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回回药方》研究概述

杨丽娟;何婷;徐静;高如宏

关键词:《回回药方》, 回医药典籍, 概述
摘要:《回回药方》(残卷)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古代回医药典籍.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来对《回回药方》基础理论研究、方剂研究、剂型研究、回药研究、特色疗法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语言研究、论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认为《回回药方》(残卷)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有待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HPT轴的金匮肾气汤与六味地黄汤不同的补肾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 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角度研究金匮肾气汤对肾阳虚小鼠、六味地黄汤对肾阴虚小鼠的影响,探求金匮肾气汤与六味地黄汤不同的补肾作用机制.方法 取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组、肾阳虚模型组、肾阴虚模型组、金匮肾气汤组、六味地黄汤组;每天灌胃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制备小鼠肾阳虚、肾阴虚模型;测定体重、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肾阳虚模型小鼠体重、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血清TSH、T3、T4含量降低;肾阴虚模型小鼠体重下降,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血清TSH、T3、T4含量升高;金匮肾气汤能上调肾阳虚模型小鼠体重、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血清TSH、T3、T4含量;六味地黄汤能上调肾阴虚模型小鼠体重,下调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血清TSH、T3、T4含量;两方均能修复受损甲状腺组织.结论 金匮肾气汤改善肾阳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升高HPT轴中垂体分泌的TSH,甲状腺分泌的T3、T4有关,六味地黄汤改善肾阴虚证的作用机制则反之.

    作者:戴冰;杨梦琳;张嘉妮;范金茹;肖子曾;肖望重;李玉星;杨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牛蒡根RR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牛蒡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鉴定牛蒡根药材提供依据,为确定其佳产地提供参考.方法 以在牛蒡根中分离的5个化合物为对照峰,TSK gel ODS-140HTP(50mm×1.8 mm,2.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地的10个样品的色谱图谱.结果 牛蒡根中所合成分的各色谱峰均得到了有效分离,在测定的10批药材中,共有13个色谱峰,其中图谱显示有12个峰为10批样品所共有,确定为特征指纹峰,对其中5个共有指纹峰进行了标记.结论 该法建立的RRLC指纹图谱具有可靠性,可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牛蒡根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孙小玲;何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肾温阳化瘀颗粒超声提取工艺研究的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

    目的 优选补肾温阳化瘀颗粒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该补肾温阳化瘀颗粒的开发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在预实验基础上,选取对有效成分影响较大的浸提时间、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浸提水量作为试验因素,以样品的多糖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选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补肾温阳化瘀颗粒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33 h,超声温度为78.7℃,超声时间7.11 min,浸提水量210.9 g.样品的多糖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18%,二项式拟合的复相关系数R2 =0.9371.结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超声提取工艺稳定,方法操作简便,预测性良好.

    作者:马东来;杜会茹;蒋翠岚;赵曼佳;李菁;郑玉光;杜惠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丁学屏名中医诊治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分析“疾病-证候-治法-中药”之间的关系,探讨丁学屏教授诊治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总结丁学屏教授学术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医案采集,结合软件的分析系统,采用频次统计法,统计得出医案症状、证候、治法出现频次,使用中药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得出处方中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 本研究对13例糖尿病合并肥胖脾胃湿热证进行分析,高频药物有黄连,地骨皮,土牛膝,土茯苓,莪术等;药物组合有“黄连,土茯苓”“黄连,地骨皮”“黄连,莪术”“黄连,土牛膝”“土茯苓,土牛膝”“黄连,土茯苓,土牛膝”“莪术,郁金”等.结论 辨治糖尿病合并肥胖,从湿、热、瘀、浊着手,治以清热祛湿,疏瘀化浊.

    作者:陆施婷;陈清光;徐佩英;陶枫;姚政;陆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生长期的黄精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目的 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干燥方式、不同生长期的黔产黄精中氨基酸的含量.方法 以异硫氰酸苯酯(PITC)为衍生试剂,正亮氨酸为内标物,色谱柱为Venusil-AA(4.6mm×250mm,5μm)氨基酸分析专用柱,流动相为乙酸钠缓冲溶液(pH 6.5) (A)-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40℃.结果 在16种氨基酸的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38~ 0.92μmol/L,定量限为0.95 ~2.31μmol/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3.20%-99.09%,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2.68%.真空冷冻干燥比其他干燥方式效果好,生长期为4年的黄精氨基酸含量较高,且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不同种类氨基酸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不同干燥方式和不同生长期的黄精中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为黔产黄精的前处理方式和采收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彦东;陈文生;张权;吴慧敏;洪亮;黄俊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三黄分散片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及聚类分析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同时测定三黄分散片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Discovery C18(250mm×4.6mm,5.0μm)色谱柱,以0.2%磷酸水(A)(含50mM磷酸二氢钾,pH 2.5)-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4,279和345 nm;应用SPSS对10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7个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 >0.999);精密度、回收率和重复性试验均满足要求.10批样品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分别为130.60 ~ 133.69,42.90 ~44.11,4.81 ~ 5.14,12.12~12.90,5.38 ~ 5.95,4.48 ~4.50,1.31~1.40 mg·g-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批样品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小.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来同时测定三黄分散片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实现该中药制剂多种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作者:常金花;刘喜纲;王汝兴;李忠思;刘沛;毕开顺;陈大为;刘翠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方黑面神软膏基质配比研究

    目的 优选以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400、聚山梨酯80、丙三醇、羟苯乙酯制备复方黑面神软膏的佳基质配比.方法 以软膏的外观性状、延展性、稳定性常数和PH等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基质比例进行优选.结果筛选出来的复方黑面神软膏基质的佳配比为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400∶聚山梨酯80∶丙三醇=(6∶1∶0.1∶0.5).结论 优选工艺制备的复方黑面神软膏外观细腻均匀,性状稳定,此佳基质配比可制备质量较佳的复方黑面神软膏.

    作者:萧俊祺;彭伟文;董旺凤;李圣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

    文章从中药单体和复方制剂两方面对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展作一整理,并总结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药理机制之间的关联.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进行了很多,但其过程复杂,需要寻找更加特异的靶点,特异性地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随着对肿瘤乏氧微环境研究方法的不断改进和理论的完善,中药干预肿瘤乏氧微环境的研究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实现中药现代化起到重要意义.

    作者:杨婷;钱亚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从经络视角解读NEI网络对骨质疏松症的调控作用

    NEI网络的调控在骨质疏松发生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显示出其特殊的优势,治疗本病使用频次多的中药以归经为肾、肝、脾三条经络为主,基于中医学整体观念及经络学说中“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准则,再联系三条经络的循行路径,这三条经能够关联到NEI网络中与本病密切相关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而相关药物的现代研究也证实归经为这三条经的药物能够通过调控NEI网络中下丘脑-垂体-靶腺(性腺、肾上腺、甲状腺)轴的许多信息物质,实现对机体骨代谢的调控.由此可从经络的视角来解读NEI网络在骨质疏松症发生机制中的调控作用.

    作者:周灵通;宋敏;刘涛;巩彦龙;董万涛;刘小钰;蒋林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7种常用抗生素与清开灵配伍前后体外抑菌作用比较

    目的 探讨抗生素与清开灵配伍前后联合抑菌效应的变化.方法 以清开灵及7种常用抗生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钠、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拉定、头孢氨苄)为试验药物,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和棋盘稀释法分别测定清开灵及7种抗生素联用前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联合抑菌指数(FIC),比较不同配伍的FIC值大小.结果 清开灵及7种抗生素的MIC依次为5 000,0.5,1.0,1.0,0.06,0.06,0.25,0.25 μg · ml-1;清开灵与阿莫西林、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氨苄联用后0.5< FIC≤1,表现为相加作用;清开灵与头孢拉定联用后l< FIC≤2,为无关作用;清开灵与头孢曲松钠联用后FIC>2,呈拮抗作用.结论 中西药配伍后的作用效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临床应用时好以系统的试验数据作为依据.

    作者:陈四玉;杨明川;杨孜生;孙桃桃;徐仲;韩春杨;刘翠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Nrf2/ARE途径在紫草素诱导U937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紫草素诱导U937细胞分化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紫草素潜在靶点相互作用.紫草素处理U937细胞,进行细胞活力、形态观察、NBT还原能力、Nrf2分化相关基因及Nrf2途径相关分子mRNA表达和核蛋白含量检测.结果 紫草素靶点影响Nrf2途径,并且Nrf2能通过蛋白质互作影响分化.紫草素显著抑制U937细胞增殖,升高NBT还原能力、CD11b和CD14mRNA表达、Nrf2核蛋白含量、Nrf2及其下游基因mRNA的表达量.上调细胞Nrf2/ARE途径,增加CD11b和CD14mRNA表达,反之则降低其表达.结论 紫草素上调Nrf2/ARE途径增强诱导人急性髓系白血病U937细胞分化.

    作者:马晓茹;周维维;张闪闪;王晓琴;张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贵州药食两用同源植物资源与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贵州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其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方法 通过踏查、资料考证和文献整理对贵州地区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居民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 贵州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丰富,但部分应用广而少的药食同源植物缺乏保护;部分居民存在食用石蒜、商陆有毒植物,不宜作为食物.结论 必须对贵州药食同源植物以建立良种培育基地和GAP种植基地保护资源;加强向居民宣传药食同源植物的毒副作用及适宜体质类型,确保人们正确地辨认并安全地食用植物.

    作者:夏卉芳;王毓;冉从简;张文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补肾通络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补肾通络汤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55例IP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观察组服用补肾通络汤,每日2次;对照组维持西医常规治疗,口服乙酰半胱胺酸0.6g,每日三次,餐前服用;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试验及圣乔治量表问卷.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困难较治疗前改善(P<0.05),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干咳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增加(P<0.05),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圣·乔治问卷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的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肺功能比较:两组VC、DLCO比较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补肾通络汤对IPF患者呼吸困难、干咳等方面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IPF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六分钟步行距离和生活质量,但对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苗青;丛晓东;樊茂蓉;王书臣;任培中;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温病条辨》诸“窍”论治探析

    通过对《温病条辨》中关于“窍”的论述分析,从“窍”的名称、病机、治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发现《温病条辨》重视“开窍”,其开窍法并不仅指开通心包机窍或心窍,而且还包括毛窍、清窍、浊窍等在内的广义之窍.并探析《温病条辨》对于开窍机理的认识,即外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内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主,外邪侵袭机体易致诸窍郁闭,当须岌岌开窍.而开窍诸法的运用,因邪之性质、窍之部位、正之虚实、病之缓急不同而各异.这些论述揭示了不可囿于传统上开窍即是开心窍的狭义开窍法认识,并启示从开窍机理来把握温病传变及其证治规律.

    作者:郭永胜;张思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孙思邈医学求索之路对当今中医教育模式的启示

    文章比较地系统介绍了《千金方》成书的历史背景及孙思邈的医学求索经历,认为两汉以来数百年医学探索积累为《千金方》的成书打下继承扬弃基础,而聪慧过人,广博的知识,对生命的关爱,对医学的执著,勤奋不怠等皆是孙思邈能够完成《千金方》的个人因素.联系当今中医学发展现状,我们应当认真反思借鉴孙思邈的这种医学成才之路,才有可能走出百年来日趋严峻的中医学人才培养困境.

    作者:梁慧凤;谭春雨;梁尚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回回药方》研究概述

    《回回药方》(残卷)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一部古代回医药典籍.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来对《回回药方》基础理论研究、方剂研究、剂型研究、回药研究、特色疗法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语言研究、论著等方面的研究概况,认为《回回药方》(残卷)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有待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杨丽娟;何婷;徐静;高如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刮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炎性细胞因子和血清疼痛物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刮痧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炎性细胞因子和血清疼痛物质的影响,探讨刮痧治疗LDH的作用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刮痧组.采用自体髓核移植法建立LDH大鼠模型.刮痧组于造模后第5天开始刮痧治疗,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予干预措施.干预三个疗程后处死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炎性细胞因子磷脂酶A2(PLA2)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疼痛物质P物质(SP)和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背根神经节中PLA2、PGE2及血清SP、NPY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刮痧组背根神经节中PLA2、PGE2及血清SP、NPY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刮痧可有效抑制LDH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炎症因子PLA2、PGE2和血清疼痛物质SP、NPY的表达,发挥抗炎和神经调节的作用.

    作者:张鸿嫣;杨敏;岳容兆;石秦川;张沁;陈丽虹;徐桂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信辅助《中医学综合实验》PBL教学的实践与评价

    目的 探讨微信辅助《中医学综合实验》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 在2011级中医七年制学生的《中医学综合实验》PBL教学中引入微信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课程结束时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统计问卷调查中的客观选项,并分析学生的主观感想.结果 (1)所有学生都认可微信辅助PBL教学的模式,课内和课外互动非常活跃.(2)除有一位学生对“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主观能动性”持否定态度外,其他所有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对其他各项能力的培养均有帮助.(3)与以往该课程单独PBL教学比较,微信辅助教学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互动在课外均得到了有效的延伸,反过来进一步提高了PBL课堂的教学效果.结论 微信辅助《中医学综合实验》PBL教学的教学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是否将学生在微信上的表现作为该课程的评价内容之一,还需进一步探索.

    作者:刘小美;方肇勤;宋菊敏;张煜;潘志强;梁超;卢文丽;张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益气升陷活血方对心梗后心衰低血压大鼠心功能及左心室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气升陷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心梗后心衰低血压大鼠心功能、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衰模型,将LVEF值≤50%、尾动脉收缩压≤90 mmHg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心衰低血压组、益气升陷活血方组、益气升陷组、活血化瘀组,灌胃干预8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功能和左心室结构.结果 与心衰低血压组比较,益气升陷活血方及拆方均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和左心室结构(P<0.05),且全方组优于各拆方组;各拆方组间比较,益气组改善LVEF、LVDs作用优于活血组(P<0.05);改善IVSTd、LVPETs、LVPWTd、LVDd、IVSTs低于活血组(P<0.05)结论 在改善心梗后心衰低血压大鼠心功能、左心室结构方面益气升陷方、活血化瘀方作用各有侧重,而益气升陷活血方作用全面、显著.

    作者:王振涛;高雅婵;柴松波;吴鸿;高水波;韩丽华;常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免疫炎症介导角度的清肾颗粒对肾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清肾颗粒对肾纤维化大鼠免疫系统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建立肾纤维化模型,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清肾颗粒组(n=8)、百令胶囊组(n=8)、模型组(n=7)、假手术组(n=7)和正常组(n=8).清肾颗粒组按0.3g/(100g·d)灌胃,百令胶囊组按0.06g/(100g·d)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每日给予等量温水灌胃,疗程3周.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和24h尿蛋白定量(U-Pro/24h)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和Th17细胞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白介素-17(IL-17)、核因子-κB(NF-κB) p65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相对含量.结果 清肾颗粒组、百令胶囊组、模型组BUN、Scr、U-Pro/24h、外周血Thl7细胞比例、CD4+/CD8+水平及肾组织中IL-17、NF-κBp65、Col-Ⅲ半定量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清肾颗粒组和百令胶囊组上述水平显著降低(P<0.01),清肾颗粒组优于百令胶囊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可以通过调节UUO模型大鼠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作者:王亿平;章雪莲;王东;胡顺金;茅燕萍;任克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