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44例报告

顾亚琴

关键词:糖尿病,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体
摘要:对44例(52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2眼术后1周视力4.0及以下4眼,4.1~4.5 14眼,4.6~4.9 22眼,5.0及以上12眼.认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加工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比较安全的.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吻合器痔环切除术与传统的痔切除术的疗效对比观察

    对比观察吻合器痔环切除术52例和传统痔核切除术30例的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间术后烦躁、切口渗血、止痛剂的应用、镇痛泵的应用、术后第一次大便时便中带血、尿潴留、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肛周肿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随访9~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无肛门狭窄及大便失禁等并发症.认为吻合器痔环切除术是治疗内痔及混合痔的一种新技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痛苦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陶桂珍;吴浩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Survivin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Survivin的蛋白产物在原发性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Survivin的表达,并以同期20例慢性胆囊炎作对照.结果①原发性胆囊癌的Survivin基因蛋白产物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良性对照组.②Survivin在低分化、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的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无转移组.③Survivin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低于Survivin阴性患者.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癌细胞中Survivin表达上调,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有助于反映原发性胆囊癌的生物学特性,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并为干预性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牛坚;陆艺;钱海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保存方法对羊膜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羊膜移植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化学性烧伤等许多眼表疾病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中期保存方法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对取自同一来源的羊膜组织分别在4℃和-25℃环境中保存时,研究其超微结构上的变化,羊膜的处理程序(方法)同许多文献中阐述的一样,包括硝酸纤维素滤纸、DMEM以及甘油等.结果在4℃下保存的羊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包括上皮细胞异常和细胞核自溶现象.作为对照,保存在-25℃环境中的羊膜则结构正常并无细胞核自溶现象.结论中低温冷冻保存方法优于甘油保存法,建议为延长羊膜的保存期可采用-25℃中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它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实用的特点.

    作者:徐国旭;郝丽莉;徐国彤;唐华;张积;卜曙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淋T淋巴细胞亚群与病情活动性、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APAAP法对78例SLE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作检测,分析SLE活动情况、肾脏损害与细胞免疫学指标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活动期组SLE患者与非活动期组相比,CD3+、CD8+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而CD4+细胞数、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伴有肾脏损伤患者,NK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而CD8+、CD3+、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CD3+、CD8+细胞数的降低与疾病的活动度有关,CD4+细胞及CD4+/CD8+比值不能反映其病情活动;而NK细胞数量的减少往往与肾脏损害有密切关系.

    作者:姚艳华;陈志伟;顾国浩;邓迎苏;高纯;喻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与治疗(附14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11年来14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与治疗经验.14例均经造影明确诊断.9例手术患儿中,1例Ⅰ型中途放弃治疗,2例术后脱机困难自动出院,6例治愈.4例随访者均健康生存.认为早期诊断、应用新材料、ICU的建立、加强围手术期处理、胃肠外营养的支持、新生儿麻醉的改进及外科技术的改良是提高食管闭锁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徐永根;徐洪军;朱锦祥;严向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性瘫痪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的观察及干预研究

    目的为了让脑性瘫痪患儿在得到躯体康复的基础上更好地适应社会、回归社会.方法对304例不同类型脑瘫患儿进行为期2~3年的社会适应行为调查,且进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的近远期研究.同时观察合并有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在不同药物控制前后的变化.结果不同类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社会适应行为有显著性差异,而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癫痫者需尽早控制,而且对抗癫痫药需进行选择.结论大部分脑性瘫痪患儿存在社会适应能力问题;对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社会适应行为观察和干预治疗已成为康复训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者:顾琴;王浙东;李岩;汤继宏;金建华;胡斯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靶向IGF-1基因的siRNA抑制胶质瘤生长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靶向IGF-1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在体内和体外对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测定干扰后IGF-1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体外侵袭试验进行细胞体外的侵袭力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应用裸鼠成瘤实验测定IGF-1基因表达下调后胶质瘤C6细胞在体内致瘤能力的改变. 结果靶向IGF-1基因的siRNA可以有效抑制IGF-1基因的表达,使IGF-1mRNA表达减少50% ~80%,蛋白表达减少6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 降低了在裸鼠体内成瘤的能力.结论 siRNA介导的IGF-1基因下调可明显抑制胶质瘤细胞的生长,IGF-1可以作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王元元;董万利;胡锦;金由辛;惠国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联合鞘内注入尿激酶防治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联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鞘内注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患者术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Symptomatic Vasospasm)发生的预防作用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经DSA、CT、手术证实的40例动脉瘤性SAH患者,手术后用腰池置管脑脊液(CSF)持续外引流联合鞘内注入尿激酶(UK)治疗,并与对照组3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6个月后总体预后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未增加再出血率.结论应用腰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联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鞘内注射,可较好地预防SAH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预后,同时又不会增加再出血的危险性.

    作者:张健;王中;孙晓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三维重建的研究

    目的通过咽鼓管三维重建来探讨咽鼓管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探索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方法随机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对每例患者均进行耳镜检查和听力检查.对所有患者在捏鼻鼓气(Valsalva法)时行双侧咽鼓管螺旋CT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绝大部分患者咽鼓管通气正常,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只有少数患者(4例)发现了器质性疾病.结论咽鼓管三维重建能够揭示一些不明原因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于亚峰;周维镕;包雪平;李敏;胡振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复方地塞米松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采用比色法测定复方地塞米松软膏的含量,并对73例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0.38%,n=6),治疗外阴营养不良总有效率为91.78%.对照组为71.04%,两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复方地塞米松软膏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易于控制,使用方便,临床应用疗效好.

    作者:王明丽;胡祥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CD105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CD105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与骨巨细胞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CD105单抗标记并检测38例骨巨细胞瘤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组织学分级Ⅰ级与Ⅱ级、Ⅰ级与Ⅲ级、Ⅱ级与Ⅲ级间,其MVD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 Vessel Density,MVD)值与放射学分级相关.浸润型肿瘤的MVD值明显高于静止型,差异有显著性(P<0.05).复发组的骨巨细胞瘤其MVD值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CD105标记的MVD值与组织学分级无关,与放射学分级和肿瘤复发有关,CD105标记的MVD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客观依据.

    作者:蔡颖;冯一中;张熔熔;唐威;王利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黑蜂蜂胶抗辐射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黑蜂蜂胶对3.0 Gy 60Coγ射线照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和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18只,随机均分为蜂胶预防组、蜂胶治疗组和单纯辐射组3组,于照射后动态观察大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照射前、后给予蜂胶,能明显减轻辐射所致血清SOD活性的下降,并且抑制MDA含量的升高.结论蜂胶具有一定的抗辐射损伤作用.

    作者:聂继华;仲恒高;丁建松;李建祥;曹毅;童建;周建伟;金念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44例报告

    对44例(52眼)糖尿病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2眼术后1周视力4.0及以下4眼,4.1~4.5 14眼,4.6~4.9 22眼,5.0及以上12眼.认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加工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比较安全的.

    作者:顾亚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以急性感染性血管内溶血为表现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性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并发感染性急性血管内溶血的诊断及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经联合化疗及抗生素、强的松治疗,溶血消失,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结论急性白血病并发急性血管内溶血常为细菌感染所致,在化疗同时,应加强抗感染治疗.

    作者:龙启强;张日;何雪峰;周亚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子痫前期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血液脂类变化的分析

    将妊娠32~40周的正常妊娠、子痫前期(PE)、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分成三组,均为初产妇,年龄23~32岁.对未采用任何治疗者抽取空腹8 h的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游离脂肪酸(FFA)、磷脂(PL)、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胆酸(TBA)的水平.结果:TG、TC水平,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FFA、PL及TBA水平,均以ICP组为高(P<0.05).结果表明:ICP、PE的发生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无关,ICP亦存在着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磷脂的升高具有保护作用.认为FFA和PL可作为子痫前期和ICP的监测指标.

    作者:谢滟;杨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龄食管贲门癌109例外科治疗分析

    食管贲门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管贲门癌的发病年龄逐渐老龄化.高龄食管贲门肿瘤患者有其特殊的一面,因为高龄常常伴有其他不同系统的合并症,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且各种器官组织的功能衰退使得高龄患者在手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为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适应证、术前特殊的准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本文分析我科于2001年至2004年收治的109例高龄贲门癌如下.

    作者:陈一欢;沈振亚;于曙东;朱江;余云生;叶文学;焦鹏;黄浩岳;华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优化条件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5种不同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条件,找到一种能在质和量上均能满足需要的体外培养条件.方法使用Percoll-Paque液(1.073 g/ml)分离人骨髓血,采用DMEM+15%的小牛血清、人体白蛋白、人血清、脐带血清及MesenCult培养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动态观察hMSCs的生长状况、细胞数量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纯化状况.结果 5种培养条件在一定时相内均能获得较为纯化的hMSCs,但在生长速度和纯化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Mesen Cult是一种较为优秀的hMSCs培养基,胎儿脐带血清培养也能在短期内获得足量纯化的hMSCs,人血清的使用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金钧;黄坚;吴思荣;惠国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在创伤愈合中VEGF和Ang-1表达的生物动力学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动态变化,阐明其在组织修复血管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背侧切开皮肤全层建立大鼠创伤模型,不同时间后活体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伤口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毛细血管在伤后第3 d即见增多,伤后第7 d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血管内皮细胞胞浆VEGF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 d呈阳性,伤后第3 d呈强阳性,伤后第5 d呈阳性,而于伤后第7 d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1~14 d VEGF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血管内皮细胞胞浆Ang-1蛋白表达在伤后第1 d部分呈阳性表达,部分呈弱阳性表达,在伤后第3 d呈阳性表达,伤后第5、7 d呈强阳性、阳性表达,随后阳性程度逐渐减弱,伤后第3~21 d Ang-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VEGF和Ang-1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强度与组织损伤愈合程度密切相关,在创伤愈合过程中互相协调、促进并调节血管肉芽组织的生长和成熟.

    作者:潘秀花;杨占山;杨淑琴;岳凌;潘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结肠癌并发急性穿孔16例分析

    回顾分析16例结肠癌并发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均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的症状与体征,其中15例行肿瘤切除术,1例行单纯穿孔修补术.结果:14例临床治愈,1例死于感染性休克,1例死于肿瘤性消耗.认为提高结肠肿瘤性穿孔的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术一期切除肿瘤是佳的治疗选择.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TSRH内固定术治疗腰骶部结核、肿瘤的临床观察

    对腰骶部结核8例和腰骶部肿瘤3例分别采用结核病灶清除和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TSRH内固定术.1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3个月至24个月,平均13.5个月.采用X线、CT及MRI检查,见内固定位置满意,植骨大部分或者全部融合.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果表明,对腰骶部结核、肿瘤采用结核病灶清除、肿瘤切除加植骨后应用TSRH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黄智慧;华锦明;成茂华;杨小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