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廖康;陈洁

关键词:17α-羟化酶缺乏症,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女性化,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 总结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8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标本采集护理、低血钾及高血压护理,术后做好预防感染、并发症观察、药物指导及延续护理.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住院4~8(5.30±0.50)d出院,随访10~72个月,患者血压、血钾稳定,女性第二性征得以发育.结论 围手术期对17α-羟化酶缺乏症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3D打印技术用于复杂Pilon骨折患者的护理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用于复杂Pilon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91例复杂Pilon骨折治疗.术前利用3D打印模型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做好跟骨牵引及运动指导;术后提供患肢护理,预防皮肤坏死感染、腓总神经压迫等并发症护理.结果 患者骨折均完全愈合,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7周;完全负重时间12~16周,平均13.8周.结论 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Pilon骨折患者治疗,能提供直观、形象的实物模型,有助于医护人员开展围术期准备及护理,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配合程度.

    作者:李卉;罗凯燕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术中体位调整对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眼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适时体位干预对患者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甲状腺癌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采取头后仰、颈过伸垂头仰卧位,直至手术结束;观察组手术开始约1h,即等待术中快速病检期间,垫高患者头部使其头颈呈水平位,并调高手术床背板10~15.,时间5~7 min.观察两组眼压变化及术后眼部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毕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3例发生轻度球结膜水肿,术后1d回访症状缓解;两组均无其他术后眼部并发症发生.结论 甲状腺手术患者术中适时进行体位干预,能有效预防患者眼压升高和球结膜水肿,减少视力损伤并发症发生.

    作者:陈春莲;何国龙;赵体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国外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指南解读

    从疼痛筛查、全面疼痛评估、疼痛的动态评估和再评估、评估患者及家属有关疼痛管理的知识及理念、选择患者适合的科学疼痛评估工具及疼痛评估的记录6个环节,解读国外3项疼痛评估循证护理实践指南的环节和内容,思考其对我国开展疼痛评估循证护理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开展优质的疼痛评估循证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黎晓艳;童莺歌;陈佳佳;黄静;陈易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对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对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预住院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1 5例和观察组2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处理,观察组实施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诊疗流程、微信教育、术前准备的无缝隙管理.结果 观察组术前准备缺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前知识掌握程度及患者对预住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院前微信无缝隙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前准备缺失率,提高术前知识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促进手术顺利实施.

    作者:李怡巍;周萍;熊倩;黄彬洋;刘晓瑞;何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介绍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分析其在健康教育领域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优势,从健康手册、健康教育游戏、多媒体演示、社区仿真讲座及自我教育5种形式系统阐述其在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前景,并剖析其现实挑战,旨在为增强现实技术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琦;陈燕;林静;梁百慧;洪净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判定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介绍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判定方法,并从皮试液、患者、操作者、操作技术,医疗护理文件书写等方面阐述影响结果判定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人员准确判定青霉素过敏试验结果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杭莺;王娜;应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认知续线理论对护士疼痛管理临床决策认知的分析

    目的 探讨护士认知类型对疼痛管理临床决策的影响.方法 将便利选取的122名护士随机分为两组各61名,分为阅读架构良好资料(良好组)和架构不良资料(不良组),资料阅读后口头报告其思维过程及疼痛处理措施.对报告内容应用内容分析法编码.结果 两组应用直觉认知和分析认知的护士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认知类型的护士选择疼痛评估、给予镇痛药、给予物理镇痛措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镇痛疗效的评价、寻求医疗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协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两比较,分析型和准理性型认知护士处理疼痛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结论 护士认知类型对其疼痛管理临床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准理性型认知护士进行疼痛管理时倾向于选择更多的疼痛处理措施.

    作者:邢宝坤;郭劲男;夏莹;杨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在胸腔闭式引流进展性案例实践考核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在外科护理胸腔闭式引流进展性案例实践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级三年制普通护理专业2个专科班的98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考核,2014级2个班的99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考核.考核结束后,比较两组理论和临床综合技能成绩,学生对自己考核过程表现、考核教师的满意度及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考核过程中表现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对胸腔闭式引流实践考核提高理论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沟通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实验组的理论及综合技能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考核的满意率,促进护生理论、实践技能成绩的提高,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卢玉仙;高薇;徐益荣;武晶晶;魏志明;王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女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研究进展

    介绍女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的概念、评估工具,并对生育信息支持、生育力保存、正念减压疗法、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自我导向管理等干预措施进行阐述,旨在为缓解女性癌症患者生育忧虑提供参考.

    作者:刘秀儒;林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应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

    目的 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效果.方法 将887例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62例和观察组4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1例,对照组发生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对静脉血栓栓塞症早期预防早期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褚婕;严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系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疾病知识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包括情感支持、同伴辅助学习、记录饮食和运动日记等.比较两组孕妇糖尿病疾病知识、自我管理行为及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行为及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提高孕妇疾病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优生优育.

    作者:王培红;罗健;程湘玮;罗丽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手术器械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手术器械的质量现状,为保障手术顺利及患者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抽取706份手术器械,共计26 445件进行完整性和功能性检测.结果 检测的26 445件手术器械中,其中完好器械占38.6%,表面损伤器械占6.7%,需要修理器械占13.2%,需要替换的器械占41.5%.结论 手术器械总体质量较差,应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供应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合理确定手术器械的份数及配置,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徐梅;蒲霞;王惠珍;张圣洁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四川省社区护士护理服务频度与工作满意度状况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社区护士提供护理服务的频度、工作满意度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社区护士提供护理服务的频度调查问卷和中国社区护士工作满意度问卷对四川省969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护士提供护理服务的频度总分为2.49±0.65,其工作满意度得分为3.39±0.41.提供护理服务的频度与工作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不同服务频度和服务内容的社区护士,其工作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四川省社区护士各项护理服务频度差异大,其工作满意度偏低,且工作满意度随提供护理服务频度的增加而升高.社区管理者应加强社区护理人才建设,从拓宽服务范围出发提升其工作满意度.

    作者:陶琳;刘素珍;李继平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社会支持和育儿胜任感对高危孕妇抑郁的影响

    目的 了解高危孕妇妊娠晚期抑郁状况及与社会支持、育儿胜任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育儿胜任感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180例妊娠晚期高危孕妇进行调查.结果 高危孕妇产前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7.22%,抑郁组社会支持和育儿胜任感及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均P<0.01).社会支持和育儿胜任感及其各维度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计划妊娠、家庭支持、育儿满意度是高危孕妇抑郁的影响因素(调整R2=0.469).结论 高危孕妇妊娠晚期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尤其低收入、非计划妊娠、育儿胜任感低及家庭支持少的高危孕妇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高危孕妇发生抑郁症状.

    作者:翁雪玲;瞿佳;江志潇;高玲玲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

    目的 探讨基于回授法的视频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髋关节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8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随访护理,干预组开展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基于回授法的专科视频教育能有效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的髋关节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作者:穆红;安帅;李俊;王丽丽;贺红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儿童疼痛管理短期培训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

    目的 设计儿童疼痛管理短期培训课程并评价实施效果,为构建儿科护士疼痛管理的规范课程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大样本调查结果,设计16学时儿童疼痛培训课程,包括儿科疼痛知识概述、疼痛评估、镇痛措施、镇静反应程度评分标准及处理4部分,运用情景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培训方法对45名儿科护士开展多学科合作教学.比较培训前后儿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结果 93.3%的护士认为掌握疼痛相关知识非常必要.培训后儿科护士疼痛知识和态度调查表中疼痛知识总分和4个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儿科护士使用Wong Baker面部表情和FLACC量表的频率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 儿科护士疼痛知识需求度高,多学科师资参与的短期课程培训可有效促进其对疼痛管理知识的掌握,改善对疼痛管理的态度.

    作者:吴敏;龙良平;花芸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家庭护理和家庭关怀理论以及家庭同心球环境理论

    概述以家庭为对象,有益于护理和关怀实践及研究的家庭护理和家庭关怀理论以及家庭同心球环境理论,旨在促进家庭护理学和关怀科学的发展.

    作者:法桥尚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的构建

    目的 构建“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方法 采用文献法和半结构化访谈法初步拟定“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方案,运用Delphi法对3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结果 2轮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8.89%、95.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3;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4、0.300(均P<0.01).终构建的培训方案包括教学能力培训、临床护理能力培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训、科研能力培训、专业发展能力培训、人际沟通能力培训、法律与伦理实践能力培训7个一级指标及其所属的31个二级指标和106个三级指标,确定了培训学时、方法及评价方式.结论 该培训方案获得专家的认可,能够为各院校对“双师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提供参考.

    作者:李静;芦桂芝;黄卉;陈颖丽;宋艳蕾;张慧琳;王秀丽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有态度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有的态度,探讨其临床开展的可行性,为推进医院人文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现象学方法对5名医生及7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原则分析资料.结果 医护人员认为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影响抢救,增加工作压力,造成家属心理阴影,同时认为需尊重患者家属意愿,表示如果有政策支持,愿意尝试.并期望接受相关培训及实践.结论 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持否定、消极的态度,需针对相关环节进行干预,推进心肺复苏时家属在场的实施,推进医院人文及文化建设.

    作者:过丽珍;田君;谷红杰 刊期: 2017年第16期

  • 基于CDIO模式的护士创新能力培训效果探讨

    目的 基于CDIO模式设计护理创新培训内容,探讨其对护士创新能力培训的效果.方法 组建研究团队,在开展创新培训内容需求调查和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借鉴CDIO教育模式的教学目标与大纲,构建护理创新培训内容,并在创新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对133名护理创新团队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前及结束后6个月,对创新团队队员进行创新行为调查.结果 培训结束后6个月护理创新团队队员的创新行为程度及得分显著优于培训前(P<0.05,P<0.01).结论 基于CDIO理念的护理创新培训内容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在职培训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了创新思维的产生,通过护理创新内容的学习,护士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作者:江燕;孙丽凯;余云红;蔡纯 刊期: 2017年第16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