(CHD)的危险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栽CHD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CHD心脏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张如升;杨志健;张馥敏;朱铁兵;王连生;黄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对我科1997~2001年38例40块颞肌筋膜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万林忠;邢树忠;朱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治疗的关系,明确瘦素在1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我们对30例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威;王大为;顾英霞;石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钠/碘转运体自身抗体(NIS-Ab)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初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54例,分为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GD)和桥本甲状腺功能减退(HT)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IS-Ab水平.结果:GD组患者血清中NIS-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T组;H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IS-Ab量差异无显著性.NIS-Ab在GD和HT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2%和20%,NIS-Ab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NIS-Ab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密切关联,可能在GD和HT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李倩;刘超;袁庆新;段宇;覃又文;刘翠萍;武晓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肺音图能否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监测指标.方法:选取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6例,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用药前、后肺音图参数即肺音强度(LSI)、大峰值处的频率(PF)、功率谱曲线下面积划成4等份处的频率(Q25、Q50、Q75);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并比较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的变异率.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激发后PF、Q50(分别为186.4±120.5,296.5±210.5,P<0.05和221.1±105.5,332.7±210.2,P<0.02)均有显著性增高.健康对照组组胺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的变异率△PF%、△Q50%在吸气相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音图参数能灵敏地反映气道炎症所致的气道形态改变对呼吸音的产生与传导的影响,是敏感、有效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监测指标.
作者:孙培莉;黄斌;殷凯生;陈家胜;朱小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方案将200名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5~30岁;31~45岁;46~60岁和61~80岁.每组男女各25名,使用美国产HDI-200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为C1,小动脉弹性为C2).结果:男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脉压差(PP)无统计学差异(P>0.05);C1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好(r=-0.640,P<0.01);C2与SBP和DB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DBP相关性好(r=-0.544,P<0.01),与PP无相关.女性组:SBP、DBP和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C1和C2均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好(r=-0.660,P<0.01;r=-0.704,P<0.01).结论: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小动脉顺应性均下降.SBP是影响其大、小动脉顺应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新立;倪春辉;王震震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