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研究

谢煜庭

关键词:下颌骨, 骨折, 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发生的特点.方法:对2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20岁~39岁为高发年龄,交通事故为主要原因;多发骨折多余单发骨折,好发部位为下颌体、颏部和髁状突.骨折移位者占76%;31%的伤员有颅面、颅脑和四肢合并伤;主要采用颌间牵引复位恢复咬合关系.结论:男性及青壮年为骨折高发人群,下颌体、颏部和髁状突为好发部位;交通事故是下颌骨骨折的主要致伤因素;治疗以颌间牵引复位为主,对严重移位及多发骨折需行手术切开复位.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断肢再植的观察与护理

    为了提高断肢再植患者术后成活率和患者术后成活质量,结合日常工作心得总结断肢再植护理要点,患肢再植术后护理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体会: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该病的术后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彩虹;蔡丽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的探讨

    本文分析了3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45.5%有明确的促发因素,54.5%没有明确的促发因素;其发病方式多为继发于心绞痛后心肌梗死型,约占81.8%;多有明确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电图检查中有少数为无异常Q波型,其中包括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及右室心肌梗死,在临床诊断中很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典型的心肌酶改变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同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大特点是并发症多,特别是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感染等;预后差,病死率高,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动态鉴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给予及时的处理.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有围产期窒息史,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的患儿资料.结果:结合文献进行CT分度,轻度12例,中度6例,重度2例,合并脑实质出血者4例,合并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者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需结合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特征及临床资料,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郝淑彬;王路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补金-瓷冠桥的临床应用

    随着金-瓷冠桥的广泛应用,瓷折裂的修补日益需要.对于多个牙单位联冠、长桥,瓷折裂后要完整摘下修复体进行修补是极困难的.即使拆下,由于工厂化的义齿加工使医技之间空间距离增加,同时国内临床单位,极少配备椅旁烤瓷设备,使补瓷成为困难,被迫进行口腔内修补.

    作者:李临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CR技术在胸部X线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胸部X线检查是临床应用频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工作量约占放射检查总量的1/3~1/2.以往沿用的普通X线摄影方法所显示的图像分辨力低,清晰度差,临床调用也极为不便,由此产生的医患纠纷屡有发生.

    作者:李开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心理干预对应用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应用α-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FN-a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规律用药,定期监测和随访,自我心理调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应用IFN-a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轻不良反应发生时的心理应激反应,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李静娣;陈桂凤;杨苏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清热解毒化瘀方(银花、蒲公英、败酱草、椿皮、红藤、丹参、郁金、香附、乳香、没药等)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结果:有效率为96.6%,治愈率73%.结论:清热解毒化瘀法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静;肖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浅谈电子病历管理的发展趋势

    21世纪,随着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医疗机构也在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技术,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力争在短的时间内获得大好的收益.目前,在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始使用的电子病历,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技术.

    作者:张文吉;杨金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肌酐试剂盒在OLYMPUS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的方法学比较

    临床实验室肌酐测定方法从早的全血肌酐碱性苦味酸法(Jaffet)到血清肌酐苦味酸比色法,又发展为同一原理的速率法[1].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采用Jaffet反应速率法测定肌酐.肌酐是肾功能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苦味酸法除线形范围较小外,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管理污染很大.笔者采用本室OLYMPUS-AU 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苦味酸法和酶测定法做了比较,认为酶测定法结果线形范围大且不污染管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作者:李平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胃瘫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

    报告了19例腹部肿瘤手术后胃瘫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护理、严密检测患者的血糖及电解质、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等.本组病例胃肠功能均在4周~8周内恢复,无一例再次手术.

    作者:宋贵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救治大批烧伤病员护理工作体会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批烧伤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我院1995年8月至2003年10月3次救治大批烧伤病员29例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4例,死亡5例.结论:在成批烧伤患者的救治中,充足的人力资源、尽快液体复苏、预防呼吸道梗死是关键,严密观察病情、严格的消毒隔离、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是重点.

    作者:韦清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腔内手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等离子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方法:对14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全部行经尿道膀胱颈等离子电切术.结果:术后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周~6个月,13例治愈,大尿流率(19.20±0.72)ml/s,残余尿<25 ml.结论:经尿道膀胱颈等离子电切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录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关于超声对胎盘早剥诊断的探讨

    胎盘早剥是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产科的危重症之一.本文就2001年以来20例胎盘早剥的病例进行研究,并对其声像图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超声对胎盘早剥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区秀红;梁春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控制和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通过对我院2002年至2006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44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护理,40例得到良好控制,4例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预防重于治疗,采取护理对策,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孟玉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颅脑损伤观察中的应用

    意识状态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期以来,护士在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时,只能用清醒、模糊、半昏迷、昏迷等比较笼统的词来描述,没有比较客观的量化指标.近2年,我们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应用到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中,及时有效地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有效地帮助了救治.

    作者:杨艳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专业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临床微生物培养模拟标本对两届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该两届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普遍反应微生物学实验基础扎实,适应临床较快,实习效果较好.结论:自制模拟临床微生物标本不但无已知病原微生物以外的其他未知微生物可能带来的隐性危害,可取得与临床培养标本相同的效果,而且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好的结果出现时还可促进学生专业成就感的建立,故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权志博;周雪宁;王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腺苷脱氨酶测定在胸腔积液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在胸腔积液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30例恶性胸腔积液标本进行腺苷脱氨酶测定,同时测定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结果:腺苷脱氨酶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45.6±11.2)U/L明显高于血清(10.9±2.9)U/L也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11.1±2.8)U/L,二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二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核组腺苷脱氨酶活性胸腔积液/血清>1.2,恶性胸腔积液组腺苷脱氨酶活性胸腔积液/血清<1.结论: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可以做为鉴别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腺苷脱氨酶活性比血清升高1.2倍可以做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作者:刘振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腭裂患儿修补术后碘伏纱条脱出诱发出血的护理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发生率为1/1 000,绝大多数腭裂的发生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进行腭裂修复术时,两侧松弛切口常规填塞碘伏纱条,其目的在于止血和减轻张力[1],填塞不当或中途填塞物去除常引起出血,现就此患儿的护理谈几点体会.

    作者:李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的问题

    就目前玻片法凝血时间和Duke 氏出血时间测定已淘汰,迄今凝血试验中的凝血酶原时间 (PT)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测定已有公认的标准化方案,简要介绍此两种时间测定的方法、标本采集、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

    作者:魏永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9岁,患者无不适症状,来门诊健康体检.既往:历年教工体检Ⅰ期高血压、血脂异常4 a(拒绝服药),近1年胸闷胸痛发作2次,心电图检查正常,无糖尿病史.体检BP:140/90 mmHg,心率平均60次/min,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邢玉娥;陈红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