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翔;沈小珩;柳玉瑾;邰杏芳;戴云;张一波
抽动秽语综合征(简称TS)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以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快速抽动,伴有不自主暴发性发声、猥秽言语和行为改变为主要特征。约有90%的患者10岁前起病,男、女之比为4∶1。止动安神方是王立华教授在20余年临床研究小儿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基础上整理提炼出来治疗TS有效方剂。笔者观察该方剂在控制TS的症状方面,作用类似多巴胺阻滞剂氟哌啶醇,而无明显副作用,且有降低TS的复发,远期疗效好等特点。
作者:张葆青;李燕宁;王立华;刘利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新癀片内服和新癀片合六神丸研末水调外搽治疗急性乳腺炎200例,效果满意,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12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20例为门诊患者,均发生在哺乳期妇女,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中,初产妇128例,经产妇72例;年龄23~36岁;病程2~5天。对照组120例中,初产妇76例,经产妇44例;年龄24~35岁;病程1.5~5天。两组符合以下标准:(1)急性乳腺炎发生在1个月内的哺乳期妇女;(2)开始时患者有高热、寒战。患侧乳房肿大,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发炎部位多在乳房的外下象限,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患侧腋淋巴结肿大;(3)情绪波动或刺激性饮食均使病情加重;(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在(11~18)×109/L之间。
作者:卢菊兰;胡平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治疗BV较肯定的有效药物是甲硝唑、氯林可霉素等。2000年2~7月,我们采用新癀片治疗BV48例,并与甲硝唑治疗40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妇科门诊患者,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乐杰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2)确诊。按就诊时间为单日或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年龄20~43岁,平均28.5岁;病程7~15天,平均7.8天;已婚已产妇女33例,有人工流产史12例,未婚3例,但有性生活史;对照组40例,年龄19~45岁,平均29.8岁;病程5~13天,平均6.2天;已婚已产妇女18例,有人工流产史16例,未婚6例均有性生活史。所有病例白带常规检查无滴虫、真菌或淋菌。
作者:刘其芬;张永红;卢娜;李润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完成后,研究便进入更为艰巨和复杂的后基因组时代,其主要工作是阐明一些已知基因的功能,并进行基因组序列变异研究,这必将为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同时也将促进各学科的进一步渗透和整合,出现新的科学发展格局。中医药学又一次面临一个大好机遇的选择,若能很好地吸取当代科技精华,在其所能提供的技术平台上融合中医药的独特研究思路,将促进中医药学的发展,特别是对中医药重大问题,如对证候组学研究的突破产生影响,在WHO生物医学家们认同“个体化的具体治疗”是临床试验的高层次的时候,运用基因组学研究证候与复方,探索辨证治疗疾病与改善亚健康状态的科学原理则可能是中医学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作者:王忠;王永炎;王阶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从1998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抗焦虑方治疗戒断过程中焦虑症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80例均符合《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诊断标准(李密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1—382);根据卫生部药政管理局1993年颁布的《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统一采用美沙酮口服液进行脱瘾治疗;并符合戒断过程中焦虑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自拟):(1)精神症状:焦虑、失眠、易激惹、有强烈打人毁物的意念、注意力不集中。
作者:李成年;涂永殿;安剑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仙龙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的疗效机制。方法:对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法给药治疗的老年VD患者(仙龙胶囊组35例,喜得镇组33例)进行与学习记忆相关的胆碱能系统、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方面的指标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观察。结果:仙龙胶囊可以降低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升高RBC和血浆乙酰胆碱(Ach)含量;增强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体内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抑制患者体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降低NO含量;并且尚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仙龙胶囊治疗老年VD疗效肯定,其机理与增强VD患者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氧自由基代谢,调节NO功能、减轻其兴奋性神经毒性有关。
作者:罗增刚;周文泉;高普;崔玲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芎芍胶囊对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球囊扩张损伤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中段内膜的方法建立再狭窄(RS)模型。采用计量组织学方法,结合病理形态学分析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研究药物对后期管腔丧失及血管重塑的影响。结果:血管重塑可解释(59±20)%的后期管腔丧失。各药物组在减少后期管腔丧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在减少由血管重塑造成的后期管腔丧失方面,芎芍小、大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血管重塑对于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期的管腔狭窄具有重要作用。芎芍胶囊可明显抑制猪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的病理性血管重塑,从而减少术后管腔丧失,预防再狭窄的形成。
作者:徐浩;史大卓;陈可冀;马晓昌;李永利;孟亮;袁卫民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鱼胆中毒后肝、肾、心肌及胃肠道等脏器功能的变化,探讨其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方法:11例重度鱼胆中毒的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学,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AG酶)和肾脏B超检查的变化,记录24h出入水量;1例患者在B超下行肾活检,以了解肾脏病理变化。结果:11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临床症状消失,中毒后多脏器受损程度依次为肾、肝、心肌及胃肠道;治疗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N-AG酶、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明显下降;1例肾活检光镜结果提示:肾小管中毒性损害(主要为近曲小管),电镜结果提示:为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空泡样变性,上皮细胞肿胀,肾小球部分足突融合,球囊腔变窄。结论:鱼胆中毒可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按照受损程度依次为肾、肝、心肌及胃肠道,鱼胆中毒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损害近曲小管;尿N-AG酶为肾小管功能损害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
作者:邓跃林;肖桂林;金益强;罗学宏;孟新科;李洁;敖翔;肖奇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近几年剖宫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人们在注重母子安全的同时亦注重切口能否如期愈合,由于女性妊娠期的生理特点,脂肪液化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近4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剖宫产切口感染裂开23例,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波;张爱群;阎西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为了探讨化呆醒神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注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以具有调理脾胃、消痰化瘀功效的化呆醒神汤进行治疗,并以喜得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VD大鼠海马和皮层内脑内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均显著减少,额叶皮质内SSmRNA表达强度明显下降,化呆醒神汤对VD大鼠海马内SS、AVP含量及额叶皮质内SSmRNA表达强度有明显的上调作用,且对SS含量及SSmRNA表达强度的上调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化呆醒神汤通过提高前体mRNA的合成能力并增加AVP含量,增加神经营养作用,促进受损神经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VD大鼠的智能障碍。
作者:张力;王洪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配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C)治疗肺癌的疗效。方法: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76例,随机分A、B两组。A组39例为BAIC加中药治疗组,B组37例为单纯BAIC组。观察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临床主要症状变化、生存质量及外周血象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稳定加有效率(CR+PR+NC)A、B组分别为92.31%、70.2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5、1、2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79.49%、56.41%、51.28%;B组分别为72.97%、51.35%、24.32%;2年生存率A组优于B组(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卡氏评分、增加体重,以及对治疗后外周血象变化的改善方面,A组患者比B组更明显。结论:中药配合BAIC可以提高BAIC效果。
作者:刘城林;王远东;金学军;喻庆薇;刘丽萍;蔡悦成 刊期: 2001年第08期
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又称粉防己碱,是从中草药粉防己的根块中提取的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是粉防己的主要有效成分。早期研究表明Tet具有消炎、镇痛、降压、抗纤维化等广泛的药理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矽肺、肝纤维化等疾病,已取得了较好疗效。近年来的研究证实Tet是天然的非选择性的钙通道阻滞剂,又是钙调蛋白的拮抗剂,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Tet在肿瘤治疗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回顾。
作者:陈宝安;王为;林国为 刊期: 2001年第08期
自1998年11月以来,笔者应用白血康治疗难治与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7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符合《新编白血病化疗学》中的诊断标准(姚尔固,徐世柠,董作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5—108)。7例均为女性,年龄17~38岁,平均24.7岁;5例复发者为全反式维甲酸并化疗治疗达CR后1~30个月(平均17.8个月)内复发,2例难治者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满2个月无效者。
作者:李达;邸海峡;刘学永;戴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急性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免疫功能的改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探讨中药银浮汤加转移因子对急性HSP患儿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观察组(35例)采用中药银浮汤加转移因子治疗,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5例)比较。治疗前后进行IgG、IgA、IgM、CD3、CD4、CD8、CD4/CD8比值、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的检测。同时与40名健康儿童作健康对照,观察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急性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gA、IgM、CD4、CD4/CD8比值,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明显升高,而CD8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而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HSP存在多种免疫功能的改变,中药银浮汤加转移因子治疗,具有明显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是一种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贾文翠;张有成;魏阿平;梁桂珍;郭卫平;郜贺荣;张玉芬;张英茹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环孢菌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机理。方法:大鼠灌服CsA及低盐饮食28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肾素的mRNA表达及TGF-β1、Ⅳ型胶原(Collagen Ⅳ)免疫组化的改变,并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上述改变的影响。结果:CsA能诱导大鼠肾内TGF-β1、肾素mRNA的高表达;并伴有Collagen Ⅳ肾内沉积增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轻上述改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CsA的慢性肾毒性的防治与其减低肾素、TGF-β1mRNA的高表达及减轻肾内Collagen Ⅳ的沉积有关。
作者:乔保平;阮翘;李道明;唐孝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98年8月~2000年12月,本科对肾、输尿管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患者应用排石中药(三金排石汤)加氟哌酸、硝苯吡啶治疗,并与单用氟哌酸、硝苯吡啶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加用中药的患者排石时间明显缩短,结石排尽率明显提高,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834例患者均符合上尿路结石的诊断,如: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腹部疼痛,B超显示结石光团伴声影及X线平片、静脉尿路造影(IVU)片显示结石影。
作者:李向平;谢秩芬;罗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小儿频复发性肾病(FRNS)是指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经正规泼尼松治疗初次反应后6个月内2次,或1年内3次以上复发或反复。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旨在降低复发率,提高缓解率,减轻副作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选自1992年1月~1998年12月本院儿科肾病住院患儿60例,均符合小儿FRNS的诊断标准(陈树宝主编.儿科新理论和新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3),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每组各30例。
作者:郑健;曾章超;翁端怡;吴群力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癌性疼痛约占晚期癌症患者的70%左右。癌性疼痛不仅在肉体上,而且在精神上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折磨和痛苦,严重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虽然有非阿片类和阿片类药物,但副作用较明显而且易产生耐药性。为此,我科自1998年12月起对57例不同类型癌性疼痛患者用毫米波穴位辐照配合中药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樟树;陈曦;倪敏;戴西湖 刊期: 2001年第08期
1979年12月,正当北方隆冬季节,广州仍然是鸟语花香,这时在广州召开了有600人参加的全国自然辩证法会议。这次会议,影响深远。直接促成了两件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的发起和创立。 会议的代表包括医学界和哲学界两部分。由于会议规模较大,代表们分住在几个地方,我们住在广州第一招待所。
作者:吕维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新疗法。方法:选择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219例做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2年。治疗组(A组)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10个月以上者106例;西药对照组(B组)48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照组(C组)34例。结果:(1)近期疗效:A组显效率为73.58%(78/106例),总有效率为96.23%;B组显效率为47.92%(23/48例),总有效率为87.50%;C组显效率为5.88%(2/34例),总有效率为41.1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58,P<0.01),A组优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67.76,P<0.01),A组优于C组。(2)两年后随访:A组有效者复发率为18.37%(9/49例),B组有效者复发率为30.43%(7/23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32,P>0.05),C组有效者复发率为66.67%(8/12例),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19,P<0.01),C组复发率高于A组。结论:中西医结合长疗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集中、西两医优点,其方法可行,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曹铁梅;韩宏妮;段英春;陈立忠;姬艳波;王兵;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