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归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任春贞;骆亚莉;刘永琦;卢志伟;李玲;王风梅

关键词:肺纤维化, 当归
摘要:对当归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肺实质破坏为特征的肺纤维化是多种间质性肺疾病的后阶段,其发病迅速、常规激素疗法效果有限而预后差.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报道,中药防治肺纤维化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当归的重要作用也引起学者的关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PO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氧自由基损伤、调节中枢胆碱能系统与突触功能、提高应激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文章从这些方面就针刺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黎娜;艾琪;殷洁;刘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G蛋白偶联—PLC—IP3信号途径探讨湿阻脾胃证模型ICC Ca2+调节机制及平胃散干预作用

    目的 探讨平胃散如何影响湿阻脾胃证模型ICC内、外Ca2+浓度及G蛋白偶联—PLC—IP3信号途径,并揭示平胃散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湿阻脾胃证模型动物血清建立“湿阻脾胃证ICC模型”.动物血清的制备: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湿阻脾胃证动物模型方法造模,造模20天后,分别取正常组动物血清,湿阻模型组动物血清,给药组动物血清及自然恢复组血清.用Ⅱ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肠ICC,经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学鉴定成功后,通过细胞造模后血清给药,观察细胞内PLC活性,IP3、IP3R含量以及细胞内、外Ca2+浓度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外Ca2+浓度水平均降低(P<0.05),PLC活性升高(P<0.05),IP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IP3R含量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自然恢复组细胞内、外Ca2+浓度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LC活性升高(P<0.05),IP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IP3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自然恢复组细胞内、外Ca2+浓度水平均升高(P<0.05),PLC活性升高(P<0.05),IP3含量无显著性差异,IP3R含量升高;平胃散组细胞内、外Ca2+浓度水平均升高(P<0.05),PLC活性大幅升高(P<0.05),IP3含量升高(P<0.05),IP3R含量升高(P<0.05).结论 平胃散可能是通过影响G蛋白—PLC—IP3信号途径,使ICC细胞内Ca2+浓度周期性震荡恢复,产生起搏电位,而起到调节胃肠运动.

    作者:杨旭;王琦越;黄秀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黄仕沛教授治疗中风的学术经验

    广东省著名经方家黄仕沛精研中医古籍五十余年,专研伤寒论二十余年,多次在全国各大院校巡讲,介绍“临床运用经方学术的思想”,其著作《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及《梦回伤寒四大金刚》深受中医学子尊崇.黄老师临证以方证对应为核心思想,处方严谨而不失灵活,用药精简量重而主次分明,效如桴鼓.同时,在运用经方治疗中风病方面经验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维,尤善用“中风三方”,收效往往出奇制胜.

    作者:曾丽玲;黄仕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应激触发帕金森病神经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调肝方药逍遥散保护作用的探讨

    新研究发现慢性应激是触发帕金森病(PD)的重要因素,神经可塑性改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课题组前期发现疏肝解郁方药逍遥散治疗慢性应激疗效显著,相关机制在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介导下,对神经可塑性产生影响.文章探讨了慢性应激基于BDNF/GR信号通路,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进而触发PD的相关机制,并试图揭示调肝方药逍遥散调节慢性应激触发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为寻求防治帕金森病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富文俊;曹国平;富丽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德尔菲法的中医药本科生PBL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该文运用德尔菲(Delphi)法构建了中医药本科生PBL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预调查和2轮正式调查的专家积极性系数分别为100.0%、95.8%、93.8%;专家的一致性系数Kendall'W分别为0.337、0.188、0.221;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3个方面一级指标类的权重分别为36.23%、33.83%、29.94%;经过2轮的正式征询,后确定21个评价指标,其中得分前五名指标依次为“师生互动”、“学情分析”、“讲授热情”、“中医药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王君明;蔡泓;崔瑛;李金洋;李金花;张月月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李时珍的生卒时间存疑再考——写于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之前

    通过对李时珍《本草纲目》、有关历史文献记载、有关文博物品和有关专家学者研究等方面进行查考,探讨李时珍的生卒时间.认为李时珍生于明正德十三年春夏之交,(1518),卒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之秋.在李时珍的出生日月尚无准确的史实依据条件下,建议将每年的新历5月26日或农历5月26日作为李时珍诞辰纪念日,建议将每年的新历10月26日定为李时珍的逝世纪念日,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作者:王剑;梅全喜;赵中振;张月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紫外检测法测定芪丹复感颗粒中藁本内酯含量

    目的 建立芪丹复感颗粒中藁本内酯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岛津LC-20AT高效液相色谱仪,并对此方法的线性范围、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等进行考察,建立川芎中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 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20 nm,柱温30℃.回归方程为:Y=471534 +991.6(r=0.9994,0.1595~ 0.9571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RSD=1.14%,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分离度好,可用于藁本内酯的含量测定.

    作者:伊博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方北冬虫夏草咀嚼片的制备

    目的 优选西洋参总皂苷、枸杞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并对咀嚼片的处方设计进行筛选,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 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考察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确定枸杞黄芪多糖佳提取工艺;以总皂苷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液体积、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确定西洋参总皂苷提取佳工艺;以咀嚼片外观、硬度、口感为指标优选咀嚼片的处方.结果 枸杞黄芪多糖的佳提取工艺为1∶10料液比、100℃提取3次、每次3h;西洋参总皂苷的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10倍用量、提取3次、每次1h;咀嚼片的佳处方为:北冬虫夏草超微粉20%、西洋参总皂苷4.8%、枸杞黄芪多糖15%、β-环糊精10%、微晶纤维素14.2%、甘露醇20%、聚维酮k30 5%、果糖5%、硬脂酸镁4%、滑石粉2%.结论 复方北冬虫夏草咀嚼片的提取工艺和处方设计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苑广信;张濛川;赵南晰;安丽萍;杜培革;吕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相兼脉的形成机理及舌脉症合参临床意义探讨

    相兼脉是指两种以上单一脉相兼而同时出现的脉象.临床上,因为病因病机的演变性和复杂性等因素,相兼脉的存在往往多于单一脉.本文从病因的相兼性、脏腑相关性、病机复杂性、临床症状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相兼脉形成机理及联系实例阐发舌脉症合参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河宝;孙悦;丁成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刺糖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研究

    目的 观察刺糖多糖及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对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生长的影响.方法 建立S180荷瘤小鼠动物模型,采用体内试验方法,分别检测刺糖多糖与其复方ASMq对S180实体瘤小鼠抑瘤率及相关脏器指数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实验(ELISA)对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刺糖多糖与其复方ASMq同时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刺糖低剂量组的抑瘤作用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刺糖多糖与其复方ASMq均可提高荷瘤小鼠血清TNF-α、IFN-γ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刺糖多糖及其复方ASMq可抑制荷瘤小鼠瘤块的生长,能促进荷瘤小鼠免疫细胞分泌TNF-α.

    作者:向阳;杨晨晨;王薇;常军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蒙药香青兰挥发油类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

    目的 研究蒙药香青兰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方法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兰挥发油,并探讨了不同蒸馏方法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同时对所提取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结果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青兰挥发油的佳条件为:浸泡12小时,蒸馏2小时,料液比为1∶15.GC-MS分析显示香青兰挥发油含有50种左右的有机物质,采用NIST标准谱库检索,并根据质谱裂解规律进行核对,鉴定出相对含量在0.10%以上的化合物18个.结论 香青兰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为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雅丽;邹广平;郭小强;孟婷婷;季志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当归补血活血功效及其妊娠用药安全性考辩

    目的 通过对当归补血活血功效的本草文献考证,探析其在妊娠期妇女中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查阅历代本草文献,分析历代医家对于当归功效认识的演变过程.结果 当归补血功效是建立在其温通经络、活血祛瘀的基础之上,故对妊娠期妇女使用不可将其一味当作补血药,仍需“斟酌其宜”.结论 探析当归补血活血功效,有助于全面理解当归之效,以保证妊娠期妇女使用该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邱丽丽;毛敏;梅全喜;张勤帅;丁菊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温胆颗粒中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目的 以院内制剂温胆颗粒为研究对象,建立快速、简便、环保、样品用量少、便于实现自动化和易与色谱分析技术联用的中药复方制剂挥发性成分分析方法.方法 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富集温胆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结合NIST谱库检索分析其成分类别及相对含量.结果 共检测出163种挥发性的成分,鉴定出74个色谱峰,占检出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6.35%.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芳樟醇、丁香酚甲醚、异丁香酚甲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桔利酮、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A、反式藁本内酯等,结合文献确定其主要来源为复方中的生姜、石菖蒲、川芎等药材.结论 运用HS-SPME-GC/MS技术可快速检测温胆颗粒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可应用于相关复方挥发性成分的血清药化学和脑组织液药化学研究工作.

    作者:刘军锋;昝俊峰;王平;游秋云;方颖;田代志;张丽萍;呙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焦虑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中风后焦虑障碍(PSAD)的临床疗效.方法 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针刺干预治疗,西药组采用帕罗西汀进行药物干预治疗.针刺组选取内关、水沟、百会、印堂、三阴交穴,每穴留针30min,每天治疗1次.以患者治疗前后的电生理学指标及临床症状为指标衡量疗效,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检测两组患者的皮肤交感神经反应(SSR)的潜伏期与波幅,同时结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的改善情况.结果 针刺组、西药组SSR潜伏期、波幅均较治疗前自身有所改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HAMA、SAS评分有所改善,组间HAMA、SAS评分改善方面两组患者并无差异(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PSAD患者焦虑状态改善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强;王秀娟;张哲成;薛蓉;李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胃癌微环境诱导人腹膜间皮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胃癌微环境诱导腹膜间皮HMrSV5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胃癌BGC-823细胞上清与人腹膜间皮HMrSV5细胞共培养,建立胃癌微环境对腹膜间皮细胞损伤模型,以100μl/ml、200μl/ml、400μl/ml浓度的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腹膜间皮HMrSV5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腹膜间皮细胞HMrSV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量.结果 经胃癌微环境诱导后腹膜间皮细胞中的ROS及MDA显著升高,SOD及GSH水平下降(P<0.05),经100μl/ml、200μl/ml、400μl/ml浓度的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进行干预后,ROS及MDA水平显著降低,SOD及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 胃癌微环境可诱导人腹膜间皮HMrSV5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可抑制胃癌微环境诱导的腹膜间皮细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崔国宁;刘喜平;李沛清;明海霞;张炜;王强;董俊刚;杨柏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柳珊瑚Euplexaura rhipidalis丙酮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目的 研究南海海域Euplexaura rhipidalis种属柳珊瑚的丙酮提取物及其不同溶剂萃取部位的抗肿瘤活性,探讨强活性部位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丙酮提取物及其萃取部位作用于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肝癌细胞HepG2,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甲醇重溶部位(EM)以低、中、高浓度作用于A549和Hep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率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EM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强,对A549和HepG2细胞的IC50值均小于10 μg·ml-1,优于或接近阳性对照5-FU;EM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并呈现良好的浓度依赖性,中高浓度时对细胞G2/M或S期有周期阻滞作用.结论 甲醇重溶部位是柳珊瑚Euplexaura rhipidalis主要的抗肿瘤活性部位,能抑制A549和HepG2细胞的增殖,具有诱导凋亡、阻滞周期的作用.

    作者:贡文秀;袁慧慧;汤华;张文;蓝闽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维吾尔药欧龙胆与其代用品龙胆的鉴别研究

    目的 建立欧龙胆与其代用品龙胆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欧龙胆与龙胆的性状区别为欧龙胆表面灰棕色;龙胆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皮部与木部易区分.显微特征区别:横切中欧龙胆外层为木栓层,皮层宽广,维管束双韧型,含有草酸钙簇晶,无髓部;龙胆外层为表皮细胞,皮层窄,维管束外韧型,中央有髓.粉末鉴别中欧龙胆含有草酸钙簇晶,木栓细胞;龙胆含有草酸钙针晶、石细胞、内皮层细胞、外皮层细胞.结论 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欧龙胆和龙胆的鉴别依据.

    作者:陈燕;李晨阳;何江;赵军;徐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药联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相关机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平胃散联合“胃三针”对肿瘤化疗后呕吐患者的止呕疗效及可能相关机制的探讨.方法 将80例第三周期化疗后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化疗后给予平胃散加减联合“胃三针”止呕,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静滴止呕,每日2次,各服用1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TL及P物质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第1、3、7天的呕吐症状分级及止呕疗效,及伴随症状的评估等.结果 治疗后第1、3、7天对照组各级恶心呕吐减少例数均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呕吐积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P物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MTL及降低P物质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胃散加减联合“胃三针”可有效抑制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机制可能与提高了化疗后的血清MTL及降低了P物质相关.

    作者:杨锦亮;金建宁;马艳;李建红;马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赤水玄珠》中护理技术探微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她的记载散在于汗牛充栋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新安医学以医著宏富著称,《赤水玄珠》是十大新安医著之一[1].笔者将本书所记载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挖掘整理,主要包括塞药法、熏洗法、敷药法、药熨法、艾灸法、口腔护理、中药灌肠法及肛门栓剂通便法等,从护理学视角展示了新安名著《赤水玄珠》的学术价值.

    作者:施慧;方正清;袁亚美;王建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甘草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修复及多胺含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甘草含药血清对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迁移、增殖及细胞内多胺(腐胺、精脒、精胺)含量的影响,探讨甘草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 枪头(Tips)划痕法建立GES-1细胞损伤迁移模型,NIH Image J软件统计分析细胞迁移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多胺含量.结果 10%甘草含药血清可加速GES-1细胞迁移(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P<0.01);在损伤后24 h或36 h,10%甘草含药血清可促进GES-1细胞增殖(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P<0.01);10%甘草含药血清可提高胃黏膜上皮损伤修复过程细胞内腐胺、精脒和精胺含量(与空白对照组血清组比较P<0.05,P<0.01).结论 益气健脾中药甘草可促进胃黏膜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多胺(腐胺、精脒、精胺)含量,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有关.

    作者:宋厚盼;李如意;魏艳霞;余黄合;李鑫;袁振仪;黄惠勇;秦裕辉;蔡雄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