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
目的:探讨梅花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3例进行了梅花髓内针内固定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了解骨折愈合、肢体功能及内固定材料的情况.结果:103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在随访的2年内均良好愈合,并拔除了髓内针,骨折愈合时间3~ 10个月(平均5.5个月),术后骨折愈合率97.09%,并发症少,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步态正常,无跛行.结论:梅花髓内针内固定治疗损伤小,痛苦小,费用少,疗效好,是治疗股骨干上、中1/3横及短斜、蝶形骨折首选内固定方法.
作者:杨翔;余资江;谭明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无痛苦胃肠镜序贯检查50例患者肠道清洁程度、不良反应、肠道清洁效果、术后患者满意度,寻求一种理想的肠道清洁方法.方法:当天口服25%硫酸镁200ml,再口服糖盐水(糖尿病患者口服盐水)1000ml,半小时口服完,便秘患者检查前3天保持大便通畅,检查前禁水2小时以上,清洁效果差的加用灌肠或开塞露.结果:肠道清洁程理想,肠道清洁符合要求(1+2级)发生率为92%,诊疗后满意度高.结论:无痛胃肠镜序贯诊疗选择适宜患者,肠道清洁效果好.
作者:邓红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现察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后,检测患者细菌各项指标以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50例患者应用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后,痊愈21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84%,细菌清除率为84.2%.结论:对革兰阴性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者替卡西林钠克拉维酸钾治疗为首选药物.
作者:王进强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的病因特点及治疗分析.方法:对我科自2003 - 2008年间收治的15例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桡神经损伤病例的致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18个月,所有病例自觉症状消失,伸腕、伸指肌力恢复至V级,肌电图复查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恢复正常范围.结论:过度牵拉、粗暴操作和钢板卡压是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三大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松解可使神经功能完全恢复.
作者:常玉文;艾则孜;高臻兵;刘益滔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慢性病及恶性疾病的增多,中医药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正大力推广中医药,或设专门学校来培养中医人才,外国来华学习中医针灸的络绎不绝,不少国家也将中医列入医疗管理,使得这股热潮盛况空前.但大家只看到中医药过度膨胀的成就,未意识到危机[1],现谈谈笔者的体会.
作者:沈时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将DVT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健康评估,实施康复护理计划,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病人了解疾病知识,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VT病人实施相关护理康复计划,减轻了痛苦,促进了康复,防止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海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亚急性胆囊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亚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均治愈,其中中转开腹5例,无死亡病例,平均住院6d.结论:只要熟练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技巧,把握手术时机,急性亚急性胆囊炎行LC治疗在基层医院还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建荣;张宝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计算机技术在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中的应用已愈来愈广泛[1].准确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医学实验软件成为提高医学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2].而MS4000U生物信号定量记录分析系统作为一套较新的用于生物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的计算机系统,相对于其他生物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无论在软件操作环境、操作的可定制性、信号采集质量、采集到数据的存储方式及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上都有了本质的提高.我们利用MS4000U系统[3]来替代传统MS302和BL - 420系统[4]记录和分析家兔在实验中心电图的变化,并以图形形式直观描记出来,从而发现该软件相对于传统软件在此实验中的优势.
作者:何志鹏;沈建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也是耳鼻喉科临床医师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仅保守治疗方法就层出不穷,不胜枚举.我们有意前瞻性的观察,比较几种不同种类药物组合综合治疗方案,试就疗效作一简单评估,供同道参考.1材料与方法
作者:周玉林;闫济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许多慢性胃病患者兼有躯体和精神神经症状,单纯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中医药辨证治疗配合心理疏导,则效果满意.现对2007~2010年间的52例门诊病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52例病人中均为慢性胃病兼有精神神经症状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萎缩性胃炎13例,残胃炎5例,胃神经官能症9例.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32例.年龄大的80岁,小的18岁.经中医药辨证配合心理护理治疗的30例,单纯接受中医药治疗的22例.
作者:仇英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中药的应用日趋广泛,人们普通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副作用小,安全有效.但近年来,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多,其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不容忽视.作者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对甘草不合理应用的现象,现就其合理使用综述如下.86
作者:侯敏;李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共住院分娩3424例,剖宫产1415例;2008年住院分娩940例,剖宫产329例,率35%;2009年住院分娩1070例,剖宫产453例,率42%;2010年住院分娩1116例,剖宫产504例,率45%;2011年1月—3月住院分娩298例,剖宫产129例,率43%;年龄19-42岁;初产妇920例;经产妇495例.1.2产前检查情况:本组无产前检查25例,占1.7%,有产前检查1390例,平均产前检查4次,提前住院待产者849例,占60%;临产后急诊手术420例,占29.7%;基层医院转入者146例,占10.3%.
作者:程小玲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组织因子(TF)和D-二聚体(D - D)在急性胰腺炎(A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1月-2011年06月我院收治的36例AP患者(其中重症AP 16例/sAP组,轻症AP20例/MAP组)TF和D-D检测结果,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CG组)TF和D-D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SAP组TF和D-D水平均明显高于MAP组及CG组(P<0.05);TF、D-D在MAP组与C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和D-D在急性胰腺炎(AP)诊治中有早期判断价值.
作者:童涛;朱洪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献血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检测结果弱反应性的处理和分析,探讨输血安全.方法:用两种ELISA试剂对15 486名献血员HBsAg进行定性检测,对结果均为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化学发光法HBsAg定量和乙肝五项系列检测.结果:在15 486名献血员中,弱反应性样本有172例,对所有弱反应性的标本进行相关检测后,HBV DNA结果为阳性的有26例、化学发光法HBsAg阳性为89例、乙肝五项系列结果有六种模式出现.结论:对于献血员HBsAg弱阳性的标本,必须进行严格复检,并进行HBV DNA定量和乙肝系列或其他方法进行确认,确保供血安全.
作者:涂世全;朱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治疗痔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痔疮患者的不同临床治疗方法进行观察,治疗组43人,用中药药液熏洗;对照组43人抗菌药物治疗加马应龙痔疮膏外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总有效率69.8%,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痔疮时,配合应用中药熏洗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患者.
作者:陈丽纯;思丽春;王玉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急性乳腺炎是产后容易发生的一种乳腺病,发病后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发展成化脓性乳腺炎,甚至并发全身感染,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的正常哺乳.因此本文针对急性乳腺炎早、中、晚期辩证外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5例中21例痊愈,3例疮口愈合,乳腺局部组织有肿块少许,1例因漏乳形成传囊乳痈.结论:急性乳腺炎中医辩证外治疗效满意.疮口愈合好,但产妇如能在产前产后掌握病因及相应预防护理措施,则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胡映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中药方加味二仙汤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加味二仙汤对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治疗,观察患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临床疗效.结果:加味二仙汤能提高雌二醇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味二仙汤有提高雌激素的作用,可能为加味二仙汤治疗绝经后综合征的机理之一.
作者:宋玉玲;马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修复反应,特征性表现为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合成、沉积,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由于肝纤维化早期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2].近20多年来,中药基于长期的肝病临床治疗经验及其优势,从复方、单味药、有效组分等层面,积极开展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笔者就近几年来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政腾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对汽车修理过程中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浓度(强度)的测定,了解汽修工人的健康状况,有效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方法:对全县12家汽车修理店有毒有害作业点进行现场检测,对接触苯的同系物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所调查的汽修车间中低低于国家短时间接触允许浓度(PC-STEL);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接触苯及同系物的汽修工作白细胞降低,并且随着接触苯作业工龄的增加,发生白细胞降低的百分率也有所增加.结论:所调查的12家汽车修理店中苯、甲苯、二甲苯的农度均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之内;接触苯及其同系物能造成作业工人白细胞降低,且危害程度与工龄有关.
作者:霍晓利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SCA)的包扎方法.方法:将150名实施SCA的患者术后分别采用环形包扎法(为对照组)和“8”字形包扎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24小时内出血率分别为2.7%和4.0%,差别无显著性.皮肤破损率分别为4.00%和82.67%,差别极显著.结论:采用“8”字形包扎法有助于减少皮肤破损率.
作者:曾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