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玥;朱家壁;甘莉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聚乳酸-羟基乙酸及聚乳酸微球降解的过程及机制.方法:用5种方法分别研究:①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外观形态及表面状态;②测定干燥失重;③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量;④测定介质pH值;⑤测定介质中乳酸含量.结果: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降解呈现明显外形改变和蚀解,聚乳酸微球降解表现为明显的溶胀和伴有孔洞形成.两者均降解成为分子量分布小的低聚物,介质中乳酸量明显增加以及pH显著下降.共聚物微球的降解速度随羟基乙酸比例的增加而加快.结论: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降解为表面溶蚀与本体蚀解结合机制,而聚乳酸微球的降解为本体蚀解机制.
作者:赵刚;平其能;刘拥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3,4-二甲氧基苯乙胺苯基哌嗪衍生物的合成及其α1-受体拮抗活性.方法:由取代苯胺通过环合、取代和胺解反应合成目的物;测定目的物体外α1-受体拮抗活性.结果:设计、合成了14个新化合物(WBⅡ-1~14),其结构均经IR、1HNMR、ESI-MS确证.化合物WBⅡ-6、WBⅡ-7、WBⅡ-10和WBⅡ-12对大鼠肛尾肌动脉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于50%.结论: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活性(pA2)低于阳性对照药哌唑嗪.
作者:吴斌;夏霖;江振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血液中的毒鼠强进行提取和检测.方法:采用酸水解及GC/FPD、GC/MS分析的方法,研究酸水解过程中的水解温度、水解强度等方面的影响,并对毒鼠强的GC/MS图谱进行解析,建立了一个定性准确、提取效率高、干扰少的毒鼠强提取分析方法.结果:毒鼠强工作曲线在0.01~0.2μm/μl之间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与传统的液-液提取方法相比,血液样品毒鼠强的检出率提高1.69倍.结论:本方法可应用于生物样品中毒鼠强的提取和检测.
作者:张春水;郑珲;刘克林;何毅;王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从酵母菌制备克鲁维酵母乳糖酶的方法.方法:在30L发酵罐中进行发酵,用对羟基苯甲酸酯进行细胞破壁,用超微过滤方法浓缩破壁液.结果:乳糖酶的收率可达到每毫升发酵液含11.4 ONPG单位.从酵终细胞中释放乳糖酶可达70%,每毫升牛奶中加入1.2 ONPG单位制备的液态乳糖酶可使牛奶中的乳糖水解率达到70%.
作者:谭树华;高捷;海迪勒;尚新燕;高向东;吴梧桐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卡维地洛浓度的方法,用于研究卡维地洛片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血样经乙醚萃取,再以稀硫酸回提,采用HPLC-荧光法检测.以Crom Hypersil ODS C18柱为固定相,甲醇-0.03 mol/L磷酸二氢钾(70:3)为流动相,激发波长285 nm,发射波长340 nm,内标为β-萘酚.结果:该法在1.56~100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88.低检测浓度1.56 ng/ml,平均提取回收率为76.49%,日内RSD 2.76%、日间RSD4.67%.结论:本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临床药代动力学分析,测得两种片剂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顾世芬;肖宙;代宗顺;陈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西红花苷对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培养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观察西红花苷对由20%新生牛血清及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在鹌鹑饮食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西红花苷预防性给药连续9周对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影响.结果:西红花苷可抑制由20%新生牛血清及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LDL)所致的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西红花苷能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清MDA的水平.结论:西红花苷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其能降低体内LDL水平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何书英;钱之玉;绪广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寻找制备头孢唑林钠毫微球的佳工艺.方法:选择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载体材料,用乳化聚合法制备CS-PBCA-NP,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均匀设计优化制备工艺.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S-PBCA-NP为乳白色胶体溶液,毫微粒外形圆整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平均粒径86±6 nm,包封率为(92.65±1.87)%,载药量为(68.52±1.56)%.结论:该优化条件可作为CS-PBCA-NP的佳制备工艺.
作者:邹龙;范学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优化重组人VEGF165(rhVEGF165)工程菌的发酵条件,分离纯化目的蛋白并检查活性.方法:考察了甲醇诱导浓度和诱导时间对目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发酵液经离心、透析后,经肝素亲和柱层析、超滤制得纯品;采用CAM实验和血管内皮细胞MTT法测定生物活性,比较了与人VEGF165标准品的免疫原性.结果:佳表达条件为:甲醇诱导浓度为1%,诱导时间为5~6 d;采用Heparin-Sepharose CL6B亲和层析后,产物纯度可达90%以上;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与人VEGF165具有相似的免疫原性.结论:经发酵纯化后获得了有活性的重组人VEGF165纯品.
作者:刘煜;吴国祥;赵建阳;颜天华;奚涛;沈子龙;成国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萘丁美酮(nabumetone)是英国Beecham公司开发的一种长效非甾体抗炎镇痛药[1],具有很强抗炎活性,口服易吸收,而且胃肠道刺激小,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2].
作者:方正;唐伟方;徐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正常人血浆中克拉霉素浓度的LC-MS测定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碱化后用乙醚提取,采用选择性离子检测方法测定其血药浓度.检测仪器为岛津LCMS-2010四极杆质谱检测器,离子源为ESI源,检测离子:克拉霉素m/z:748.5[M+H]+,罗红霉素m/z:837.5[M+H]+,14-羟基克拉霉素m/z:764.5[M+H]+;色谱柱为Shim-pack ODS(5.0 μm,250 mm×2.0 mmI.D.);流动相为0.05%醋酸-乙腈(40:60v/v).结果:克拉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0625~8.00μg/ml,方法的回收率为86%~98%,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均小于17%.结论:该方法经考察符合血浆样品的测定要求,可以应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的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梁艳;谢林;刘晓东;王广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盐酸多奈哌齐的HPC-MS法.方法:血样经饱和NaHCO3碱化后用乙酸乙酯提取,进行HPLC-MS分析,色谱柱为Hypersil ODS(5μm,250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水-三乙胺-冰醋酸(70:30:0.3:0.3),内标为盐酸非洛普,检测离子为m/z 380(多奈哌齐)、m/z 344(内标),裂解电压为120V.结果:在0.2~20ng/ml范围内多奈哌齐与内标峰面积比值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低可定量浓度为0.1 ng/ml,提取回收率为87.52%~90.91%.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分析方法灵敏、准确、简便.
作者:丁黎;郝歆愚;李丽敏;卞晓洁;张胜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MCI-86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过氧化氢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模型,采用MTT比色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荧光染色及荧光显微镜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CI-186可有效地改善凋亡引起的PC12细胞形态学变化,提高细胞存活率,1×10-5 mol/L MCI-186可减小亚二倍体峰的峰面积,使凋亡细胞比率(1.99)小于损伤对照组细胞(6.45).结论:MCI-186可能作用于细胞凋亡过程,通过清除活性氧,对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吴玉林;杨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1]是一种常用的抗代谢类化疗药物,体内与二氢叶酸和一氢叶酸还原酶结合,使叶酸不能形成四氢叶酸,导致嘌呤及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的障碍,引起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也影响更新较快的造血细胞及上皮细胞,从而引起口腔炎、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进行防治化疗药物所致口腔炎的临床研究,首先应建立稳定的动物模型.文献[2-5]中提供了多种引起口腔溃疡的方法,但化疗药物引起口腔溃疡的动物模型研究尚未见报道.本项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建立氨甲喋呤致小鼠口腔粘膜损伤动物模型的时相及用药剂量.
作者:钟大平;张翼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中的相关物质.方法:运用色谱学和波谱学方法分离鉴定阿奇霉素中的相关物质.结果:从阿奇霉素中分离得到4个相关物质,鉴定了其中2个主要相关物质的结构分别为3'-氮去甲基阿奇霉素和12-脱氧阿奇霉素.结论:4个相关物质均为首次从阿奇霉素粗品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但其中2个有待进一步鉴定.
作者:姜建国;张西茹;吴如金;杨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筛选新型的干粉吸入剂用胶囊壳.方法:以HPMC胶囊壳和明胶胶囊壳进行对照,考察不同条件下胶囊壳稳定性、不同条件下胶囊壳内粉体性质,并进行碎片发生率实验.结果:HPMC胶囊壳的稳定性、对粉体的保护能力均优于明胶胶囊壳,且碎片发生率低于明胶胶囊壳.结论:HPMC胶囊壳与明胶胶囊壳相比,更适合用于干粉吸入剂.
作者:汤玥;朱家壁;甘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应用NMB技术对狼毒大戟中Jolkinolide型二萜jolkinolideA和B以及17-hydroxyjolkinolide A和B的1H和13CNMR信号进行了准确归属.方法:运用2D NMR技术(1H-1H COSY、HSQC、HMBC和NOESY实验)和选用高灵敏度低噪音的二维脉冲序列、反式梯度场探头.结果与结论:首次准确地归属了4种Jolkinolide型二萜NMR谱中1H、13C信号的化学位移,并确定了17-hydroxyjolkinolide A和B的相对构型.
作者:潘勤;施敏锋;闵知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犬血浆中阿比多尔浓度.方法:血浆样品加入内标安定,经饱和碳酸钠碱化处理并用乙醚提取后浓缩进样;流动相为甲醇-水相(72:28),水相为5 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1.32%三乙胺,用磷酸调pH值为3.0;色谱柱为汉邦科技Lichrospher C8(5 μm,250 mm×4.6 mm ID.),检测波长为318 nm,流速为1.0 ml/min.测定了犬口服单剂量阿比多尔片100mg后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0~5 000 ng/ml(r=0.9994);25,250,1 000,5 000 ng/ml平均绝对回收率分别为92.1%,94.1%,104.3%,112.7%;25,250,1 000,5 000ng/ml日内精密度分别为8.0%,8.0%,8.1%,1.6%;25,250,1 000,5 000 ng/ml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6.5%,7.2%,8.0%,1.3%;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本法的样品处理过程简便,重现性好,适合大批量样品的测定,用于阿比多尔犬体内血药浓度测定取得良好结果.
作者:孟华;孙建国;王广基;姜希凌;李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辅酶Q10(CoQ10)对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单侧损伤Meynert基底核大鼠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东莨菪碱所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和NMDA单侧损伤Meynert基底核大鼠,采用水迷宫和Y迷宫评价促智作用,采用放射化学法测定大鼠皮层内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结果:辅酶Q10能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小鼠的空间辨别学习记忆障碍,对胆碱能损伤记忆功能具有恢复作用,能防止ChAT活性降低.结论:辅酶Q10对动物学习记忆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姚文兵;王华;施军;梁越欣;陈鹏;高向东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