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蓓蓓;石永兵
目的 制备188Re标记丙氧鸟苷(GCV)白蛋白纳米微球(188Re-GCV-BSA-NP).方法 通过蛋白交联固化的方法制备GCV-BSA-NP,并测定GCV-BSA-NP的体外释药特性;采用预锡化直接标记法对ccv-BSA-NP进行188Re标记,同时观察188Re-GCV-BSA-NP体外稳定性.结果 GCV-BSA-NP为大小不等的规则性微球,微球直径不等,但多集中在250-290 am.GCV-BSA-NP总的标记率>90%,放化纯>95%,放射性比活度1.85x105 MBq/μmol.标记物放置于37℃的PBS(pH 7.4)溶液中,在24 h时放化纯为95%.结论 预锡化直接标记法简便快速,能够得到较高的标记物放化纯度,稳定性好,GCV-BSA-NP具有明显的缓释功能.
作者:詹惠英;唐秋莎;汤月萍;陈道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从羊膜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形态学的结构特征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建立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根据不同效靶比E/T(hAMSCa/PBMC)加入丝裂霉素处理过的羊膜细胞,用3H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率,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从羊膜组织成功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贴壁生长,在体外短期内可以稳定增殖和传代,细胞具有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相似的表面标志,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同培养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其增殖抑制率与加入的细胞数量成正比.结论 羊膜问充质干细胞可以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淋巴细胞增殖,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具有负调节作用.
作者:孙鸿丽;吴德沛;沈云峰;毛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对68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进行临床与病理分析.结果 各病理类型中,Ⅳ型所占比例多,其次为Ⅱ型、V型.Ⅱ型、Ⅲ型主要表现为蛋白尿,且Ⅲ型患者血尿重于Ⅱ型.Ⅳ型和V+Ⅳ型高血压、血尿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均高.V+Ⅲ型与V型蛋白尿均高于Ⅲ型,V+Ⅲ型血尿重于V型和Ⅲ型.Ⅳ型补体C3下降率、抗dsDNA阳性率及活动性指数(AI)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指数(CI)以IV型及V型为高,而肾小管间质病变(TIL)以Ⅲ型及Ⅳ型为重.结论 Ⅳ型是常见、活动性高、临床表现突出、预后差的一种类型,需要积极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相关性,所以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要和病理结合起来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
作者:陈蓓蓓;石永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99mTc标记抗人胰腺癌单克隆抗体SZ-121在荷人胰腺癌裸鼠体内的显像及生物分布,探讨其用于胰腺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皮下种植法建立荷人胰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2-亚氨基噻吩盐酸盐(2-IT)修饰SZ-121,99mTc-葡庚糖酸钠(GH)配体交换法标记SZ-121,经裸鼠尾静脉注入99mTc-SZ-121后1、4 h对裸鼠进行γ显像,于24 h测定荷瘤小鼠体内组织的放射性分布.结果 γ显像及生物分布显示,99mTc-SZ-121被静脉注入荷瘤鼠后1 h,肿瘤即清晰显影,随时问延长趋于增浓,且瘤组织与非瘤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T)也逐渐增高,肿瘤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Pg)曲均高于注射99mTc-IgG的对照组(P(0.05).结论 99mTc-SZ-121具有活体内定位导向能力,显像时间短,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胰腺癌显像剂.
作者:尤徐阳;万卫星;何扬;郁春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佳的弥散定量测量方法,为临床及下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名正常健康体检者,对其行头颅常规MRI检查及平面回波弥散加权成像(DWD检查.获得DWI图,然后在工作站上重建表观弥散系数(ADC)图.每个研究对象选6个感兴趣区(ROI),分别在DWI图及ADC图采用相应测量方法得到每个部位的不同成像方法的平均ADC值.结果 在各相异性DWI图上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ADCM、ADCP、ADC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额叶白质和内囊后肢的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在各相异性(同性)DWI图通过信号强度计算的丘脑、额叶白质、内囊后肢ADCsve值与直接在各向异性(同性)ADC图上测量得出的ADc值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额叶白质及内囊中的水分子弥散存在各相异性,丘脑中水分子弥散是各相同性的;不同的弥散定量方法所测得的ADC值有明显差异,但以通过DWI图计算出来的ADC值较为准确,定量研究脑组织的弥散还要考虑测量方法.
作者:魏友平;沈钧康;张彩元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研究苯基棕榈酰胺吗啡丙醇(PPMP)和小干扰RNA(siRNA)对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AO2葡萄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基闪的调节及对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以探讨GCS基因致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分子病理机制.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RNA干扰技术观察GCS特异性的化学抑制剂PPMP及针对GCS的siRNA对K562/AO2细胞GCS基因的抑制作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GCS基因被抑制前后K562/AO2细胞中GCS摹因、Bcl-2基因、Bax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差异.结果 PPMP和siRNA可抑制K562/AO2细胞GCS mRNA的表达,同时致相应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下降,Bax基因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GCS可能是通过Bcl-2信号转导途径使细胞的抗凋亡能力增强,从而导致白血病细胞的多药耐药.
作者:刘艳;谢平;谢可鸣;白小明;穆会君;张滨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华法林抗栓治疗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106例45-80岁的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华法林(INR在1.5-2.5)(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150 mg/d(阿司匹林组)治疗并随访1年.于治疗前、治疗后6和12个月,检查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大聚集率(MAR),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结果 治疗后,华法林组的GMP-140[(31.27±11.47)ng/ml vs(14.08±5.96)ng/ml]和TXB2(112.04 pg/ml vs 90.70 pg/m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阿司匹林组的血小板MAR[(60.54±26.45)% vs(23.29±17.29)]、GMP-140[(31.18±9.78)ng/mlvs(13.11±5.35)ng/ml)、TXB2(103.73 pg/ml vs 38.79 pg/ml)和TXB2/6-k-PGF1α(0.54 vs O.20)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后GMP-140和TXB2的降低幅度与各自治疗前水平成正相关.随访期间无血栓栓塞和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华法林对房颤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有抑制作用,但其作用弱于阿司匹林.
作者:李曦;谢英;张维君;温绍君;赵瑞祥;张妍;彭新界;王龙华;周玉杰;文杰;刘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熊果酸(UA)对ER(-)、Her-2过表达的人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UA对SK-BR-3细胞增殖的影响.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及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UA对细胞周期的影响;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片段的断裂.结果 UA明显抑制SK-BR-3细胞的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徐新伟;郭玲玲;顾振纶;蒋小岗;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大鼠额叶创伤后不同时间点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SD大鼠(76只)脑额叶锐器损伤模型,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脑损伤组3组.于伤后O、1、3、6、12、24 h等6个时间点分别采用尼氏染色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Westem blot法来观察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的病理变化、nNOS阳性细胞和nNO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尼氏染色显示创伤区及周边皮质神经元数目减少,胞浆染色加深,尼氏小体减少,神经元突起不明显甚至消失.免疫荧光组织化学、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显示,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额叶皮质中偶见nNOS阳性细胞,nNOS蛋白表达量较低;伤后1 h创伤区及周边nNOS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多,nNOS蛋白表达开始升高,6 h达高峰,12 h开始下降.结论 大鼠额叶创伤后早期创伤区及周边皮质有nNOS的时程表达变化.
作者:李刚强;何志贤;董玉林;张志军;郁晓燕;倪衡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快速扩容或麻黄碱预处理对无痛人流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90例ASA I级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对照组):芬太尼1.5μg/kg+异丙酚2 mg/kg;B组(麻黄碱组):异丙酚20 ml加入麻黄碱15 mg(0.15 rag/kg);C组:在麻醉诱导前15-20 min内快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液12 ml/kg.结果 A组诱导后SBP、DBP、MAP下降,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诱导后SBP、DBP、MAP无明显变化(P>0.05);A组诱导后SBP、DBP、MAP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诱导后HR减慢,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HR无明显变化(P>0.05).3组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快速扩容或麻黄碱预处理均能减轻无痛人流手术过程中异丙酚引起的循环功能抑制,可预防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胡计嬅;金晓红;杨建平;张慧娟;嵇富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术后镇痛及镇痛方式对老年患者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影响.方法 45例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I组伞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并保留术后镇痛;Ⅱ组伞麻并行术后静脉镇痛;Ⅲ组全麻后不保留术后镇痛.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硬膜外穿刺或伞麻诱导前)、术后第1天清晨测定血浆血糖(G)、血清胰岛素(INS).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观察记录3组术后2、4、8、16、24、48 h患者疼痛评分(VAS).结果 3组术后G、INS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ISI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组术后G、INS明显高于I、Ⅱ组,ISI明显低于I、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Ⅱ组VAS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组和Ⅱ组术前、术后第1天G、INS、IS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患者术后镇痛能明显改善腹部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程度.小同镇痛模式对术后第1天胰岛素敏感性改变无明显影响.
作者:张清;李培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成年大鼠海马CA1区损毁后,齿状回(DG)细胞先增殖后减少的原因.方法 用海人酸(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海马DG区增殖的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记后不同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并用无偏差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rdU与裂解的easpase-3的共表达.结果 实验组动物在损毁海马后各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总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彭薇;周菊;龚珊;单立冬;蒋星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卵黄囊癌(yolk sac tumor)又称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EST),属于生殖系统肿瘤,一般原发于卵巢和睾丸,偶尔也发生于生殖腺以外,但发生在颅内的极为罕见.现将我院1例儿童颅内卵黄囊癌报道如下.
作者:周伟;朱玉春;王建良;沈纪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冠状位及横断位对42例反复发作儿童副鼻窦气管炎患儿行螺旋CT扫描.结果 42例支气管炎同时合并副鼻窦炎患儿的反复支气管炎发病率达100%.X线胸片以肺纹模糊显示率相对较高为93%;4岁以下年龄组肺炎样阴影显示率为80%,5-10岁年龄组肺炎样阴影显示率则相对较低,仅为35%;但肺门增浓阴影增加,从24%上升至76%.故年龄越小越易显示肺血管周围浸润阴影和肺炎样阴影;年龄越大越易显示肺门增浓影.螺旋CT扫描均有副鼻窦炎表现,以上颌窦炎为主,占94%;其中还有部分患儿腺样体肥大,占65%;年龄越小,病变越严重.结论 螺旋CT是反复发作儿童副鼻窦支气管炎患儿的有效检查方法,对诊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施晓平;施健;徐咏;茅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加味大柴胡汤对阻塞性黄疸大鼠TLR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急性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分为7、14、21 d 3个时段,每个时段分为胆总管结扎+加味大柴胡汤组(BDL+MMDB)、胆总管结扎+生理盐水组(BDL+NS)、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O+NS)3个组,每组6只大鼠.在不同时相点,检测内毒素、肝功能及用RT-PCR检测TLR4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胆总管结扎后7、14、21 d f1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含量逐渐增加;TLR4 mRNA表达上调;TB增加.加味大柴胡汤治疗7、14、21 d后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含量下降,TLR4 mRNA表达逐渐下调;TB 降低,肝功能损伤减轻.结论 加味大柴胡汤可以通过下调TLR4mRNA表达来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从而减轻肝脏损害.
作者:谢毅;陈明;谈燚;钱海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睾丸女性化综合征(TFS)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方法 分析17例TFS患者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并进行随访.结果 17例TFS中,完全型12例.不完全型5例.血睾酮值均高于正常高限,且完全型[(19.15±11.9)nmol/L],明显高于不完全型[(5.5±4.6)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行睾丸切除术,其中1例睾丸病检示睾丸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结论 对多数TFS患者而言,年幼时可行外阴成形术,青春期后行睾丸切除术,婚前行阴道成形术.
作者:张建平;王晓春;金杭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多波长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CSC并排除其他眼疾的患者(37眼)分为多波长激光联合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组(联合组)、单纯多波长激光治疗组(激光组)、单纯卵磷脂络合碘治疗组(药物组),分别于治疗后2、4周和3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并在3个月时复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结果 联合组和激光组疗效显著优于药物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而前两者之间在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和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时FFA结果显示,联合组和激光组渗漏全部停止,药物组有3例仍有渗漏,但程度减轻.结论 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CSC疗效确切,尤其是黄光的应用增加了光凝的安全性.激光联合碘剂对光凝后视力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单纯药物治疗疗程长,且视力有不完伞恢复可能.
作者:季晓燕;魏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LyGDI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分析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LyGDI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37份配对组织标本中.LyGDI在29份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NSCLC中,LyGDI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与性别(P>0.05)、年龄(P>0.05)、组织学分类(P>0.05)、分期(P>0.05)无关.结论 肺癌组织中LyGDI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与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LyGDI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吴纪霞;董玉金;王兴丹;陈雪松;曹丽丽;韩琴芳;周新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人源Diekkopf-1(DKK-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进一步探讨DKK-1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Trizol法从人新鲜胎盘组织中抽提总RNA,RT-PCR法反转录为cDNA,以cDNA为模板扩增人源DKK-1的基因序列,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和DKK-1的PER产物分别在双酶切后用T4连接酶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DKK-1,转化至大肠杆菌后经菌落PER、NHe I和EcoR I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 RT-PCR法从人胎盘中扩增出816 bp大小的目的 片段,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后菌落PER同样扩增出816 bp大小的目的 片段,NHe I和EcoRI双酶切重组质粒能切出两条目的 条带,测序后与C,enbank中DKK-1的cDNA对比,证明DKK-1的基因序列完全正确.结论 成功构建了pcDNA3.1-DKK-1重组质粒,为研究人源DKK-1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系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文帅;周幽心;许期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体外香烟烟雾对V7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V79细胞分为对照组、5%浓度组和20%浓度组进行染烟实验.染烟后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结果 5%浓度和20%浓度染烟组与对照组相比,V79细胞ROS水平均明显升高,且20%浓度组与5%浓度组相比ROS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浓度和20%浓度染烟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率、克隆率明显降低;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G2期和S期细胞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浓度染烟组分别与对照组和5%浓度染烟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烟烟雾可能刺激了V79细胞内ROS的增多,影响细胞增殖和凋亡率.
作者:刘海云;张素萍;童建;李建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