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君;李德春;赵志娥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myc、cyclin D1基因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56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标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胶质瘤组织中hTERT和c-myc、cyclinD1基因的表达;6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并对检测结果 与随访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6例胶质瘤中,30例表达hTERT,阳性率为53.6%;33例表达c-myc基因,阳性率为58.9%;32例表达cyclin D1基因,阳性率为57.1%.正常脑组织不表达hTERT、c-mye、cyclin D1.随着胶质瘤分级的升高,hTERT和c-myc、cyclin D1基因表达增强(P<0.05).hTERT与c-myc、cyclin D1基因的表达两两成正相关关系(P<0.05),三者的表达均与患者生存时间成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hTERT、c-myc、cyclin D1基因的过表达与胶质瘤细胞的恶性变和过度增殖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判断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东林;朱建建;邵伟伟;曹晓蕾;施公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3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前列地尔注射剂基础上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并观察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尿量的变化.结果 血尿素氮、肌酐、尿酸及尿量在治疗前后两组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作用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尿蛋白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对照组则不明显(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剂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共43例.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 胸、腰椎骨折组32例中,术后完全恢复椎体高度28例,4例椎体高度不同程度恢复,恢复率达87.5%,并发脊髓损伤不全瘫6例,术后均完全恢复.腰椎滑脱组(11例),术后平均复位率为91%,同时行椎板间或横突间植骨均融合.临床疗效评价:优3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1.8%.结论 SF内固定器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症,具有纵向撑开及滑脱椎体提拉复位作用,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固定牢靠,复位效果好.
作者:万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wntl信号转导通路主要表达蛋白wntl、β-eatenin、gsk-3β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并研究其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wntl、β-catenin、gsk-3β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wntl、β-catenin、gsk-3β表达均为阴性或弱阳性;wntl、13-catenin表达均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表达增高,且表达均与肿瘤级别成正相关(P<0.01),wntl、β-eatenin的表达水平彼此间均呈正相关(P<0.01);而gsk-3β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表达降低,表达与组织分级成负相关(P<0.01).结论 wntl和β-catenin表达异常增加及gsk-3β表达异常减少均是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者:施学强;武永康;董伦;宿建辉;顾学文;张恒柱;申林海;于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手足软组织缺损时一种新的修复方法 和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游离的股前外侧半筋膜瓣半皮瓣移植,半皮瓣置于手或足部的功能区,半筋膜瓣置于非功能区,成活后7~10 d行半筋膜瓣肉芽重塑,植皮覆盖创面,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4例、足部软组织缺损2例,移植半筋膜瓣半皮瓣面积大12 cm×24cm,小9 cm×15 cm.结果 6例吻合血管的半筋膜瓣半皮瓣全部成活,半筋膜瓣重塑后植皮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受区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的半筋膜瓣半皮瓣移植修复手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外形、功能好,无须去脂整形,且供区损伤小.
作者:杨惠光;俞俊兴;秦军;李向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枪在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自动活检枪在超声引导下对45例临床常规检查不能确诊的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进行组织活检.结果 超声引导下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自动活检枪穿刺取材成功率为100%,组织病理确诊率为97.8%,并发症极少.结论 该方法 操作简便,取材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诊断率高,安全实用,是肺外周型占位性病变确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其霞;操乐杰;李美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mBN~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107例作为心衰组,以及同期体检正常2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NT-pmBNP水平.采用改良Simpson法测定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衰组患者的血浆NT-pmBN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2.6 pg/mL和83.5 Pg/mL P<0.001),而且随着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心功能分级4组之间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r=0.882,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5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预测NT-pmBNP水平的强因子(P<0.001),去除LVEF影响后NYHA心功能分级也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浆NT-proBNP浓度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功能检测的有效生化指标.
作者:黎志明;朱明辉;李蕾;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回肠造口术和盲肠造口术的利弊.方法 对回肠造口术25例、盲肠造口术12例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和术后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回肠造口术操作简单,粪便转流彻底,并发症发生率为28%;造口关闭手术简单,无并发症.盲肠造口术操作稍难,并发症发生率为50%(包括2例粪便转流不完全);造口关闭手术较复杂,并发肠瘘1例(17%).结论 一般情况下应选用回肠造口术作为粪便转流.若升结肠或结肠脾曲肿瘤巨大伴局部浸润或当时条件有限,无法切除病灶,可考虑行盲肠造口术.
作者:董晓强;李德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自然状态或在拉米夫定(LVD)长期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逆转录酶区(RT)序列变异出现的时机和特点.方法 120例CHB患者按测序时机分3组:Ⅰ组初治患者25例,Ⅱ组病毒学突破患者74例,Ⅲ组病毒学部分应答患者21例.所有患者留血清标本,提取血清HBV-DNA,应用PCR扩增,直接测序HBV RT区,Chromas 2.0软件分析HBV P基因RT区变异,同时使用Ciustalx1.81.msw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120例CHB患者中,B型34例(28.3%).C型85例(70.8%),B/C型1例(0.8%).Ⅰ组患者中,2例(8.0%)出现rt变异原发性LVD耐药(LVDr),其中1例为rtM204V+rtL180M变异,另1例为rtL180M变异与野毒株并存;Ⅱ组患者中,67例(90.5%)出现继发性LVDr变异,rt变异位点为rtM204V/I、rtL180M、rtV173L/M、rtV207M/L/I、rtA181T、rtM250L;Ⅲ组患者中,出现rtV191I、rtF221Y变异各1例,没有出现LVDr相关的变异.结论 CHB患者在自然状态下和病毒学突破时HBV可出现LVDr变异,治疗前后对HBV逆转录酶区(RT)序列分析可指导临床抗HBV药物的选择.
作者:赵卫峰;邵幼林;陈良云;朱义玲;甘建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心得安试验区分心脏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方法 将门诊心电图有ST-T异常改变的120例女性患者分成青年组(n=60)和中年组(n=60),所有病例以往无明显心脏病史.受试者试验前在安静状态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口服心得安20 mg,在服药后0.5、1、2 h分别复查心电图,观察ST-T变化.结果 各组服药后随时间的延长,ST-T改变向正常水平恢复的例数越来越多(P<0.001),排除心脏器质性ST-T变化的可能性增大;服药后中年组ST-T变化恢复的例数较青年组少;随时间的延长两组间差异的趋势似乎加大,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ST-T异常改变在心得安试验区分心脏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的过程中,服药后时间经历是心电图ST-T改变恢复的主要因素,而非年龄因素.
作者:马莉;王国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现代外伤以高能量损伤特点,且多发伤发生率高,易因迅速而严惩的生理障碍而致死.199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胸外伤9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潘天鸿;张曙光;周金方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随身听装置对中学生听力的损害情况.方法 收集80名受检对象(观察组),按每天使用随身听装置的时间,调查其对听力的损害及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听力损害程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害程度与使用时间成正相关,每天使用3 h以上者,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结论 随身听装置对中学生的听力有损害.
作者:赵正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床边纤支镜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灌洗液中细胞学、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的影响.方法 将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纤支镜治疗组(纤支镜组)和对照组,对支气管肺灌洗液做细胞学检查,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IL-8、TNF-α水平.结果 纤支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肺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在治疗第7、9天显著降低(均P<0.01);中性粒细胞在第5、7、9天显著降低(均P<0.01);IL-8在第5、7、9天显著降低(均P<0.01);TNF-α在第5、7、9天显著降低(均P<0.01);IL-8、TNF-α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均成正相关(均P<0.01).结论 应用床边纤支镜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能够改善气道的炎症状态;IL-8、TNF-α联合检测能准确反映气道的炎症状况.
作者:朱卫兵;高想;储呈春;张勇军;刘亚军;唐艳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外周血清、血浆中可溶性CD154(sCD154)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2例ITP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血浆sCD154水平.结果 血浆sCD154治疗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下降.血清sCD154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治疗后有所上升(P<0.05).结论 ITP患儿血浆aCD154水平与ITP的发病及病情进展相关,血浆sCD154水平的测定可作为临床上ITP诊断及判定疗效的指标之一.血清sCD154水平可能是血小板再生的一个潜在标志.
作者:谢秋;徐敏;樊一笋;黄益萍;殷昌硕;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65.6%)和腹痛(43.8%).其中Bismuth-Corltte分型Ⅰ型6例,Ⅱ型8例,Ⅲa型10例,Ⅲb型3例,Ⅳ型5例.3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加吻合术22例(68.8%),平均生存时间为24.5个月;胆管外引流术3例(9.4%),平均生存时间为7.5个月;剖腹探查取活检术7例(21.8%),平均生存时间为72 d.结论 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滕宝群;何宋兵;朱兴国;汪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对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与氯胺酮用于小儿鼾症手术的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和循环功能进行比较.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咪唑安定、氯胺酮、维库溴胺诱导,丙泊酚4mg·kg-1·h-1、氯胺酮2~3mg·kg-1.h-1、维库溴胺50 mg·kg-1·h-1微泵输注维持.B组:咪唑安定、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维库溴胺诱导,丙泊酚4mg·kg-1·h-1、雷米芬太尼0.2~0.3μg-1·min-1.、维库溴胺50 mg·kg-1·h-1微泵输注维持.结果 两组间插管后、麻醉期间、拔管前、拔管后SBP、DBP、HR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间睁眼时间、拔管时同、答问切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用于小儿鼾症手术优于丙泊酚复合氯胺酮,患儿术中循环稳定,清醒快,减少了麻醉意外及并发症,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作者:徐宝生;顾毅;刘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积雪草总苷(TCA)对环磷酰胺(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100 mg/kg制造小鼠免疫损伤模型,同时应用TCA 24、12、6mg/kg 3个剂量灌胃10 d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其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水平等指橱的影响.结果 TCA高剂量(24 mg/kg)、中(12 mg/kg)剂量对小鼠胸腺指数、吞噬百分率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TCA高剂量对小鼠脾脏指数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TCA对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燏;明志君;曹莉;陈永井;邱玉华;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两种脱敏剂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 将98例(219颗牙)牙本质过敏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44例113颗牙)用75%氟化钠甘油糊剂处理,乙组(54例106颗牙)用Gluma系统处理剂处理.分别观察即时和3个月的疗效.结果 即刻有效率甲、乙两组分别为76.99%(87/113)和93.40%(99/106);3个月后复查有效率甲、乙两组分别为69.31%(70/101)和89.00%(89/100),乙组疗效显著优于甲组(均P<0.01).结论 Gluma系统处理剂是一种常用的疗效较好的治疗牙本质过敏的脱敏剂.
作者:王利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p16蛋白在宫颈尖锐湿疣(CA)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CA、40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 p16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在宫颈鳞癌、宫颈CA、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35%、30%,宫颈鳞癌显著高于正常宫颈、宫颈CA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宫颈CA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05).结论 p16蛋白表达的增高可能出现在宫颈病变的早期,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对p16表达强阳性的宫颈CA对应积极治疗并加强随访.
作者:孙文洁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鼻一鼻宴炎综合征[R/S,亦称鼻后滴注综合征(PNDS)]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 以反复咳嗽为主诉,而后确诊为R/S的200例采取两种治疗方案,一种只静脉用抗生素(短期抗组胺、中药返魂草消炎祛痰作为基础治疗),另一种是基础治疗加局部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不管R/S是否并存下呼吸道感染,基础治疗加局部治疗组3项指标皆优于只用基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R/S引起的慢性咳嗽,加用积极的局部治疗可取得良好的床效.
作者:薛雪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