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桂兰;石磊
中药复方制剂,是中药配制的尝试,也是中药由传统的炮炙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加工方法的具体体现。但中药成分复杂,配伍后其相互间理化作用或药理反应,有时会造成不良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因其质量要求很高,这一问题更显突出。本文就刺五加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夏宗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双黄连口服液滤纸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外有明显抑菌作用。
作者:高法彬;邱世翠;彭启海;李娜;邸大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喜络明(盐酸青藤碱片)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药物[1]。近年来我科用于治疗小儿肾脏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毒副作用(皮疹、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等)。如何及时观察这些毒副作用并作好相应护理对临床治疗非常重要。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03~2000-03接受喜络明治疗的住院肾脏病患儿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7±3.9岁(小4岁3个月,大13岁);紫癜性肾炎35例,单纯性血尿和/或蛋白尿32例,肾病综合征9例,急性肾炎8例,慢性肾炎2例。
作者:赵海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枸杞对小鼠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方法:用100%浓度枸杞浸出液定期给小鼠灌胃,然后检测小鼠抗体产生能力,特异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检测(SRFC)、血清IgG检测。结果:用药组以上三项免疫学指标均增高。结论:枸杞有明显促进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
作者:邱世翠;高法彬;彭启海;邸大琳;宫照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贝尔氏面瘫是周围性面瘫中多见者,病变始于颈乳孔处,多因凉风吹袭后,局部血管收缩,面神经局部缺血,致神经及神经鞘水肿而致。常为单侧突然发病,多先有耳后钝痛、压痛及压迫感,尔后出现完全性或部分性面瘫。本病属中医学的“口僻”“口眼斜”等范围,为风邪中络,络脉不通所致。自1997-08以来,我们采用自制祛风通络丸(下简称“本方”)治疗本病126例,收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作者:孙振国;牛玉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药注射剂是在中医传统用药或民间单方、验方的基础上,通过口服剂型证明疗效确切,进而在剂型改革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剂型。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屡有报道,为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收集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资料综述如下:
作者:陶怡君;洪中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江苏省名中医梅九如老师,从医50多年,学验俱丰,临床擅治中医内科杂病,辨证用药常多独特,尤其疑难病,构思巧妙,匠心别具。笔者有幸随诊,耳提面命,受益非浅。兹介绍从痰立论法治疗疑难病3例,以飨读者。1 抽搐 张桂兰,女,80岁,家庭妇女。1997-03-04初诊。患者30 a前,一次手术后,发生抽搐。从此,每年发作多次。中西药治疗未能控制,多处大医院,各种相关检查未能确诊。
作者:徐立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热淋清颗粒是贵州威门药业公司研制的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自2000-03~2001-01,本院对60例尿路感染病人进行热淋清颗粒加氟哌酸与单用氟哌酸两种方式对比治疗。总结如下:1 病例选择 60例患者均为诸暨市红十字医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7.5岁。病人均有典型尿路刺激症状和(或)伴有腰痛、血尿,发热及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5个/HP,并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作者:徐文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泽泻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规定本品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的干燥块茎。日常检验中很少发现伪品,近我们在药品检验工作中发现一伪品泽泻,经作者鉴定系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的块茎,其原植物差异较大,但块茎外形与泽泻极其相似,易于混淆。为澄清真假,确保质量,我们参照文献[1,2]项下,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现报道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石世贵;龚山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于1998-05~1999-05,采用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研制的三类新药增生平,治疗经电子胃镜检查、活检病理确诊为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患者71例,现对服药2个月及2个月以上并进行复查有比较的48例记录完整的病例总结如下:1 病例资料 完整病例48例。其中男39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4.3∶1;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2岁。胃镜诊断采用日本Ptntax 290P型电子胃镜,对病变部位定点活检,病理活检确诊标准参照《实用外科病理学》。
作者:张国华;翟惟凯;徐洪兴;葛关通;樊翠萍;卞培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制订青藤碱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藤碱的含量,以氯霉素为内标。结果:线性范围2.5~25 μg/ml。方法回收率99.8%,RSD1.3%。结论:方法简便,准确,结果可靠。
作者:潘细贵;罗顺德;张先洲;罗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范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笔者依临床经验体会到,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时,辨证论治合理选择药物对于临床提高疗效、防止疾病逆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兹谈慢性胃炎的临证用药体会如下。1 清胃热忌克伐过度 饮食所伤是临床上导致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寇建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臌胀”范畴,是临床难治之证,而顽固性乙肝肝硬化腹水更是难中之难。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兹将体会浅述如下。1 中西医药各扬长缓急利水消臌胀 笔者从临床观察到,已经反复使用西药利尿剂及白蛋白而未能控制腹水复发的乙肝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单独使用中药或西药再治疗,疗效均不佳。
作者:朱庚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灵芪安神口服液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中主要成分。结果:方中灵芝、黄芪、枸杞子的主要成分,其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结论:薄层色谱鉴别可作为灵芪安神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何德;汤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品种混乱,给购者带来不便。笔者对目前一些常见混伪品种药材的经验鉴别方法报道如下,仅供参考。1 地黄与锁阳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的干燥块根,性寒,味甘、苦,具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的功效。地黄呈不规则团块状,扁长圆形或长条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表面极皱缩,有不规则横曲纹。体重质坚,断面黑色,有粘性。味微甜[1]。 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性温,味甘,具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效。锁阳呈扁圆锥形,一端略细而稍弯曲,多较地黄长。表面极皱缩,具明显纵沟,有的残存黑棕色鳞片,质坚,难折断,断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的可见黄色三角状或不规则状的纤维束,单个或2~5个成群。味微甘而涩[2]。
作者:姚强;潘鲁敏;焦福贵;田永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速释胃药叶绿酸铜钠片的药效学。方法:按胃镜下溃疡消失或瘢痕形成及溃疡面缩小情况与甲氰咪胍对照比较。结果:能明显减轻胃粘膜损伤、水肿、减少胃溃疡的发生和降低溃疡病的发生率。结论:能直接修复溃疡面促进溃疡愈合且具有抗细胞诱变作用。
作者:苏桂兰;石磊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四季花、月季红,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玫瑰花又名徘徊花、笔头花、刺玫花,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两药物为少常用中药。历代本草以及《中国药典》均有记载。二者在生药学诸多特征方面均有较大区别,但在临床应用中常被混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二者详加区别。
作者:姚廷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巢氏病源候论》云:夫面上生疮者由内热外虚、风湿所乘则生疮也,肺主气,候于皮毛,脾内气虚则肌肤腠理开,为风湿所乘,内热则脾气温,气温则肌内生热也,湿热相搏,故会面生疮也。面疮患者病程多缠绵,往往此伏彼起,新疹不断继发,可迁延数年或更久。现将我科治疗面疮患者60例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道琴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病情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临床表现以反复下腹疼痛、腰骶酸痛,带下增多为主,多伴有月经失调,痛经甚至不孕,属中医“带下病”“痛经”“症瘕”“不孕”等范畴。妇科检查可见子宫活动欠佳或固定,子宫压缩,单侧或双侧附件增厚,呈条索状或呈片状,轻度压痛或触痛,一侧或双侧可扪及炎性包块,压痛明显或粘连固定,宫骶韧带增粗,触痛,此病缠绵难愈,重伤元气,故临床上常见寒热错综,虚实夹杂之证。护理上应分别辨证施护,方能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本病的辨证施护分述如下:
作者:康小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于1999-05~2000-07应用海南碧凯公司独家生产的保妇康消炎栓,对300例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30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为21~25岁,已婚,曾有霉菌性阴道炎经其它抗真菌治疗后复发次数不少于2次甚至反复复发年余者。阴道分泌物镜检念珠菌(+)。临床表现:阴部瘙痒不堪,甚或痒痛难忍,伴有带下量多,坐卧不安,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气味腥臭,局部皮肤不同程度破损,斑疹及表浅小溃疡。
作者:卜跃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