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马小平;曹静;锁漉萱;朱利;万贵平
目的 探讨超声和MRI在胎儿胼胝体发育不良(ACC)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产前怀疑ACC胎儿22例,超声检查后1周内行MRI检查,将超声和MRI结果与生后随访或引产尸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孕妇共检出21例ACC患儿.超声正确诊断14例完全性ACC和3例部分性ACC胎儿,误诊1例,漏诊4例;MRI正确诊断16例完全性ACC和5例部分性ACC胎儿,误诊1例.超声和MRI均正确诊断15例单纯性ACC胎儿.MRI显示6例胎儿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而超声诊断2例胎儿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漏诊4例.结论 MRI对胎儿ACC的诊断优于超声,有助于判断其分型及合并畸形,是超声产前筛查有效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陈婷;张晶;刘希胜;王小宁;洪汛宁;郭晨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本文就针对于孕12-14周的孕妇采用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联合用药终止妊娠和先行羊膜腔内依沙吖啶注射再配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联合用药终止妊娠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
作者:张芬芬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Ⅰa-Ⅱa期有高危因素宫颈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 对149例Ⅰa-Ⅱa期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9例高危宫颈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83.9%,5年生存率为74.5%.47例复发患者中38例死亡,9例存活.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19.1%.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组织分化、深肌层侵犯、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宫颈癌预后密切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深肌层侵犯(P<0.01)和盆腔淋巴结转移(P<0.01)是影响Ⅰa-Ⅱa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Ⅰa-Ⅱa期有高危因素的宫颈癌患者,深肌层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邓斐;陈小祥;吴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骨穿针由于结构特殊,管腔小而长,黏液、血迹、污迹等残留物容易附着形成死角,管腔内壁附着的残留物如干枯的血液、蛋白质、组织等更不易被彻底清除,从而影响灭菌效果,大量有机物和血细胞残留可成为潜在热源,造成医源性感染的发生[1].骨穿针的传统清洗方法为手工清洗,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也存在清洗人员责任心等影响,导致清洗质量低等缺点.我们通过减压沸腾清洗机负压清洗骨穿针管腔器械,比较不同清洗方式清洗的效果.
作者:洪霞;宋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发病率和疾病转归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A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airo和Bishop标准判断患者是否发生TLS,并分析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在107例AL患者中,22例(20.6%)发生TLS.其中,临床TLS(CTLS)1例(0.9%),实验室TLS(LTLS) 21例(19.6%).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血肌酐升高、血尿酸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和白细胞数升高均为TLS的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TLS是AL的常见并发症,对高危患者应予密切监测、预防及充分治疗.
作者:王帅;朱华渊;许戟;朱雨;钱思轩;李建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脊髓栓系松解术治疗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61例接受了脊髓栓系松解术.其中,终丝紧张型脊髓栓系综合征29例(A组),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32例(B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术后肢体疼痛和麻木均完全或部分缓解,肌力和膀胱功能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A组疼痛缓解和下肢肌力改善优于B组(P<0.05).结论 脊髓栓系松解术对成人终丝紧张型和脂肪瘤型脊髓栓系综合征均有确切疗效;在疼痛缓解和下肢肌力改善的远期效果方面,栓系松解术对终丝紧张型综合征的效果优于脂肪瘤型.
作者:赵寅涛;蒋健;金伟;梁维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针对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选取1129例开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其颅内感染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同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其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共有65例发生颅内感染,感染率为5.76%.其中显微镜外科手、未严密关颅、脑室外引流、植入异性材料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照组感染率7.09%,干预组感染率2.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提高机体防御功能和改善病房环境,可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蒋震伟;蒋建刚;张翔;蒋宽;宋金海;姚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钙与依折麦布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瑞舒伐他汀钙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组(观察组)34例,观察两种治疗方案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三酰甘油(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MP-9、hsCRP、LDL-C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不稳定斑块率为85.3%,治疗后为73.5%;对照组治疗前为93.3%,治疗后为86.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瑞舒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降脂效果理想,可延缓颈动脉硬化进程,增强斑块稳定度,对预后改善意义重大.
作者:薛晓琳;宋春杰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3%高渗盐水(HTS)与20%甘露醇(MT)渗透性脱水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HTS 130 ml(HTS组,18例)和MT 130 ml(MT组,17例)治疗,均于20 min内一次静脉输注.记录两组治疗后30、60、120和180 min的ICP、MAP、脑灌注压(CPP)、PbtO2和CVP.结果 治疗后,两组均显示ICP降低和CPP升高(P<0.05);HTS组的变化较MT组更加明显,且同时有PbtO2升高(P<0.05).结论 与20% MT相比,3%HTS能更好地降低ICP和增加CPP,同时还能升高PbtO2.
作者:王其平;徐裕;那汉荣;高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槽式克氏针张力带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髌骨骨折患者35例,随机分为A组12例、B组23例.A组采用槽式克氏针张力带系统,B组用传统克氏针;受伤至手术时间5h-4d.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摄片显示髌骨骨折得到解剖复位.A组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X射线片显示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结论 槽式克氏针钢缆张力带系统微创治疗髌骨骨折,操作方便、创伤小,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陆坚;鄂远;李云峰;王晖;刘百伟;张伟峰;吴小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首诊医生给药剂量的不同,89例HMD患儿分为两组:A组,34例,给予PS(94.86±14.94) mg/kg;B组,55例,给予PS(55.26±10.70) mg/kg.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用药后的相关观察指标均较用药前改善(P<0.05或P<0.01).与B组相比,A组用药后吸氧浓度(FiO2)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P<0.05),氧疗时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均有所改善(P>0.05).两组治愈好转率、病死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牛PS治疗能有效改善HMD患儿的氧合和通气效率,不增加并发症及死亡风险.
作者:章晔;任义梅;郭丽敏;崔曙东;胡毓华;陈筱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临床诊断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8例经枕下后正中入路切除;1例经左枕旁正中入路切除;4例行颞下入路切除.结果13例病灶均镜下全切.结果 10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无新增症状,无并发症,无死亡.随访4-24个月,MRI复查无病灶残留.结论 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恰当选择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手术切除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朱春明;孙雪波;王中;虞正权;周幽心;陈罡;黄亚波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术式.但是胆囊切除术后易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胆总管结石和结肠癌发生率升高,这促使越来越多学者关注保留胆囊的重要性.我院对62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新军;杜生旺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脑梗死TOAST及OCSP分型的影响.方法 将392例急性脑梗死按血清Hcy及HbAlc水平分为四组:两者均正常组(A组),单纯高Hcy组(B组),单纯高HbAlc组(C组),两者均高组(D组),将其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与TOAST和OCSP分型的关系及测定对梗死面积大小的影响.结果 C、D组中FBG、TG及HbAlc均高于A组,其中C、D组中TG也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AST分型各组亚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及D组OCSP分型中的后循环梗死比例较A组高(P<0.05);B组中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A组(P<0.05),C组中小面积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B组(P<0.05).结论 单纯高Hcy血症脑梗死患者,梗死面积较大,单纯高HbAlc患者倾向于小面积梗死,且多数为后循环脑梗死.
作者:徐心耕;柯先金;蔡志荣;过红明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102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给予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止血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165.3±33.2) min vs.(226.5±25.4) min](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1180.3±33.7)ml vs.(1683.6±23.9) ml](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1.96% vs.13.73%)(P<0.05).观察组产后发生腹痛、产褥病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84% vs.39.22%)(P<0.05).两组均无肠粘连发生.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显著,术后不良反应少.
作者:仲海平;陈玉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使用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限定日剂量值计算4类抗感染药物的用药频度,采用SPSS 17.0软件对抗菌药物使用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南京和徐州地区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量呈增长趋势,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用量稳定,β-内酰胺类药物南京地区用量稳定,徐州地区增加.结论调整不同种类抗菌药物的用量有利于控制耐药菌的广泛传播.
作者:丁一;曹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术)的麻醉要求术中有良好的镇静镇痛、苏醒迅速和不良反应少等.临床常用的有丙泊酚、乙托咪酯、氯胺酮、右美托咪啶、舒芬太尼、地佐辛和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等.本文观察新上市的阿片样作用中枢性镇痛药羟考酮注射剂(奥诺美)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
作者:张小引;邱承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融合神经导航(MIFN)在经蝶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垂体腺瘤患者59例在神经导航指引下行经蝶手术.利用MRI和CT融合图像制定导航计划,引导手术进程.结果 59例垂体腺瘤在MIFN下均能准确和快速定位病变,为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肿瘤全切除46例,次全切除13例.无手术死亡,无术后颅内感染和出血,无脑脊液漏.术后一过性尿崩11例,伴有电解质紊乱5例,3例术后垂体功能低下.随访3-18个月,7例次全切患者肿瘤复发.结论 MIFN技术用于经蝶垂体腺瘤手术能增加肿瘤的显露,提高肿瘤切除率,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因定位偏差对周围重要结构造成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孙骏;邵君飞;戴敏超;黄进;程超;吴德权;包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宫颈敷料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后促进宫颈组织再生与修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宫颈病变行LEEP治疗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换药(A)组与宫颈敷料治疗(B)组,观察分析两种不同换药方法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阴道流血时间、阴道排液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较A组缩短,术后出血、宫颈管粘连发生率亦较A组降低(P<0.05).结论 宫颈敷料在促进宫颈上皮组织再生,加速伤口愈合,减少术后宫颈出血、颈管粘连等方面有一定作用,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芸;马小平;曹静;锁漉萱;朱利;万贵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肾积水伴严重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妊娠合并肾积水伴严重感染患者15例,在抗生素、保胎等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行经尿道膀胱镜逆行置DJ管术10例,经皮肾穿刺造瘘术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术后体温均逐渐下降,肾积水减轻.经尿道膀胱镜逆行置DJ管术的10例中,术后恢复良好足月分娩8例,术后6h发动宫缩致流产l例,术后2个月胎儿死亡1例;经皮肾穿刺造瘘的5例术后恢复良好,足月分娩.结论 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积水伴严重感染患者病情急重,早期诊断和恰当的手术干预是影响母婴预后的关键.
作者:杨文发;杨夫艳;陆薇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