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君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孙艳

关键词:益君汤, 气阴两虚, 冠心病, 李汉文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益君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检查就诊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及丹参酮治疗,研究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益君汤辨证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君汤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益气活血法在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所收治的6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而在此基础之上,对观察组患者予以益气活血法加以治疗,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有效率(96.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1.3%),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予以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玉庆;刘平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8月收治的71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39例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的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仅选择西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76.9%,治疗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46.9%,治疗有效率为78.13%。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选择患补阳还五汤的治疗,安全性高,能够促使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武剑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部疾病患者在实施外科护理中的体会

    目的:通过对腹部疾病患者进行外科护理体会的总结,正确认识外科护理对腹部疾病患者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外科护理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提高患者康复率。方法:对在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外科就诊的158例腹部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有效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所有的158例腹部疾病患者进行了及时、准确、有效并且针对性的外科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好转,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大大缩短了病程,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护理有效率达到98.6%。结论:对腹部疾病患者进行及时、准确、有效并且针对性的外科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优势研究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与颈外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优势。方法:114例分别使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和颈外静脉留置套管针进行输液、输血等的患者,对两种置管方法操作时间、留置时间、成功例数、导管异位例数、主要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操作时间与留置时间明显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1),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成功率高于穿刺组,导管异位率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颈内静脉穿刺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相比,具有操作时间短、操作简单、成功率较高、导管异位率和并发症低的特点。颈外静脉留置针可为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血管通路,对患者生命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张京津;魏琳;陈海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戴永生教授辨治肝炎后肝硬化思路初探

    肝炎后肝硬化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进展至终末期的常见表现,是慢性肝炎纤维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戴永生教授辨治本病经验的梳理,为此类患者开拓新的中医诊治思路。

    作者:刘亿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4月期间门诊住院病人的86例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4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齐特、二甲双胍等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益气养阴复方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乙明;胡水勋;郑尔洪;邓荣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取PTCD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疏肝利湿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PTCD加中药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显著优于PTCD未加中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黄华;张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怎样写好一篇综述

    写综述,是做科研、做学问的基本功。那怎样才能写好一篇综述呢?一、为什么要写综述?1、何谓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某研究领域近期公开发表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提炼、综合和思考,阐明其研究进展,揭示其发展趋势。文献综述首先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其次是对现有的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其次是对该研究的未来提出建议或展望。

    作者:王树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手法修复46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中医手法修复46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6例踝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手术复位进行治疗)和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同时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1.3%,对照组优良率为78.3%;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修复踝部骨折具有创伤小、经济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永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讨论三七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法:对三七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总结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化学成分在临床的应用效果。结果:三七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系统产生影响,还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和抗炎的作用。结论:作为一种天然的植物药,三七及其提取物药用作用广泛,副作用少,是一味值得重视和开发的中药。

    作者:钟晓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拟消炎止痛汤治疗慢性盆腔炎160例

    目的:观察自拟消炎止痛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采用自拟消炎止痛汤治疗;对照组80例,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消炎止痛汤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唐卓;刘宇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探讨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1例给予西药艾司唑仑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安全有效。

    作者:司瑞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CT显像在老年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选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所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均采取放射治疗,在对其进行治疗前后,采取CT扫描检查,以便对其肿瘤期别加以观察与判定。结果:11例患者依据CT扫描检查结果,更改治疗方案,即6例患者需由根治性放射治疗,改为姑息性放射治疗,5例由原先初定的姑息性放射治疗,更改为根治性放射治疗。结论:在治疗前对患者予以CT显像检查,可对病灶予以正确的判断,且对其肿瘤分期加以明确,以便能更好的对其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作者:沙占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疏肝法在胃炎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疏肝法在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74例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病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疏肝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有3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有30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有1例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为2.70%。对照组有6例不良反应病例,发生率为16.22%。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疏肝法在胃炎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可促进其疾病症状的改善,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虎;徐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李元文教授治疗皮肤疾患临床常用对药概述

    李元文教授临床治疗皮肤疾患经验丰富,用药独特,常常在临证中配伍使用一些对药。对药即配伍起到协同作用者,或相互抵消毒副作用而专取所长者,或相互作用产生特殊疗效者。治疗时辨证论治,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合理选择对药,往往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李元文教授临床常用的对药有白花蛇舌草与天冬、柴胡与乌梅、泽兰与泽泻、黄芩与侧柏叶。

    作者:蒋静;李元文;蔡玲玲;聂晶;宋雪;张历元;陈雪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0月痔病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实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分别行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96.0%,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钉合术治疗痔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陕大治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进展期40例观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进展期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类风湿关节炎急性进展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20例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关节肿痛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孝成;邓柳兰;杨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实验研究

    目的:分析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治疗温病湿热证的试验研究,并从多个角度分析温病湿热证。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温病湿热证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比较两组中的治疗温病湿热证的疗效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通过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相关数据及临床疗效,得出对照组ET、TNF、IL-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组以及治疗组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结论:通过给患者采用清热解毒、凉血化瘀进行治疗,能有效提高药物的疗效并大程度减短患者病期,应当重视其临床治疗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芳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梗阻性大肠癌术后中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梗阻性大肠癌术后在中药联合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期间—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梗阻性大肠癌术后病患,经过中药辅助治疗,而后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近期治疗中,治愈者占51.25%,显效者为21.25%,有效者占27.5%,无效者为0%;远期效果中存活率为61.25%。结论:中药治疗干预可以补充西医治疗的问题,减少术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机体免疫力,是较为安全可靠的辅助性治疗手段。

    作者:曹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心血管病的膳食护理策略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的饮食结构及危害。方法: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合理的膳食护理。结果: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含量,减少油脂摄入,低脂低盐饮食达到科学合理膳食习惯。结论:预防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胡芬霞;张德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