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药联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后消化道症状相关机制的临床研究

杨锦亮;金建宁;马艳;李建红;马玉宝

关键词:平胃散, 胃三针, 恶心呕吐, 血清MTL, P物质, 化疗
摘要:目的 评价平胃散联合“胃三针”对肿瘤化疗后呕吐患者的止呕疗效及可能相关机制的探讨.方法 将80例第三周期化疗后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化疗后给予平胃散加减联合“胃三针”止呕,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静滴止呕,每日2次,各服用1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TL及P物质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第1、3、7天的呕吐症状分级及止呕疗效,及伴随症状的评估等.结果 治疗后第1、3、7天对照组各级恶心呕吐减少例数均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呕吐积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P物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MTL及降低P物质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胃散加减联合“胃三针”可有效抑制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机制可能与提高了化疗后的血清MTL及降低了P物质相关.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脾气虚与鱼藤酮损伤大鼠模型心肌AgⅡ、BNP及其受体表达差异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与鱼藤酮损伤模型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gⅡ)、脑钠肽(BNP)及其受体表达差异,探讨鱼藤酮损伤线粒体模型与脾气虚证大鼠模型之间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共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正常组、脾气虚组、鱼藤酮高剂量组、鱼藤酮中剂量组、鱼藤酮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脾气虚组通过饮食不节和力竭游泳的方法建立模型,造模共计15d.鱼藤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通过注射2.0、1.5、1.0ml/kg体重的无菌鱼藤酮油进行干预,1次/d,4周.造模结束后,取大鼠心肌组织,Elisa方法检测大鼠心肌中AgⅡ、BNP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gⅡ受体和BNP受体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gⅡ和BNP含量表达.HE染色对心肌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AgⅡ含量显著升高(P<0.05),BN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组各组AgⅡ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BN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AgⅡ受体蛋白含量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组AgⅡ受体蛋白含量表达具有明显变化,但是高剂量组与脾气虚组蛋白表达为相近;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BNP受体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高剂量组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鱼藤酮干预线粒体工作环境方法复制脾虚证模型大鼠与正常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gⅡ、BNP及其受体表达有关联,为鱼藤酮复制脾气虚证候模型大鼠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谷丽艳;宋囡;贾连群;王德山;单德红;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当归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对当归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和肺实质破坏为特征的肺纤维化是多种间质性肺疾病的后阶段,其发病迅速、常规激素疗法效果有限而预后差.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报道,中药防治肺纤维化已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当归的重要作用也引起学者的关注.

    作者:任春贞;骆亚莉;刘永琦;卢志伟;李玲;王风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瑞香素对CIA大鼠脾T淋巴细胞杀瘤效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香素对CIA大鼠脾T淋巴细胞杀瘤效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IA模型对照组、瑞香素治疗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连续治疗28天后处死大鼠,分离脾细胞.MTT法测定ConA诱导大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MTT法检测大鼠脾T淋巴细胞对瘤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率.结果 ①瑞香素治疗组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为(161.11±14.05)%,与CIA模型对照组(55.61±10.88)%、阳性药物对照组(13.00±12.14)%、健康对照组(101.35±16.79)%比均明显增高(P<0.05).②瑞香素治疗组大鼠脾T淋巴细胞对瘤细胞杀伤率为(23.50±11.08)%,与CIA模型对照组(15.89±8.77)%、阳性药物对照组(7.74±8.84)%比均明显增高(P<0.05),接近健康对照组(24.35±13.45)%.结论 瑞香素能明显提高CIA大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率和脾T淋巴细胞对瘤细胞杀伤率,有效促进CIA大鼠免疫功能.

    作者:王洁莹;刘玮;郑茂;况南珍;曾小平;傅颖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刺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PO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氧自由基损伤、调节中枢胆碱能系统与突触功能、提高应激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文章从这些方面就针刺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黎娜;艾琪;殷洁;刘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凤尾草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目的 筛选并鉴定凤尾草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对凤尾草水提取物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三个化学部位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物质筛选.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及凝胶柱色谱法对上述筛选结果进行目标分离和制备,应用核磁共振及质谱对上述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乙酸乙酯与甲醇两个化学部位的薄层板上均能观察到类白色或淡黄色抑制斑点区;对抑制的斑点进行目标分离,鉴定出3个蕨素类,分别为:乙酰蕨素B(1),蕨素C(2),蕨素C-3-0-β-D-葡萄糖苷(3).结论 3个蕨素类化合物为凤尾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物质.

    作者:彭财英;高映;崔航青;黄应正;舒积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黄仕沛教授治疗中风的学术经验

    广东省著名经方家黄仕沛精研中医古籍五十余年,专研伤寒论二十余年,多次在全国各大院校巡讲,介绍“临床运用经方学术的思想”,其著作《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及《梦回伤寒四大金刚》深受中医学子尊崇.黄老师临证以方证对应为核心思想,处方严谨而不失灵活,用药精简量重而主次分明,效如桴鼓.同时,在运用经方治疗中风病方面经验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维,尤善用“中风三方”,收效往往出奇制胜.

    作者:曾丽玲;黄仕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中药指纹图谱不同采收年限桔梗成分比较研究

    目的 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对不同采收年限桔梗的化学指纹图谱进行研究,寻找不同采收年限间的成分差异,完善桔梗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 收集25批不同采收年限的桔梗药材,建立其化学指纹图谱.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不同采收年限桔梗中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 通过对特征图谱的主成分分析,55个特征成分中,桔梗皂苷D和4个未知成分的差异显著,可作为区分不同生长年限的关键性指标成分.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完善了不同采收年限桔梗药材中特征成分的评价体系,为桔梗的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葛鼎;王举涛;桂双英;屈海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鳄嘴花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鳄嘴花(CN)鲜榨汁及鲜药水提物对四氯化碳(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7组(n=10),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低、高剂量鳄嘴花鲜榨汁组,低、高剂量鳄嘴花鲜药组,连续给药15d,末次给药2h后,除正常组腹腔注射花生油,其余各组均用0.1% CCl4花生油溶液腹腔注射建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禁食16h后取材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 与CCl4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ALT、AST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1);肝组织中SOD、GSH-Px水平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不同程度降低(P<0.01);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各治疗组均能不同程度的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等.结论 鳄嘴花对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王瑶;钟希文;张文霞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叶氏糖肾方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叶氏糖肾方加脐疗治疗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药组和综合组,分别使用西药、中西药和中西药加脐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每组50例.结果 中西药组和综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分另为84%、88%和60%),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eGFR明显高于西药组,综合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叶氏糖肾方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24h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衰竭,尤其是脐疗能明显减少中医证候积分,经济有效、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建饶;张传富;陈秀峰;张黎明;田军;陈杰;韩海燕;胡静;陈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该文综述了中药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列中药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的促进作用;中药对炎症反应、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中药对肿瘤的免疫调节作用三个方面的理论与实验证据.同时综述了中药多糖类、苷类、生物碱类活性物质对机体的免疫促进或抑制作用.有些中药能促进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有些能抑制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有些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些通过免疫调节发挥很好的抗肿瘤作用.中药免疫调节作用在疾病防治方面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值得进一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与开发.

    作者:周悦芳;范培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丁氏溃结灌肠液改善DSS诱导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丁氏溃结灌肠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大鼠肠道炎症的疗效,探讨该药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可能的药理机制.方法 采用DSS诱导大鼠作为UC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美沙拉嗪(mesalazine)组和丁氏溃结灌肠液(GCL)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给药后,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TNF-α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NF-κB p65、Myd88蛋白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丁氏渍结灌肠液各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结肠组织Myd88、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和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氏溃结灌肠液具有较好的抗炎、修复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性,减少炎症因子,从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作者:赵敏;李睿瑛;张亚杰;陆琴;明兰;谭妍妍;丁康;朱维娜;王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D-优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复方脑得生提取工艺

    目的 采用D-优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脑得生方提取工艺.方法 以脑得生方提取工艺的关键参数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进行D-优设计;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得生方中主要指标成分总皂苷、总黄酮和阿魏酸的含量,并以它们的加权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优选出脑得生方提取的佳工艺.结果 以10.81倍用量、浓度为80%的乙醇回流提取45 min,作为提取的佳工艺.结论 利用D-优设计响应面法能够优选脑得生方提取工艺参数,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有助于脑得生方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朱雨薇;陈超;王淑美;梁生旺;成金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龟羚帕安丸对PD大鼠中脑黑质IL-1β、iNOS、 IL-6、 IFN-γ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龟羚帕安丸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IL-1β、IL-6、iNOS、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6-OHDA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10mg· kg-1),龟羚帕安丸高、中、低剂量组(4,2,1g· kg-1),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其他组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脑黑质IL-1β、IL-6、iNOS、IFN-γ蛋白表达.结果 龟羚帕安丸能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13、IL-6、iNOS、IFN-γ表达.结论 龟羚帕安丸通过降低IL-1β、IL-6、iNOS、IFN-γ表达,通过抗炎作用,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可能是龟羚帕安丸治疗PD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宁亚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薤白炮制前后鳞茎和叶挥发油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目的 研究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薤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定.结果 从鲜品薤白的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13种和20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62.5%和59.63%;从炮制后的干品薤白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3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74.89%和87.66%.结论 炮制前后有共有成分6种,分别为2,3-二甲基二硫醚、3,4-二甲基噻吩、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丙硫醇、Z-甲硫基丙烯.薤白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韩成花;高赛男;白玉华;马莹;李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董燕平教授从相火妄动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理论探讨

    相火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该理论深邃隐奥,临床应用相对较少,目前用相火学说指导治疗自身免疫病者,国内外鲜见.自身免疫病病因发病机制不明,大多属于疑难病,是中西医面对的共同难题.董燕平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反复思索,发现相火和免疫系统发生地雷同,相火的生理、病理功能与免疫系统功能相近并创立了“肾元亏虚,相火妄动”理论.临床上,以此为指导进行自身免疫病的辨证治疗效果明显.自身免疫病因发病机制不明,大多属于疑难病,是中西医面对的共同难题.

    作者:张铁军;张雪娟;苗华为;董燕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埋线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早中期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埋线疗法在治疗早中期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埋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埋线进行治疗,疗程3月;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在CT检查、血气分析、生活质量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肺CT显示,在磨玻璃影和网格影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中,在PaO2、SaO2、PaCO2三方面,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CO2方面,两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比较,在症状部分、总分和活动部分3方面,埋线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埋线治疗可以改善早中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CT征象,增强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

    作者:王步青;王坤芳;薛勤梅;张印斗;张树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探讨中医心理学核心竞争优势

    该研究从中医心理与欧美心理诊疗过程对比、与中医内科诊疗过程对比这两方面展开探讨,通过“独特性与本土化、灵活性与智能化、敏锐性与多元化、一贯性与规范化、创新性与现代化”等特征展现学科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作者:李世通;汪卫东;王米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五味石榴微丸对小鼠肠胃蠕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五味石榴微丸对小鼠肠胃蠕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通便灵)组(1g·kg-1),五味石榴微丸0.25g·kg-、0.5g·kg-1、1g·kg-1组.灌胃7d后,采用小鼠胃内容物称量及小鼠灌胃墨汁方法,通过计算各组小鼠胃排空率和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研究五味石榴丸对胃肠蠕动的影响;通过测量小鼠血清胃动素含量研究五味石榴微丸对胃肠蠕动的作用机制.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通便灵能明显提高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和胃排空率(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五味石榴微丸能明显提高小鼠胃排空率及小鼠小肠墨汁推进率(P <0.05,P<0.01);通便灵组和五味石榴微丸组可以提高小鼠血清胃动素含量(P<0.05,P<0.01).结论 五味石榴微丸能增强小鼠的肠胃蠕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动素分泌有关.

    作者:王日康;张国松;李惠兰;扶蔚琴;胡林娣;沈明;李东勲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沈英森应用逍遥散治疗痛经的临床经验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症之一,严重者常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因此诊治痛经对改善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沈英森教授注重中医经典研究,通过把握病机,辨证施治,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脾虚、气滞血瘀型痛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境锋;孙升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基于PTEN/PI3K/AKT信号通路花蕊石抗肝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花蕊石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花蕊石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PI3 K/AKT信号通路中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蛋白激酶B(p-Ak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核因子活化B细胞κ轻链增强子(NF-κB)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花蕊石具有明显的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花蕊石含药血清可明显上调PTEN/PI3 K/AKT信号通路中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PI3K及p-Akt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NF-κB mRNA的表达.结论 花蕊石能够抑制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TEN表达水平从而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基因NF-κB的异常活化有关.

    作者:李天娇;包永睿;王帅;杨欣欣;孟宪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