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亭;冯一中;顾永平;柴玉海;李峰
将妊娠32~40周的正常妊娠、子痫前期(PE)、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成三组,均为初产妇,年龄23~32岁.对未采用任何治疗者抽取空腹8 h的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磷脂(P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胆酸(TBA)的水平.结果:TG、TC水平,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FFA、PL及TBA水平,均以ICP组为高(P<0.05).结果表明:ICP、PE的发生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无关,ICP亦存在着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磷脂的升高具有保护作用.认为FFA和PL可作为子痫前期和ICP的监测指标.
作者:谢滟;杨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Survivin的蛋白产物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Survivin的表达,并以同期20例慢性胆囊炎作对照.结果①原发性胆囊癌的Survivin基因蛋白产物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良性对照组.②Survivin在低分化、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无转移组.③Survivin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Survivin阴性患者.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癌细胞中Survivin表达上调,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反映原发性胆囊癌的生物学特性,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并为干预性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牛坚;陆艺;钱海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通过对11例有反复恶心呕吐症状且不能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患者在透视监视下置入12个自膨胀式金属内支架后,定期行肿瘤供血动脉插管灌注化疗.结果:所有病例梗阻症状均获得缓解,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提示内支架置入结合动脉内化疗对胃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可作为标本兼治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范觉昕;王宏;丰川;许建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10例翼状胬肉进行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分析.将标本分成两份,一份制成石蜡切片作常规病理检查,另一份采用H-600透射电镜进行超微病理观察.结果表明:翼状胬肉中存在正常及异常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角膜上皮细胞下由于增生纤维的侵入,使Bowman膜破坏;翼状胬肉中还可见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和退变及各种炎性细胞浸润.认为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的增生与变性是翼状胬肉突出的病理改变,同时还存在血管、细胞因素.
作者:姚静艳;冯一中;王响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观察大鼠在药物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方法选取内侧前脑束(MFB)注射6-OHDA建立单侧毁损PD鼠模型,给予左旋多巴(L-dopa 20 mg·kg-1·d-1)及生理盐水(NS,2 ml)干预满1个月,并设正常对照.观察大鼠的行为并每周1次阿朴吗啡诱发旋转行为,每2两次异常不自主运动(AIM)评分.结果 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为75%,PD大鼠的行为改变有一定的规律性,其旋转速度存在先升后降的现象;AIM评分显示异动症发生率为72%.结论选择MFB注射点造模成功率高;PD大鼠行为变化有规律性;LID的发生与波动用药、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蔡秀英;孔小明;费娜;孔岩;刘春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性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并发感染性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联合化疗及抗生素、强的松治疗,溶血消失,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常为细菌感染所致,在化疗同时,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作者:龙启强;张日;何雪峰;周亚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通过对11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统计分析,了解该院ADR的实际监测情况,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共53例,占首位,而ADR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多.着重对ADR监测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作者:邱琦;陈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有进展速度快、进入临床肾病期就难以治疗等特点,因此及早进行干预显得特别重要.低蛋白饮食、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是公认的治疗措施,但是减少尿蛋白的措施比较少[1].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我科应用注射和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41例,疗效明显.
作者:宗海军;董吉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机抽样调查该院某一天的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情况和直接观察外科医生对手术野皮肤的消毒情况.结果发现,术前患者皮肤准备仍以剃毛为主(75%),剃毛的时间多选择在手术前一日(68%);手术野皮肤消毒,各科医生操作程序不统一.认为制定术前规范和操作程序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吴影秋;刘月秀;冯薇;吴旭琴;吴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比观察吻合器痔环切除术52例和传统痔核切除术30例的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间术后烦躁、切口渗血、止痛剂的应用、镇痛泵的应用、术后第一次大便时便中带血、尿潴留、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周肿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9~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认为吻合器痔环切除术是治疗内痔及混合痔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痛苦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陶桂珍;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总结该院2002年至2005年经病理证实的副鼻窦肿瘤20例,分析其CT扫描的影像特点及诊断.结果发现,冠状位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病灶及其毗邻结构,对临床手术治疗的途径设计等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陆苏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主观性波前像差仪对85例(168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的眼波前像差进行评估.测量结果通过Madlab软件分析,直接获取35项Zernike系数及每阶Zernike系数的像差(RMS)值.将眼球总RMS值与近视屈光度数、眼球总散光度数、平均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眼轴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眼球总RMS值与近视屈光度呈低度正相关(P<0.05),与眼球总散光度数、角膜散光度数呈中度正相关(P<0.01),与角膜平均曲率和眼轴长无关.认为角膜散光是构成眼球总像差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熹;张晓峰;李龙标;沈博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缺氧复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tPA、PAI-1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使用自制的缺氧小室对ECV304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第一组:仅进行缺氧复氧处理.第二组: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0.1、 1.0、 5.0 、10.0 μmol/ L)以及10.0 μmol/ L辛伐他汀+0.2 mmol/ L甲羟戊酸预处理ECV304后再行缺氧2 h、复氧2 h处理,其对照组未加药物.用ELISA法分别检测培养液中tPA、PAI-1的含量.结果复氧2 h、4 h培养液中tPA浓度明显增加,缺氧2 h和复氧2 h、4 hPAI-1浓度明显增加;5.0、10.0 μmol/L辛伐他汀预处理组PAI-l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同时用辛伐他汀和甲羟戌酸预处理内皮细胞则以上作用消失.结论缺氧复氧刺激使ECV304分泌tPA、PAI-1增加;辛伐他汀可减少缺氧复氧应激下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AI-1,对tPA无影响,减少PAI-1/tPA比值,该作用可被甲羟戊酸逆转.
作者:罗文平;刘志华;李红霞;程绪杰;宋建平;蒋庭波;杨向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水平的检测在鼻咽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鼻咽癌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水平,并对部分患者放疗前后的血清IL-10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Ⅰ和Ⅱ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Ⅲ和Ⅳ期患者(P=0.011);有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稍高于无颈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低于放疗前(P<0.001).结论血清IL-10水平检测在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观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先明;徐钢;田野;陈亦欣;吴冬;闫茂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D105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CD105单抗标记并检测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其MVD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值与放射学分级相关.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骨巨细胞瘤其MVD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CD105标记的MVD值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放射学分级和肿瘤复发有关,CD105标记的MVD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
作者:蔡颖;冯一中;张熔熔;唐威;王利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及与情绪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DSQL)、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5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①病程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病程大于1年和病程小于1年的患者的生活质量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大于1年的患者其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生活质量较差;②情绪障碍是生活质量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患有情绪障碍的患者与无情绪障碍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或P<0.01),患有情绪障碍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具有较差的生活质量.③DSQL生理纬度与发病数目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病程和情绪障碍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主要是受心理因素的影响较大,临床医生应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靳彦琴;兰光华;成兴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Ki67在20例卵巢良性肿瘤、10例交界性肿瘤、42例卵巢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卵巢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卵巢良性肿瘤KI指数为2.00±1.22,交界肿瘤为10.20±5.03,卵巢癌为35.20±15.20,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Ⅲ~Ⅳ期卵巢癌KI指数为35.75±12.30,显著高于Ⅰ~Ⅱ期卵巢癌的22.00±11.20(P<0.01);中低分化癌KI指数为34.17±9.08,显著高于高分化癌的22.88±10.02(P<0.01);卵巢癌Ki指数与组织类型、淋巴转移无关(P>0.05).结果表明,卵巢癌中Ki67表达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交界肿瘤,可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指标;其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
作者:任琼珍;钱志红;胡建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n,IAP)livin两种异构体livin-α和livin-β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TCC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0例TCC患者的肿瘤组织、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2例外伤所致的膀胱破裂患者的膀胱组织中livin-α和livin-β mRNA的表达.结果 30例TCC组织中livin mRNA表达阳性率为16.7%,其表达阳性的病例病理分级均为Ⅲ级,肿瘤均侵及深肌层.而3例BPH患者和2例膀胱破裂患者的膀胱组织livin mRNA表达均呈阴性.结论 livin可作为 TCC的分子标记物,可成为对TCC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作者:曾剑;温端改;侯建全;何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0例第四脑室肿瘤的MRI表现.结果术前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70%.10例肿瘤中,2例室管膜瘤,2例髓母细胞瘤,2例脉络丛乳头瘤,2例星形细胞瘤,1例胆脂瘤,1例转移瘤.结论 MRI对第四脑室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黄瑾瑜;沈海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腹茧症是一种少见的腹部疾患.由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而不易确诊.但随着对此病认识的加深,近年不断有报道.现对1997年至2004年来我们收治的腹茧症6例分析如下.
作者:谢于;李德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