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金花;林燕平;林宁;姚立群;林伟
目的 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及症状发生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以及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对75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42例(56.0%)患者存在营养风险;SGA评分存在营养不足16例(21.3%).根据各项不同指标,营养不足检出率为5.3%~58.7%.患者平均经历6种症状.躯体症状评分与上臂围、上臂肌围呈负相关(均P<0.05),与NRS 2002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前常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且伴有多种症状,症状与营养状况之间存在关联.建议在评估患者营养风险和制定营养支持策略时,结合患者的症状情况.
作者:刘瑾;路潜;马玲;陈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体力活动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PubMed、Ovid、RANO、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体力活动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鉴,对纳入研究使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共计25 163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乳腺癌确诊前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78,95%CI(0.71,0.86),P<0.01],但在降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复发率[PHR=0.65,95%CI(0.57,0.74);0.65,95%CI(0.59,0.71);0.76,95%CI(0.66,0.86);均P<0.01].无论患者BMI高低,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55,95 %CI(0.41,0.75),P<0.01].雌激素受体阳性者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43,95%CI(0.26,0.71),P<0.01],而阴性者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力活动尤其是确诊后体力活动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具有保护作用,且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作用明显,无论BMI高低均受益.
作者:戚倩;吴蓓雯;赵俊杰;方琼;朱唯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大专女生道德发展与性别角色及共情的关系.方法 采用关怀伦理访谈、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问卷对106名护理大专女生进行测评.结果 护理大专女生道德发展以第1.5、2、2.5阶段为主,分别占29.3%、34.9%、26.4%;4种性别角色分布基本相当,为23.6%~26.4%;其道德发展与性别角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不同道德发展阶段的护理大专女生共情总分、观点采择、共情关注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护理大专女生的道德发展与性别角色有关,女性正性特质有助于关怀道德的发展,处于道德发展第2阶段的护理大专女生共情能力较强.
作者:韦凤美;赵龙;宫长瑞;韦凤琴;薛敏;陈虹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技能在职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分阶段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后随机抽查考核.结果 应用培训者培训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院临床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培训后护士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及成绩较前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 培训者培训模式在护理技能在职培训中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在职培训的标准化和同质化,有助于护士护理技能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柏晓玲;楼婷;罗梅梅;方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患者及护士对标准化床边交接班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5个外科护理单元,依据SBAR标准沟通模式实施标准化床边交接班.分别在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调查患者、护士对床边交接班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后患者及护士对交班满意度部分条目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P<0.01).结论 标准化床边交接班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安全.在床边交接班取得积极效果的基础上,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患者及交接班护士的主观感知,从根本上提高床边交接班质量.
作者:邱金花;林燕平;林宁;姚立群;林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对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78例烧伤后瘢痕患者采用瘢痕组织切除术,同时对瘢痕瘙痒局部皮肤采取加压、冰敷、按摩、温水浸浴疗法,缓解皮肤源性瘙痒刺激,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及用药护理.治疗6个月后,瘢痕瘙痒程度0级5例,1级60例,2级13例;治疗后12个月显效15例,有效48例,无效15例.提示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烧伤患者瘢痕瘙痒症状.
作者:金荣;解海霞;刘艳;王卉;周丹;秦飞;刘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对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实施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47例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按照不同社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康复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建立一个微信群实施医院到家庭的持续护理干预.干预1年后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急诊、门诊就诊次数进行统计.结果 观察组干预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医院到家庭连续护理干预可降低持续植物状态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再住院率.
作者:赵茜;蒋利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为完善老年护理服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山东省8个城市83所养老服务机构的648名养老护理员,针对职业态度、职业能力、制约因素、职业发展及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平均年龄(43.0±2.3)岁,工作年限为(5.6±0.3)年,日平均工作时间9.2h,专科及以上学历占47.2%,月均收入2 000元以下占62.0%,具有养老护理员资质者仅占22.3%,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大的困难是缺乏相关知识、技能和工资福利待遇低.主要制约因素是社会相关保障制度不到位(67.6%)、福利待遇低(41.7%)、工作环境差(25.0%).结论 山东省养老机构护理员年龄偏大、学历及待遇均偏低、整体素质不高,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作者:王若维;杨庆爱;王桂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对护理临床实习环境的概念、重要性及国内外评价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评估工具的选择、临床实习环境的评估及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黄瑶;阮洪;俞蕾蕾;刘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长春瑞滨致家兔化疗性静脉炎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趋势.方法 构建长春瑞滨家兔化疗性静脉炎模型后,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家兔给药前及给药后12h、24 h、48 h、72 h静脉血清TNF-α的浓度.结果 长春瑞滨给药后12h、24 h、48 h及72 h家兔静脉血清TNF-α浓度均高于给药前,以给药后48 h为明显.结论 家兔化疗性静脉炎发生后,血清TNF-α浓度显著升高,TNF-α可能在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和演进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红;吴婷婷;卢慧芳;宋梅;杨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心血管手术后胸骨哆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2 980例患者心血管术后并发胸骨哆开13例,对其行急诊手术后实施精心护理.结果 12例痊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5d死亡.结论 胸骨哆开是心血管手术后少见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及早诊断,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做好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积极预防感染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韩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收治的47例机械通气患者,常规口腔护理后检测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及第一前磨牙共16颗牙邻面及颈部残留牙菌斑量.结果 经口腔护理后,47例患者被检牙均残留不同程度牙菌斑,其中,牙邻面菌斑残留量显著多于牙颈部;随牙位后移,各部位菌斑量显著增加(均P<0.05).不同象限同一牙位菌斑残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现行口腔护理方法清除牙菌斑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后牙远中邻面菌斑清除困难,有待改良护理技术以提高口腔护理质量.
作者:蒋艳;袁智慧;周明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基础护理操作对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颅内压的影响,并分析护理操作过程中不同初始颅内压水平与颅内压变化的相关性,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的重症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需行颅内压监测的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人工辅助通气下气管内吸痰、翻身、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及身体清洁护理5个基础护理操作,记录各项操作前颅内压值(基线值),操作过程中大颅内压值(峰值)以及操作后5 min颅内压值(操作后值).同时根据颅内压基线值分为高值组(≥15 mmHg)及低值组(<15 mmHg),分析基线值与峰值的相关性.结果 吸痰、翻身后颅内压峰值较基线值明显升高,但操作后颅内压值迅速下降(均P<0.05);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及身体清洁护理对颅内压值无显著影响(均P>0.05).吸痰、翻身时基线颅内压值与峰值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 吸痰、翻身可导致中重度颅脑损伤患儿颅内压升高,眼部护理、口腔护理及身体清洁护理对颅内压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日间手术中心护理人员的能级管理方法,提升护理质量.方法 设定评价指标及考核标准,对日间手术中心护理人员实施以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能级管理改变,并对实施前后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日间手术中心护士的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患者、护士、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对日间手术中心护理人员实施能级管理,可以提升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全面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陈勤芳;戴珍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应用奥马哈系统构建脊髓损伤手术患者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改善护理结局.方法 对28例脊髓损伤患者从入院至术前、手术至术后3d、术后4d至出院3个阶段分别应用奥马哈系统的环境、社会心理、生理及健康相关行为4个领域评估常见护理问题,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和评价.结果 干预3个月后,除环境领域中的状况和社会心理领域外,脊髓损伤患者奥马哈系统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应用奥马哈系统进行连续系统的评估干预及结局评价,能量化患者健康状况改善的结果,促进护理工作精细化,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傅燕辉;张维珍;蒋伟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肝移植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pLTQ)在中国肝移植受者中的适用性,并对其信效度进行初步评定.方法 采用中文版pLTQ对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移植随访门诊就诊的230例肝移植受者进行调查,检测pLTQ的信效度.结果 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3;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4个条目,保留28个条目后提取6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121%,分别命名为担忧、身体功能、情感功能、经济、健康服务和并发症;问卷6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8~0.895,总体为0.939,重测信度为0.713.结论 中文版pLTQ在中国肝移植受者中有较好的适用性与测评性能,可用于中国肝移植受者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彭晓;牛玉坚;石红娟;林晓鸿;毛莎;滕沙;张文馨;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肠造口患者的病耻感是指肠造口患者由于其自身身体形态的改变而引起的一种内心被他人歧视、排斥的负性情绪体验,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病耻感的概念、测量工具以及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者开展肠造口患者病耻感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徐芳芳;于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逆行肾脏内手术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方法.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3年12月逆行肾脏内手术后9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和抢救护理要点.结果 9例患者通过早期发现和诊断,行PICCO容量指标监测及早期液体复苏,其中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给予机械通气,4例给予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9例均痊愈出院.住院12~27 d.结论 逆行肾脏内手术后应随时保持对感染性休克的警惕性,PICCO容量指标监测和早期液体复苏是抢救护理的关键.临床用药疗效观察、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及早期及时床边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是抢救的护理要点.
作者:周舒婷;杨荆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降低手术患者交接缺陷的有效方法,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对223例胃肠手术患者(观察组)实施手术室与病房科护士长联合督查,促进流程再造,细化制度,制订相关规范,手术室、病房共同参与,完成手术患者的交接;并与实施常规手术交接的223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接送患者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手术室与病房联合质量督查手术患者交接工作,能使多部门密切配合,提高手术患者交接的安全性.
作者:丁文雅;韩小云;沈亚娟;倪文艳;朱秋萍;葛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同症交流课堂对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29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分成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4例,两组均接受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择期安排与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同症患者进行互动交流.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 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同症交流课堂的实施可提高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症状改善程度.
作者:张莹;易娟;曾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