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头颈CT测量值在DHS导针定点定向中的应用

张琳;叶劲;向鹏;吕鹏

关键词:CT测量, 进针点, DHS导针, 临床应用, 股骨颈
摘要:目的:利用正常髋部CT测量值了解股骨头、颈、粗隆彼此相关的形态特征,为临床应用DHS确定导针进针点和方向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正常髋部CT进行测量,算出比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再选择8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法组40例(按新法设计导针方向和角度进针)和对照组40例(传统导针方向和角度进针)。并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影像次数、功能评分(按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Sanders)标准评定)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CT测量后的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依照这个比值将导针置入新法组,2组均通过术后随访1.5年,结果新法组优良率97.5%,对照组优良率85%,两组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法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放射线次数少于对照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股骨头颈CT测量值指导术中DHS导针置入定点定位的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放射线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恢复伤前工作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在简化手术步骤和提高手术效率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治疗肌腱修复术后粘连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院自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中药熏洗配合手法治疗肌腱修复术后粘连30例,通过对比临床观察和康复护理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青;王林华;王华;卢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Colles骨折Frykman分型:各分型不同体位固定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Frykman分型各分型进行不同体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Frykman分型方法,选择180例Colles骨折患者,其中Ⅰ型33例,Ⅱ型33例,Ⅲ型24例,Ⅳ型21例,Ⅴ型21例,Ⅵ型21例,Ⅶ型15例,Ⅷ型12例,按研究要求每型分为3组治疗:掌屈尺偏位组(A组)、中立位组(B组)、轻度背伸位组(C组)。随访6~18个月,根据Gartland and Werley功能评估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Ⅰ、Ⅱ、Ⅲ、Ⅳ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Ⅴ、Ⅵ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Ⅶ、Ⅷ型3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Ⅰ、Ⅱ、Ⅲ、Ⅳ型Colles骨折采用掌屈尺偏位或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别,临床治疗时均可采用;Ⅲ、Ⅳ型建议采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位固定;(2)Ⅴ、Ⅵ型采用中立位或轻度背伸固定疗效较好;(3)Ⅶ、Ⅷ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建议手术治疗。

    作者:潘长卿;叶淦湖;李义凯;王华军;霍力为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偶有体位性猝倒,属中医学“项强”、“血痹”、“眩晕”等范畴,常发于40~60岁中老年人群,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该病呈现出发病率逐年增高,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的趋势,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生活。颈椎病作为多发病,常见病亦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科从2009年5月~2010年3月共收入8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通过口服颈椎Ⅱ方,艾灸等中医专科特色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敏;严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42例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数渐增,约占全身骨折的1.4%[1、2]。保守治疗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手术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3]。既往手术固定方法较多,但尚无一种内固定完全满意针对多种类型的[4]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自2004年4月以来,我科采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江;郭帮富;雷春;刘庆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冲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冲洗治疗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TNF-α、MMP、NO水平的影响,探讨该疗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兔随机分成为对照组、灯盏细辛注治疗组及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Hulth家兔骨关节炎模型法造模,测定实验前后关节液中IL-1、TNF、NO及金属蛋白酶的含量变化。结果:实验后治疗组各指标均有改善,灯盏细辛治疗组的作用优于生理盐水治疗组(P<0.05),两治疗组关节液中IL-1、TNF-α、MMP及NO的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冲洗治疗Hulth家兔KOA具有显著治疗作用,并可降低关节液中IL-1、TNF、NO及金属蛋白酶的含量,为临床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冲洗治疗KOA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余阗;卿茂盛;肖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膝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0例11膝髌骨复发性脱位施行关节镜探查治疗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后配合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随访4个月~5年,根据膝关节功能标准评价,11膝中优6例,良4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90.9%。结论: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髌骨复发性脱位,操作简便,疗效可靠,有利于功能恢复。

    作者:庄至坤;吴昭克;徐福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股骨头颈CT测量值在DHS导针定点定向中的应用

    目的:利用正常髋部CT测量值了解股骨头、颈、粗隆彼此相关的形态特征,为临床应用DHS确定导针进针点和方向提供依据。方法:对80例正常髋部CT进行测量,算出比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再选择8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新法组40例(按新法设计导针方向和角度进针)和对照组40例(传统导针方向和角度进针)。并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影像次数、功能评分(按髋关节创伤后的功能评分(Sanders)标准评定)进行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CT测量后的比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依照这个比值将导针置入新法组,2组均通过术后随访1.5年,结果新法组优良率97.5%,对照组优良率85%,两组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法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放射线次数少于对照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股骨头颈CT测量值指导术中DHS导针置入定点定位的手术技巧,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放射线次数明显减少、患者恢复伤前工作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在简化手术步骤和提高手术效率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琳;叶劲;向鹏;吕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肾主骨与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人类为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其发病率己经跃居世界各种常见病的第7位。中医上并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一病名,但其临床症状及发病机制与中医所说的骨痿等颇为相似,属中医的痿证范畴[1],许多中医文献中有“骨枯”、“骨痿”、“骨极”“骨痹”等类似骨质疏松症的记载。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脏与骨骼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因此从中医角度讲,骨质疏松症与中医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防治骨质疏松症也应以养肾、补肾为主。

    作者:王世伟;高旸;刘文波;何桂群;冯小波;胡志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马钱子治疗腰椎骨折脊髓损伤2例

    马钱子为临床常用剧毒药物之一,近年来,经过医界同仁的大胆探索,其应用领域大大拓宽,用于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取得显著疗效,笔者受其启发,用马钱子内服,治疗两例因腰椎骨折,致脊髓损伤合并截瘫,取到了较为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腰部理伤手法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腰椎既是躯干和骨盆之间的联系,又是承受体重载荷的主要部分,由于其生理状态和力学特性,因此腰部容易发生退变、劳损而引起腰痛。对腰痛的治疗,大多通过非手术治疗而取效,而非手术方法中,运用理伤手法者居多,也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成山;张晓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锁定加压钢板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目的:对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比较,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09年5月间接受锁定钢板内固定、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且有完整资料的7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其中锁定钢板内固定组4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34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内科并发症及Barthel生活指数等方面的指标。结果:锁定钢板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9.2、17.5个月。锁定钢板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P<0.05),在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内科并发症及Barthel生活指数二者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锁定钢板均为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锁定钢板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并发症低、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

    作者:殷咏强;胡金玺;朱长春;章喆;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仙灵骨葆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预防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仙灵骨葆胶囊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模型的预防作用。方法:3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OVX(去卵巢)组10只、预防组16只。正常组行假手术,其余两组做卵巢切除术。术后开始对预防组进行为期12周的灌胃,喂药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的L<,4>椎体和股骨干骺端的骨密度进行检测,并处死半数正常组、OVX组及预防组,采集血液标本,检测钙、磷、碱性磷酸酶、雌激素、IL-6、骨钙素等指标,另外剔取L<,4>椎体和股骨标本做骨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微结构。余半数各组大鼠再饲养4周,在2周时经眼球采血检测血液标本,在4周时重复骨密度测试、血液检测和骨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OVX组于12周时各项检测指标均低于正常组(P<0.05),骨微结构也可见骨小梁较正常组纤细、稀疏,并可见骨小梁粗细不均和多量断点;预防组在12周时,骨密度、钙、雌激素、IL-6、骨钙素指标与OV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微结构可见骨小梁粗壮、致密,骨小梁较均匀一致,与正常组结构相似。预防组在停药4周后股骨骨密度仍高于OVX组(P<0.05),部分骨代谢分子指标同OVX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骨微结构在停药后变化较缓慢,在停药4周后仍与同期正常组类似。结论:仙灵骨葆胶囊预防性用药可收到确切的效果,在分子代谢水平、骨密度及骨结构等诸多方面产生效应,有效阻止绝经后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在停药后药物作用可延续一段时间,骨结构和强度得以维持。

    作者:张晗祥;梅浩;骆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30例

    胫骨远近端骨折多系由高能量外力所致,容易合并软组织损伤。传统手术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切口大,局部血循易受损,加上软组织条件问题,多需要延期术治疗,增加了骨折不愈合、迟缓愈合及切口不愈合、感染的机率。我科自2008年7月~2010年10月采用解剖型钢板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远近端骨折30例,符合现代中西医结合微创生物学固定理念,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群洋;李之良;顾小宝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牵引折顶法整复后中立位石膏夹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Colles骨折是指发生于桡骨远端的松质骨骨折,且向背侧移位者而言,属于关节部位的骨折,为人体常发生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6.7%~11%。自2008年7月~2010年6月我们采用牵引折顶法整复后中立位石膏夹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6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慈晓杰;孙磊;王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下胫腓联合损伤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下胫腓联合是维持踝穴完整性和保持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在传统观点中认为下胫腓联合损伤约占急性踝关节扭伤的1%~11%。而Wolf[1]认为由于人们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认识不足及临床判断不准确至使这个数值过于保守。若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不当会导致长期疼痛、踝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Day[2]等对一组踝关节骨折及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患者进行了一次短长达10年的随访,结果超过1/3的患者出现了中度到重度的骨关节炎,高达76%的患者出现了骨关节炎的放射学表现,Day指出患者过早出现关节炎表现及功能恢复不理想的原因正是医生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认识不足及临床判断不准确。因此医生对于下胫腓联合损伤应该给予足够的认识及正确的判断。

    作者:景志磊;谢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盘龙七片配合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29例

    2005年2月~2009年5月我们应用闭合复位、C臂机透视下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结合中成药盘龙七片治疗股骨颈骨折29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毅;郑茂斌;徐世旭;陈源;任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手法整复、石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非常多见,据统计在急症科所有骨折中占1/6[1],也是上肢常见的骨折。多发生于2个年龄组,6~14岁儿童和50~70岁中老年女性,多为间接暴力引起,低能量跌倒损伤比高能量损伤更多见。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手法整复、前臂石膏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69例(儿童骨折不在本组探讨之列),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彦军;陈冰;董树平;樊培新;郭玉龙;关树福;谭萍娟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解毒散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解毒散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2010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解毒散外敷,对照组给予双柏散外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总有效率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解毒散临床疗效优于双柏散。结论:中药解毒散外敷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松青;彭力平;姚志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龟鹿二仙胶及其拆方对SD大鼠及豚鼠软骨细胞增殖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龟鹿二仙胶汤及其拆方对SD大鼠及豚鼠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比较在生理及病理状况下龟鹿二仙胶汤及拆方各药物的作用。方法:取1月龄SD大鼠和4月龄豚鼠膝关节软骨建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运用MTT法比较龟鹿二仙胶及其拆方含药血清对不同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中药血清各组对SD大鼠软骨细胞增殖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西药组明显高于中药各组;龟板与全方效果相当。中药血清各组对豚鼠软骨细胞增殖均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龟鹿二仙胶、龟板促增殖效果与西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的促增殖作用也比作用于正常软骨细胞时有所增强。结论:在病理状态下,龟鹿二仙胶、龟板的促增殖作用明显增强,人参在细胞机能状况下降时才明显发挥补虚作用。

    作者:李楠;雒焕生;赵诣;尹玉彪;杜江;黄远鹏;王和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创穿针结合美容缝合治疗尺桡骨不稳定性骨折63例

    前臂尺桡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因其特殊的功能,骨折处理难度大,既往保守治疗方法难以解决断端旋转及靠拢性成角,接骨板内固定手术则存在应力遮挡,效果不理想,术后留有瘢痕,治疗费用高等缺点。笔者自2006年1月~2009年10月采用微创穿针结合美容缝合治疗尺桡骨不稳定性骨折6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能平;金德富;申运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