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荷;周月华
地奥心血康系从薯蓣科植物黄山药Dioscorea anthaica Prain et Burkill的根茎中提取的甾体总皂苷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疗效显著。随着临床应用的日趋广泛,其不良反应渐有报道。现综述如下:1 腹胀、头痛、头晕及面部发热 周正质报道[1],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13例;口服地奥心血康200 mg/次,3次/d,共2个月。结果有腹部不适9例,头痛2例,头晕5例,面部发热1例。
作者:程艳芹;张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眼底疾病。本病病程常达数月,易反复发作,影响视力。可单眼亦可双眼受累。过去认为是由视网膜血管痉挛引起通透增加造成血管渗漏而发病。然而近年来大量文献和研究对本病的发生、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提出免疫反应及代谢障碍等学说[1],但对其发病的真正原因和病机仍未明了。因此在治疗上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方法。激光光凝封闭渗漏点可缩短疗程,但因光凝后残留有永久性暗点和可能发生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形成等并发症而使这一疗法的广泛应用受到限制[2]。我们应用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丽珍;金忠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们用葛根素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3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诊断SMI的标准:①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降低≥1 mm(J点后持续80 ms);②ST段改变持续时间>1 min;③下次发作的判断需在前次ST段恢复到基线至少1 min后,即“三个一”的诊断标准[1]。选38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1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且运动试验提示心肌缺血,近期无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为46.6岁。
作者: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细梗胡枝子Lespedeza virgata (Thunb.) DC.为豆科胡枝子属植物,以全草入药,主治慢性肾炎、疟疾、关节炎、中暑等证。它是配制中成药“肾炎四味片”的主要原料。由于生产上需求量大,而野生资源日益减少,故湖北省在80年代末进行了野生转家种的试验,并已获成功。现将细梗胡枝子的栽培技术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合刚;刘国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四季花、月季红,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玫瑰花又名徘徊花、笔头花、刺玫花,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两药物为少常用中药。历代本草以及《中国药典》均有记载。二者在生药学诸多特征方面均有较大区别,但在临床应用中常被混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二者详加区别。
作者:姚廷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可运用于表现为“心动悸、脉结代”为主症的心脏病证,尤其对诸如病毒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肌病等出现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特点配伍运用,能取得一定疗效。1 病例资料 32例有缓慢性心率失常特征的病例,年龄19~65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心率48~64次/min,室性早搏2~6次/min共24例,其中病毒性心肌炎14例,心律失常早搏8例,心肌缺血4例,冠心病4例。根据病史、体征、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生化酶学检测等明确诊断。
作者:王正值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中药材市场品种混乱,给购者带来不便。笔者对目前一些常见混伪品种药材的经验鉴别方法报道如下,仅供参考。1 地黄与锁阳 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的干燥块根,性寒,味甘、苦,具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的功效。地黄呈不规则团块状,扁长圆形或长条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表面极皱缩,有不规则横曲纹。体重质坚,断面黑色,有粘性。味微甜[1]。 锁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 songaricum Rupr.的干燥肉质茎,性温,味甘,具补肾助阳、润肠通便的功效。锁阳呈扁圆锥形,一端略细而稍弯曲,多较地黄长。表面极皱缩,具明显纵沟,有的残存黑棕色鳞片,质坚,难折断,断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的可见黄色三角状或不规则状的纤维束,单个或2~5个成群。味微甘而涩[2]。
作者:姚强;潘鲁敏;焦福贵;田永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杜仲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主腰背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为常用中药,古今炮制方法较多,现浅述如下,供同道考阅。1 历代医籍记述概况 杜仲在宋代以前多以切制生用为主,如唐*苏敬等著的《新修本草》载:“用之薄削去上甲皮横理切令断丝也。”宋代以后多采用加辅料的炮炙方法。 宋代出现了“去皮姜炒断丝”,“凡使,先去上粗皮令净,以生姜汁涂炙令香熟,令无丝为度,或只坐刂碎以姜汁拌炒,令丝绝亦得”(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去皮,坐刂,姜汁浸,炒去丝”。“去皮、坐刂,炒断丝”(严用和《济生方》)。“去粗皮,盐酒拌炒断丝”,“盐炒,去丝为末”(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
作者:魏绪刚;徐玉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结合临床研制小儿腹泻糖浆,治疗小儿腹泻。方法:利用现代中药制剂设备,将传统汤剂研制成糖浆剂,确定制备工艺,制订质量标准,并通过临床使用,观察疗效。结果:研制的小儿腹泻糖浆,经检验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有关项下的各项规定,质量稳定。结论:小儿腹泻糖浆便于小儿服用,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丁显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热淋清颗粒是贵州威门药业公司研制的一种治疗尿路感染的中成药。自2000-03~2001-01,本院对60例尿路感染病人进行热淋清颗粒加氟哌酸与单用氟哌酸两种方式对比治疗。总结如下:1 病例选择 60例患者均为诸暨市红十字医院门诊病人,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37.5岁。病人均有典型尿路刺激症状和(或)伴有腰痛、血尿,发热及肾区叩击痛,尿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5个/HP,并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作者:徐文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贝尔氏面瘫是周围性面瘫中多见者,病变始于颈乳孔处,多因凉风吹袭后,局部血管收缩,面神经局部缺血,致神经及神经鞘水肿而致。常为单侧突然发病,多先有耳后钝痛、压痛及压迫感,尔后出现完全性或部分性面瘫。本病属中医学的“口僻”“口眼斜”等范围,为风邪中络,络脉不通所致。自1997-08以来,我们采用自制祛风通络丸(下简称“本方”)治疗本病126例,收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作者:孙振国;牛玉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当归为常用中药,系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干燥根,它具有补血活血,通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1]。笔者在工作中发现有人以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混入当归饮片中冒充正品销售。此混伪品非《中国药典》规定所采收的生长期2~3 a的正品白术,可能是生长期很短或质量很差的白术,仅从外观很难将两者区别开。本人通过性状、显微、紫外光谱对两者鉴别比较如下:
作者:倪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口腔溃疡2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此法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7例(65.4%),女9例(34.6%);年龄5~70岁;病程6 d~10 a;其中口腔单发溃疡16例(61.5%),多发溃疡10例(38.5%);溃疡面积大者1.1 cm×1.0 cm,小者0.2 cm×0.3 cm。
作者:林兆青;侯孝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江苏省名中医梅九如老师,从医50多年,学验俱丰,临床擅治中医内科杂病,辨证用药常多独特,尤其疑难病,构思巧妙,匠心别具。笔者有幸随诊,耳提面命,受益非浅。兹介绍从痰立论法治疗疑难病3例,以飨读者。1 抽搐 张桂兰,女,80岁,家庭妇女。1997-03-04初诊。患者30 a前,一次手术后,发生抽搐。从此,每年发作多次。中西药治疗未能控制,多处大医院,各种相关检查未能确诊。
作者:徐立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根据国内外巴布剂的研制现状,提出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开发思路。认为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巴布剂的基质原料研究;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透皮促进剂的筛选及从中药中开发透皮吸收促进剂;制备工艺研究;质量评价。
作者:楼步青;何伟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由于贵重药材不易贮存、保管,很多药房不愿保存此类药材,使患者买不到这类药材而延误治疗。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冬虫夏草为例,介绍一种贵重药材贮存、保管的新方法。1 材料和仪器1.1 药品冬虫夏草原药材均购自各级药材公司,经鉴定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子实体)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作者:刘国;张荣;田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芦荟属多年生百合科多肉质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有“急救植物”“无声医师”“万应良药”等美称,在医药、美容、保健以及食品等方面有着神奇的功能。在临床中为加速皮肤感染创口的愈合,我院自1998年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感染伤口采用中药芦荟外敷以促进创面愈合,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施少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痔为直肠下端粘膜或肛管皮肤下静脉的扩大和曲张而形成的静脉团。西医治疗多采用手术和内服西药消炎止痛;而中医认为痔疮为湿热下注所致,多采用保守治疗。单纯服用中成药及西药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近2 a我院根据临床需要,研制出消痔煎液,采用局部药浴和配合内服中成药的方法治疗各种痔疮病人201例,深受病人欢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俊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肩周炎是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其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故常称为“五十肩”,有自愈倾向。又因其疼痛较剧,肩部(肩关节)多处于被动冻结状态,有些教科书又称之为“冻结肩”。对肩周炎的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加之局部的理疗、热敷等,多能治愈,治愈后也可能再复发。我院外科近四年来,陆续收治肩周炎患者32例,年龄44~54岁,采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德庆;张兴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复发性较强的疾病,临床治疗药物多为散剂,将药物粉末直接敷于创面,或吹散在溃疡面上。这种方法存在着剂量难以掌握、口感不好、患者不易接受、药物与创面接触时间短及治疗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我们在自拟协定处方溃愈散组方的基础上,改变剂型,避免了上述不足,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作者:魏绍良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