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兴亮;杨祖旺;魏东;孟静
尿沉渣检查是目前常用的尿液常规检查项目,临床应用十分广泛.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是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阻抗原理,通过对细胞进行荧光染色(两种染料,一种为菲啶染料,主要染细胞的核酸;另一种为羰花青染料,染带负电的细胞膜、核膜和线粒体),检测细胞荧光强度、荧光脉冲宽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及其脉冲宽度,从而对尿液中有形成分进行精确计数及鉴别[1].该仪器提供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细菌、结晶的定量检测数据,对临床标本鉴别准确,对正常和异常尿样进行快速筛选;通过提供血尿中红细胞来源的信息,鉴别肾性血尿和非肾性血尿;还能自动生成尿液标准化检测的质控数据和文件.
作者:李雅嫦;邱方城;严礼华;陈娟;王秀云;秦维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平喘糖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哮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EOS)的影响.方法:将436名住院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平喘糖浆组)和对照组(氨茶碱组),观察两组疗效以及IL-5、ECP、EQC的变化.结果:经4周治疗后,平喘糖浆能有效控制哮喘患者症状,有效率达到96.4%,显著高于氨茶碱对照组的78.3%(P<0.01),并且明显改善肺功能(P<0.01).平喘糖浆能使外周血IL-5、ECP、EOS显著下降(P<0.01),其中IL-5、ECP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P<0.01).结论:平喘糖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兴亮;杨祖旺;魏东;孟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传统的食管癌手术方法,胸腹段的迷走神经干及其分支被切断,术后消化道并发症较多,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我院自1994年8月至1998年12月,按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食管癌TNM分级定义及分期标准[1],将40例食管癌(Tis~2N1~0M0)患者随机分为迷走神经切断组和保留组,观察两组手术后消化道功能变化.
作者:陶书超;阎瑛;侯伟;吴崇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广谱抗生素,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念珠菌引起的病人院内感染逐年增多,随着感染率的升高,以及抗真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又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给临床抗真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病原性真菌在临床上诊断、治疗不易,已经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本文将我院近期检出的312株念珠菌感染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廖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冬眠时心脏交感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急性心肌冬眠模型,测定急性心肌冬眠时电场刺激引起心脏去甲肾上腺素(NA)的释放,并观察复灌后的酪胺反应.结果:电场刺激引起的NA的溢出在心肌冬眠组、对照组和复灌组分别为3.24±1.27、76.89±27.65和80.30±23.86 pmol/g·min,复灌30min时,酪胺引起NA的释放和心率明显增加,而在去甲丙咪嗪存在的情况下,酪胺的这种作用消失.结论:本研究表明离体鼠心急性冬眠时,电场刺激引起的心脏NA释放明显减少, 复灌后这种释放恢复至对照组水平,心脏对酪胺的NA反应证明心脏交感神经末梢功能的完整性.提示在急性心肌冬眠过程中,心脏的交感神经功能可能也经历了一个类似冬眠即神经冬眠的过程,再灌注后交感神经的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作者:付作林;冯义柏;史春志;谷翔;黎明;张新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2特异性组织抑制因子(MMP-2 /TIMP-2)在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DHR)心脏微小血管重塑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等分和制作为对照组、模型组、波生坦组、氨氯地平组和雷米普利组.5周末处死动物,检测心脏微小血管密度和MMP-2/TIMP-2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在DHR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中存在微小动脉密度增加和毛细血管密度减少,MMP-2的mRNA和MMP-2/TIMP-2的蛋白表达上调;波生坦和氨氯地平能明显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下调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雷米普利不能减轻微小血管损害,也不影响MMP-2/TIMP-2的mRNA和蛋白表达; MMP-2的表达同微小血管密度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在DHR心脏中存在微小血管病变,MMP-2/TIMP-2表达可能参与微小血管病变的病理机制,内皮素-1和血压可能是通过调节MMP-2/TIMP-2表达参与微小血管病变.
作者:王学忠;章萍;王岳松;洪小苏;陈建昌;焦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肺炎一号对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梯度稀释含药血清,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肺炎一号对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抑菌效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抑菌效果明显.结论:中药制剂在目前棘手的多重耐药的细菌:MRSA、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抑菌效果明显.
作者:周立勤;陈林娜;李波;王春香;刘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卒中的原发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在医疗干预后仍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属于难治性脑血管病,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1].如何有效阻止其病情的进展是临床医生强烈关注的难题,本文报告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纤溶酶治疗的临床结果.
作者:高秀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许多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均证实血尿酸水平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倍受人们的关注.本文对女性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折,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何晓云;杨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析其耐药性,提高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386例尿路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及耐药性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3.8%.其中大肠埃希菌占62.0%,克雷伯菌占13.0%,变形杆菌占6.5%,假单胞菌占5.4%,葡萄球菌占7.6%,肠球菌占5.4%.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平均检出率为11.6%.革兰阴性杆菌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三嗪的耐药率低.革兰阳性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及酶抑制剂的复合药敏感.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临床上要特别重视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产ESBLs细菌的产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汪俊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1].近年来研究表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和血尿酸(Uric Acid,UA)水平在ACS患者中明显变化[1~3].本文检测ACS患者的UA、D-二聚体和Fib的水平变化,分析其在ACS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李勇;王平;王继廉;宋执敬;宋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红细胞沉降率(ESR)是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被用来判断机体有无感染或某些疾病有无活动、进展、恶化及肿瘤浸润等.随着临床检验技术不断提高,ESR的检测方法不断改进,ICSH推荐的经典魏氏法正在被一些新法所取代,DRAGONMED2010型自动血沉仪就是其中之一.为了验证DRAGONMED2010型自动血沉仪检测血沉的可靠性,我们将该方法与魏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韩刚;吴远江;王功海;郑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自从1997年Asahara等[1]首次从外周血液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以来,EPC的分离、纯化、扩增、功能和应用已成为近来研究的热点,动物试验和早期临床试验都表明EPC具有改善缺血肢体血供、促进心梗后侧枝循环的形成及加快血管损伤后的内皮修复、抑制内膜增生等作用,并且发现有多种细胞因子和药物调节其从骨髓至外周循环的动员、迁移、分化、增殖和归巢等步骤,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顾俊;王长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终产物.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与肝损害三种状态,测定TBA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1].本文检测各种肝病的TBA和ALT,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颜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SHR 20只,随机分为氯沙坦治疗组和SHR对照组.同龄雄性WKY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氯沙坦每天30 mg/kg溶于饮水灌胃治疗17周.测定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壁的厚度、左心室重量与体重之比(LVW/BW).透射电镜评估左心室肥厚(LVH)的程度.用真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结果:氯沙坦治疗组血压、LVW/BW、左室壁厚度与SHR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但与WKY相比有所升高.透射电镜下氯沙坦治疗组心肌的超微结构与WKY相似,SHR的结构有异常改变.与SHR对照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左心室胶原容积分数下降.结论:氯沙坦能有效地降低SHR的血压、逆转高血压左室重塑.
作者:胡钢英;王晋明;李庚山;邓汉华;王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特性.方法:6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和28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按体重指数将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脂、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预警及治疗、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毅;陈章孝;杨胜久;李东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 IL-10)初由Mosman及其同事于1989年发现和描述为一种由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 2,Th2)分泌的细胞因子,它能抑制Th1细胞因子的分泌,初被定义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ing Factor,CSIF).随后发现IL-10可由多种细胞分泌且参与多种细胞的生物调节,如免疫细胞、炎症细胞、肿瘤细胞、血液细胞等.并证实它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及炎症过程均有广泛影响.国外Ⅱ期临床已显示它可能是继糖皮质激素之后的另外一种重要的抗炎药物[1].
作者:王耀勇;金元虹;陈小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血液流变性的改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研究证实多种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某些遗传病以及高热、烧伤、应激、吸烟、酒精中毒等,均有程度不同的血液流变性改变[1].本文对133例疾病组和66例健康对照组6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旨在证实不同疾病状态下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变化,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5岁以下脑梗死患者52例(卒中组),与脑血管病无关的相同年龄段同期住院患者47例(对照组)均检测其血压、血脂、脂蛋白(a)、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卒中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青年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增高、血液流变紊乱,及时和长期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降低血液粘度对防治青年脑卒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娟;邱方城;严礼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及肾通胶囊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模型组和肾通治疗组,术后第8天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改变,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浆和肾组织中ET-1、AngⅡ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肾通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组织ET-1、AngⅡ明显降低(P<0.05).结论:肾通胶囊可通过影响血浆和肾组织中ET-1和AngⅡ含量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
作者:胡家才;蔡道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