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梅全喜;赵中振;张月生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她的记载散在于汗牛充栋的中医经典著作中.新安医学以医著宏富著称,《赤水玄珠》是十大新安医著之一[1].笔者将本书所记载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挖掘整理,主要包括塞药法、熏洗法、敷药法、药熨法、艾灸法、口腔护理、中药灌肠法及肛门栓剂通便法等,从护理学视角展示了新安名著《赤水玄珠》的学术价值.
作者:施慧;方正清;袁亚美;王建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对兔创伤性膝骨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6及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活血化瘀法治疗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兔48只,按随机数表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模型制动组,假手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每组12只.造模术后4周行右膝关节X片检查,确认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灌服活血化瘀中药2.6g/kg(相当于成人用药量当归、赤芍、姜黄各10g),每天2次,连续喂服4周.阳性药物对照组予硫酸氨基葡萄糖片15mg/kg灌服,每日3次,连续灌服4周.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共4周.4周后处死观察膝关节软骨肉眼形态,并检测关节液中IL-6及TNF-α的含量.结果 ①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造模成功.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治疗有效.中药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关节软骨中IL-6及TNF-α的检测: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L-6及TNF-α表达显著提高(P<0.01);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IL-6及TNF-α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比较,IL-6及TNF-α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KOA模型关节液中IL-6及TNF-α异常升高,说明IL-6及TNF-α与KOA发病有关;②中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对KOA均有有治疗作用,可降低关节液中IL-6及TNF-α的含量,且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③活血化瘀中药通过抑制关节液中IL-6及TNF-α等炎症因子,从而有效保护膝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软骨,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作者:邝高艳;严可;陈国茜;余毅;郝明;欧梁;柴爽;卢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叶氏糖肾方加脐疗治疗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药组和综合组,分别使用西药、中西药和中西药加脐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每组50例.结果 中西药组和综合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分另为84%、88%和60%),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eGFR明显高于西药组,综合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西药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叶氏糖肾方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24h尿蛋白,延缓肾功能衰竭,尤其是脐疗能明显减少中医证候积分,经济有效、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路建饶;张传富;陈秀峰;张黎明;田军;陈杰;韩海燕;胡静;陈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细胞自噬在荭草苷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SD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不同剂量荭草苷预处理组(1.0,2.0,4.0 mg·kg-1).生化分析仪检测心肌酶活性,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并统计自噬体数量,WesternBlot检测LC3、Akt、mTOR和p70S6K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及或磷酸化水平.结果 荭草苷(2.0,4.0 mg·kg-1)可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酶漏出率(P<0.01或P<0.05),减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P<0.01)以及改善心肌病理损伤;同时能减少细胞内自噬体数量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水平.此外,荭草苷还可增加Akt、mTOR和p70S6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荭草苷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细胞过度自噬有关.
作者:吴宥熹;徐俊;刘立亚;孙秀玉;黄秀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知母总皂苷药物干预2型糖尿病大鼠(T2DM)评价知母总皂苷的降糖降脂药效作用.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结合高脂饲料喂养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知母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等药物组干预T2DM大鼠,测定前后空腹血糖、糖耐量、胰岛素水平、血脂指标、TNF-α含量,统计学处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知母总皂苷可显著降低T2DM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显著改善T2DM大鼠的糖耐量异常及高血脂症状,能够下调T2DM大鼠肝脏的TNF-α表达.结论 知母总皂苷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药效作用,这可能与知母总皂苷增加了T2DM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其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关.
作者:钟艳梅;钟静君;石忠峰;冯毅凡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针对中医经典课程《温病学》章节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聚焦温病名家治疗验案.运用数字故事,设计简洁、清晰、有效的故事情节,讲述方证故事.教师借助故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帮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新的学习经验间产生联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对理论反思的能力,为更好学习中医经典奠定基础.
作者:苏中昊;秦真侠;杨爱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为了探讨姜黄素及其类似物H8治疗糖尿病肾病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用5mg·kg-1姜黄素及其类似物H8灌胃治疗小鼠6周,HE染色观察肾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肾组织中白介素6(IL-6)与核转录因子(NF-κB) mRNA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肾组织中IL-6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姜黄素及其类似物H8能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小鼠体质量、血糖、血脂(P<0.01,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肾组织炎症侵袭减轻.姜黄素及其类似物H8可显著降低尿素(UR)、肌酐(CR)、尿酸(UA) (P <0.01,P<0.05);经过H8治疗,糖尿病肾病小鼠肾组织中1L-6,NF-κB mRNA显著降低(P<0.01,P<0.05),并且IL-6和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姜黄素及其类似物H8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治疗糖尿病肾病小鼠.
作者:韩鹏飞;李洪志;于晶;张羽飞;包海花;柏合;陶晶;袁晓环;初彦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平胃散联合“胃三针”对肿瘤化疗后呕吐患者的止呕疗效及可能相关机制的探讨.方法 将80例第三周期化疗后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化疗后给予平胃散加减联合“胃三针”止呕,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格拉司琼静滴止呕,每日2次,各服用1周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MTL及P物质的变化、以及治疗后第1、3、7天的呕吐症状分级及止呕疗效,及伴随症状的评估等.结果 治疗后第1、3、7天对照组各级恶心呕吐减少例数均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呕吐积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8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MTL水平明显升高,P物质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MTL及降低P物质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胃散加减联合“胃三针”可有效抑制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机制可能与提高了化疗后的血清MTL及降低了P物质相关.
作者:杨锦亮;金建宁;马艳;李建红;马玉宝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882首方剂中,使用频次在50次及以上的药物有30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牛膝、当归、白芍.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大于120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为分别是“牛膝、甘草”“牛膝、当归”“当归、白芍”.共挖掘12个核心组合.结论 平乐正骨治疗骨性关节炎多用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等,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牛膝、当归、白芍、甘草、杜仲、川芎、独活、熟地、乳香、没药是平乐郭氏正骨治疗骨关节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作者:秦娜;魏立伟;刘晓红;张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总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HER-2阳性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共108例三阴性和53例HER-2过表达乳腺癌术后患者纳入研究.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47岁左右,主要术式为改良根治术,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36.1%的患者腋下淋巴结阳性,49.3%的患者Ki67阳性,术后转移8例(7.4%).与HER-2过表达患者比较,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年龄低,更偏向于选择保乳术,Ki67表达水平高.三阴性乳腺癌主要中医临床特征表现为虚实夹杂,虚证为气阴两虚和冲任失调,实证为痰浊、血瘀、毒结等,三阴性和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中医临床特征相似.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有所差异,但中医临床表现两者相似,提示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诊治乳腺癌可能更多从宏观处着眼,并不受限于基因靶目标.
作者:刘静;陆德铭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筛选并鉴定凤尾草中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薄层生物自显影技术,对凤尾草水提取物的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三个化学部位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物质筛选.利用制备薄层色谱及凝胶柱色谱法对上述筛选结果进行目标分离和制备,应用核磁共振及质谱对上述分离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乙酸乙酯与甲醇两个化学部位的薄层板上均能观察到类白色或淡黄色抑制斑点区;对抑制的斑点进行目标分离,鉴定出3个蕨素类,分别为:乙酰蕨素B(1),蕨素C(2),蕨素C-3-0-β-D-葡萄糖苷(3).结论 3个蕨素类化合物为凤尾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物质.
作者:彭财英;高映;崔航青;黄应正;舒积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化斑解毒汤联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左西替利嗪片5mg(次/d)、维生素C片0.2g(3次/次)、复方甘草酸苷片50mg(3次/d)及外用他克莫司软膏适量(日两次).治疗组给予中药化斑解毒汤煎汤内服外敷,并选双侧曲池及足三里作穴位自血疗法,疗程均为6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7.48%,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疗程第2、4及第6周的灼热、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随访观察4周,对照组复发率(52.50%)明显高于治疗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斑解毒汤联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良好,复发率低.
作者:肖卫棉;杨文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D-优设计响应面法,优选脑得生方提取工艺.方法 以脑得生方提取工艺的关键参数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进行D-优设计;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得生方中主要指标成分总皂苷、总黄酮和阿魏酸的含量,并以它们的加权含量为因变量,进行响应面分析,优选出脑得生方提取的佳工艺.结果 以10.81倍用量、浓度为80%的乙醇回流提取45 min,作为提取的佳工艺.结论 利用D-优设计响应面法能够优选脑得生方提取工艺参数,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有助于脑得生方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朱雨薇;陈超;王淑美;梁生旺;成金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龟羚帕安丸对帕金森病(PD)大鼠中脑黑质IL-1β、IL-6、iNOS、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6-OHDA注射法建立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芭组(10mg· kg-1),龟羚帕安丸高、中、低剂量组(4,2,1g· kg-1),同时设立假手术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其他组予相应药物,连续灌胃给药30天.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中脑黑质IL-1β、IL-6、iNOS、IFN-γ蛋白表达.结果 龟羚帕安丸能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13、IL-6、iNOS、IFN-γ表达.结论 龟羚帕安丸通过降低IL-1β、IL-6、iNOS、IFN-γ表达,通过抗炎作用,对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可能是龟羚帕安丸治疗PD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常学辉;张良芝;宁亚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葛根复方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挥发油中藁本内酯、桂皮醛、甲基丁香酚包合率及包合物得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时间、包合温度对包合工艺的影响,优化得到葛根复方中挥发油的优包合工艺.结果 葛根复方中挥发油的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为1∶8,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1h,验证试验中,藁本内酯、桂皮醛及甲基丁香酚的包合率为别为86.58%±0.009%,73.34%±0.001%,68.89%±0.020%,包合物得率为67.98%±0.047%.结论 所确定的包合工艺挥发油的包合率高、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周晶;李玲;崔冬雪;王冰;张彤;袁秀荣;刘素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薤白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炮制前后薤白的鳞茎和叶子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和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定.结果 从鲜品薤白的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13种和20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62.5%和59.63%;从炮制后的干品薤白鳞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9种和13种化合物,分别占总量的74.89%和87.66%.结论 炮制前后有共有成分6种,分别为2,3-二甲基二硫醚、3,4-二甲基噻吩、甲基烯丙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丙硫醇、Z-甲硫基丙烯.薤白炮制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差异.
作者:韩成花;高赛男;白玉华;马莹;李春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相兼脉是指两种以上单一脉相兼而同时出现的脉象.临床上,因为病因病机的演变性和复杂性等因素,相兼脉的存在往往多于单一脉.本文从病因的相兼性、脏腑相关性、病机复杂性、临床症状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相兼脉形成机理及联系实例阐发舌脉症合参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河宝;孙悦;丁成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观察脾气虚模型大鼠与鱼藤酮损伤模型大鼠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gⅡ)、脑钠肽(BNP)及其受体表达差异,探讨鱼藤酮损伤线粒体模型与脾气虚证大鼠模型之间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SPF级SD雄性大鼠共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正常组、脾气虚组、鱼藤酮高剂量组、鱼藤酮中剂量组、鱼藤酮低剂量组.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脾气虚组通过饮食不节和力竭游泳的方法建立模型,造模共计15d.鱼藤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通过注射2.0、1.5、1.0ml/kg体重的无菌鱼藤酮油进行干预,1次/d,4周.造模结束后,取大鼠心肌组织,Elisa方法检测大鼠心肌中AgⅡ、BNP含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gⅡ受体和BNP受体的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gⅡ和BNP含量表达.HE染色对心肌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AgⅡ含量显著升高(P<0.05),BN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组各组AgⅡ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BN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AgⅡ受体蛋白含量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组AgⅡ受体蛋白含量表达具有明显变化,但是高剂量组与脾气虚组蛋白表达为相近;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BNP受体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气虚组相比,鱼藤酮高剂量组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用鱼藤酮干预线粒体工作环境方法复制脾虚证模型大鼠与正常脾气虚模型大鼠心肌组织AgⅡ、BNP及其受体表达有关联,为鱼藤酮复制脾气虚证候模型大鼠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谷丽艳;宋囡;贾连群;王德山;单德红;杨关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患者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POC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可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氧自由基损伤、调节中枢胆碱能系统与突触功能、提高应激水平,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改善术后认知功能.文章从这些方面就针刺改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黎娜;艾琪;殷洁;刘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新研究发现慢性应激是触发帕金森病(PD)的重要因素,神经可塑性改变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课题组前期发现疏肝解郁方药逍遥散治疗慢性应激疗效显著,相关机制在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介导下,对神经可塑性产生影响.文章探讨了慢性应激基于BDNF/GR信号通路,引起神经可塑性改变,进而触发PD的相关机制,并试图揭示调肝方药逍遥散调节慢性应激触发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为寻求防治帕金森病的新靶点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富文俊;曹国平;富丽俊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