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亮;梁爱军;黄夕斌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牵拉按压手法为主,中西药联合应用,配合卧床及功能锻练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72例,女48例.年龄23~68岁,平均38.6岁.
作者:于自山;石福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痹宁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胜风邪阻络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在本方案拟定的临床用药剂量及疗程的基础上,确定临床用药剂量.方法:8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服用痹宁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22例服用风湿圣药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治疗周期8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单项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68.18%;治疗组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是84.84%,对照组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是68.18%.且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痹宁胶囊在口服剂量内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用药安全,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曹睛晴;沈霖;杨艳萍;谢晶;周丕琪;高兰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前臂尺桡骨骨折在创伤中比较多见,治疗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前臂的正常活动,以往多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但很难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莫金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使用髓内钉治疗骨干骨折已有60余年的历史,目前人们普遍认为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骨干骨折有利于骨折愈合,可以降低固定失败率,降低感染率,减少失血量,允许早期活动,特别对严重粉碎性骨折具有钢板无法比拟的优势[1].
作者:刘炜;曹建平;张琪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比较持续静压力与白介素-1β(IL-1β)诱导藻酸盐凝胶培养的兔纤维环细胞损伤模型的效果.方法:构建体外兔纤维环细胞凝胶培养模型,并将其分入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IL-1β 10ng/ml,干预24h),C组(IL-1β 10ng/ml,干预48h),D组(1Mpa静压力,持续24h),E组(1Mpa静压力,持续48h).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RT-PCR检测Ⅰ、Ⅱ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两种方法均使纤维环细胞增殖减缓、凋亡增加.在D、E两组中这种作用更加明显.②RT-PCR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均使Ⅰ、Ⅱ型胶原表达减弱,其中E组Ⅱ型胶原表达较A组下降约75%(P<0.01),为明显;随着干预时间延长,两种方法均使MMP-3表达增强;两种损伤模型中,TIMP-1的表达在24h干预后均出现降低,而干预48h后又有所回升.结论:体外持续静态压力能够诱发与IL-1β干预相似的兔纤维环细胞损伤,可作逐步发展为构建体外纤维环细胞损伤模型的常规方法.
作者:黄吉军;邵增务;谢卯;周建国;刘佳;熊蠡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治伤软膏局部外敷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30只SD大鼠制成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A)、对照组(B),A组用治伤软膏外敷治疗,B组空白对照.用药第3、5、10d作大体观察、光镜下组织观察、血液流变检测.结果:两组大体观察各时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d A组组织病理革兰氏染色评分优于B组(P<0.01);血液流变学检测显示A组用药后各时相全血粘度(低、中切)、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都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治伤软膏外用治疗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其血液流变性,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作者:魏优秀;李贺伟;周伟;黄松;陈敬友;刘平;韦卓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在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并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方法:对2003年3月~2007年8月我院就诊的88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其中外固定支架固定组(手术组)56例,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组(保守组)32例,分别从主观功能评定以及影像学、腕关节活动范围和握力等客观指标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在3月内临床愈合,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手术组78.7%,保守组37.5%(P<0.001);手术组自复位后未再发生明显移位,保守组则在复位后第10天发生移位;无论是影像学表现、腕关节活动范围还是握力等客观指标比较手术组均要优于保守组.结论:外固定支架可作为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首选,其固定牢靠,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素明;尹宏;杨开锦;黄建;杭柏亚;段光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笔者于2006年2月~2008年12月,采用扶他林乳胶剂艾灸透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其中男32例,女36例;年龄小25岁,大63岁;病程短2d,长半年.
作者: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为评价国内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P)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对中医药治疗LDP的文献进行较为全面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循证医学方法,时中药熏蒸配合牵引治疗LDP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进行了电子检索,同时辅以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相关杂志专业资料.合并各篇治愈、好转为阳性结果,未愈为阴性结果,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疗效进行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用漏斗图表示发表性偏倚.结果::共查及了58篇文献,只有8篇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每篇文章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属低质量文献,共收入病人1011例,总优势比(OR)=4.59,95%置信区间(CI)为[2.84,7.433,合并效应的检验Z=6.22(P<0.00001),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中药熏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但系统评价纳入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均属低质量文献,加上现有临床研究存在的方法学问题,其疗效需进行设计严谨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开展有规模的高质量临床试验研究来验证.
作者:王林华;卢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髂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及两种人工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骨缺损的方法,分析比较五种植骨材料的成骨效应及免疫原性.方法:通过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问行植骨手术的125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平台下骨质塌陷缺损的病例,分别填充入上述5种骨移植物,并采用相应的钢板固定达到坚强内固定.对5组骨移植物病例,通过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骨愈合时间、术后平台高度丢失情况及X线表现进行比较.结果:仅从临床X线片上五种植骨材料的骨愈合时间未表现出明显差异,只是X线表现不同.自体髂骨植骨的主要并发症是供骨区的不适和疼痛,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出现持续伤口渗液,金骨威植骨出现胫骨平台高度丢失的病例较多.结论:骨移植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重要步骤之一,掌握好它的适应证和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至关重要.自体骨是标准的骨移植物,同种异体骨、异种骨有一定的免疫排斥反应,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和诱导成骨活性,无排斥反应.是良好的骨移植替代物.
作者:李滔;季建华;陈仲;杨洪昌;吴兆翔;陈戈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对80例经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患者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随访9~22月,平均15月.78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97.5%.术中无1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为9~30min,平均17min,术后腰痛减轻或消失.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先进、安全、有效的椎间盘微创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佳、恢复快、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作者:周雪松;金捷;胡海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Colles骨折是骨科常见骨折之一.手法复位是其基本而又有效的治疗方式.但骨折往往伴随患肢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的创伤反应,复位后应用小夹板或石膏作外固定.
作者:徐展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对92例行SPSS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中的64例成功地随访了5~11年(平均7.3年).术前、术后、内固定取出前及末次随访时摄胸腰椎正侧位片并测量伤椎及相邻椎间隙前后缘的高度,伤椎节段的Cobb角.13例末次随访时行MRI检查.结果:临床疗效满意,4例内固定失败.术后伤椎和相邻椎间隙的高度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并基本保持到内固定取出,但末次随访时却均有显著降低.MRI示伤椎终板中央骨折未完全复位,受累椎问盘形态不规则和出现退变.结论:SPSS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远期疗效良好.内固定失败和矫正度丢失与椎体和椎问盘的破坏及未能得到有效修复有关.
作者:姚啸生;李洪久;刘歆;王靖;唐天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踝关节损伤是常见的关节损伤,约占所有肌肉骨骼损伤的25%;其中合并损伤约占踝关节损伤的1%~11%;单纯性下胫腓联合损伤较少见,占急性踝关节损伤的1%-11%.临床治疗方法较多.
作者:尹红兵;李列大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体征表现形式和程度差异大,治疗方法繁多.经皮激光椎问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微创、安全、起效快.
作者:杨功旭;何勇;霍雄涛;李刚;欧阳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自2004年1月~2008年3月应用小切口微创DHS内固定治疗42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钱文亮;梁爱军;黄夕斌 刊期: 2009年第08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金属及高分子聚乙炔材料模拟人体的关节,用以替代严重受损关节的一种功能重建手术,从而使病人恢复髋关节的功能.
作者:万长秀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指征、佳手术时机、入路选择、固定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1996年3月~2008年3月手术治疗髋臼骨折64例,手术入路:后壁6例,后壁/后柱10例采用K0cher-Langenbeck切口;新鲜前壁前柱骨折、双柱骨折、横形骨折或T形骨折共31例采用髂腹股沟切口;髂股切口或延长的髂股切口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11例,6例复杂骨折采用前、后入路,即髂腹股沟切口+Kocher-Langenbeck切口.内固定方法:2例髋臼后壁单发性骨折采用单纯螺钉固定,其余62例钢板固定.结果:手术后X片结果:骨折复位,优38例,良19例,中4例,差3例;复位优良率89%.随访12~24个月,按照Matta评分法:本组随访64例中,17分39例,15分20例,13分4例,11分1例;优良率92.1%.结论:准确地掌握手术时机、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和骨折复位方法、精细的手术操作时取得理想复位的关键,良好的复位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作者:李嗣生;孙军;潘承波;刘发银;张子峰;刘征;陈树涛;孙茂庚;黄馥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经椎弓根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对27例老年患者的34个椎体,在C臂机透视下经皮经椎弓根双侧向椎体内穿刺球囊扩张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并对疼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7例患者中有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个月(平均4.5个月).患者术后均感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其中22例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其余5例有中等程度减轻,疼痛明显缓解率81.4%.有4例发生骨水泥外溢.结论:经皮经椎弓根双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有显著的止痛效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微创治疗技术.
作者:胡海清;颜欣心;蔡林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thritis,KOA)又称退行性骨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等,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进行性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丧失,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边缘骨赘形成,由此引起一系列的关节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多累及手指关节、膝、脊柱、髋等.
作者:章权 刊期: 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