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杰;王丽萍
甘草为豆科类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芒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其主要成分为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制剂有甘草片、甘草粉、甘草浸膏、甘草合剂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和诸药等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挛急疼痛,痈疽疮毒,缓解药物毒性。本文就甘草及其制剂在临床的应用谈体会如下。
作者:葛文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桔梗以根入药。适宜凉爽、温和、湿润气候。在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里生长良好。1 整地与施肥 选好地块,施足厩肥30 000 kg/ha及草木灰适量,深翻25 cm。并随深翻撒施硫酸钾高效复合肥1 500 kg/ha。耙细、整平、做1 m宽平畦。2 播种 用种子直播,春秋皆可下种。春播于3月上中旬;冬播于11月上中旬下种。播种前种子用0.5%高锰酸钾液浸泡24 h,可提高发芽率、增产30%以上。在备好的畦内按行距20 cm开1~2 cm的浅沟。将浸泡过的种子稍晾,与5倍的硫酸铵混合均匀撒入沟内。复细土1~2 cm,浇水,复盖农膜或柴草,保持湿润。出苗后将复盖物去掉。苗高4~5 cm时按株距6~8 cm定苗。3 田间管理3.1 松土、除草定苗后浅浅地松土,以除掉草为度。以后有了草及时松土、除草。
作者:杨延庆;李凤英;徐同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泽泻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规定本品来源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 orientalis (Sam.) Juzep.的干燥块茎。日常检验中很少发现伪品,近我们在药品检验工作中发现一伪品泽泻,经作者鉴定系天南星科植物芋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的块茎,其原植物差异较大,但块茎外形与泽泻极其相似,易于混淆。为澄清真假,确保质量,我们参照文献[1,2]项下,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现报道如下,仅供参考。
作者:石世贵;龚山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龙眼肉、紫草是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常用中药。因其价格较贵,常有不法商贩采取掺假手段以谋取暴利。现就掺假现象报道如下,以引起大家的注意。1 龙眼肉中掺红糖 龙眼肉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本品为纵向破裂的不规则薄片,常数片粘结。长约1.5 cm,宽2~4 cm,厚约0.1 cm,棕褐色,半透明。一面皱缩不平,一面光亮而有细纵皱纹。质柔润。气微香,味甜。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作用。 掺有红糖的龙眼肉,棕红色,透明度差,粘度大,眼观有砂粒样物质,口嚼有砂粒感。
作者:张丽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五加皮、香加皮均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因其作用相似而互为代用。其实两者的科属、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性、用量均不一样。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五加皮、香加皮从以下方面进行鉴别比较:1 来源鉴别[1]1.1 五加皮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 W. W. Smith的干燥根皮。1.2 香加皮萝(艹)/(()/(摩))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
作者:杨久云;张思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笔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疗效满意。现简述如下。1 方剂组成及用法 红花、栀子、桃仁各10 g,乳香、没药各5 g。将上药共研细末,加入葱白根须4~5枚(打烂)75%酒精(或白酒)适量,面粉少许,微火加温调匀成糊状,再把温热糊状中药摊于纱布块上。使用方法:上肢任何部位扭伤,敷患侧掌心,下肢各部位扭伤,敷患侧足心;胸、腹、腰部位扭伤,敷局部。
作者:何俊;贾春平;吴维智;赵立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成药品种繁多,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有些人对中成药的药理作用和中医治病的特点不了解,往往使用不当,治而无效,甚至加重病情。所以正确合理使用中成药,对提高临床疗效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合理使用中成药谈几点肤浅的认识。1 辨证论治,减少盲目性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中成药的使用也不例外。中成药有其相应的适应证,须在辨证论证治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例如:眩晕证,辨证有虚实之分,证因不同,治疗时要针对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作者:张思波;杨久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四季花、月季红,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玫瑰花又名徘徊花、笔头花、刺玫花,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两药物为少常用中药。历代本草以及《中国药典》均有记载。二者在生药学诸多特征方面均有较大区别,但在临床应用中常被混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二者详加区别。
作者:姚廷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肩周炎是以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其好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故常称为“五十肩”,有自愈倾向。又因其疼痛较剧,肩部(肩关节)多处于被动冻结状态,有些教科书又称之为“冻结肩”。对肩周炎的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在治疗的同时,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加之局部的理疗、热敷等,多能治愈,治愈后也可能再复发。我院外科近四年来,陆续收治肩周炎患者32例,年龄44~54岁,采用血府逐瘀汤化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德庆;张兴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在临床上经常可见一些患者将中西药同服,多则有几十味中药再加上西药,成分复杂,往往会引起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医务人员要重视和了解中西药配伍引起的物理、化学、药理、药剂等方面的配伍禁忌,才能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1 物理性配伍禁忌
作者:唐本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由于贵重药材不易贮存、保管,很多药房不愿保存此类药材,使患者买不到这类药材而延误治疗。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冬虫夏草为例,介绍一种贵重药材贮存、保管的新方法。1 材料和仪器1.1 药品冬虫夏草原药材均购自各级药材公司,经鉴定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子实体)和幼虫尸体的干燥复合体。
作者:刘国;张荣;田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金疮止血消炎药的抗炎作用机理。方法:采用药物抑菌试验和药物诱导试验小鼠及细胞,观察抑菌结果和其炎症指标抑制及减少能力。结果:能减少小鼠气囊内的细胞游出以及炎症坏死因子(PGE2)的产生;同时还抑制了刀豆球蛋白A(ConA)所导致的内毒素血症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可抑制脂多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白细胞介素-1(IL-1)和一氧化氮(NO)。结论:金疮止血消炎药的抗炎作用主要与抑制细胞生长,并抑制IL-1、NO和PGE2等炎症坏死因子的产生有关。
作者:刘大基;刘解生;徐继勋;徐维利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失眠亦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寐而易醒不能再睡,或时寐时醒、梦呓、睡不安稳,严重者彻夜不眠,而白天则昏昏沉沉,精神不振,并伴有头晕头痛,心悸健忘,易怒等。笔者临床遇此类病证喜用交泰丸为主加味治之,每获殊效,共统计76例患者,并随机设西药组对照。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志涛;曹秋菊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自然条件对文登西洋参质量特征的影响。方法:对文登西洋参种植情况,药材质量特征及该地区自然条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调研。结果与结论:在吸收国外、国内种植西洋参先进经验的前提下,该地区地球纬度、地理、气候与西洋参原产地相近,其受海洋性气候调节的温带湿润地区的温度和湿度,以及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西洋参生长,是形成西洋参特色药材的先决条件。
作者:孙守祥;王晓光;刘其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对康克胶囊中有效成分多糖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7.5~37.5 μg/ml(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6.8%(RSD=1.25%)。结论:可作为该产品的质量分析方法。
作者:周文兰;童列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心肌梗塞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病人较正常人更易产生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加强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好转及治愈率,预防其它合并症的发生。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7-06~2000-11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病人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6~75岁。均被心电图证实。
作者:田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临床运用自拟抗肝炎Ⅱ号结合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黄疸型肝炎5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1997~2000-03收治住院的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包括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黄疸者)。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年龄15~45岁,平均年龄29岁;血清总胆红素(TB)34.5~200 μ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80~650 u/L;其中有乙肝病史60例,甲肝病史40例。随机分成2组,自拟抗肝炎Ⅱ号结合门冬氨酸钾镁针组为(治疗组)、门冬氨酸钾镁针组为(对照组)各50例。
作者:吴思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江苏省名中医梅九如老师,从医50多年,学验俱丰,临床擅治中医内科杂病,辨证用药常多独特,尤其疑难病,构思巧妙,匠心别具。笔者有幸随诊,耳提面命,受益非浅。兹介绍从痰立论法治疗疑难病3例,以飨读者。1 抽搐 张桂兰,女,80岁,家庭妇女。1997-03-04初诊。患者30 a前,一次手术后,发生抽搐。从此,每年发作多次。中西药治疗未能控制,多处大医院,各种相关检查未能确诊。
作者:徐立婷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们用葛根素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23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观察对象诊断SMI的标准:①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降低≥1 mm(J点后持续80 ms);②ST段改变持续时间>1 min;③下次发作的判断需在前次ST段恢复到基线至少1 min后,即“三个一”的诊断标准[1]。选38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提示>1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且运动试验提示心肌缺血,近期无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42~58岁,平均年龄为46.6岁。
作者:章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1998年以来,我院应用小剂量尿激酶加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文60例患者,按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和病例选择。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4.5岁;脑CT检查示单灶性脑梗塞22例,多灶性脑梗塞6例,腔隙性脑梗塞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2例,均无尿激酶应用禁忌症,且都是在发病48 h内用药。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65.1岁;脑CT示单灶性脑梗塞20例,多灶性脑梗塞8例,腔隙性脑梗塞2例。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5例。
作者:李义培;陈书忠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