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凯;闫兆东;黄兹谕
目的:回顾性分析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小儿股骨转子下骨折29例的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2月-2010年3月采用上述方法治疗29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男17例,女12例;年龄4~16岁,平均11.2岁.结果:随访16~36个月,平均28.8个月,29例骨折均骨性愈合.影像学结果Theologis评分:满意26例,满意率89.66%,髋关节功能Sanders评分:优26例,良2例,优良率96.5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转子下骨折能获得满意骨折对位及对线,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蔡攀;王秀会;付备刚;杨雷;廖维;尹志峰;方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胫骨平台骨折涉及关节面,各种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案不尽相同,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治疗方案也一直有争议,复杂性胫骨近端骨折,尤其是合并关节内骨折以及干骺端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重、并发症多、诊治复杂等特点,仍是目前临床骨科中治疗的难题之一.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案选择错误往往造成严重并发症,手术疗效不尽满意.目前手术治疗主要分为4大类:传统加压钢板及螺钉、外固定支架固定、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微创钢板内固定系统.本文就近期文献中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新趋势作一综述.
作者:章建卫;刘曦明;张鑫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浮膝损伤(Floating knee)是指同侧股骨和胫骨同时发生骨折,使得膝关节与其股骨和胫骨的连续性均发生中断.常合并躯体其他部位的骨折和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治疗较为困难.我们自2007年7月-2008年7月共收治浮膝损伤16例,均予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43岁;按骨折部位分:左侧7例,右侧9例;按Fraser[1]浮膝损伤分类:Ⅰ型骨干骨折型10例,Ⅱ型6例.
作者:李绪松;郑臣校;付光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骨肉瘤是好发于青少年的原发性骨的恶性肿瘤,生存率低下,疗效十分不理想,即使行截肢及化疗后仍有约40%患者死于肿瘤肺转移[1].研究表明:80~90%的患者确诊前已经发生了全身的微病灶转移[2].目前,单一肺转移灶大多行手术切除,但对于多发转移灶仍没有好的方法.因此,骨肉瘤转移成为当前进一步提高生存率的瓶颈[3].研究骨肉瘤转移机制,对遏制骨肉瘤的生长,控制骨肉瘤转移,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存率及其重要.现将骨肉瘤转移机制的研究探讨综述如下.
作者:叶友友;张俐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髋关节疾病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手术亦很成熟,人工髋关节置换主要并发症之一是术后髋关节脱位,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是1%~10%.2008年5月一2010年5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65例,脱位6例,脱位发生率为9.2%;2010年5月-2011年7月,进行前瞻研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65例,修补了后关节囊,脱位1例,脱位发生率为1.2%,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远景;丘宏伟;刘力;黄健;黄秀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何氏逐阴散和来氟米特联合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142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外敷何氏逐阴散和口服来氟米特,对照组外擦扶他林和口服来氟米特.结果:两组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效,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何氏逐阴散外敷联合来氟米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推广.
作者:周跃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采用微型指掌骨钢板治疗小儿骨骺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其在治疗小儿骨骺损伤中的优势.方法:自2004年6月-2009年5月,采用微型指掌骨钢板治疗小儿骨骺损伤85例,男52例,女33例;年龄大14岁,小1岁,平均年龄6.6岁.患儿全部为单部位损伤,上肢68例,其中肱骨髁35例,尺骨鹰嘴12例,桡骨远端14例,桡骨小头7例;下肢17例,其中股骨髁12例,胫骨髁5例.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85例患者获随访81例,随访6月~5年、平均随访2.6年,末次随访各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其中优44例,良21例,中11例,差9例,总有效率达89.4%.结论:利用微型指掌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小儿骨骺损伤,可早期达到理想的解剖复位,保护了骨愈合的生物学环境,术后关节功能活动良好、影响骨骼发育畸形少.
作者:张岩;董万涛;刘保健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常为高能量创伤所致,多伴有不同程度关节面的粉碎、塌陷,甚至累及干骺端和胫骨干,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传统方法创伤大,并发症较多,恢复较慢[1].现锁定钢板已逐渐应用于临床,2004年7月-2010年12月,笔者分别采用开放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并对两组方法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超;唐光平;汤美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在临床上较少见,因新生儿骨骼生长特点,其治疗方法与成人不一样,一般采用简单的保守治疗,均能获得临床愈合.作者近5年收治8例新生儿股骨干骨折,采用胸腹位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长凯;闫兆东;黄兹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肱骨髁上骨折是肘关节周围常见的骨折.在临床中,经常出现医生1人接诊的情况,由于急诊医生少,缺乏助手的配合,易造成骨折的复位不良.笔者自1997年1月~2006年12月采用单人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此类患者162例,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锡玮;胡莹;刘井利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急性软组织挫伤为骨伤科常见和多发病,以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消炎散是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的外用经验方,对急性软组织挫伤有良好的消肿止痛,缩短康复时间的效果[1].本研究者自2008年~2010年采用消炎散治疗急性软组织挫伤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寅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常合并关节内其它结构损伤.通常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但是手术损伤大,术后容易并发膝关节僵硬,关节功能恢复慢,甚至遗留关节功能障碍等情况.2005年1月~2008年12月,我们对36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固定,并取得长期随访,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至坤;吴昭克;朱勇;徐福东;龚志兵;张前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脊柱关节病的疗效,分析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多单位的联合收集病例,设立中药组和西药组,其中中药组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观察临床相关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对疼痛、晨僵,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颈、腰、髋等关节的活动度进行前后测量和比较.测量BASDAI、BASFI、BASMI、BAS-G等量表指数,以及比较ESR、CRP的结果,并对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中药研究组(46例,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属急性期19例,属缓解期27例)在VAS的改善上优于西药对照组(16例,SASP-MTX组),P<0.05;2组对晨僵都有改善作用,中药研究组晨僵改善约16min,西药对照组改善约28min,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对脊柱和关节活动度,Schober试验,Bath强直性脊柱炎相关指数(BASMI、BASFI)的改善2组都不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中药组对主观叙述打分为主的BASDI和BAS-G评分的改善(减少1.2分和1.4分)似优于西药组(0.4分和-0.2分),患者自我疗效评估表明中药组的好转率74%,略优于西药组5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脊柱关节病的疗效确切,在部分指标上优于西药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波;石印玉;陈建华;肖涟波;何东仪;杜炯;杨佳裕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5%,其中15%为移位不稳定骨折[1].其Neer分型的三部分、四部分骨折及少数两部分骨折经手法复位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故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我们自2007年1月-2011年5月应用加压螺钉合并克氏针、三叶草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肱骨近端不稳定性骨折75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红;吕海波;赫明堂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也在日益增加,其严重的并发症——骨折,除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外,对家庭和社会也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得出,该病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和习惯[1],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关键在于预防,而健康教育是预防骨质巯松症经济、有效的手段[2].我科在2011年1月-2011年12月将前来就诊的120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临床路径是一种为服务对象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医疗健康服务的模式[1],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医疗服务机构所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实际就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2],患者了解什么时间该进行什么处置以及如何配合.为探讨如何使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健康教育达到佳效果,大限度的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我科应用临床路径为指导,对56例患者进行自入院开始包括围手术期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锦秀;时秋英;刘文华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髂关节紊乱之间的相关性,为慢性顽固性腰腿痛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认识理念和治疗途径.方法:流行病学调查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子,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一般情况、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体征、骶髂关节紊乱的症状与体征,以及脊柱与骨盆在X-Ray上的表现,调查资料采用单因素危险度估计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60.3%的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合并有骶髂关节紊乱,腰骶角异常是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危险因素,单因素危险度估OR值是3.1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OR值是14.23(P<0.01).结论: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与骶骨倾斜紊乱是二联症,二者相互影响且有因果关系,共同存在于腰腿痛疾病中.
作者: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我院自2002年3月-2010年12月收治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1 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18例,男74例,女44例;年龄24~81岁,平均58.6岁;摔伤74例,交通伤28例,坠落伤16例.骨折按AO分类,A型8例,B型25例,C型85例.
作者:钱文亮;许勇;梁爱军;黄夕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3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应用外固定架闭合复位固定术组(治疗组)17例,应用牵引治疗等保守治疗组(对照组)15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月,采用Majeed骨盆骨折评分标准,治疗组17例疗效优13例,良2例,可1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15例患者中优8例,良2例,可3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66.67%,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可以作为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重要治疗手段,快速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江新;汪国栋;祁静;刘曦明;蔡贤华;魏世隽 刊期: 2012年第11期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收缩、管腔变窄而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为主的症候群.笔者于2008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100例,采用整体复位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永远;梁恒晔;邱洪进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