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岚;钟卫红;杜小浪;慕泽泾;钟国跃
目的 探讨补肾安胎冲剂对复发性流产模型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60只复发性流产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从妊娠第1天开始灌胃给药,干预15d.处死小鼠,留取样本.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蜕膜组织RAS、MAPK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西药黄体酮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高剂量组蜕膜组织RAS、MAPK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西药组、补肾安胎冲剂低、中剂量组相比,补肾安胎冲剂高剂量组蜕膜RAS、MAPK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补肾安胎冲剂具有安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组织RAS、MAPK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曹晓梅;李伟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中药材是维系中医生命力的重要物质保障.野生中药材的掠夺式开发对加速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致使更多珍稀物种的消亡,削弱中医医学体系的公信力等都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国野生中药材遭受的“涸泽而渔式”的采猎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加强野生药材保护的政策法规研究,打破传统的部门利益,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动协调机制,加快一些濒危药材的人工繁殖,不断开发濒危药材的替代性产品,这些对将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野生中药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毛和荣;刘殿刚;高铁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黄五个药对即大黄枳实、大黄黄连、大黄牡丹、大黄桃仁、大黄甘遂配伍后蒽醌类成分的变化.方法 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含量变化并用紫外谱线组图谱分析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水提液经环己烷、氯仿及正丁醇三种有机溶剂萃取后萃取液蒽醌类成分的紫外吸收谱图变化.结果 大黄各药对配伍后总蒽醌与游离蒽醌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大黄桃仁组游离蒽醌提取率与大黄甘遂组总蒽醌及结合蒽醌提取率均升高,其余各组均使蒽醌类成分含量降低,其中降幅大的是大黄黄连组.紫外谱线组图谱在宏观上反映了大黄及大黄五个药对配伍的化学成分总效应变化.结论 大黄与其他药物配伍后大都会引起蒽醌类成分含量的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黄的功效作用存在共性关系.
作者:麦蓝尹;谢臻;陈勇;李耀华;庞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白花丹醌对人肝星状细胞株(HSC-LX2)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通过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探讨该药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HSC-LX2与药物孵育48h,以MTF法检测细胞毒性;以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检测各周期细胞DNA的含量及细胞晚期凋亡率.结果 白花丹醌低、中、高浓度对HSC-LX2细胞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抑制其细胞增殖;G0/G1期细胞的比例发生升高而S期+G2/M期细胞总数降低;且细胞的晚期凋亡率明显增高.以上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白花丹醌对HSC-LX2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而对肝纤维化进程有干预作用,原因为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而阻止细胞的分裂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上述能力均有剂量依赖性;且中、高剂量白花丹醌的干预能力强于秋水仙碱和复方鳖甲软肝片.
作者:彭岳;苗维纳;赵铁建;黎桂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PIB5PA(phosphatidylinositol 4,5-bisphosphate5-phosphatase)基因转染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CF-7和MDA-MB-231细胞株,MTT法观察不同浓度(0,0.1,0.2,0.3,0.4,0.5μmol/L)紫杉醇处理后对两株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流式细胞PI单染法检测两株细胞凋亡率的差异;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0.3 μmol/L紫杉醇处理两株细胞不同时间点Bcl-2家族成员蛋白表达差异.将pCGN-PIB5 PA质粒转染对紫杉醇相对不敏感MDA-MB-231细胞,0.3μmol/L紫杉醇处理24h,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PIB5PA,磷酸化Akt以及Bcl-2家族成员蛋白的表达,MTT和PI单染法检测MDA-MB-231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改变.结果 MDA-MB-231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较差,过表达PIB5 PA后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细胞中磷酸化Akt水平降低,Bim(Bcl-2 interacting mediator of cell death)表达明显增高,对紫杉醇敏感性明显增强.结论 PIB5PA可能通过上调Bim表达增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作者:张楠楠;胡春松;陈振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RyR2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与冠心痛心气虚证发病的相关性,以揭示冠心病心气虚证发病的微观机制.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加升压药”法制备冠心病心气虚大鼠模型,并将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益气活血方组(高、中、低)、西药组(盐酸地尔硫卓)每组8只.于造模45天后进行麻醉下,取心肌组织,Western blot测定RyR2蛋白在蛋白水平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RyR2蛋白在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表达的灰度与内参照GAPDH灰度比值有差别(P<0.05),其中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升高明显(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降低明显(P<0.01).结论 RyR2蛋白水平表达变化与冠心病心气虚证存在相关性,RyR2蛋白表达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冠心痛心气虚证发病的微观机制.
作者:孔春明;马月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附子、干姜、肉桂3种温里药及黄连、栀子、知母3种清热药对大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影响探索四气药性的免疫分子机理.方法 用6种中药大剂量的水煎浓缩制剂对大鼠进行与临床一致的整体灌胃给药,用Luminex xMAP technology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大鼠血浆进行EOTAXIN、MIP-1α、MCP-1、IP-10、GRO-KC细胞因子/趋化因子指标的定量测定.结果 可使附子组的大鼠MCP-1增加有显著性差异,栀子组的大鼠MIP-1α增加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为受试中药药性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信号转导表征免疫分子机理探索提供中医理论的实验基础.
作者:李莉;王晓东;王洲;杨薇;刘亚欧;夏建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枫蓼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抗炎解痉、止泻作用,探索其治疗急性胃肠炎的药效物质.方法 采用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炎症模型,分别测量耳和足肿胀度,测定大鼠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和PGE2含量,观察槲皮素和芦丁的抗炎作用.采用小肠推进和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以小肠推进率、稀便率、腹泻指数为指标,研究槲皮素和芦丁的解痉、抗腹泻作用.结果 槲皮素和芦丁能减轻小鼠耳肿胀和大鼠足肿胀,不同程度降低炎足组织中TNF-α、IL-1β和PGE2含量,抑制小肠推进;减少腹泻次数、降低腹泻指数.结论 槲皮素、芦丁具有明显抗炎、解痉和抗腹泻作用,是枫蓼提取物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作者:任守忠;梁娴;苏文琴;王宁;陈君;马志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滋阴和阳法治疗激素无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共32例,给予滋阴和阳法治疗,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随访3个月,观察紫癜、出血和血小板计数、证候评分以评价疗效.结果 32例中显效8例,良效14例,进步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96.88%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滋阴和阳法可有效减少出血,提升血小板计数,改善临床症状,并具有较好的依从性和安全性.
作者:季菲;肖海燕;胡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整理邹伯奇家传手抄本所记载跌打损伤验方,分析其用药特点.方法 发掘整理手抄本记载方剂,形成统计数据库,获得全书方剂的剂型、药味数、药物使用频次及药性.结果 经过统计全书记载方剂共计94首,其中内服方65首,外服方29首;内服方和外用方均有7种剂型,内服以汤剂、散剂和酒剂为主,外用以散剂、膏剂和糊剂为主;药味数以3 ~13味多,占65.60%;手抄本共记用药257种,其中动物药29种,矿物药25种,植物药203种;21种使用频次高的药物中,温热药有11种,寒凉药有3种,平性药有7种.结论 该手抄本所录跌打损伤验方属于“平补派”用药特点,其特点以善用动物药及广泛使用活血化瘀药,并运用酒的升提之性提高功效.
作者:杜卓;戢斗勇;肖姗;李钟;韩彬;陈卓佳;马嘉明;彭立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桂枝发汗作用(抗炎)弱,而解肌祛痛作用强,是解表的基本药物;麻黄发汗作用强(抗炎),而解肌祛痛作用很弱.二药各司其职,配伍互补见长.故对解表而言,桂枝汤为基础方,适合表邪不重之证;病邪重,如伤寒、严重风湿等则需加麻黄,尤其是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时,不可轻易去芍药.张仲景使用桂枝汤、麻黄汤有规律可寻,值得发掘提高.
作者:吴中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中药作为底物的非线性反应,建立天南星科植物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H+-Mn2+-CH3COCH3-BrO3-为振荡体系,一定量的中草药粉末作为反应的底物.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铂电极作指示电极,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记录化学振荡体系中电位E随时间t的变化,利用Origin7.5软件绘制E-t曲线,获得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结果 非线性电化学指纹图谱的重复性良好,3种药材的指纹图谱具有明显的差别.结论 可以利用此方法鉴别天南星科药材.
作者:沈广志;邹桂华;李守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明代著名外科学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在肛肠疾患的病因、辨证和治疗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学术成果,反映了明代以前中医对肛肠疾患的治疗水平.文章就《外科正宗》中有关痔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内外治疗方法加以归类总结、详述分析以及探讨,其中详细介绍陈氏外治法中关于枯痔和药线结扎疗法的经验,重点分析临床疗效较好的“枯痔散”和“三品一条枪”,希望能服务于临床,对后世中医外科肛肠专业的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刘明欣;王荣;谷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报道了长柱重楼的资源分布并对其形态描述进行补充.首次对长柱重楼皂苷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主要含薯蓣皂苷,为长柱重楼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作者:李朋;薛丹;文飞燕;汪瑶;尹鸿翔;林丹;唐昌云;张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20(R)-人参皂苷Rg3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0(R)-人参皂苷Rg3组和尼莫地平组.采用线栓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于再灌注72 h后进行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鼠脑中Calpain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2h再灌注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20(R)-人参皂苷Rg3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行为障碍,显著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数,显著降低Calpain Ⅰ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20(R)-人参皂苷Rg3通过抑制Calpain和Caspase-3的表达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何波;陈鹏;龙江;张小超;杨仁华;沈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江西省苦苣苔科药用植物种类、分布、药用功效情况,为该科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野外普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结果 江西省苦苣苔科药用植物有9属22种(含种以下单位),占江西省苦苣苔科植物属、种比为69.2%、66.7%,大多数药用苦苣苔科植物未能开发利用.结论 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并具较高的食用和观赏价值,但在江西省境内未能开发利用,有待于应用现代化学、药理方法进行研究.
作者:曹岚;钟卫红;杜小浪;慕泽泾;钟国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CCC-SMC-1)凋亡基因F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大黄素对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Fas mRNA的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大黄素在0.05~ 0.25 mmol·L-1浓度范围内对CCC-SMC-1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作用24 h后的IC50为0.10 mmol·L-1,且IC5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显著前移.RT-PCR法显示,不同剂量的大黄素作用于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24 h后,与正常组细胞相比,Fas m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 大黄素能抑制CCC-SMC-1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的Fas mRNA表达有关.
作者:柴艺汇;高洁;杨长福;陈云志;王世娇;王和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概述了苍术炮制后各类化学成分所发生的变化情况,以及生品和炮制品药理作用的差异等,并对现阶段炮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苍术炮制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于艳;袁媛;贾天柱;才谦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从局部皮肤免疫功能的角度探讨“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现代医学机制.方法 将6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模型+推拿组、空白+推拿组四组,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造模,观察各组动物采取干预措施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局部皮肤MHC-Ⅱ、CD80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家兔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皮肤中MHC-Ⅱ、CD80与其他各组相比较,表达明显减低(P<0.01),而模型+推拿组家兔的MHC-Ⅱ、CD80的表达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空白+推拿组家兔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皮肤中MHC-Ⅱ、CD80的表达也优于空白组(P<0.05).结论 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能够制造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开展推拿疗法能够有效调节免疫抑制家兔和正常家兔的局部和整体免疫功能,这可能是“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的现代免疫学机制之一.
作者:张欣;王谦鑫宏;赵慧杰;袁文武;谭艳丽;管洪枣;王蕾;李波;陈林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肾填精复方左归丸对免疫性卵巢早衰小鼠(POF)卵巢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透明带3为抗原,皮下多点注射免疫BALB/C雌性小鼠建立免疫性卵巢早衰模型.设左归丸低、中、高不同剂量进行治疗,以己烯雌酚为阳性对照,电镜下观察卵巢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POF小鼠电镜下可见颗粒细胞核仁固缩,出现髓样小体;卵泡膜细胞形态失常;己烯雌酚组颗粒细胞形态尚规则,卵泡膜细胞略呈椭圆形;左归丸低剂量组卵母细胞透明带部分呈花瓣状,颗粒细胞核固缩;左归丸中剂量组颗粒细胞与卵泡膜细胞排列整齐;左归丸高剂量组小鼠卵母细胞与正常组相似,透明带厚薄均匀,颗粒细胞线粒体偶见空泡化;卵泡膜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POF小鼠卵巢超微结构紊乱,颗粒卵泡细胞凋亡明显,动情周期紊乱;左归丸中、高剂量及己烯雌酚对其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左归丸的作用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朱玲;罗颂平;许丽绵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