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软组织CT测量在重度OSAHS患者上气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朱敏;鲁宏华;王巍;林鹏;尹建忠;李前伟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计算机断层摄影
摘要:目的 探讨软组织CT测量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气道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70例重度OSAHS患者分为A1组(48例,30次/小时≤AHI<70次/小时)和A2组(22例,AHI≥70次/小时);依据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AHIT)分为B1组(35例,AHTI< 30 min/h)和B2组(35例,AHTI≥30 min/h);依据氧减指数(ODD分为C1组(34例,30次/小时<ODI≤60次/小时)和C2组(36例,ODI>60次/小时).比较各组上气道软组织CT测量参数.结果 与A1组相比,A2组软腭后区左右径、截面积较小(P<0.05);与B1组相比,B2组软腭后区左右径、截面积较小(P<0.05);与C1组相比,C2组软腭后区和舌后区的左右径和截面积较小,软腭长度较长(P<0.05).结论 软组织CT测量不仅可定位OSAHS患者上气道的阻塞部位,同时还可评估患者的病情轻重.
江苏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级综合型医院的门诊流程管理改进途径

    我国医疗服务框架和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深入和完善,当代社会出现多种医疗形式,使人民群众可选择的医疗服务内容随之扩大.各类医院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需要,竞相扩充医疗服务内涵.门诊是医院面向患者的第一线,就医程序繁琐冗长是为门诊患者诟病的弊端.本文就三级综合型医院的门诊流程现状和管理改进的可能途径进行分析和阐述.

    作者:徐敏;李燕;孙凯;王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的疗效

    目的 研究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患者88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内固定物及植骨融合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年内椎间植骨融合率为100%,至末次随访时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腰痛评分较术前提高[(26.5±1.2)分vs.(15.3±1.5)分](P<0.05),优良率达96.6%,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评分较术前降低[(1 5.3±2.6)分vs.(46.2±4.2)分](P<0.05).结论 TLIF术后植骨融合快,临床疗效良好,可作为治疗腰椎不稳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惠;肖龙;张建伟;张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自身修复能力

    目的 采用MRI评价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的自身修复能力.方法 62例ACL撕裂患者分为治疗组(A组,28例)和对照组(B组,34例).其中,A组采用支具保护膝关节,停止一切运动,降低康复训练的强度;B组在急性期过后,采用标准的康复训练方法恢复膝关节功能.6个月后复诊,MRI评价ACL损伤的修复情况.结果 MRI显示,A组57.1%(16/28)的患者为修复良好,高于B组的5.9%(2/34)(y2=19.583,P<0.01).结论 ACL拥有自我修复的能力,部分患者可通过支具保护膝关节的方法使ACL恢复形态上的完整性.

    作者:汪益;董启榕;夏华;金志高;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行制备实验室HBsAg质控品

    目的 探讨制备实验室日常HBsAg检测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 将日常收集的高滴度HBsAg阳性血清(S/CO>15.0)病毒灭活,经系列稀释后与已知浓度为(0.50±0.09) IU/ml标准品在试验系统中进行反应,分别测定A值.选择接近标准品A值的A值稀释倍数进行稀释;于制备后经20℃以下速冻保存2、180和360d分别抽取20支进行ELISA法测定其S/CO值,计算其均数(西、标准差(s)和变异系数(CV).结果 S/CO值的主=2.75,s=0.14,CV=5.1%.经20℃180 d贮藏后的检测值与保存2d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临床实验室自制的HBsAg室内质控品性能稳定,结果可靠,经济实用.

    作者:高丽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干预

    目前,恶性血液病作为血液系统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疾病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目前恶性血液病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指对患者进行超大剂量的放疗或化疗预处理后,将正常造血干细胞移植入病人体内,使其重建正常的造血以及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1].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封闭的病房环境,大剂量的放疗、化疗和免疫抑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及移植中各种并发症造成的痛苦,都将导致患者在治疗期间大幅度的心理波动,而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均会有着明显的影响[2].本研究通过对10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及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菲菲;傅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建立在校医学教育与毕业后医学教育统一体模式的探讨

    第八届亚太医学教育会议将“如何保持在校医学教育与毕业后培训的一致性”作为会议研讨的热点之一.会议上建议对医学人才培养进行反思,并引入“延续的课程”概念,认为应该让所有的医学教育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将在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整合起来.随着医学目标的进步与医学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认为,医学教育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应更加充分地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需要并针对这种需要遵循学习、认知规律来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者:刘莹;吴元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带状疱疹累及股神经一例

    患者男性,83岁,因“右下肢疼痛半个月,乏力10d”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肢疼痛,以右大腿前、内侧,右小腿内侧为主.于外院查腰椎MRI,考虑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甘露醇、曲马多等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5d后患者开始出现右下肢无力,并逐渐加重,活动困难,行走不稳,遂就诊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T36.5℃,P 75次/分,R 20次/分,BP 175/91 mmHg.

    作者:徐岳一;陆邦超;王春;曹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阴茎系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患者,男,62岁,发现阴茎系带黑色肿物1年.否认阴茎系带处有黑痣.入院查体:阴茎腹侧系带处一约2.0 cm×2.0 cm大小肿物,肿物表面呈黑褐色伴少许渗出性分泌物.质地稍硬,左腹股沟触及多发肿大淋巴结,活动度差,无压痛,大约3 cm×3 cm,其他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术前诊断为阴茎系带恶性黑色素瘤伴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在全麻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左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阴茎恶性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术后免疫治疗,干扰素300万U皮下注射3次/周,共12周.

    作者:邵剑锋;诸明;阮均;徐卓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20例门诊体检者(A组)、28例慢性肝炎(B组)、28例肝衰竭前期(C组)和66例肝衰竭(D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TBil、PT、WB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D组分为D1组(有继发感染,48例)和D2组(无继发感染,18例);D1组又分为D1a组(好转,8例)、D1b组(加重,40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B、C和D组治疗前的PCT阳性率值分别为0、14.3%、57.1%和72.7%,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C、D组PCT分别与TBil、PT呈正相关(P<0.05).PCT、WBC和hsCRP在D1组和D2组、D1a组和D1b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清PCT检测有助于肝衰竭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

    作者:王艳;甘建和;冯婷婷;孙蔚;顾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稀释剂肺泡灌洗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稀释剂肺泡灌洗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MAS患儿58例分为肺泡灌洗组(A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3例).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72 h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SP)A、SP 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记录相关呼吸指标.结果 治疗后,A组BALF中SPA、SPD含量高于B组(P<0.05);而VEFG含量低于B组(P<0.05).A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氧暴露时间为(79.0±19.6)h和(105.6±28.8)h,均少于B组的(111.9±26.1)h和(139.2±22.5)h(P<0.05).结论 PS稀释剂肺泡灌洗治疗MAS可抑制肺部炎症,减轻肺损伤,改善预后.

    作者:王昌林;章乐;王晓蕾;李雅雯;郁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Klotho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目的 探讨klotho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胰腺癌细胞中转染klotho过表达质粒(pCMV6-KL)、对照空白质粒(pCMV6-AC-GFP)以及特异性沉默klotho 的siRNA(siRNA-kl)和对照siRNA (siRNAc).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Western blot检测p链蛋白(pcatenin)、细胞周期素1(cyclin Dl)、c-myc、组蛋白H3 (histone H3)和klotho的蛋白表达.结果 胰腺正常细胞中klotho表达高于胰腺癌细胞.胰腺癌细胞过表达klotho 后,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率升高,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均减少;而转染特异性siRNAKL能明显逆转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过程.结论 klotho可能通过抑制胰腺癌中Wnt/B-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了胰腺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史旭辉;汤小伟;黄曙;苏东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Gyrus等离子柱状电极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通道止血

    目的 探讨Gyrus等离子柱状电极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通道的止血作用.方法 480例PCNL术中68例应用Gyrus等离子柱状电极进行了术中通道出血的止血.结果 63例满意止血,术后均未出现早期或迟发的严重出血,5例止血不满意,但出血有所减少,无一例输血,一期结石清除率91.2%.结论 Gyrus等离子柱状电极用于PCNL术中通道止血,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止血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出血,防止术后严重出血.

    作者:莫乃新;吕忠;史红雷;吴斌;王旭刚;冯伟;钟敏;魏汉平;施云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胰腺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胰腺星状细胞(PSCs)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培养PSCs,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结蛋白、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r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鉴别.取培养的第2 3代PSCs,用不同浓度bFGF(5、10、20、25 ng/rnl)处理72 h,CCK8法检测PSCs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基因mRNA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αSMA表达;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1)不同浓度bFGF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45.17±6.67)%、(152.96±7.50)%、(148.64±8.74)%和(144.83±10.06)% vs.100%](P<0.05).(2)与对照组比较,bFGF促进Ⅰ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比较,bFGF刺激PSCs后引起α-SMA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 bFGF可促进PSCs增殖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胰腺纤维化.

    作者:徐岷;王国乙;李萍;王国英;蔡菁;周冰洁;赵义;蒋小猛;顾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TS及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1例NSCLC组织中TS及EGFR蛋白表达,评估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TS蛋白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1%(134/382);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蛋白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4.1%(312/421);其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结论 TS及EGFR蛋白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对NSCLC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江曼;钱晓萍;杨阳;任伟;刘宝瑞;胡静;王立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ER-2介导mTOR-FASN通路调节胰腺癌细胞恶性表型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胰腺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HER-2干扰质粒转染入PANC-1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干扰组中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PAN@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目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降低(P<0.05),干扰组PAN-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期且凋亡增加(P<0.05).结论 HER-2可能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脂肪酸合酶(mTOR-FASN)信号通路的活性以及内源性脂肪酸代谢调节胰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作者:朱方;张全安;郑勤;徐翰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iR-200c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抑制SW480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目的 研究miR-200c通过wnt/B-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肠癌SW480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将SW480细胞分为类似物转染(A)组、抑制物转染(B)组、类似物阴性对照(C)组、抑制物阴性对照组(D)和空白(E)组.荧光定量PCR检测12h和24h转染效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细胞划痕实验显示,A组12 h和24h后伤痕宽度分别为(589.61±17.28) μm和(523.83±57.13) μm,C组分别为(465.33±16.60) μm和(393.99±7.53)μm,A组高于C组(P<0.05).B组12h和24h后分别为(430.93±20.76) μm和(221.38±44.37) μm,D组分别为(485.64±16.65) μm和(441.22±22.40) μm,B组低于D组(P<0.05).Transwe11实验显示,与C组和D组相比,A组24h和48 h通过8μm孔径的细胞数明显减少,B组明显增多(P<0.05).A组β-catenin和E-cadherin的表达均升高,B组各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miR-200c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SW480结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作者:武健;吴莺;孟凡鲁;贺明洁;袁英雪;周红;王文兵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90例,结石直径0.6 1.5 cm(平均1.1 cm);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肾积水,其中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11例,输尿管狭窄5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90例中,一次性碎石成功88例(97.8%),手术时间25 76 min,平均41 min.2例输尿管结石上移至肾盂,术中留置双“J”管,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治疗,排尽结石.全部患者均未出现输尿管撕裂,输尿管穿孔,输尿管黏膜袖状撕脱等并发症.患者住院48d(平均5.5d),术后随访1 3个月,复查B超所有结石都排尽,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具有创伤小、结石排尽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庄其辉;朱黄辉;黄晓东;宋林衍;刘洪辉;陆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实验室指标分析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RA患者81例,合并ILD患者作为RA-ILD组(38例),未合并ILD为RA组(43例),比较两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的差异.结果 RA-ILD组血清RF为(581.49±106.62) IU/ml,抗CCP抗体阳性率为88.62%,GPI为(1.44±1.36) μg/ml,均高于RA组的(377.79±155.77) IU/ml、64.87%、(1.05±1.21) μg/ml(P<0.05).而两组血清RF阳性率和抗CCP抗体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84.47% vs.71.88%)和(786.59±546.57) IU/ml vs.(782.21±605.21) IU/ml](P>0.05).结论 血清RF水平、抗CCP抗体阳性率和GPI水平高的RA患者较易合并ILD.

    作者:杭元星;任天丽;周红霞;石国勋;房德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33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 分析3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效果.方法 33例CHB患者均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180 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48周.检测治疗前后HBsAg定量、HBV DNA定量、CD4+T细胞及CD8+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百分率,分析治疗前HBsAg、HBV DNA、免疫状态与HBsAg阴转的关系.结果 CD4+T细胞百分率阴转组高于未阴转组[(41.09±10.25)%vs.(31.86±7.84)%](P<0.05);CD8+T细胞百分率阴转组低于未阴转组[(20.86±5.47)% vs.(28.38±6.46)%] (P<0.05).HBsAg 1 150 IU/ml组阴转率为58.3%,高于151 500 IU/ml组的11.1%和501 2500 IU/ml组的8.3% (P<0.05).CHB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与HBsA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HBsAg<500 IU/ml及处于非免疫耐受状态可作为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优选人群.

    作者:张晓培;秦爱兰;张玉婷;刘涛;甘建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BV感染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及肝组织中T细胞、NK细胞亚群及NKT细胞变化特点

    目的 探讨HBV感染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外周血与肝组织中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表达、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T(NKT)细胞变化的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HC患者(A组,25例)外周血、PHC癌组织、癌旁组织(距癌边缘<2 cm)、周围组织(距癌边缘≥2 cm)和肝血管瘤、肝内外胆管结石行半肝切除者(B组,21例)外周血和肝组织中T细胞亚群及其表面PD-1表达、NK细胞亚群及NKT细胞的比例.结果 外周血中A组CD4+T细胞、CD8+T细胞及其表面PD-1表达、CD56beghtNK细胞、CD56&im NK细胞、NKT细胞、CD4+/CD8+T及CD56beght/CD5 6dim NK比值均与B组相仿(P>0.05).A组PHC癌组织的CD8+T细胞、CD56dim 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均低于癌旁组织、周围组织及B组肝组织(P<0.05、P<0.01),而CD4+T细胞比例、CD4+/CD8+T比值和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均升高(P<0.05、P<0.01).结论 HBV感染相关性PHC患者癌组织微环境中存在明显细胞免疫失衡;抗肿瘤效应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及PD-1的高表达可能是PHC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之一.

    作者:曹淑风;郝迎迎;夏娟;刘勇;黄睿;武抗抗;杨晨辰;仇毓东;吴亚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江苏医药杂志

江苏医药杂志

主管:江苏省卫生厅

主办: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