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杰;王升旭;汪崇琦;郭佳铨;陈俊琦;黄泳
目的 观察杏丁注射液治疗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的疗效.方法 将48例缺血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护肾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杏丁注射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PSV)、肾动脉与主动脉PSV的比值、狭窄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肾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降低、肾动脉与主动脉PSV的比值降低、肾动脉阻力指数降低(P<0.05),且肾功能有所恢复,而对照组以上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杏丁注射液对肾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疗效明确,可以延缓缺血性肾病的进展.
作者:陈星华;徐万纹;尚永霞;孙善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不同株型川产麦冬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及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为制定麦冬优质高产栽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方差分析法比较直立型和匍匐型川产麦冬各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对其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 匍匐型麦冬的叶宽、分蘖数、块根数、须根数、叶片数、地上部分鲜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均大于直立型麦冬,且不同株型上述性状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株型川产麦冬的块根数、地上部分鲜重对其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结论 不同株型川产麦冬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差异显著;块根数多、地上部分重的川产麦冬,其单株产量较高,生产上宜选择块根数多、地上部分重的匍匐型麦冬作为栽培植株.
作者:刘江;陈兴福;杨文钰;高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川芎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 应用Kromasil KR-100-5 C18柱,0.5%磷酸水溶液和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20℃.结果 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川芎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标示了11个共有峰,对10批川芎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与川芎饮片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结论 川芎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韩丽;黄媛莉;杨明;谢秀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产生了较系统的学术体系.早在1805年北宋时期陈直就编写了现今世界上早的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1].
作者:谢娟;瞿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腹痛是胃脘以下、耻骨以上部位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证.《内经》对腹痛病证的论述,其内容分述于各篇之中,大体已构成对该病证认识的一个雏形,但其内容较为零散.笔者试从病变脏腑、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几个方面予以归纳分析,以期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作者:白淑静;李永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为人工培殖冬虫夏草选择优质的虫种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野外和常规的饲养方式来研究四川省石渠县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蛹期约45 d,羽化高峰为当天20:45~21:30,性比约为1:1;成虫期15 d左右,成虫交配高峰为当天21:00~21:15,个体寿命2~6 d;成虫产卵高峰为当天21:30~24:00,产卵量平均500~600粒,卵100粒重为17.5 mg.初孵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饥性、耐旱性、耐涝性、耐寒性.结论 石渠产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它产地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刘飞;伍晓丽;罗庆明;张德利;陈仕江;曾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桔梗提取物中桔梗皂苷D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RP-HPLC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测定桔梗皂苷D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ODS(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5%乙酸溶液=28:72,流速1.0 ml/min;检测器为Waters ELSD 2420.结果 桔梗皂苷D在0.015 625~0.2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桔梗皂苷D平均回收率为98.25%,RSD为1.18%.结论 通过6批不同的桔梗提取物的含量测定.证明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
作者:梁娟;潘见;谢慧明;高香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对不同来源的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进行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建立基于近红外漫反射指纹图谱的快速、简便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种生药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植物分类结果一致,可以据此进行鉴别;多个产地来源的单叶蔓荆子聚类分析结果与其地域、纬度分布及品质关系密切,可据此分为3个居群类型.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蔓荆子、黄荆子、牡荆子的鉴别,也可用于蔓荆子品质分析、种内变异研究.
作者:辛海量;胡园;张巧艳;郑汉臣;秦路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匙羹藤实施规范化栽培(GAP)研究,探索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方法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为指导原则,开展匙羹藤GAP的栽培.结果 开展匙羹藤GAP种植,通过严格选地栽培管理可有效地控制药材中有害重金属与农药含量,提高匙羹藤的质量和产量.结论 实施GAP种植可保证匙羹藤药材的优质、安全、可控、无公害、无污染,进而得到高质量稳定可控的中药原料.
作者:李虹;蒋水元;唐辉;韦霄;黄夕洋;李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丹参对MMP-2,TIMP-1,TGF-β1和IV-C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的调节及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只.用高糖高脂饲料刺激、加小剂量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16周末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MMP-2,TIMP-1,TGF-β1和IV-C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MMP-2,TIMP-1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血糖、尿蛋白及肾功能等.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与模型组比较,TGF-β1,TIMP-1和IV-C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MMP-2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MMP-2,TIMP-1mRNA的表达与组化结果一致.同时,MMP-2及IV-C表达的改变分别与尿蛋白排泄率升高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肾组织中的MMP-2,TIMP-1,TGF-β1和IV-C的表达改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有关,丹参通过影响上述指标的变化对DN的治疗产生作用.
作者:胡波;李锋;王燕午;陈冰雪;王振国;李俊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观察帕金森病(PD)大鼠在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伊文斯蓝(EB)含量变化来探讨急性和慢性PD大鼠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变化.方法 脑立体定向将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右侧纹状体建立PD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后者又分为6 h,12 h,24 h,4周组,后一组为慢性PD组.按BELAYEV法使用EB测定BBB通透性.结果 急性PD大鼠BBB通透性在6 h达到高峰(P<0.01),12 h逐渐下降(P<0.05),持续至24 h(P<0.05),慢性PD大鼠(4周)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急性PD时伴有BBB的通透性增加,而慢性PD时BBB的通透性未见改变.
作者:闫明俞;陈虹;杨赞章;刘斐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概述了柑橘属常用中药枳实、枳壳、陈皮、青皮、化橘红中黄酮类成分的种类和生物活性.
作者:陈海芳;张武岗;杨武亮;介磊;徐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藏党参和潞党参中活性成分--多糖和皂苷的含量.方法 以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药材中多糖和皂苷的含量.结果 藏党参和潞党参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4.32%,18.25%;皂苷的含量分别为3.02%,2.48%,表明藏党参中多糖和皂苷的含量都明显高于潞党参--多糖含量是潞党参的1.33倍,皂苷含量是潞党参的1.22倍.结论 藏党参中多糖和皂苷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此为藏党参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实验数据.
作者:王丽蕃;郑娟;徐斯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立克宁肠溶微丸中丁香苦苷的含量.方法 Symmetry shield TM RP18(3.9 mm ×1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0:70,V/V),检测波长为225 nm,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结果 丁香苦苷浓度在0.05~1.04μg/ml之间线性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4%,RSD为1.92%.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立克宁肠溶微丸中丁香苦苷的含量测定,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辉;王超;王艳宏;管庆霞;李永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头穴透刺结合中药清开灵(QKL)对急性脑出血(ICH)模型大鼠脑组织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脑内注入自体血凝块复制实验性脑出血大鼠模型,观察头穴透刺结合QKL注射液对模型大鼠第1天,3天及第7天时脑组织中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大鼠脑组织ET-1含量第1天升高,第3天尤著(P<0.01),第7天恢复;CGRP活性各天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头穴透刺结合QKL注射液具有调节ET-1和CGRP水平,从而改善脑血管的功能状态,可能是其治疗出血性中风的机理之一.
作者:曾庆利;吴绪平;何小兵;潘丰满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综述了丹参类中药在本草考证、品种调查、伪品品种研究、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微形态学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丹参类中药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苟占平;吕应年;龚先玲;程纪伦;崔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防风色原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 以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超声波提取防风色原酮的佳工艺.结果 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为1:30,超声时间45 min,超声温度50℃,超声频率90 kHz.结论 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提取防风色原酮,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可用于防风色原酮的提取.
作者:韩忠明;杨荣艳;王云贺;韩梅;孔伟伟;杨利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从胡枝子属植物中已分离鉴定的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生物碱、萜类、有机酸及甾醇类等,以上成分具有抗炎抑菌、降血糖、抗氧化、抗辐射、抗癌、抗肿瘤以及增强免疫能力等药理活性.文章综述了胡枝子中的有效成分、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深入开展该类中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张帆;齐小花;邹明强;解瑞丽;李锦丰;张宏桂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阐述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针对中医护理的现状提出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想及思路.
作者:潘海蓉;倪冬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积累菊属Dendranthema植物果实微形态特征方面的分类学资料,以探讨和解决其分类学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菊属8种植物的果实进行了光学显微镜(LM)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形态特征观察研究,其电镜资料为首次报道.结果 果实形态多为椭圆形、卵形和矩圆形;颜色为灰褐色至黑色;表面纹饰以皱褶状和搓板状为主.在大小、表面纹饰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结论 菊属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对该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孙会忠;宋月芹;侯小改;张有福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