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菊属植物果实微形态特征研究

孙会忠;宋月芹;侯小改;张有福

关键词:菊属, 扫描电子显微镜, 果实微形态特征, 鉴定
摘要:目的 为了积累菊属Dendranthema植物果实微形态特征方面的分类学资料,以探讨和解决其分类学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菊属8种植物的果实进行了光学显微镜(LM)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形态特征观察研究,其电镜资料为首次报道.结果 果实形态多为椭圆形、卵形和矩圆形;颜色为灰褐色至黑色;表面纹饰以皱褶状和搓板状为主.在大小、表面纹饰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结论 菊属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对该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刍议常见脉的脉率规范

    分析了数脉、疾脉、结脉等常见脉存在的脉率不规范之处,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认为对此须由专家研讨作出规范.

    作者:唐亚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医老年痴呆病证与病机的古代文献记载

    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很早就有文字记载,产生了较系统的学术体系.早在1805年北宋时期陈直就编写了现今世界上早的老年医学专著《养老奉亲书》[1].

    作者:谢娟;瞿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10种委陵菜生药学研究

    目的 对多种委陵菜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委陵菜的鉴别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描述了10种委陵菜生药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结果.结论 通过性状、显微和薄层可作为鉴别10种委陵菜药材依据,并为委陵菜药材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杨婷;孙海峰;曹思思;阴旗俊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甘草酸对芍药苷大鼠肠吸收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甘草酸对芍药苷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研究芍药苷的肠吸收,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黏膜内外两侧的芍药苷浓度.结果 芍药苷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均有吸收,甘草酸几乎抑制芍药苷在各个肠段的吸收.结论 甘草酸能减少大鼠肠吸收,机理可能是促进了芍药苷的外排或者促进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的转化.

    作者:李娜;陈西敬;吴磊;卢杨;何焱;苏云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离体培养条件下伊犁贝母四倍体诱导及筛选

    目的 选育四倍体伊犁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nk新种质,为高产、高生物碱含量的伊犁贝母育种打下基础.方法 以鳞茎诱导出的不定芽为材料,将其接入含有2%二甲基亚砜、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MS培养基诱导四倍体,利用处理后不定芽表型变化及染色体计数筛选鉴定四倍体伊犁贝母.结果 成功获得了染色体加倍的伊犁贝母新材料,其中以含秋水仙素400 mg/L浸泡24 h效果佳,四倍体诱导率达到33.3%,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对照相比,二者在表型性状、显微结构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四倍体植株体型大、生长优势明显,离体条件下利用不定芽诱导多倍体是伊犁贝母倍性育种的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刘传军;王晓军;郝秀英;李晓瑾;赵民安;张蜀敏;曹玉锦;阳立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山楂中三萜酸成分的研究

    目的 研究山楂果的三萜酸类化学成分.方法 以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从山楂果中分离纯化三萜酸类成分,并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MS,1HNMR,13CNMR)进行成分确认.结果 共获得4个三萜酸成分,并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山楂酸(Maslinic acid,Ⅰ),科罗索酸(Corosolic acid,Ⅱ),齐墩果酸(oleanlic acid,Ⅲ),熊果酸(ursolie acid,Ⅳ).结论 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作者:陈龙胜;吕杨;许舒雯;忻旸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为研究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资源现状,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采集、资料查阅整理及标本鉴定,对重庆市三峡库区药用植物进行调查.发现重庆市三峡库区共有药用植物278科1 377属4 521种(含变种,变型和亚种).对其种类组成、分布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对珍稀药用植物和民间习用药物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作者:刘翔;李紫薇;任明波;谭杨梅;刘正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川芎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川芎配方颗粒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 应用Kromasil KR-100-5 C18柱,0.5%磷酸水溶液和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20℃.结果 得到分离度、重复性均较好的川芎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标示了11个共有峰,对10批川芎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与川芎饮片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结论 川芎配方颗粒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韩丽;黄媛莉;杨明;谢秀琼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菊属植物果实微形态特征研究

    目的 为了积累菊属Dendranthema植物果实微形态特征方面的分类学资料,以探讨和解决其分类学中的一些问题.方法 对菊属8种植物的果实进行了光学显微镜(LM)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的形态特征观察研究,其电镜资料为首次报道.结果 果实形态多为椭圆形、卵形和矩圆形;颜色为灰褐色至黑色;表面纹饰以皱褶状和搓板状为主.在大小、表面纹饰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种间差异.结论 菊属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对该属及其近缘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孙会忠;宋月芹;侯小改;张有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选育甘草乌新Ⅰ号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变化

    目的 考察优选的甘草品种乌新Ⅰ号的萌发状况.方法 比较了乌新Ⅰ号和野生甘草种子的萌发率,胚根长势以及萌发过程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变化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结果 乌新Ⅰ号的发芽率、胚根长势均高于野生对照组,萌发中的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的活力也高于野生对照组,和野生对照组有着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 常规选育的乌新Ⅰ号是一个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品种.

    作者:王旭;李克峰;高文远;肖培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筛选鉴定一体化技术与分子烙印技术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分子烙印高分子制成亲和色谱柱,利用色谱分离技术的高速高效性和质谱测定技术的高灵敏度和独有的混合解析能力,在线连接HPLC-MS,可以直接从中药复杂体系中分离、筛选出有效成分并进行直接鉴定,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筛选、鉴定一体化技术.文章简要从分子烙印聚合物及其制备、模板分子、功能性单体及聚合条件的选择、技术特点、应用状况及前景等方面简单介绍中草药有效成分筛选鉴定一体化技术中有应用前途的分子烙印高分子技术.

    作者:李剑勇;杨亚军;张继瑜;才学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鼻敏口服液内服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30例

    目的 观察鼻敏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对2006-04~2008-03在门诊确诊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30例患者予以鼻敏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果 鼻敏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总有效率为90.0%.结论 鼻敏口服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锦林;陈普艳;谭君武;杨强;王振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慢性乙型肝炎84例中药辨证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病例自身前后对照方法,以中药辨证论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4例,疗程6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肝功能,血清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6个月、随访3个月ALT复常率分别为53.6%,66.7%,90.5%.在治疗6个月后,有4例患者HBsAg血清学阴转,1例患者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治疗6个月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6.81%.HBV DNA的阴转率随治疗时间及随访时间而增加.治疗3个月后,患者证候疗效显效率为29.8%,有效率为63.1%,总有效率达92.9%.治疗6个月后,患者证候疗效痊愈率为1.2%,显效率75.9%,总有效率达97.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证候临床治愈率为25.6%,显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97.6%.结论 中药在促使HBsAg阴转/血清学转换、HBeAg阴转/血清学转换,恢复肝功能、促进HBV DNA阴转、促进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上均有明显疗效.

    作者:吕文良;王少丽;陈兰羽;姚乃礼;闫洁;万方;孙婷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消石古今考辨

    消石是一味古老中药,为<神农本草经>所收载.早期本草消石一名芒消,与朴消性味相同,主治相似,出处相近.唐宋时消石与芒消出于朴消,三者一体异名而分煎炼之精粗.宋代始有火消出现,明·<本草纲目>认为消石即火消,与朴消、芒消有水火之别.近现代沿承<本草纲目>,消石为硝酸钾结晶体.但对<金匮要略>方所用消石的认定有争议,根据<神农本草经>消石性味主治,更符合含硫酸钠的芒消,与古方应用相合.

    作者:孙守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工艺研究

    目的 研究萃取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优选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设计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迷迭香酸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确定优选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65℃,萃取时间1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0.60 ml·g-1.结论 该方法可靠性高、简便,可用于迷迭香中迷迭香酸的提取.

    作者:陈四利;张冲;李嘉诚;冯玉红;张亚男;张德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贵州余庆栽培吴茱萸的质量对比研究

    目的 对贵州余庆不同品种、不同采收期及不同加工方法栽培的吴茱萸进行质量对比研究,为吴茱萸GAP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56:44);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结果 不同品种质量差异不大,不同采收期及不同加工方法的栽培吴茱萸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能为贵州余庆栽培吴茱萸的品质优劣及GAP规范化种植和种植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罗君;张丽艳;杨玉琴;杨家林;李健;谢宇;朱京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神农香菊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建立神农香菊提取物黄酮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ONEX-ACCLAIM.120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溶液(pH=2.5)-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50 nm.结果 建立了神农香菊提取物黄酮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6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结论 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神农香菊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卢金清;詹晓莲;万威;徐玉婷;吴丹慧;曹儒宾;胡晓燕;何雪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大蒜辣素致肝癌细胞HepG2凋亡研究

    目的 研究大蒜辣素(Allicin)导致肝癌细胞HepG2凋亡的现象及其影响规律.方法 运用CCK-8试剂盒研究Al-licin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细胞凋亡、DNA代谢的影响,运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研究肝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Allicin能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细胞倍增时间延长为4 d,同时Allicin也能导致细胞出现大量凋亡,实验结果表明其凋亡率高为4.13%,死亡率达到70.38%.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表明Allicin能使大部分细胞处于DNA合成期的S期及G0/G1期,延缓细胞增殖.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Allicin能激活细胞凋亡基因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结论 Allicin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可导致细胞大量死亡并引起细胞凋亡,并能引起细胞DNA代谢发生紊乱,细胞大部分被阻滞在DNA合成的G0/G1期,细胞分裂被抑制,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细胞凋亡基因大量表达,细胞发生凋亡.

    作者:燕丹;王坚;袁耀佐;陈志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丹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MMP-2,TIMP-1,TGF-β1和IV-C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丹参对MMP-2,TIMP-1,TGF-β1和IV-C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的调节及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只.用高糖高脂饲料刺激、加小剂量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16周末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MMP-2,TIMP-1,TGF-β1和IV-C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MMP-2,TIMP-1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血糖、尿蛋白及肾功能等.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与模型组比较,TGF-β1,TIMP-1和IV-C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MMP-2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MMP-2,TIMP-1mRNA的表达与组化结果一致.同时,MMP-2及IV-C表达的改变分别与尿蛋白排泄率升高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肾组织中的MMP-2,TIMP-1,TGF-β1和IV-C的表达改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有关,丹参通过影响上述指标的变化对DN的治疗产生作用.

    作者:胡波;李锋;王燕午;陈冰雪;王振国;李俊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肠炎宁片的薄层色谱研究

    目的 建立肠炎宁片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方法及展开系统,以对照药材为对照,分别对地锦草、黄毛耳草、樟树根、香薷进行薄层色谱方法研究.结果 地锦草以正己烷-醋酸乙酯(5:1)、黄毛耳草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酸(5:3:1)、樟树根以三氯甲烷一醋酸乙酯一甲醇(5:3:0.5)为展开剂,香薷采用聚酰胺薄膜以丙酮-36%醋酸(2:1)展开剂,均获理想分离效果,且阴性无干扰.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肠炎宁片的薄层鉴别方法.

    作者:虞金宝;余良忠;李才堂;李晶;文萍;张志涛;陈玉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