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72例

王友杰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广谱抗生素, 相关性,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治疗组, 年龄, 结肠炎, 现报告如下, 结肠镜检查, 细胞计数, 培养分离, 临床资料, 良好疗效, 患者, 充血水肿, 可检测, 可比性, 毒血症, 肠粘膜, 应用
摘要: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7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40例患者均有应用广谱抗生素病史,结肠炎多发生于10~15天以内,有腹泻、腹胀、腹痛及毒血症表现:皆有发热,白细胞计数>10×109/L,粪培养分离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粪便滤液中可检测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毒素,结肠镜检查可发现肠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还可见散在孤立的黄色或棕色伪膜.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中西医组)72例,男36例,女36例;年龄19~85岁,平均50岁;病程7~20天,平均11天;西药治疗组(简称西医组)68例,男34例,女34例;年龄20~60岁,平均52岁;病程7~22天,平均12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医务人员SARS 14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3年3月16日香港SARS患者李某被转来寻求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来,由于初并不清楚SARS病情,造成污染.急诊科参与过救治的医护人员,部分感染SARS.此后我院又因另一不明原因发热的患者污染,又有医护人员感染SARS,由于SARS患者较多,我院于4月14日建立SARS隔离病房,该14例医护人员被收入本院SARS病房医护人员病区.14例中有8例为重症,其中6例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在救治过程中,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执行卫生部治疗方案同时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至5月1日转定点医院时,全部危重病例转危为安,病情平稳,其中2例病情危重的患者已能自行走上救护车;3例普通病例痊愈出院;无1例死亡.现将这一阶段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肖和印;周绍忠;赵吉平;王继东;沈春;崔红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青果蠲毒散救治河豚鱼中毒临床观察

    河豚鱼中毒是食物中毒中较难救治的急危重症之一.笔者自1990年7月-2000年2月以来,采用中药青果蠲毒散,结合现代医学抢救手段救治河豚鱼中毒患者20例,并与单纯西医治疗的13例进行比较,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占恩;王燕青;李升刚;阎志兴;宋永欣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补肺防感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3例

    1998年6月-1999年6月,我们采用补肺防感汤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3例,并与口服玉屏风颗粒53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瑛;王洪新;顾骅;王耀峰;解金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下称通心络)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通心络组(采用西医常规加通心络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并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low-mediated dilatation, FMD)变化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或P<0.01);通心络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常规组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和sICAM-1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降低血清ET、vWF和部分细胞粘附分子水平,提高NO水平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洪巨;黄元伟;孙坚;朱朝晖;张磊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医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抗肿瘤中药静脉制剂、消积饮、辨证中药汤剂)、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西医组予以化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中西医组予以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化疗、一般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并通过卡卜兰-迈尔(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各组的远期疗效,用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率的24个预后因子,筛选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结果:中位生存期中医组为(285.00±17.92)天,西医组为(265.00±1.80)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医组为(359.00±7.00)天,与中医组及西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5、1年生存率(%)中医组分别为84.4、18.1;西医组为82.5、20.6;中西医组为92.5、42.7.中西医组与中医组、西医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4个预后因子经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治疗前Karnofsky评分、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CA199、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量表总积分、治疗稳定、CD3+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临床分期、淋巴结受累、并发症、中医证候分类、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CA 199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危险因子;治疗前Karnofsky评分、治疗方式、治疗后生存量表总积分、治疗稳定、CD3+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保护因子.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延长生存期,提高远期生存率,可作为不宜手术切除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佳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李柳宁;刘伟胜;徐凯;吴万垠;刘宇龙;朱迪盈;罗海英;陈春永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SARS临床治疗的中西医结合思路

    SARS现有西医治疗的成功经验主要针对炎症反应及低氧血症两大环节,方法是皮质激素及无创正压肺保护性通气,其余多个环节尚待总结有效的经验.而内毒素血症可能是SARS真正的死因.首先,病毒本身引起的病理反应主要是淋巴细胞浸润,肺部病毒性炎症反应不大容易快速引起换气障碍,故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要考虑其他因素的作用地位.其次,SARS死亡总与ARDS有关,没有低氧血症病情就平稳;SARS死亡者经中国疾病研究中心证实有较高的内毒素血症.第三,内毒素血症无论是动物试验或是临床,均可迅速导致ARDS.第四,SARS引起内毒素血症的可能机制:高热因素、细胞因子等致高代谢,使所有上皮细胞极易受损伤,小肠及结肠上皮细胞损伤致内毒素穿透肠道屏障,高代谢致肝功能受损使肝脏对内毒素清除受损,加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受损致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这些,似乎构成了一张内毒素与ARDS的网络.临床上,ARDS形成之前常先有腹胀、肠鸣音减弱等肠功能屏障破坏、中毒性肠麻痹的表现,如及时纠正常可避免ARDS.因此,目前急需前瞻性研究证实内毒素与ARDS形成之间的关系.据了解,美国BIOSITE公司有内毒素快速测定仪及试纸(其机器即是心衰心梗快速诊断仪),可方便这一研究.

    作者:郭平清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72例

    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7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40例患者均有应用广谱抗生素病史,结肠炎多发生于10~15天以内,有腹泻、腹胀、腹痛及毒血症表现:皆有发热,白细胞计数>10×109/L,粪培养分离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粪便滤液中可检测到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及毒素,结肠镜检查可发现肠粘膜充血水肿或出血,还可见散在孤立的黄色或棕色伪膜.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中西医组)72例,男36例,女36例;年龄19~85岁,平均50岁;病程7~20天,平均11天;西药治疗组(简称西医组)68例,男34例,女34例;年龄20~60岁,平均52岁;病程7~22天,平均12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友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两岸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视讯座谈会纪要

    作者:段碧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成绩与展望

    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采用,从过去的中医、西医相互排斥到今天的融为一体,这里包含了许多医务人员潜心研究的心血和能够说明问题的科学数据.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但是国内肿瘤专家所采取的治疗方法,而且逐渐得到了国际上学者和患者的接受和认可,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尚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去努力.

    作者:朴炳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座谈会纪要

    作者:史载祥;马晓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清瘟败毒饮治疗蛇伤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在治疗蛇伤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6例蛇伤致DIC患者按单盲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抗蛇毒血清、补充凝血因子等西医常规治疗)16例,与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瘟败毒饮治疗)30例作比较,观察其疗效及DIC主要的客观指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的恢复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和DIC主要的客观指标的恢复时间,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清瘟败毒饮在治疗蛇伤致DIC中有明显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作用.

    作者:缪英年;陈茂潮;黄志;吴志光;彭德润;谢国锋;林泽宏;白伟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初探

    我院自2003年3月28日收治第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至今,共收治22例,由于床位有限即刻转入SARS定点医院5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17例,其中确诊9例,疑似8例.17例均为初治患者,现将我们救治SARS工作中的一些治疗思路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黄象安;李仝;韩刚;史利卿;焦扬;郭蓉娟;金哲;葛芃;戴红雨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含骨松宝的老龄大鼠血清对兔成骨细胞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骨松宝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代谢的影响.方法:给18月龄老年大鼠灌胃骨松宝1.5g/kg体重,每日2次,连续3天,末次灌胃后1h取血分离血清,用D8900培养基分别配成含药鼠血清7.5%和15%的培养基,并用于培养成骨细胞24h,同时以加有7.5%和15%未用药老龄大鼠血清的D8900培养基、含20μmol/L氟化钠(NaF)的D8900无血清培养基及D8900无血清培养基作对照,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并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中Ca2+浓度及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变化.结果:与加有相同浓度鼠血清的D8900培养基组、D8900培养基加NaF组和D8900培养基组比较,含药鼠血清组的成骨细胞增殖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1),培养基中的Ca2+消耗量明显增加(P<0.05,P<0.01),ALP浓度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骨松宝能促进成骨细胞DNA合成和提高对Ca2+的利用,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增殖.

    作者:张贵林;王长松;唐俊杰;任光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麦味地黄丸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干咳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临床常用的治疗高血压药物,但是有一定的副反应,临床使用时有些患者会出现刺激性干咳,轻者可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重者致患者不能耐受,需停药、换药,影响了降压治疗的方案和效果.2002年6月-2003年1月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麦味地黄丸对ACEI干咳副反应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畅飞;乔成林;孙万森;吴喜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63例SARS中医症候群的动态分析

    目的: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症候及舌象动态特征及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观察2003年3月11日-4月30日在我院感染科住院63例SARS患者的症候、舌象及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早期常见的症状为发热(56例)、咳嗽(41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0例);中期(极期)常见的症状为咳嗽(53例)、四肢乏力或困重(43例);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偶可见四肢乏力或困重(17例)、胸闷胸痛(13例)、低热(11例)、咳嗽(12例)、咳痰(11例).(2)舌象:早期多舌淡红或舌尖红,舌苔薄白、白腻或黄腻;中期多舌质红,舌苔白腻或黄厚腻;恢复期多舌质淡红或舌尖红,偶有舌质暗紫,苔薄白或白腻,偶有苔黄腻.(3)SARS患者早期白细胞、血小板及CD4+、CD8+T淋巴细胞均低于正常,至恢复期均显著升高,与早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SARS不同病期的中医症状有其特点和变化规律,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有一致性.

    作者:李秀惠;胡建华;杨宇;郭彩平;梁连春;胡中杰;勾春燕;叶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康莱特注射液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康莱特注射液作为一种多靶点作用的药物已在肿瘤临床应用多年,而且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其具有化疗增敏作用.1998年6月-2001年6月,作者应用康莱特注射液(KLT),合用诺维本、顺铂(NVB、DD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树军;姚亚民;李玉富;孙红;马保根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危重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观察

    原发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小儿发病多以急性危重型居多.其发生与病毒感染和免疫异常有关.1993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危重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56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0例并与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26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金莉;孙桂芳;郭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疑似患者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SARS疑似患者临床症候的改善时间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SARS疑似患者临床症候、胸片、舌象进行观察,并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同时对20例疑似患者进行动态T细胞亚群、血清冠状病毒核酸及抗体测定.结果:40例患者发热、汗出、乏力、干咳等主要症状及舌象均得到明显改善,胸片开始吸收时间为(4.54±2.85)天,明显吸收时间为(7.74±4.68)天.其中20例患者入院时T细胞亚群CD3、CD4、CD8平均值低于正常,入院第3天开始升高,6~10天逐步恢复到正常范围.3例患者发现血清冠状病毒核酸阳性,2例冠状病毒抗体阳性,1例两者同时存在.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改善SARS疑似患者临床症状,调节免疫功能.

    作者:吴红金;赵锡银;王凡;王升启;刘娟;王斌;高月;李建民;王显;王国华;王瑞丽;赵兰才;刘婵;王建章;刘天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药灌肠与酒精擦浴两种降温方法的对比观察

    发热是许多疾病的常见症状.高热期间患者代谢率和耗氧量增加,易引起机体环境的改变,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减少高热给患者带来的危害,选择适当的降温方法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很重要的.一年来,我们对23例高热患者经清热解毒及抗生素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法与酒精擦浴法进行物理降温对比观察和护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李龙芳;纪敏;曹国伟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从心、肾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调心方、补肾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疗效机制.方法:将60例AD患者根据治疗前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分值,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3组,分别用调心方、补肾方和多奈哌齐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MMSE、ADL和神经心理学量表(FOM、RVR、DS、BD)积分以及操作性总评等指标的变化.结果:3组均能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后MMSE分值:调心方组分别为(16.10±1.94)分、(17.90±2.59)分;补肾方组为(16.15±2.16)分、(17.50±2.59)分;多奈哌齐组为(17.35±1.90)分、(19.60±3.39)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ADL分值:调心方组分别为(43.10±3.86)分、(41.50±4.40)分;补肾方组为(43.30±4.53)分、(41.60±4.12)分;多奈哌齐组为(42.95±3.58)分、(40.60±5.2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P<0.01);调心方、多奈哌齐均能增加FOM、RVR、DS分值,补肾方可增加RVR、BD分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FOM分值,补肾方组与多奈哌齐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操作性总评(总有效率):调心方为70%,补肾方为65%,多奈哌齐为75%,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调心方、补肾方是治疗AD的有效中药制剂.

    作者:林水淼;王健;周如倩;郁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