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瑜;严苏;韩梅;盛伟华;杨吉成
TNF/TNFR超家族成员中的CD40/CD40L分子因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和疾病的密切关系而备受瞩目,成为免疫学及肿瘤免疫研究中的热点.在人类的恶性肿瘤中,大多数的恶性淋巴细胞性肿瘤都表达CD40分子,但CD40在上皮性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得很少,本文研究CD40在乳腺癌细胞株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进而探讨CD40作为靶分子在乳腺癌生物治疗中的可行性.
作者:邓敏;施勤;顾永平;谢芳;张学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岁以下妇女卵巢上皮性癌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3例患者确诊为卵巢上皮性癌的中位平均年龄为33岁,多以腹痛,腹胀和盆腔包块为主要症状,49例(67.1%)为单侧,肿瘤大径线平均为15.4 cm,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减灭术,57例(78.1%)达到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病理分级为G1、G2、G3级者分别为45.2%(33/73)、34.2%(25/73)、20.6%(15/73).病理类型以浆液性囊腺癌和粘液性囊腺癌常见,占78.1%(57/73).41例(56.2%)临床分期为Ⅰ期和Ⅱ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疗,5年生存率53.4%.本病预后与临床分期、细胞学分级、手术彻底性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40岁以下妇女患者卵巢上皮性癌较少见,肿瘤体积较大,单侧多见,早期,高分化多见,经手术和化疗,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周碧芳;裴红;吴强;周宝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93年,Kerbl等[1]实施了首例腹腔镜下肾细胞癌(肾癌)根治术,1997年,日本Nakada等[2]报道了首例手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术.我科从2001年~2004年完成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2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林锋;戴玉田;兰厚金;郭宏骞;孙则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1995年1月~2006年1月取第十一肋间切口行肾癌根治性切除63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1岁.右侧34例,左侧29例,肿瘤大小3~10 cm.肾上极肿瘤19例,肾中下极肿瘤44例.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60例,嫌色细胞癌3例.肾蒂淋巴结转移11例.临床分期Ⅰ~Ⅲ期,同侧肾上腺切除19例,病理检查未发现癌转移.
作者:邵雪峰;向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电视纵隔镜在早期食管癌拔脱术和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自2005年10月~2006年6月应用电视纵隔镜为15例早期食管癌病人施行食管拔脱术和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前均经胃镜证实为鳞癌,钡餐及CT检查证实无明显外侵,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所有病人均以电视纵隔镜游离食管后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结果 所有病人恢复良好.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3 d(平均2.5 d),呼吸功能影响明显减轻,镇痛药用量减少.结论 电视纵隔镜在早期食管癌病人中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中林;张蕾;陆一民;刘宁;汪潜云;高克柔;张晓膺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十分常见,对此加以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进行ACS的防治.本文对比分析155例ACS患者血糖、胰岛素、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结果,探讨ACS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临床及冠脉病变特征.
作者:杨松;蒋建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睫状体冷凝术治疗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45例(45眼),范围180°睫状体,温度为-60℃至-80℃.结果 术后随访1~6个月,82.2%的患者眼压降低至30 mmHg以下,77.8%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结论 睫状体冷凝术是治疗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琴;袁志兰;于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发作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的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6年来因缓慢性心律失常而安置埋藏式起搏器的137例患者中伴有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7例.结果 137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7例发作TdP(5.11%),共12阵次,伴发TdP的患者发作前均有室性早搏,其中6例QT间期延长;7例患者采用起搏器治疗,起搏频率<80次/分不能有效抑制TdP发作,频率80~90次/分起搏加β-受体阻滞剂能有效抑制TdP发作.结论 起搏器加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能缩短QT间期和抑制室性早搏,对间隙依赖性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作者:马保新;吴正平;周锡昌;史雷忠;申跃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99年6月~2006年3月,我院收治结肠癌致急性梗阻22例,其中一期根治性切除20例,姑息性切除1例,Hartmann手术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龄35~78岁.右半结肠癌8例,左半结肠癌13例,直肠癌1例.症状:全组病例均有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急性肠梗阻的表现.腹部平片示肠管扩张、气液平面,腹部CT检查有6例发现结肠占位性改变.术后病理类型:腺癌16例、粘液腺癌4例,未分化癌2例.
作者:管步高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与江苏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 76例随访2年的RA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PCR-RFLP方法检测TGFβ1基因T869C多态性,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RA组不同基因型间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 RA组CC基因型频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而CT及TT基因型频率则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RA组C等位基因频率下降,而T等位基因频率升高(P<0.01),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的RA危险度分别为2.62倍(P<0.05)和3.60倍(P<0.01);RA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T+TT)发病年龄显著低于CC基因型(P<0.05),在X线≥Ⅲ期改变比例也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结论 TGFβ1基因多态性与RA相关,T等位基因是RA的遗传易患因子,并且与RA起病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祝勇;刘璠;张烽;姚登福;陈向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我科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下鼻甲射频消融+骨折外移术进行治疗,并应用鼻声反射仪检查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估,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慢性肥厚性鼻炎门诊患者,共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18~62岁,病程1.5~12年.所有患者皆有持续性鼻塞,部分伴头昏、头痛等症状.检查:双侧下鼻甲肥厚,表面呈桑椹状,对局部用血管收缩剂(麻黄碱)不敏感.
作者:薛敏燕;陈建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开胸术后患者常因切口疼痛而影响术后呼吸功能及恢复.我院于2003年12月~2004年12月开展术中肋间神经冷冻治疗开胸术后疼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23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肺部手术54例,包括肺癌33例,肺结核6例,肺脓疡2例,肺良性肿瘤12例,肺隔离症1例.其中行肺叶切除术35例,全肺切除术9例,肺楔形切除术10例.食管手术61例,均为食管癌,包括左胸切口手术42例,右胸、腹正中二切口手术19例.剖胸探查手术8例,包括肺癌5例,食管癌3例.年龄21~86(56.3±18.7)岁.同期选取123例未用肋间神经冷冻、术后仅使用哌替啶止痛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种、手术种类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马海涛;倪斌;秦涌;何靖康;陈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痰液细胞核内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肺癌、吸烟及正常人群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并分析其在不同人群组中表达的特点.结果 肺癌组及吸烟组痰液细胞hnRNPA2/B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肺癌与吸烟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痰液hnRNP A2/B1的过量表达伴随着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的全过程.因此检测痰液细胞(特别是吸烟者)hnRNP A2/B1阳性表达,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赵弘卿;张熔熔;王利军;殷伯福;殷凯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rhIL-24)及真核表达基因重组质粒pcDNA3.0-hIL-24对黑色素瘤B16细胞(B16细胞)及其荷瘤小鼠体内外抑肿瘤作用.方法 用rhIL-24蛋白作用于小鼠B16细胞,检测其对B16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诱导凋亡作用,并用rhIL-24蛋白及pcD-NA3.0-hIL-24治疗荷瘤小鼠.结果 rhIL-24蛋白对体外培养的B16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rhIL-24蛋白及pcDNA3.0-hIL-24对C57/BL6小鼠体内形成的恶性黑色素瘤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结论 rhIL-24蛋白具有生物活性,他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对B16细胞及其小鼠种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促进其分化.
作者:赵小瑜;严苏;韩梅;盛伟华;杨吉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激活淋巴细胞与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关系.方法 将兔实验性PVR玻璃体增殖膜进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制作切片,采用鼠抗人单克隆抗体CD3、CD43、CD 68、CD 23、CD20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以兔实验眼的对侧眼球后段组织作阴性对照.结果 20只眼中18只眼发生了视网膜脱离.实验中见到抗CD3、CD 43、CD 68阳性的染色结果,细胞膜及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而CD 23、CD 20呈阴性.结论 T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处于激活状态,在实验性PV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免疫介导过程.
作者:梁慷;卞征;张智弘;于焱;卞春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改进型剥脱器开展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共116例(141个患肢),均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116例中男75例,女41例;年龄28~76岁,平均47.5岁;病程8个月~39年,平均7.9年.临床表现为患肢表浅血管呈团块性扩张,站立时加重,常有酸胀、沉重感.术前行深静脉B超检查,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瓣膜功能.术前用龙胆紫药水在曲张静脉处做标记,其中伴色素沉着者42例,足靴部溃疡者23例.
作者:朱定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胸腔镜,纵隔镜的出现为胸科手术提供更为广阔的领域,单肺通气技术的操作越发显得重要.但临床上常遇到导管插入后管端不到位或由于术中患者体位变动,手术牵拉等原因,致导管错位.通常插管后用传统定位法(听诊法、呼出气流法),双肺隔离效果不佳,甚至发生低氧血症.自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OB)应用于双腔管定位以来,双腔管插管错位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大为降低.
作者:刘勇;曹春芳;廖建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MTB)不仅是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AIDS)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且为首位死因[1].Lockman等[2]统计,HIV和MTB双重感染每年发生活动性肺结核达5%~10%.现收集我院收治的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69例,兹报道如下.
作者:林艳荣;许丁空;杜丽群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含SH2肌醇磷脂酶(SHIP)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组PCR、RT-PCR和直接测序等方法,在72例AML患者中检测SHIP基因突变和SNP.结果 SHIP Q1153L为新发现的突变,阳性率1.4%.结论 SHIP Q1153L突变可能参与了继发性AML的分子发病机制.
作者:许家仁;李建勇;张苏江;黄峻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全口义齿修复是一个复杂的咀嚼器官及(牙合)的再造过程.全口义齿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要求每一步操作都尽可能标准化以达到佳的效果,才不会逐步积累误差而导致修复失败[1~3].本研究采用地平面标准,就是在全口义齿修复的整个过程中,以地平面作为参照面,在全口义齿各操作阶段中涉及的(牙合)平面均与地平面保持平行,口腔修复医师和技师均采用本标准,可以有效减少各自对(牙合)平面位置理解上的误差,较好地配合完成全口义齿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查伯涛;许金菊;印厚才;邓剑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