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玲;王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及周边血流信号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乳腺的良恶性肿块在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恶性肿瘤血流信号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检出率100%,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艳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2002年至2005年收住院诊治的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X线表现进行总结分析.其肺部体征轻微,与X线胸部阴影显著表现不符.病程1周左右支原体-PCR均为阳性,血清冷凝集反应88%阳性.临床应用红霉素治疗有显著疗效.其胸部X线表现为:肺间质浸润性病变29例(占29%),小叶实质浸润性病变20例(占20%),节段实质浸润性病变51例(占51%),伴胸膜炎32例(占63%).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各异,易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相混淆,但只要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认真分析X线征像,是能够及时作出诊断的.X线检查对临床治疗确定疗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韩向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用献血员血浆自配血凝仪质控物在室内质量控制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献血员血浆制备的室内质控品,置于-75 ℃冷冻冰箱保存.按方法学评价的内容进行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观察.结果:批内精密度中变异系数(CV%)为0.92%~3.19%,日间精密度中CV%为2.62%~10.7%,与进口冻干质控物进行比较,相关系数(r)为0.98.结论:自配血浆质控品完全符合NCCLS的要求,能够达到凝血功能项目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的要求,可作为凝血项目的室内质控品.
作者:罗招云;陈立华;杨纯;杨臻;吴教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有围产期窒息史,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的患儿资料.结果:结合文献进行CT分度,轻度12例,中度6例,重度2例,合并脑实质出血者4例,合并脑室周围及脑室内出血者1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结论: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需结合解剖结构、病理生理特征及临床资料,才能做出准确诊断.
作者:郝淑彬;王路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前的血压及用药情况,探讨患者在预防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较好血压范围.方法:观察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4岁~81岁,平均年龄(66.51±12.54)岁,病程4.2 a~12.5 a,平均病程(7.91±4.24) a;对照组52例,男33例,女19例,年龄49岁~82岁,平均年龄(64.52±15.70)岁,病程3.8 a~12.9 a,平均病程(8.11±4.04)a.两组基础治疗为口服北京降压0号,1片/d,部分患者治疗加服了倍他乐克25 mg/d或卡托普利25 mg/d,疗程均超过2 a.结果:二组在发病时血压不同,观察组(108±6)/(65±6) mmHg,对照组(118±7)/(70±5) mmHg,两组的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病率分别为66.67%和40.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收缩压的变化调整用药,避免因收缩压的降低造成脑灌注压的不足,从而诱发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潘湦;热沙来提;秦怡;来华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通过对79例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和胃镜观察,对其临床分型和胃镜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的诱因和发病机制,从而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刘颖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临床生化中经常通过检测酶的活力来诊断疾病,CK、LDH、CK-MB、HBDH、AST都是常用的项目.之所以能根据酶活力的变化来诊断疾病,主要是根据血清酶在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杨天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应用α-干扰素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IFN-a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规律用药,定期监测和随访,自我心理调节,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应用IFN-a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轻不良反应发生时的心理应激反应,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作者:李静娣;陈桂凤;杨苏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笔者报告用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管癌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环征、半环征或者半盘状隆起征,均为食管癌早期隆起型的表现.结节、泡沫状影是食管癌早期平坦型的表现.斑状龛影或者管壁局限增厚凹陷型为食管癌早期凹陷型的表现.双对比造影是食管癌早期诊断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马建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发生的特点.方法:对289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20岁~39岁为高发年龄,交通事故为主要原因;多发骨折多余单发骨折,好发部位为下颌体、颏部和髁状突.骨折移位者占76%;31%的伤员有颅面、颅脑和四肢合并伤;主要采用颌间牵引复位恢复咬合关系.结论:男性及青壮年为骨折高发人群,下颌体、颏部和髁状突为好发部位;交通事故是下颌骨骨折的主要致伤因素;治疗以颌间牵引复位为主,对严重移位及多发骨折需行手术切开复位.
作者:谢煜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检验医学专业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采用自制临床微生物培养模拟标本对两届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该两届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普遍反应微生物学实验基础扎实,适应临床较快,实习效果较好.结论:自制模拟临床微生物标本不但无已知病原微生物以外的其他未知微生物可能带来的隐性危害,可取得与临床培养标本相同的效果,而且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好的结果出现时还可促进学生专业成就感的建立,故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权志博;周雪宁;王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11月至2006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8例,男25例,女23例.结果:按照Jupiter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肘关节功能优4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7.9%.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5周~4.5周,平均1个月.骨折完全愈合时间2.0个月~3.5个月,平均时间2.5个月.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够使骨折在早期进行有效固定, 骨折愈合时间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开展.
作者:张景福;马殿忠;董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材料与方法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6年7月共行冠状动脉造影284例,男208例,女76例,平均年龄(56.2±7.9)岁.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成形术96例,男68例,女28例,平均年龄(49.2±13.1)岁.
作者:冉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中风患者危害相当大[1].本文采用百忧解分别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实施治疗,以寻找较佳的治疗时机.
作者:郭秀丽;张丽华;邓尧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我院2005年至2006年儿童感染流感嗜血杆菌(Hi)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产β-内酰氨酶情况,以有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方法:临床标本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分离培养,用Kirbry-Bauer(K-B)法和Etest法测定203株流感嗜血杆菌对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以Nitrocefin纸片法测定β-内酰氨酶.结果: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氨酶总产生率为44.83%;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洛培南、氧氟沙星、阿奇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87%、10.34%、7.39%、7.87%、2.96%和7.39%;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49.75%和51.23%.结论: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耐药形势严峻,与该地区前2年资料比较,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明显升高,产β-内酰氨酶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重要机制.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洛培南、阿奇霉素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徐飞;王惠云;钟天鹰;迟富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初孕人工流产术前宫颈的作用及减少人工流产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采用米非司酮行人工流产的初孕妇女为试验组,同期选择100例常规行人工流产的初孕妇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人工流产术时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米非司酮对宫颈扩张减少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疗效确切.两组初孕妇女宫颈扩张程度人工流产并发症发生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用于人工流产术前口服软化宫颈方法简单有效.
作者:赵晋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为研究西安地区慢性丙型肝炎(HCV)感染与脂代谢关系而探讨脂质简便分离技术的可行性. 方法:以羊抗人APO-B抗血清沉淀并分离HCV抗体阳性者血清APO-B,再以PCR技术进行扩增检测APO-B中HCV-RNA,并作血清HCV-RNA检测及HCV抗体阴性组对照.结果:在HCV抗体阳性者血清APO-B实验组中,检出了HCV-RNA,且拷贝数占血清中HCV-RNA的较大比率(4.74% ~ 27%),而各对照组中没有HCV-RNA表达.结论:免疫沉淀法分离血清APO-B的实验方法是一项传统的成熟技术,操作方便稳定可靠,实验结果进一步支持和证实了HCV与LDL结合的密切关系.
作者:李泽孟;蒋文英;张劲;魏荣;朱建宏;杨璐;焦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分析了33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45.5%有明确的促发因素,54.5%没有明确的促发因素;其发病方式多为继发于心绞痛后心肌梗死型,约占81.8%;多有明确的易患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电图检查中有少数为无异常Q波型,其中包括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及右室心肌梗死,在临床诊断中很容易误诊,而延误治疗时机,典型的心肌酶改变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同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另一大特点是并发症多,特别是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感染等;预后差,病死率高,在临床实践中注意动态鉴别,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便给予及时的处理.
作者:赵丽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颈等离子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的疗效.方法:对14例女性膀胱颈梗阻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全部行经尿道膀胱颈等离子电切术.结果:术后1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周~6个月,13例治愈,大尿流率(19.20±0.72)ml/s,残余尿<25 ml.结论:经尿道膀胱颈等离子电切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王录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自拟清热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清热解毒化瘀方(银花、蒲公英、败酱草、椿皮、红藤、丹参、郁金、香附、乳香、没药等)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结果:有效率为96.6%,治愈率73%.结论:清热解毒化瘀法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静;肖艳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