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贤;陈自谦
血管生成是实体肿瘤生长的必要条件,理论上如果没有血管生成,实体瘤生长直径不会超过2 mm,只有血管化的肿瘤才能生长到具有临床意义的大小。新生的血管为肿瘤提供营养,带走代谢产物,为肿瘤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在肿瘤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血管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移生长因子(T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刺激肿瘤周围血管的生长,其中VEGF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中重要、直接的因子,VEGF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发挥其促血管内皮增殖作用,它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1,2]。因此本文对乳腺癌标本中VEGF进行检测,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骨髓微小转移相比较,分析其临床意义。
作者:查小明;王水;范萍;武正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自1991年1月~1998年6月共收治复杂髋臼骨折16例,均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例,年龄22~47岁,平均31岁。左髋9例,右髋7例。车祸伤10 例,高处坠落伤6例,合并脑外伤3例,四肢骨折5例,臂丛损伤1例。根据Jadet-letournel 分类法[1],“T”型骨折3例,后壁后柱骨折5例,横型加后壁骨折、前壁加横型骨折各2例,双柱骨折4例。 治疗方法入院后常规股骨髁上牵引,有股骨头脱位者先行复位。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 Carnesale髋关节扩大切口4例,Smith-Petersen切口5例,髋关节后外侧切口7例。术中输血800~1 600 ml。平均1 200 ml。用钢板螺钉作内固定,术后伤肢皮肤牵引3周,2个月后扶双拐行走。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0个月。摄片复查髋臼骨折均愈合。患髋活动度正常,无疼痛者8例;患髋活动部分受限,长时间行走后疼痛明显者5例;患髋明显活动受限,扶双拐行走者2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发生12例。
作者:陈金福;胡辉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对气管平滑肌的直接影响。方法:用电刺激兔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的直接影响。结果:发现略高于临床浓度的维库溴铵(3×10-6 mol/L)和阿曲库铵(10-5 mol/L)对气管平滑肌张力无显著影响(P>0.05);更高浓度的维库溴铵(3×10-4 mol/L)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力持续增加(P<0.05);而高浓度的阿曲库铵(10-3 mol/L)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力先一过性增加,随后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离体条件下,临床剂量范围内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不增加气管平滑肌张力,但应避免大剂量快速使用。
作者:周钦海;傅诚章;钱燕宁;刘存明;丁正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AM)对高血压(HT)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CD)患者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法。结果:19例EHCD和20例HT伴有左室肥厚(LVH)的患者进行超声左室结构和功能检测表明,AM治疗后EHCD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下降(30.35±10.94) g/m2,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分别减少(0.16±0.09) cm和(0.12±0.07) cm;HT组则分别下降了(27.45±18.99) g/m2,(0.21±0.13) cm和(0.15±0.11)cm(P<0.0 0 1),两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增加(P<0.05),峰值速度A(PA)下降,PA∶峰值速度E(PE)小于1,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i)/舒张早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Ei)下降(P<0.05);AM降压治疗后,两组肾动脉内径均增大,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减小。结论:AM对EHCD和HT患者均可通过消退室间隔、左室后壁肥厚而显著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并可降低肾动脉阻力,减轻肾脏损伤。
作者:周蕾;黄峻;许迪;陈莉;雍永宏;陆凤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MTT实验显示紫杉醇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光镜及电镜可发现药物作用组细胞核固缩、解聚以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1峰前有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提示紫杉醇可将Eca109细胞阻滞于 G2-M期,且与浓度相关。结论: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细胞分裂阻滞于G2-M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侯俊民;束永前;赵志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adw和adr亚型HBV PreS2+S核酸疫苗单一或联合HBcAg核酸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C57BL/6小鼠23只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pJW4303/S2+S(adw亚型)组(W组)、pJW4303/S2+S(adr亚型)组(R组)、pJW4303/S2+S(adr)+pJW4303/HBc组(R+C组)。免疫方法为每只小鼠每次肌注相应质粒DNA 100 μg(100 μl)。免疫程序为0、2、4周。于第0、2、4、6、8周采集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Bc。结果:于第3次免疫后4周W组、R组、R+C组小鼠血清全部检出抗-HBs,抗体含量随免疫次数增多而增加,抗-HBs浓度高达22 329 IU/L,与P组(对照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各核酸疫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抗-HBc在第1次免疫后2周即在R+C组全部出现,抗-HBs和抗-HBc在P组始终未检出。结论:adw和adr亚型HBV PreS2+S核酸疫苗和HBc核酸疫苗能诱导H-2b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联合HBc核酸疫苗有助于抗-HBs的早期产生。
作者:吴兴柳;蔡洁;刘雁雁;黄祖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J支架管在治疗急性肾后性梗阻性肾衰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7例应用双J管治疗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并对逆行插管方法和术后并发症作了分析。结果:27例患者梗阻迅速解除,肾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逆行插置输尿管支架管不仅是作为上尿路梗阻无尿的术前检查确诊依据,更重要的是作为急诊解除梗阻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增军;眭元庚;吴宏飞;徐正铨;程双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适宜游泳应激对衰老小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腹腔内注射D-半乳糖0.12 mg/g)致衰老组基础上,分别都予以游泳应激(于水温18℃,水深15 cm的水中游泳15 min)。8周后,对各组小鼠进行Y-迷宫、被动回避、平衡耐力等行为学测试,测定胸腺指数,并取脾脏用3H-TdR掺入法观察脾淋巴细胞对不同有丝分裂刺激原ConA和LPS的增殖反应。结果:衰老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平衡耐力、免疫功能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明显降低,但经过8周游泳应激后,正常组、衰老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平衡耐力都明显提高,胸腺指数增加,脾淋巴细胞对不同有丝分裂刺激原ConA和LPS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提高。结论:适宜游泳应激可改善衰老小鼠行为表现和免疫功能以延缓衰老进程。
作者:何海蓉;李平;孙秀兰;陈启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医源性输尿管下段损伤,如未及时发现与处理,可引起患者严重的生理与心理损害。我院自1986年3月至2000年4月,收治输尿管下段损伤1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输尿管下段损伤17例,其中女16例,男1例,年龄24~62岁,平均39.5岁。妇科手术引起16例,其中子宫切除术9例,卵巢切除术4例,剖宫产2例,子宫破裂修补术1例;直肠癌根治术引起1例。单侧损伤16例,双侧损伤1例。术中及时发现6例,表现为手术野“渗出液”较多或见到切开的“管腔状结构”,另11例表现为腰痛、腹胀、发热、其中阴道漏尿 8例,切口漏尿1例,术后至确诊时间为2天至7个月。
作者:庄海军;汤鹏;王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有关神经节细胞瘤的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目前报道较少,现将笔者遇到的9例CT和MRI特征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收集了1997~1998年共9例神经节细胞瘤,病人年龄和肿瘤分布见表1,平均年龄25岁,5例病人肿瘤是偶然发现的,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均做CT平扫加增强,8例病人做过MR I,其中4例做过MRI增强。CT机为西门子产Somatonplus24及GE sytec-4000i,扫描层厚10 mm连续,造影剂均为水溶性造影剂,造影方式采取高压注射(1.5 ml/s)和手推注射,造影剂总量70~100 ml;MRI也为西门子产Magneton Impact 1.0 T超导型及飞利浦GYROSCANT5- NT,所有病人均获轴位和矢状位相,少数加冠状位,扫描层厚7~10 mm,间隔1~2 mm,扫描序列为SET1WI(500/15)和T2WI(2000/90),增强MRI为静脉内注入Gd-DTPA 10~12 ml,行 T1WI。
作者:张士贤;陈自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对24例前列腺癌致尿道梗阻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结合去势术及药物进行综合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24例,年龄59~80岁,平均69.5岁。均有不同程度排尿梗阻症状,大尿流率(MFR)(8.3±2.5) ml/s,平均尿流率(AFR)(5.2±1.8) ml/s,剩余尿30~560 ml,平均186 ml。肛门指诊前列腺质硬,有硬结20例。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2~171 ng/ml,平均56.5 ng/ml。15例行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发现有盆腔淋巴结转移或周围脏器转移,2例有骨痛症状经X线及同位素骨扫描(ECT)提示有骨转移。20例术前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癌,2例术中快速切片证实,2例术后石蜡切片证实。其中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8例,低分化腺癌11例。根据美国Jewett-Whitmore-Prout临床分期法,其中A期2例,B期1例,C期13例,D期8例。
作者:刘伟民;陆曙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高效表达成熟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方法:首先构建含IGF-Ⅱ cDNA的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1,然后重组pFastBac1所含的转位元件mini-Tn7,在感受态细胞DH10Bac内转位到粘粒上的连接位点mini-attTn7构成重组粘粒,重组粘粒转染昆虫细胞Sf9产生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进行感染Sf9细胞。结果:琼脂糖凝胶分析显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1的成功构建;琼脂糖凝胶分析重组粘粒的PCR产物表明已获得重组粘粒;十二烷基磺酸钠(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7KD左右蛋白质条带的出现。结论: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的IGF-Ⅱ,可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作者:赵红;汪承亚;段宇;P.H.Steenbergh;J.S.Sussenbach;陈家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关系,为早期发现胆红素神经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给72只生后7天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胆红素,制成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其神经行为,检测F-VEP。F-VEP检测后断头取脑,作冰冻切片,抽提脑组织胆红素。结果:随着腹腔注射胆红素量的增加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逐渐增加,F-VEP主波潜伏期逐渐延长,除T1组外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各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4 h、8 h之间无差异,但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F-VEP主波潜伏期除T1组外余各实验组4 h、8 h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无相关关系,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与F-VEP潜伏期呈正相关;F-VEP反应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的胆红素神经毒性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F-VEP可早期并较灵敏地反映胆红素的神经毒性。
作者:周艳;陈吉庆;袁孝如;邵小松;陈荣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导管射频消融(RFCA)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尚未见有关抗心动过速起搏器(ATP)植入术后应用RFCA治疗PSVT的报道,本文报告1例应用RF CA治疗ATP植入术后反复发作的PSVT。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6岁,PSVT病史35年。无器质性心脏病,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于19 90年行抗心动过速起搏器植入术(起搏器型号:PASAR4171,Telectronics公司),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心耳,起搏器能自动探知心动过速的发作并采用“固定方式”每隔4个心动过速周期发放1次短阵(设置5个)刺激脉冲及时终止心动过速。ATP植入术后1年患者出现颜面、颈部和上肢肿胀,行上腔静脉造影示上腔静脉阻塞征。1998年起心动过速发作频率增加,要求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作者:邹建刚;单其俊;李闻奇;陈明龙;杨荣;陈椿;曹克将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正常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的基本特征。方法:应用Celesta503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对81例正常新生儿(162耳)在出生后1~3天进行DPOAEs测试。结果:正常新生儿DPOAEs幅值和信噪比较高,检出率在f0等于0.75 kHz时低,频率增高时检出率增高,f0≥3.0 kHz时,检出率为100%;新生儿的本底噪声在低频区较高。DP听力图有两个反应峰。结论:正常新生儿的DPOAEs反应容易识别,适合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时宜选用1.5 kHz及以上频率。
作者:刘志勇;卜行宽;邢光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帕米磷酸钠)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核细胞,为对照组;B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C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5 μg/ml);D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10 μg/ml);E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20 μg/ml)。培养48 h后,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的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组的TNF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P<0.01)。而不同浓度阿可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而阿可达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这种分泌。二磷酸盐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TNF等溶骨性因子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的骨溶解,由此二磷酸盐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有效药物。
作者:马益民;范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医学名词以1988年以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方面的规范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简化字以国务院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准,通常要参照新版《新华字典》。文中所用英文缩略语,必须在首次出现时注明中文或英文全称。中文药物名称应使用其化学名,不用商品名。(本刊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延迟性脾破裂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腹部外伤后48h内无症状,2天后才出现腹腔内大出血症状的脾破裂。它不仅指包膜下脾破裂出血,还包括脾破裂后脾周血块脱落继发出血和脾脏裂口小出血缓慢者[1]。延迟性脾破裂占脾外伤的14%~20%,病死率为10%[2]。本院自1990~2000年共收治21例延迟性脾破裂,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5~67岁,平均32.5岁。20岁以下6例,20 ~40岁11例,40岁以上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0例(占47.6%),坠落伤3例,钝性击伤2 例,步行跌伤2例,塌方挤压伤4例。受伤至确诊时间:3~7天15例,8~14天5例,14天以上 1例,平均5.9天。损伤情况:包膜下血肿破裂15例,中央型破裂6例。
作者:孙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肿瘤标志物CEA、CA-50、CA19-9、AFP检查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随访具有检测方便、可重复性强、费用低等优点。目前用于肿瘤诊断的上述标志物检查敏感性均不很高。近年来报道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对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3]。本文对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在我科诊疗的患者进行血清TSGF、CA50及 CA199的检测,以比较它们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如下。
作者:薛绮萍;仇晓华;杨美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41岁。因反复腹胀、纳差3年,发热伴头痛1周于2000年5月28日入院。患者10余年前发现HBsAg阳性,3年前诊断为“肝炎肝硬变失代偿期”。2000年3月,患者因“肝硬化腹水”住外院治疗,5月底病情缓解出院。出院当日开始发热、头痛,伴恶心、呕吐,1周内逐渐加剧而来我院诊治。当时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57.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82.1 U/L,血清总胆红素(TBIL)正常。保肝治疗后,体温仍在38℃左右,头痛逐渐剧烈难忍,给予甘露醇、布瑞特等脱水剂仍较难控制。入院后两次上消化道出血,量达2 000 ml,使用施他宁等止血药物后缓解。8月1日腰穿,脑脊液生化检查:糖1.06 mmol/L ,蛋白0.25 mmol/L,氯化物133 mmol/L。8月11日脑脊液细胞计数350 /mm3。脑脊液墨汁涂片检查见到新型隐球菌。8月14日转入我科。体检:T37.8℃,BP 16.7/9.3 kPa。神志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双耳听力减退。肝掌(+),心肺(-)。腹部膨隆,无压痛,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 cm。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脑膜刺激征:颈稍强直,克氏征(+),布氏征(-)。辅助检查:ALT、AST正常,TBIL 51.4 μmol/L,A/G 31.8∶21.2。临床诊断:肝炎肝硬化活动期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给予保肝、支持,以及静脉给大扶康200 mg,1日 2次,和相应的对症处理,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头痛稍有缓解,腹水消失。患者于8月18日起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反复出血,给予止血、输血等措施后有所控制。大扶康使用1个月后脑脊液检查:细胞计数65/mm3,糖2.91 mmol/L,蛋白0.91 mmol/L,氯化物122 mmol/L。墨汁涂片仍有较多新型隐球菌。9月6日患者突然昏厥,双侧瞳孔不等大,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作者:蔡洁;闵贤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