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鼐;王其敏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以进行性心肌细胞被纤维脂肪组织所替代为病理学特征的遗传性心肌疾病,发病较为隐匿,是导致青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就2010年新诊断标准的修改要点及近年来诊断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挚;周秀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固定物及植骨融合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年内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至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腰痛评分较术前提高[(26.5±1.2)分vs.(15.3±1.5)分](P<0.05),优良率达96.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分较术前降低[(1 5.3±2.6)分vs.(46.2±4.2)分](P<0.05).结论 TLIF术后植骨融合快,临床疗效良好,可作为治疗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惠;肖龙;张建伟;张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随着正畸黏结材料的日益改进和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间接黏结技术日益受到临床正畸医生的青睐.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对托槽定位要求比较高的矫治患者(如舌面形态不规则、错牙合畸形牙列拥挤明显或存在牙齿明显旋转、医生在直视下难以准确定位托槽的位置、自锁托槽矫治、生物陶瓷托槽矫治).使用间接黏结技术能帮助医生实现托槽的准确定位[1].间接黏结技术的临床应用,缩短了临床操作时间,有助于复杂矫治的终成功[2],我科自开展托槽间接黏结技术,术后1个月对患者复查黏结效果,结果显示托槽与黏接剂结合紧密,无缝隙、悬突及遗漏,无托槽脱落现象,效果满意.护理组也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护理配合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殷春娣;方秀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RA患者81例,合并ILD患者作为RA-ILD组(38例),未合并ILD为RA组(43例),比较两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的差异.结果 RA-ILD组血清RF为(581.49±106.62) IU/ml,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8.62%,GPI为(1.44±1.36) μg/ml,均高于RA组的(377.79±155.77) IU/ml、64.87%、(1.05±1.21) μg/ml(P<0.05).而两组血清RF阳性率和抗CCP抗体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84.47% vs.71.88%)和(786.59±546.57) IU/ml vs.(782.21±605.21) IU/ml](P>0.05).结论 血清RF水平、抗CCP抗体阳性率和GPI水平高的RA患者较易合并ILD.
作者:杭元星;任天丽;周红霞;石国勋;房德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上各种困难插管的情况不断增加,光棒在牙齿松动、张口受限等困难插管时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麻醉科对于张口度<2.5 cm的患者通常采用清醒盲探经鼻气管插管,失败后采用逆行引导插管,或微创气管切开,对患者损伤大,耗时长,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自2010年起,我院尝试对张口度<2.5 cm的患者采用快诱导经鼻盲探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插管时的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作者:张宏;邵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低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5例晚期胃癌患者治疗方案:紫杉醇30 mg,持续静脉泵入16h,d1 3,d8 10;顺铂5 mg,静脉滴注,d1 4,d8 11;5氟尿嘧啶0.375 g,持续静脉泵入24h,d1 5,d8 12;亚叶酸钙100 mg,静脉滴注,d1,d8.21 d为1个疗程,化疗2个疗程后按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疗效及WHO分级标准评价不良反应,并随访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为52.4%(22/42).45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1年生存率为48.9%(22/45).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脱发和胃肠道反应为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低剂量紫杉醇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陈党英;成红艳;李苏宜;刘琳;高潺潺;侍方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复查PET/CT标准摄取值(SUL)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同周期化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 NSCLC患者53例,参照PERCIST标准确定靶病灶.化疗2周期后复查的患者30例(A组),化疗4 6周期后复查的患者23例(B组),两组病例各30个靶病灶.以SUL下降50%作为B组靶病灶部分缓解(PMR)的阈值,比较两组靶病灶治疗前后SUL的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B组靶病灶SUL下降百分比高于A组[(50.00±26.96)% vs.(32.00±42.00)%](P<0.05).B组靶病灶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80.0% vs.46.7%)(P<0.05);B组复查的靶病灶以SUL下降50%作为PMR标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应用PERCIST标准评价疗效时,化疗2周期复查时SUL下降30%以上的疗效类似于4 6周期复查时SUL下降50%以上的疗效.
作者:丁其勇;张清波;陈建伟;孙晋;杨文平;施海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软组织CT测量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70例重度OSAHS患者分为A1组(48例,30次/小时≤AHI<70次/小时)和A2组(22例,AHI≥70次/小时);依据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AHIT)分为B1组(35例,AHTI< 30 min/h)和B2组(35例,AHTI≥30 min/h);依据氧减指数(ODD分为C1组(34例,30次/小时<ODI≤60次/小时)和C2组(36例,ODI>60次/小时).比较各组上气道软组织CT测量参数.结果 与A1组相比,A2组软腭后区左右径、截面积较小(P<0.05);与B1组相比,B2组软腭后区左右径、截面积较小(P<0.05);与C1组相比,C2组软腭后区和舌后区的左右径和截面积较小,软腭长度较长(P<0.05).结论 软组织CT测量不仅可定位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部位,同时还可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
作者:朱敏;鲁宏华;王巍;林鹏;尹建忠;李前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应用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肩锁关节脱位患者25例采用Endobutton技术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Constant功能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和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降低[(5.6±2.4)分vs.(0.2±0.5)分](P<0.05),而Constant评分增加[(34.7±16.5)分vs.(95.5±6.3)分](P<0.05),优良率为92%.随访发现肩关节僵硬2例,局部皮肤感觉障碍3例.结论 应用Endo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近期疗效满意,具有生物学固定和功能恢复佳、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俊芳;王琼;程力;张成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胃癌是我国常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良好的护理对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患者满意度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近年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佩君;徐梅;耿息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制备实验室日常HBsAg检测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 将日常收集的高滴度HBsAg阳性血清(S/CO>15.0)病毒灭活,经系列稀释后与已知浓度为(0.50±0.09) IU/ml标准品在试验系统中进行反应,分别测定A值.选择接近标准品A值的A值稀释倍数进行稀释;于制备后经20℃以下速冻保存2、180和360d分别抽取20支进行ELISA法测定其S/CO值,计算其均数(西、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结果 S/CO值的主=2.75,s=0.14,CV=5.1%.经20℃180 d贮藏后的检测值与保存2d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实验室自制的HBsAg室内质控品性能稳定,结果可靠,经济实用.
作者:高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1例NSCLC组织中TS及EGFR蛋白表达,评估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TS蛋白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1%(134/382);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蛋白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1%(312/421);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结论 TS及EGFR蛋白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对NSCLC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江曼;钱晓萍;杨阳;任伟;刘宝瑞;胡静;王立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胰腺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HER-2干扰质粒转染入PANC-1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干扰组中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PAN@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目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降低(P<0.05),干扰组PAN-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期且凋亡增加(P<0.05).结论 HER-2可能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脂肪酸合酶(mTOR-FASN)信号通路的活性以及内源性脂肪酸代谢调节胰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作者:朱方;张全安;郑勤;徐翰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miR-200c通过wnt/B-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SW480细胞分为类似物转染(A)组、抑制物转染(B)组、类似物阴性对照(C)组、抑制物阴性对照组(D)和空白(E)组.荧光定量PCR检测12h和24h转染效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显示,A组12 h和24h后伤痕宽度分别为(589.61±17.28) μm和(523.83±57.13) μm,C组分别为(465.33±16.60) μm和(393.99±7.53)μm,A组高于C组(P<0.05).B组12h和24h后分别为(430.93±20.76) μm和(221.38±44.37) μm,D组分别为(485.64±16.65) μm和(441.22±22.40) μm,B组低于D组(P<0.05).Transwe11实验显示,与C组和D组相比,A组24h和48 h通过8μm孔径的细胞数明显减少,B组明显增多(P<0.05).A组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均升高,B组各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miR-200c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SW480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作者:武健;吴莺;孟凡鲁;贺明洁;袁英雪;周红;王文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血管气管(3VT)切面超声诊断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超声心动图确诊的22例PLSVC胎儿3VT切面声像图,与病理或引产后结果对照.结果 22例PLSVC胎儿中,14例单纯型中1例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复合型中4例合并心内畸形(2例右位主动脉弓、1例主动脉弓缩窄伴主动脉发育不良、1例右侧上腔静脉缺如),2例合并心内、心外畸形(1例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伴内脏反位综合征,1例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发育不良伴单脐动脉),2例合并心外畸形(1例马蹄肾、单脐动脉,1例肾积水合并帆状胎盘).结论 3VT切面可作为诊断PLSVC的基本切面,有助于临床诊断.
作者:刘俊;梁喜;张大娟;王丽春;王巧云;王芸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3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33例CHB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8周.检测治疗前后HBsAg定量、HBV DNA定量、CD4+T细胞及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百分率,分析治疗前HBsAg、HBV DNA、免疫状态与HBsAg阴转的关系.结果 CD4+T细胞百分率阴转组高于未阴转组[(41.09±10.25)%vs.(31.86±7.84)%](P<0.05);CD8+T细胞百分率阴转组低于未阴转组[(20.86±5.47)% vs.(28.38±6.46)%] (P<0.05).HBsAg 1 150 IU/ml组阴转率为58.3%,高于151 500 IU/ml组的11.1%和501 2500 IU/ml组的8.3% (P<0.05).CHB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与HBsA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HBsAg<500 IU/ml及处于非免疫耐受状态可作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优选人群.
作者:张晓培;秦爱兰;张玉婷;刘涛;甘建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在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行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对照组行常规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各时点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手术操作时间、放射暴露时间及疼痛管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消融10 min、左右肺静脉前壁、左右肺静脉后壁及消融结束时点的NRS分别为,试验组:(2.06±0.68)、(3.74±0.69)、(5.60±0.97)、(1.94±0.71)分,对照组:(2.54±0.61)、(4.26±0.78)、(6.30±1.05)、(2.42±0.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及放射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术中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DCA循环疼痛管理模式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的疼痛,有效提高患者对术中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作者:陈娟;陈琦;查燕红;周亚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第八届亚太医学教育会议将“如何保持在校医学教育与毕业后培训的一致性”作为会议研讨的热点之一.会议上建议对医学人才培养进行反思,并引入“延续的课程”概念,认为应该让所有的医学教育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将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整合起来.随着医学目标的进步与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医学教育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应更加充分地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并针对这种需要遵循学习、认知规律来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者:刘莹;吴元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前,恶性血液病作为血液系统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目前恶性血液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指对患者进行超大剂量的放疗或化疗预处理后,将正常造血干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其重建正常的造血以及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1].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封闭的病房环境,大剂量的放疗、化疗和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移植中各种并发症造成的痛苦,都将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大幅度的心理波动,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会有着明显的影响[2].本研究通过对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菲菲;傅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IL-4树突状细胞(DC)及IFNαDC负载自噬小体疫苗后激活人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活性.方法 用人单核细胞体外培养IL-4 DC及IFNαDC;制备表达CEF蛋白的HEK293T细胞,从中提取自噬小体疫苗DRibbles.分别用两种体外培养的DC负载HEK293T CEFDRibbles后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内染色方法检测分泌IFN γ的T细胞占总T细胞的百分比;流式细胞术表面染色方法检测两种DC表型差异.结果 负载HEK293T CEFDRibbles的IFNαDC能够诱导(6.0±1.2)%的自体CD8+T细胞激活,高于IL-4 DC诱导的(2.3±0.6)%(P<0.05),CD4+T细胞有效激活率亦高于ID4 DC[(2.6±0.5)% vs.(0.3±0.1)%](P<0.05).与IL-4 DC相比,IFNαDC细胞体积小,颗粒复杂程度低,表达较低水平的CD14、CD11c,但HLA-DR的表达水平类似.结论 与IL-4 DC相比,IFNαDC负载DRibbles能更有效激活人抗原特异性CD8+T及CD4+T细胞.
作者:叶伟;王利利;殷丹丹;周镇先;赵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