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远萍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方法:65例患者分为3组:UAP组(n=23)、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22)和对照组(n=20).UAP组又分为有并发症组(n=17)和无并发症组(n=6)两个亚组.入院时取静脉血检查血糖、血脂 、血浆Fib 水平和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UAP组48 h后重复检测Fib和CRP.结果:UAP组CRP、Fib血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AP组CRP、Fib血浆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院时,有并发症组血浆Fib和CRP水平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48 h后,有并发症组的Fib、CRP血浆水平较入院时高(P<0.05﹚,而无并发症组较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48 h前后血浆Fib和CRP水平的变化,可能反映了疾病的活动程度和预后.
作者:彭雯;张湖萍;文晖;成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系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或利用缺陷引起.Ⅰ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典型、病情较重,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直接威胁生命.检测IDDM患者空腹血糖(FBG)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
作者:周风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全蝎提取液对家兔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氧水(H2O2)损伤家兔颈总动脉复制血栓模型,观察全蝎提取液的抗血栓作用.结果:全蝎提取液能明显减轻兔血栓重量(P<0.01),使血浆6-酮-前列腺素1a(6-keto-PGF1a)含量明显升高(P<0.01),明显降低血栓烷B2(TXB2)含量(P<0.05),全蝎组的APTT﹑PT和TT较盐水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全蝎提取液有明显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凝﹑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增加内皮细胞抗血栓能力有关.
作者:彭延古;雷田香;李路丹;付灿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的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其大血管病变性质为动脉粥样硬化(AS),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大血管,而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特有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肾等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机制与防治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作者:刘声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妊高征待产孕妇45例(妊高征组),正常妊娠待产孕妇45例(正常妊娠组),正常非妊娠期妇女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3组妇女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参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全血及血浆粘度.结果:(1)妊高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血小板容积分布宽度和大血小板比率高于对照组及正常妊娠组(P<0.05);(2) 妊高征组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均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 ;正常妊娠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高征孕妇血小板参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较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邢辉;胡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脂蛋白(a)[Lp (a) ]是由载脂蛋白(a)[Apo (a)])和含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低密度脂蛋白(LDL) 分子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 具有抗纤溶及参与脂类代谢的特性[1].其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在2型糖尿病(T2DM)中,血清Lp (a) 的水平是否与血管病变有关一直没有定论[2].本文通过比较非DM 者、T2DM无血管病变者和T2DM伴血管病变者间Lp (a)和内皮素(ET)水平的差异,分析T2DM患者血清Lp(a)水平与其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今毅;邓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热敏脂质体(UK-TsL)的体外热靶向溶栓能力.方法:32个血凝块随机分为对照组、游离尿激酶(FUK)组、UK-TsL组和尿激酶脂质体(UK-L)组.将血凝块置于附有加热装置的简易体外溶栓装置中,分别加入上述4组试剂,从输液开始对血凝块以42℃或37℃的温度加热,输液120 min后测定血凝块的溶解率.结果:UK-TsL组血凝块溶解率达50.41%,与FUK组相近;与对照组及UK-L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K-TsL在42℃时迅速释放尿激酶,具有较好的热靶向溶栓能力,能有效减少药物剂量.
作者:钟萍萍;刘瑜;董小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新的植物雌激素α-玉米赤霉醇(α-ZAL)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方法:49只新西兰成熟未孕雌兔分成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假手术组; C组为高脂对照组;D组为17βE2 雌二醇组;E组为戊酸雌二醇组;F组为α-ZAL组.分别测定血清TC,LDL-C,HDL-C含量和血浆ET-1及NO水平,肉眼观察并用扫描仪测定各组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沉积面积与内膜总面积之比.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测定子宫重量/体重.结果: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沉积与内膜总面积之比为B、D、E、F组vs C组P<0.01.病理观察:C组内皮脱落和大量泡沫细胞;B、D、E、F组上述病理变化明显减轻,内皮基本正常或正常,仅有少量或无泡沫细胞.子宫重量/体重D、E、F组较C组明显增加,但F组增加明显小于D组、E组.血清TC、LDL-C、 C组均明显升高,而B、D、E、F组明显低于C组,HDL-C各组无显著差异;血浆ET-1与NO水平 C组明显升高,而B、D、E、F组明显下降.结论:α-ZAL可减少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沉积面积,减轻病理变化,减轻高脂血症,降低增高的ET-1与过度增高的NO,具有较强的抗AS作用.但对子宫增大作用明显小于17βE2与E2V.
作者:戴顺龄;段金虹;陆媛;张仪华;程锦轩;赵小元;左萍萍;葛秦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雷诺现象(RP)患者甲襞区域血流量和微循环的变化.方法:对30例RP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甲襞区域血流量和甲襞微循环(NFM)检测.结果:RP患者的甲襞区域血流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P患者NFM检测中见管袢模糊不清,管袢缩短,交叉管袢增多,出现宽大畸形管袢,血流速度减慢,多呈粒流、粒线流,血管运动性增强,红细胞聚集多呈中、重度,乳头浅平,汗腺导管增多,血色暗红,严重者袢周有渗出、出血;管袢数减少,输入枝、输出枝、袢顶均增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RP患者NFM积分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甲襞区域血流量检测和微循环检查有助于判断R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作者:赵爱婷;杨瑞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频率在山东省威海、莱芜地区健康人群中的遗传特征及其人群间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300名健康献血者进行HLA-A、B、DRB1分型.结果:共检出14个HLA-A等位基因,34个B等位基因,13个DRB1等位基因.比较威海和莱芜地区HLA人群基因频率差异为威海地区A·32基因频率显著高于莱芜地区(P<0.05),莱芜地区HLA-B·27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威海地区(P<0.05).结论:威海、莱芜地区人群很好的体现了中国北方人群的HLA基因型分布特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些比较数据为寻找HLA相合的无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供者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信息.
作者:王玫;聂向民;朱传福;刘艳;张萍;宋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凡孕卵着床在宫腔以外发育者,称为异位妊娠,又称宫外孕.异位妊娠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急腹症,对妇女健康危害极大,如能及时诊断治疗,可减少病人的痛苦,减轻对身体的损害.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95例异位妊娠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新生;郑兆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第五届国际病理生理大会于2006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作为卫星会议与第五届国际病理生理大会同期召开,并进行了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现就微循环第十一届学术会议上的学术报告和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介绍如下.
作者:傅汉菁;刘秀华;薛全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不同检测系统血脂测定结果的偏倚评估,分析各系统间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性.方法:参照CLSI文件相关要求,以可溯源的检测系统为目标检测系统,测定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本院3个不同检测系统进行朗道质控物(水平2和水平3)各测定21次和测定新鲜血清标本40份.结果:朗道质控物和新鲜血清标本TCH、TG、APOA1、APOB、HDL-C、LDL-C浓度在系统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除LDL-C在各检测系统间的相关系数为0.7859~0.9259之间外,其他项目各系统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75.各检测系统测定TCH、TG的不精密度CV均小于5%,其他项目的不精密度CV均小于10%;以可溯源检测系统1为目标检测系统,临床可接受性能评价:TCH、LDL-C在检测系统2和检测系统3超出临床接受范围,HDL-C在检测系统2超出临床接受范围,其他项目临床均可接受.结论:3个不同检测系统测定TG、APOA1、APOB结果具有可比性;测定HDL-C结果具有部分可比性,TCH、LDL-C结果不具有可比性,需采取整改措施.
作者:黄宪章;庄俊华;徐宁;张秀明;梁伟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空调环境中红细胞膜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变化,为探讨空调环境对红细胞变形性改变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豚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2只):豚鼠在通风房间中自由饮水和进食;实验组(12只):豚鼠在温度为22℃空调房间内饲养.15天后,用心脏穿刺法采集两组豚鼠血液5 ml,肝素抗凝,制备红细胞膜.检测红细胞膜MDA的含量以及Na+-K+-ATP酶、 SOD、 GSH-PX的活力.结果:空调环境中豚鼠的红细胞膜Na+-K+-ATP酶、SOD、GSH-PX活力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MDA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空调环境中红细胞膜Na+-K+-ATP酶、SOD、GSH-PX活力下降、MDA含量增加,因而红细胞变形力降低.
作者:徐华建;柏艳;李琳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核素心肌显像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伴心绞痛症状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99Tcm-MIBI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T)分析上述患者显像特点. A组(心血管神经症)15例,B组(原发性高血压)24例,C组(X综合征)20例,D组(Ⅱ型糖尿病)18例.结果:A组有2例3个节段可逆性缺损,评分均为1;B、C、D组均有多节段可逆性或部分可逆性缺损,异常机率明显高于A组(P<0.001),评分为1.12±0.28、1.08±0.36、1.42±0.56,B、C组无明显差异(P>0.05),D组与B或C组有差异(P<0.01).比较静息LVEF,A组与B、C组无明显差异(P>0.05),D组略低于A组(P<0.01).结论:MPT可反映CAG正常伴心绞痛患者心肌血流的分布状况,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作者:解敬慧;张欣;张延军;杜雪梅;朱毅;朱广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 (AQP-4)对脑血吸虫病脑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采用尾蚴腹贴法复制兔血吸虫病模型.45天后杀虫并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对照组(n均=14).采用颈内动脉虫卵注射法复制脑血吸虫病模型.术后7天取脑组织.光镜、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AQP-4在脑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显示,AQP-4主要表达在脉络丛、室管膜、软脑膜及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手术组AQP-4的表达量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的形态学改变为持续的脑组织血管源性水肿.结论:脑血吸虫病脑水肿中,AQP-4表达升高;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可能起潜在的保护作用.
作者:肖亮;杨镇;李岽健;张爱龙;牛丽文;王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血糖异常是妊娠期较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我们对92例血糖异常孕妇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了检测,用以了解血糖异常对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慧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运动可引起血液流变性变化[1].为探讨军事演练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我们测定了30名某军校毕业学员综合演练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罗显荣;许正文;付泳航;杨鲲;郑凤娇;砥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家兔心室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及其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酶解法分离单个兔心室肌细胞.血清药理学法确定血清中炙甘草汤含药浓度.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兔心室肌细胞Ito的影响前后变化.结果: 20% 炙甘草汤含药血清作用心肌细胞5 min,可使Ito明显减小.指令电位为+50 mV时,可使Ito从(43.3±5.89)pA/pF减少到(7.98±2.78)pA/pF (n=6,P<0.01).该含药血清对Ito的抑制作用可逆.在5%~40%范围内,该含药血清对Ito的抑制作用为浓度依赖性,IC50的平均值为12.18%.20%该含药血清使各膜电位水平下Ito减小,I-V曲线下移.不改变Ito稳态激活动力学曲线,但使失活动力学曲线显著左移.50% Ito失活曲线点分别为(-41.4±3.5)mV和(-79.9±2.9)mV(n=8,P<0.05).同时使Ito 失活后恢复时间延长,用药前后50% Ito恢复时间分别为(18.2±2.5)ms和(44.1±2.2)ms(n=8,P<0.01).结论:炙甘草汤含药血清对家兔心室肌细胞It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的可能电生理基础之一.
作者:王清秀;杨淑红;王腾;周承志;张道亮;唐其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防治冠心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性别和年龄大致相同的隐性心肌缺血者和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对照人群,同时进行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两类指标的差异.结果:隐性心肌缺血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液低、中、高切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每项指标的异常率在两组间相差明显.结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可作为隐性心肌缺血和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作者:张静然;梁玲;戴耀宗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