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芳;黎春杏;周志鹏;商渊婷;黄锁义
目的 建立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生长年限金钗石斛多糖的单糖组成.方法 将金钗石斛多糖样品用三氟乙酸(TFA)水解成单糖后,通过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衍生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研究金钗石斛多糖的单糖组成.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金钗石斛多糖的单糖组成差异较大,一年生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68.33∶ 1.11∶ 1.00∶ 18.96∶ 3.44∶ 5.63∶7.26;二年生多糖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6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5.54∶1.07∶26.26∶1.00∶ 3.15∶5.75.结论 该方法具有简便、结果准确等特点,可用于金钗石斛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分析.该研究为金钗石斛的质量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许莉;郭力;罗方利;张廷模;刘贤武;韩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以聚酰胺薄膜为固定相,微乳液为展开剂,同时鉴别2种洋甘菊中5种化合物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芹苷元-7-葡萄糖苷、7-甲氧基香豆素的方法.方法 以SDS-正丁醇-正庚烷-水微乳液为展开剂,并配以甲酸为有机改性剂,以2-氨基乙基联苯基硼酸酯、聚乙二醇400甲醇溶液为显色剂,考察了不同微乳液对两种洋甘菊甲醇提取物分离度的影响,通过调节展开剂的组成,寻找出佳的薄层分离条件并分离鉴别了母菊、罗马洋甘菊.结果 微乳液-甲酸(9∶2)为适宜的展开剂,其中微乳液SDS-正丁醇-正庚烷质量比为0.27∶ 0.63∶0.10、含水量75%.与硅胶薄层比较,分离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建立了一种分离鉴别母菊、罗马洋甘菊中木犀草素、芹菜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芹甙元-7-葡萄糖苷、7-甲氧基香豆素5种化合物的方法.方法简便、快速和准确.
作者:韩松林;李新霞;赵东升;何晓文;杨梅;耿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黄连配伍厚朴后对小鼠胃肠动力及腹泻模型小鼠止泻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固体糊精法,考察黄连配厚朴不同剂量组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采用灌服番泻叶水煎剂致小鼠腹泻造模,考察黄连配厚朴不同剂量组的止泻效果.结果 与黄连组比较,其余各给药组的小鼠胃残留率极显著降低.厚朴组、黄连配厚朴3、12g/kg组小鼠的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黄连组.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给药组小鼠的稀便点数均显著减少;与黄连组比较,厚朴组小鼠的稀便点数显著增加.结论 黄连配厚朴3g/kg(黄连配厚朴1∶1)组能显著缓解单味黄连引起的胃肠动力抑制副作用,且具有良好的止泻作用.
作者:郑新光;傅勇;王建;王丽梅;袁奕;张璐;杨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的发汗作用,从而探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对麻黄汤处方中的药物剂量进行组合,以汗液增加百分率为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描绘影响麻黄汤发汗作用的路径图.结果 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结果显示,麻黄和桂枝对于全方的发汗作用有较大贡献,合用后能增强发汗作用,并且显示出麻黄在全方发汗作用中的核心地位.结论 路径分析数学模型能较好反应麻黄汤中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并能将处方中的药物与药效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现出来,体现了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用于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作者:曾勇;邱一行;李睿;曾岑;韦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不同贮藏年份新会陈皮FTIR和GC-MS分析结果数据变化规律研究建立新会陈皮年份鉴别方法,完善道地药材新会陈皮的质量评价体系.方法 采用FTIR和GC-MS分析测定了1983 ~2012年11个不同贮藏年份的新会陈皮样品,通过统计分析,研究样品数据与年份之间的规律.结果 新会陈皮药材FTIR谱图中1 630 cm-1与1 740cm-1峰比值与年份的相关性达到0.94;GC-MS总离子流图中,β-月桂烯峰与2-甲氨基-苯甲酸甲酯峰的峰面积比值与年份的相关性达到0.89.结论 FTIR和GC-MS分析结果对新会陈皮年份鉴别有参考意义,有助于完善广陈皮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继藤;唐铁鑫;杨宜婷;罗琥捷;蒋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平胃散如何影响湿阻中焦证动物结肠组织中AQPs表达及PLC-IP3/DG-CaM/PKC信号转导途径,并揭示其可能存在的机理.方法 采用综合法造模,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结肠组织中AQPs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磷脂酶C(PLC)、三磷酸肌醇(IP3)、钙调素(CaM)的表达差异.结果 大鼠结肠组织中有AQP1、AQP2、AQP3、AQP4、AQP5、AQP7、AQP9等7种水通道蛋白表达;造模后,AQP2的表达上升,PLC、IP3、CaM的含量都有升高;经过平胃散治疗后,AQP1、AQP2、AQP7的表达下调,PLC、CaM的含量下降,IP3含量有下降趋势.结论 平胃散可能通过调控PLC-IP3-CaM途径改变水通道蛋白表达,达到燥湿目的.
作者:陈继兰;张慧慧;黄秀深;黄腾炜;于宗强;杨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对0.4% ANIT橄榄油溶液致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先给予小鼠栀子苷和西红花苷Ⅰ不同剂量,然后对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4% ANIT造成肝损伤,48小时后测其空腹血清AST、ALT、ALP、GGT、TBIL、DBIL,并剖取肝、脾,称湿重,计算其脏器指数.结果 西红花苷Ⅰ 30 mg·kg-1显著降低AST、ALT、ALP、TBIL、DBIL值,西红花苷Ⅰ 90 mg·kg-1显著降低AST、ALT、TBIL、DBIL值,而西红花苷Ⅰ 300 mg· kg-1剂量却无保肝作用;栀子苷各剂量组也无保肝作用.结论 西红花苷Ⅰ在30、90 mg·kg-1剂量对ANIT致肝损伤小鼠有保肝作用.
作者:肖小华;徐丽瑛;周艳艳;王丽华;丁琦;李艳;曾宪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优选沙枣花精油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沙枣花精油的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浸泡时间、超声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根据考察结果运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沙枣花精油提取率的条件进行优化,然后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沙枣花精油佳提取工艺选择为:浸泡6h,料液比为1∶12,超声波辅助处理20 min(功率为80 W),提取4h,在此条件下,沙枣花精油的提取率为0.497%.结论 该提取工艺合理,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沙枣花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水栋;徐泉;姚遥;时洋;程芬;王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脱水式热暴露对大鼠行为与应激器官重量的影响及枸杞多糖的干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脱水式热暴露组及脱水式热暴露+枸杞多糖组.对照组置于室温(24℃)下正常饲养,脱水式热暴露组与脱水式热暴露+ LBP组均置于温度为32℃的环境中.各组大鼠每日测量血压、心率及体重;经5周脱水式热暴露后,取脾脏、肝脏、心脏、胸腺、下丘脑、垂体等器官精确称重;检测血浆中IgG、IL-2及IL-6的含量.结果 脱水式热暴露可以增加大鼠在第1周的体质量增值(P<0.05),第2周、3周、4周以及第5周时各组间大鼠体质量增值差异不明显(P>0.05).脱水式热暴露组大鼠心率加快,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都明显升高(P<0.05);枸杞多糖干预组大鼠的收缩压明显升高(P<0.01),心率、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不明显(P>0.05);其中枸杞多糖干预组的平均动脉压与脱水式热暴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脱水式热暴露可以明显增加脱水式热暴露组和枸杞多糖干预组大鼠脾脏、心脏、胸腺以及下丘脑的器官相对重量(P<0.05,P<0.01);脱水式热暴露组大鼠垂体的器官相对重量明显增高(P<0.01),枸杞多糖干预组大鼠垂体的器官相对重量增高不明显(P>0.05);枸杞多糖干预组大鼠胸腺、下丘脑和垂体的器官相对重量与脱水式热暴露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脱水式热暴露对肝脏的器官相对重量则无影响(P>0.05).热暴露后血浆中IgG、IL-2及IL-6含量并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脱水式热暴露会对机体产生损伤,而枸杞多糖对这种损伤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作者:杨敏;赵楠;罗彦;丁娟;聂黎虹;董进文;李光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泻肺清肝饮对哮喘患者炎症因子、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5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以常规治疗、常规加泻肺清肝饮治疗,检测患者血、诱导痰液中的炎症因子和肺功能.结果 常规组、治疗者都能显著降低哮喘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组作用较常规组明显.结论 泻肺清肝饮能显著改善哮喘患者炎症反应,减轻气道反应性.
作者:张军;鲁焱;李旭成;王江;崔金涛;胡利;吴迪;石新华;曾礼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在我国许多大城市,肺癌已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占据第一位.被确诊为肺癌的病人中80%以上已为晚期[1].临床工作中,我们遇到很多晚期肺癌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对于此类患者,已经失去手术及放疗指征,且因体力状况不能耐受全身化疗,我们采取胸腔内置管引流局部注射康艾注射液的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蔡志钢;陈杰;张卓然;肖显俊;靳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温肺化纤汤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还原力测定三个抗氧化实验方法,评价温肺化纤汤水、30%、60%、90%乙醇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60%乙醇提取物具有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清除DPPH、ABTS+自由基IC50值分别为247.11、440.41 μg·ml-1,还原力EC50值为972.6μg·ml-1.结论 温肺化纤汤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中以60%乙醇提取物强,此结论可为该方佳提取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朱伟;胡梦梅;卢传礼;刘良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优选三白草总木脂素的佳醇提工艺及其体外抗肝星状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法对三白草总木脂素的佳醇提工艺进行优化,采用MTT比色法测定总木脂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确定了三白草总木脂素的佳醇提工艺条件,即将药材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每次加醇量为药材量的8倍.总木脂素含量达到57.3%、45.1%及10.6%时,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5.2%、50.5%及22.3%.结论 三白草总木脂素醇提工艺合理可行,制得的产品质量稳定;总木脂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黄莉;赵娜;程东岩;王隶书;赵大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基于药效学试验来优选并建立土茯苓(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药材中总鞣质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优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及次数、料液比对土茯苓(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药材中总鞣质含量的影响.结果 以总鞣质为指标,断面红棕色土茯苓药材佳提取工艺为:70%丙酮,超声提取40 min,料液比为1.5 g∶25 ml,提取3次;而断面类白色土茯苓药材则为:60%丙酮,超声提取40 min,料液比为1.5 g∶25 ml,提取2次.结论 通过正交试验优选的提取工艺方法可行、重复性好、总鞣质提取率高,对土茯苓(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药材中筛选关键有效部位的药效学试验提供了佳给药组.
作者:杜洪志;农亨;何席呈;董立莎;郭丽丹;吕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隔日禁食疗法联合苓桂术甘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5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高脂饲料组和普通饲料组,饲养5周,造模成功后,高脂饲料组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隔日禁食组和中药禁食组,中药禁食组隔日禁食24 h,禁食日按8ml/kg苓桂术甘汤灌胃,隔日禁食组,隔日禁食24h,连续4周.每周称重和测定进食量1次.造模4周后大鼠处死,腹腔静脉采血测定血脂四项,切取肝组织测定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总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与普通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体重明显降低(P<0.01),高脂饲料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肝脏T-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隔日禁食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隔日禁食组与中药禁食组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隔日禁食与中药禁食TC、T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隔日禁食与中药禁食肝脏GSH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隔日禁食组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隔日禁食能够明显减轻体质量和降低血脂水平,苓桂术甘汤联合隔日禁食比单纯的隔日禁食具有更显著的降血脂及抗肝脏氧化应激作用.
作者:张俊杰;黄颖娟;柯斌;杨玉彬;秦鉴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的疾病.文章总结胡国华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其主要病机是寒凝血瘀,不通则痛,以温经散寒、祛瘀止痛为治疗大法.
作者:张蔚苓;胡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定量<3.5g)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对照组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每次20mg,每日3次,比较治疗2个月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血白细胞(WBC)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尿蛋白明显降低(P<0.05);二组治疗前后Scr、ALB、ALT、WBC等指标变化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可明显降低尿蛋白定量< 3.5g/24 h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殷章红;夏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研究蛇莓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从蛇莓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分离得到39个化学组分峰,并确定出其中的24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36%.结论 蛇莓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棕榈酸和植酮.
作者:王苗;刘爱玲;李心悦;沈豪杰;徐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影响复方抗癌散中有效抗癌成分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优化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正交试验法设计实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终以得骨率和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所得复方抗癌散的提取工艺为溶剂用量12倍,提取时间1.5h,乙醇水溶液浓度80%.结论 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下的复方抗癌散的干膏和熊果酸含量均较高,并适宜于工业生产.
作者:吴岸彪;楼一层;赵祥;李虹霖;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教学实践中《方剂学》教材编写方面存在一些与《中药学》理论不统一,功效描述不规范的问题,举例三则,加以讨论.
作者:彭丹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